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艺术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空前活跃,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艺术家们全面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图式和语言逻辑。"85"思潮后,中国艺术家们力图冲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绘画观念与形式的束缚;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自由个体艺术家出现,他们利用具有政治符号的波普风在国外崭露头角,之后的艺术家们立足于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发生了实质的碰撞,西方艺术逐渐将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艺术圈。  相似文献   

2.
当代艺术介入乡村这类艺术事件与实践,是艺术家和原住民共同携手,以艺术为媒介,吸引广大社会普遍关注乡村振兴,形成当代艺术的生产、呈现、传播,乃至消费的有效途径。文章选取中国当代艺术介入乡村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剖析当代艺术乡建中的问题,对中国当代艺术如何介入乡村改造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刘凡 《美与时代》2007,(10):24-26
在中国当代艺术圈里,地处传统的江南地区的南京聚集了一批当代艺术家,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共同的艺术倾向,那就是对形式美学的追求,这与北京、上海的当代艺术形成了鲜明的区别.本文从经济、文化传承、受众的接受程度等几方面阐述了形成南京当代艺术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女性艺术"作为区别于男性艺术"话语"的新类别,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舞台短短几十年,出现了许多优秀画家和艺术作品,题材涉及广泛,其中"母与子"的题材当算是最具代表性的。在艺术的表达中,"母与子"的题材相比男性艺术家,对女性艺术家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女性油画作品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龚小凡  连环 《美与时代》2007,(12):14-16
相比传统艺术,当代技术对艺术的参与更加深刻,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也更大,表现也更为复杂.泛艺术化是技术对当代艺术影响的表现之一:艺术与非艺术、专业艺术家与非专业艺术创作者的界限日益模糊,艺术现象与生活现象常常交融,当代艺术中的技术性标准正在影响和改变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与评判,成为当代艺术多元价值标准中的一元.  相似文献   

6.
当代艺术之于中国,学界普遍认为始于1979年9月的星星美展。中国当代艺术从发韧到今天已经走过30年,经历了从前卫、反叛到被普遍接受的艰难历程。面对当代艺术的现状,艺术家要保持独立性和批判精神,不仅要对传统文化保持反省,而且也要对流行文化具有警惕。  相似文献   

7.
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对民间美术的借鉴越来越普遍,一些艺术家将民间美术元素、材料、手法融入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使作品更加本土化、个性化。文章将从对民间美术的再认识、民间美术元素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运用、民间美术元素在当代语境下的价值体现三个方面论述民间美术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为中国当代艺术实践提供相对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艺术的众多创作手法中,"失控"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创作语言。"失控"因素的存在,赋予了作品更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代艺术中的"失控"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在展示过程中邀请观众参与所产生的随机"失控"效应、作品中掺杂了时间等不可控的因素从而使作品能够自我表达,以及危险导致的"失控"等。除了作品中的"失控"因素之外,"失控"同时也作为当代艺术的主题而广受艺术家的青睐。当代艺术家们普遍关注人类的生存问题,对于当今人们的野蛮行径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导致的有关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健康以及伦理问题的"失控"而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创作。  相似文献   

9.
我们不断经历视觉环境的进展和变化,对于今天的人们,接受其所在时代的艺术是艰难的。"当代艺术",或只有先使艺术家和评论家们理解并感到有责任提倡,才能逐渐也被大众所接纳。不是所有奇奇怪怪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好的当代艺术具有不同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它可以作为人与作品、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使人心获得安慰,甚至可以影响社会上的一些认知,并间接地对大众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家不断寻求更加"夺人眼球"的表现手段来呈现自己的作品。其中"危险元素"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有较多应用,具有隐性和显性两个特征。"危险元素"能够留出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改变观众的观看方式,给观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触动观众,影响到观众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以2017年9月在北京以"德8——德国艺术在中国"为主题的系列展览中太庙艺术馆的"记忆的痕迹——德国当代艺术绘画杰作"为背景,对尼奥·劳赫展出的绘画杰作进行分析,浅析尼奥·劳赫的绘画特点以及尼奥·劳赫的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喜爱艺术或是从事艺术设计的人们都热衷于在艺术领域或美术馆内参观、欣赏,寻求共鸣。随着对艺术关注度的上升,艺术形式呈现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其中,极富时代气息的当代艺术,时常能够展现这个时代生活的特质,引起人们的共鸣,无形之中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当代艺术的大发展中,不可否认的是涌现出一大批当代艺术家,他们在各自独具风味的作品当中展现当代艺术性,其中包括"大笑画"岳敏君。随着消费文化的悄然出现,外来消费文化刺激着艺术家,自然艺术品的价值取向有了改变,艺术品的价值不再单纯由艺术家所决定,还有受众、观者,更为重要的是出现的"艺术品消费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文化对当代艺术作品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并不属于同一时间维度.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具有不同的价值理念取向.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脉络,而不是单纯的对于西方艺术形式的摹仿.中国人特有的历史传统,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决定了民族性的不可去除,我们应该有信心并继续探寻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艺术的症结,在于缺少了浪漫而真诚的创作心态。当代艺术家应当以三分浪漫、七分真诚的心态投入创作,对人生与时代进行观照,将塑造中国艺术的国家形象视为个人的使命与诉求。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当代艺术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一是爱国主义-传统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二是非传统主义-前卫主义。这两种趋势相互交织,使现代主义艺术和传统的学院派艺术在多个方面相互碰触迸发出耀眼的艺术火花。早在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高峰时期),俄罗斯出现了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成立了一个与当时国家电视台播放的内容完全不同的一个电视频道"海盗电视台"。这是俄罗斯第一家独立电视台,面对的观众是"一群对当代艺术有浓厚兴趣的群体"。通过对"海盗电视台"的分析,不难发现,任何一种艺术现象、艺术流派的出现和产生都需要艺术家们孜孜不倦地争取和追求才能实现。无论是秉持艺术规则不放的学院派艺术,还是以自我为本体、以现代思想为标杆的当代艺术,它们在艺术场域中所展现出来的话语权力的争夺,正是当前俄罗斯艺术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栗伟凯 《美与时代》2013,(12):125-125
进入20世纪,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接轨,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界关注于“本土化”。随着现代艺术与世界接轨,产生了当代艺术,简单的说,“当代艺术”就是只当代社会的艺术家,结合现实生活,对当下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那么我认为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新生代的艺术形式,有以下几个看法:第一是当代艺术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反应一种特殊的社会观念;第二当代艺术不是谁都可以玩的,技法是独特的,技法和内容的完美契合是重要的;第三当代艺术能产生与观者交流,使观者产生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艺术被视为异端、丑类,在于它游离于"崇高"与"优美"这两类美的范畴之外,其所创造的艺术品艰奥的美感也许仅供艺术家本人作自我陶醉。但如果仅看到这些,当代艺术确乎有些存在的尴尬了。实际上当代艺术不重在娱人耳目、苦心经营画面的美感,或制造崇高令人景仰,而是将人的本性、情感、自由及个性融为一体,真实表达个体自我在商品社会中的感触,或者阐述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史何飞 《美与时代》2014,(11):105-105
国际当代艺术体系的西方化实质使得尽管火热的中国当代艺术无法摆脱其阴影。尽管弘扬本土文化和艺术是当下艺术家的口号,但是当下的艺术作品却依然沉寂在西方艺术的阴影下,提倡创造具有中华名族传统特色的创意的作品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30年中,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是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美术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之一。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在新时期出现了诸如"伤痕美术"、"乡土美术"、"玩世现实"、"状态现实"等不同的形式,但是它们统一被称作"社会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19世纪以来国外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本文对这一时期我国主要的现实主义美术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概括,结合一批主流艺术家的作品分析这一时期现实美术的发展特点与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末,亚洲当代艺术开始崛起,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遭遇寒流之时,东南亚现当代艺术却渐入佳境。通过分析东南亚现当代艺术作品迥异的艺术风格、拍卖市场上的现状和活跃于市场上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等方面,探讨其在艺术市场上的表现力,进而分析其巨大的内在潜力和外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