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必然。人们通过实践,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并且进一步在实践中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获得预想的结果。这时才有自由。必然和自由,是对立的统一。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根据必然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从盲目的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的主动状态,也就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同人类认识的规律是一致的,本文仅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一些问题。 科学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它的成就属于全人类,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就是说,它是没有国界的,也是没有阶级性的。科学技术的新发现,它一经产生,就打破国界和阶级的界  相似文献   

3.
认识的来源问题是认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在认识和检验真理中的作用等多方面的问题,哲学界开展认识来源问题的研究与讨论,是有重要意义的。就已发表的文章来看,虽然问题谈的尚不够充分,但几种意见的分歧已经明确。长期以来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认识泉源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张华金、马积华在《关于认识源泉的几点看法》(1980年7月25日《文汇报》)一文中,较具体地阐述了实践是认识唯一源泉的观点。他们认为,认识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这个动态因素,不是指世界的本源或认识客体。因而认识的源泉所揭示的是人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4.
李步云 《学海》2007,(4):5-7
我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还处于青年时代.随着法制建设经验的逐步积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必定在广度和深度上获得大的发展,其体系也必将日益完善.应该说,这是一种必然趋势.而要现实地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新的高度,就需要法学知识人在思想观念、学术视域和研究方法上不断地进行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于斌 《心理科学》2001,24(4):500-500,487
概念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概念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人通过感官得到的感性经验是丰富多样的,感性经验以其变异性为特征。但是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却是相对稳定的。概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全部知识经验的核心,使有关的知识经验围绕这个核心组成一定的系统。这种系统有利于知识经验的记忆。同时也为人们获得新的知识经验提供了必要的内部条件,使人能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  相似文献   

6.
一一九五八年三月,从求新造船厂工人学哲学开始,上海劳动人民掀起了一个巨大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的热潮。广大劳动人民学习理论、掌握理论,这是我们伟大时代的伟大创举,是群众政治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也是日益深入的社会主义革命、突飞猛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群众思想上的一种必然反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理论,是关于劳动人民解放的学说,工农群众学理论,就是为了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改造自己,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和生产斗争,为了把国家大事管理得更  相似文献   

7.
略论原始思维的实用性张浩对原始人类思维的神秘性和幻想性,人们谈的很多,特别是某些西方学者从种族主义立场出发,竭力渲染现存原始民族的种种神秘观念,宣扬他们的愚昧和无知。对于如何透过原始人类神秘的幻想和丰富的创造性想象,来研究原始思维中的实用性、科学性方面,却没有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其实,原始先民们在同自然界作斗争中,逐渐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正确的自然知识,对自然界的某些简单的因果联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律性的认识,并力图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界的依赖、顺应、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受自然力的威胁,更加突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原始人类认识客观自然界的思维活动不得不注意它的实用性。换言之,就是原始先民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更注重功利。比如,为了御寒,人们学会了取火、用火和保存火种,为了获得可靠的食物来源,原始先民们在狩猎和采集活动中,学会了饲养动物和种植农作物。原始思维是神秘的,但是,它的神秘性与现代某些宗教信徒的迷信调然不同。原始先民对神灵的崇敬,仅是出于一定的功利关系。原始人类也知道,光靠巫术仪式和崇拜神灵,是不能弄饱肚子、得到温暖和保卫自身的。因此,原始先民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也不断地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非经典逻辑分支的时间逻辑,是判断的一个公理化逻辑理论,这些判断是用命题表达的,而这些命题的真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时间逻辑的产生和形成是逻辑学发展的一个具体典范,它以新的方式丰富了逻辑学。这一对认识的理论方法的创新,是在概括总结全部科学成果和认识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按照列宁的说法,逻辑是“各种科学的经验的总结”。人类社会在探索、实践和革命性地改造周围世界及自身中,从逻辑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是一种文化形态.何谓文化?文化是人类生存、认识和活动的方式,是人类与自然逐渐分离的过程与表现.人类从动物界中逐渐分离出来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适应,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过程,当人们理性地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人类生活中比较稳定的成份时,文化便开始产生了.正是这种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并不断地推动着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的实践与医学研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的问世为医学家进行临床科研提供了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关于强化血糖控制和血压控制能减少Ⅱ型糖尿病并发症危险性的成果;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北欧辛伐他湘生存研究所揭示的降脂治疗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的作用;高血压最佳治疗国际性研究阐明了严格降压对于防治肾脏并发症等成果。充分显示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取认识,又用这一认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股说来,科学是以探索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其发展规律为内容,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和假说等逻辑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知识系统,是认识世界的成果;技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能力等等的总汇以及它们的物化形态——工具、仪器等;产业是指各种生产事业,是以宏观规模显示出来的各个行业分工合作而形成的活动系统,是人类一定历史阶段上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认为,李延明同志肯定必然王国、自由王国这两个概念属于认识论范畴是正确的,但拒斥它们是社会历史范畴却是片面的。因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作为认识—实践主体的人是社会和个体的统一体,人们的社会关系既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外界条件,又是人以社会为主体认识、改造自然的内部条件;所以,人类怎样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首先论证了神圣知识的知识地位以及人类的自然理性在获得此种知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前者是以神圣学问的学科需要为基础的,跟其它实践科学一样不可或缺;后者在人通过类推的方法获得神圣知识的过程中展现出来。阿奎那不仅认为理智能够认识上帝,而且可以在恩典的作用下认识上帝的本质。然而,人类的自然理性并不是全能的,它无法认识像三位一体这样的神圣奥秘;获得此类神圣知识只能通过信仰。  相似文献   

14.
丰富唯物主义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知识,概括起来有三条途径:第一、对从共产主义建设实践和国际阶级斗争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和新经验(这些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进行哲学的研究;第二、对各个新的部门科学知识,首先是自然、社会和认识中发展联系方面的新知识,进行哲学研究;第三、对哲学内部出现的问题的研究。只有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1、实践本体论。马克思正是以“实践”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才揭示了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实践活动中,人们改造、认识着自然界,同时也改造、创造和认识着自己本身——他的肉体组织、思维结构和社会关系。历史无非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历史规律无非是  相似文献   

16.
人作为一种源于自然界又不同于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类存在,不仅面临着"生存"问题,更因其自身的特性,同时还要"生活",要追求"发展",人的生存是真、善、美的统一.天然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保障,而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必然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改造天然自然形成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具有自然性和人工性,在自然人工化的过程中,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科学技术是人类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重要手段,从而实现人类作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认识,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又没有停止在经典作家的论述上,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与发展。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站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高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怎样从求真、创新的角度,深刻理解我们党在宗教问题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准确解读、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这也是颇费思量的。一、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中介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介过程论李复平(新疆阿克苏地区医药公司)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实践标志着人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践的观点,使哲学在解决一元论的基础问题获得了最终答案,宣告了作为完整的本体论哲学的正式建立。实践表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  相似文献   

19.
思维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随着人们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尤其是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物质技术手段的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思维方式也不断更新。创新思维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所达到的高度。根据思维科...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理论的经验基础贾玉树经验中不仅包含着感性要素,同时也内在地包含了本质的东西。经验具有某种主客体的复合结构。要正确认识经验的构成,应当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主体和客体是“实践──认识”活动的两极,经验的两极复合结构为现象知识和观念知识提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