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有一群身份特殊的人,他们坐拥着江山,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其特殊地位所带来的荣华富贵或戎马征战。然而,除了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人们也惊讶地可以寻觅到他们的踪影。在赋予的皇室重任外,闲暇之余,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皇帝们在绘画上也大放异彩,同众多文人画家或职业画家一样,为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王征 《佛教文化》2011,(1):50-60
中国有着丰富的佛教美术古代遗存,佛教美术考古是涉及佛教、美术、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学问.在中国佛教美术中,对西域佛教美术考古研究又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它是认识、了解中国早期佛教文化的重要线索.其次,西域又遗留有众多的佛教文物,尤其是石窟壁画、塑像、建筑等文物.这些文物展现了当时的古代佛教文化艺术的辉煌面貌,他们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陈伟 《天风》2009,(11):42-43
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中有一部分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基督教音乐和基督教思想的影响,他们为中国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及推动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也从事基督教音乐的创作、编辑、推广等工作,在中国基督教音乐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先介绍其中的三位代表人物——沈心工、周淑安和杨荫浏。  相似文献   

4.
道教金丹术作为中国古代化学的原始形式,曾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正如在西方,在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时期,“化学在炼金术的原始形式中出现了”一样,在东方,金丹术则孕育了中国灿烂的古代化学,在中国古代化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近代化学却未能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产生,道教金丹术最终未能衍化出中国的近代化学。这一冷酷的现实不能不令人深思。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试图从道教金丹术本身发展的内在原因对此作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5.
张越 《管子学刊》2011,(1):53-60
先齐时期齐地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齐地大汶口文化时期丰富多彩的彩绘陶、龙山文化时期工艺精湛的蛋壳黑陶,还是独具风格的大汶口文化的白陶,都充分反映了先齐时期齐地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齐地龙山文化时期的筑城技术、平面形状与结构类型等方面,作为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重要开端,无疑为后来城邑或城市的发展并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先齐时期齐地艺术作为中华艺术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对后世中国艺术理论与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道德评价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上,各派思想家都注意研究这个问题。他们用不同的(或相同的)名词术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批驳对方的思想。本文试图对古代道德评价中的几个问题作一些简单的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以楚国玉器为翘楚。楚国玉器品种丰富、技艺精湛、富有流动感。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宗教、道德、政治、礼仪等文化于一体,体现着楚人的性格、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等。楚国玉器在我国古代玉器史上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为后世玉器工艺美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庄子名辩论     
庄子的名辩思想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古代名辩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然而,近百年来治庄学和治中国名辩史学者对庄子的名辩思想却研究得很少,看法也颇为分歧。本文想谈谈我对庄子名辩思想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徐渭是中国明代美术史上的一位奇才。从徐渭的生活背景切入,分析其代表作《墨葡萄图》的构图、表现形式等阐述徐渭花鸟画的艺术表现,在赏析徐渭《墨葡萄图》的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探析其水墨思想与独树一帜的情感表达方法。徐渭画论对徐渭水墨思想及中国画绘画观念发展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给予我们一定的创作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先秦儒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与先秦道家的美学思想堪称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两个源头,两块基石。可以说,不把握先秦儒家的美学思想,就很难对中国古代美学有个较真切的把握。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和荀子。从美学思想上看,这三位大师在具体问题看法有异,但在总的倾向上还是一致的。本文打算仅就他们关于人格美,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看法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蔡杰 《美与时代》2014,(3):12-13
我国历代的能臣谋士,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有奇才大略,有着与常人截然不同的思维,范蠡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一个典型而又独特的人物。随着学术界对范蠡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范蠡是什么地方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范蠡籍贯的重新考释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范蠡的籍贯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考证。  相似文献   

12.
出洋留学是中国宗教和教育的关键词。古代中国,出国留学的主角是佛教界的僧人。从4世纪起,中国佛教僧人怀着求取真谛的愿望,踏上了到西天佛国印度等地取经的漫漫之路,写下了中国留学史上一幕幕感人的悲壮历史故事。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大陆掀起出国留学的热潮,中国佛教界的僧人也感受到这一潮流的涌动。他们放眼世界,参学佛乘,再次重走古人曾经走过的道路,续写了中国佛教留学僧史上的新篇章。今天,中国学僧出国留学已经不仅仅是为佛教教育的自主选择,更是一种配合国家的“科教兴国”、“振兴中华”的发展战略,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本刊特约已在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获得佛学博士学位的惟善法师撰写专文,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大约完成于春秋末期、由集体创作而成的《孝经》,在继承孔子、曾子孝论的基础上,在儒家思想史上第一次论述了“移孝作忠”的思想,把孝提升为社会的政治的孝伦理,完成了其政治化过程。《孝经》的思想理论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艺术歌曲作为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所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之中,在中国近代史上,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也相继出现了中国的艺术歌曲。黄自和青主,都是这一时期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为我国专业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以自己开拓性的思维写出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优秀的艺术歌曲。本篇论文就综合黄自、青主二人的创作选材以及创作技法中词乐结合方面,浅谈其艺术歌曲之异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和美学意蕴,这种建筑风格和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结构、屋顶造型、色彩和平面布置等方面。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能给人极其特殊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6.
刘晗 《管子学刊》2005,(1):50-54
中国儒学非常重视人与人的伦理道德关系,同时也不乏超越性的宗教感情。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它曾经被赋予了神学形式,而且不断吸收佛、道等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政治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面都显示出鲜明的宗教特征,发挥了相当的宗教作用。但是,由于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国儒学的宗教性特征表现出具有不同于西方宗教文化的特点,西方宗教注重人与神之间的宗教信仰关系,追求灵魂不朽的外在超越;中国儒学则以其特有的内在道德的超越形式,以宇宙本体为本原,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反映了一种力求在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意义上超越现世的宗教品格。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时,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关注本体论,而中国古代哲学更加注重实际.事实上,中国古代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样,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关注本体论的事实.我们的祖先不但在古希腊哲学家之前就提出了“五行”的哲学思想,而且更在“五行”思想产生前,他们就已经在思索、研究“土”、“水”、“气”等元素,并朦胧地提出了它们是物质世界的本原的观点.古代希腊哲学家们对于物质世界起源问题的探索是没有间断过的,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探索世界本原的自然哲学则常常被以立身处世为目的的社会哲学所打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容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19.
徐渭、朱耷、石鲁都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突出成就的画家,他们被认为是个性怪异、举止疯癫的"怪杰"。他们在"癫狂"的状态下所创作的作品更加不同凡响。所谓人疯了,画并没有疯。纵观历史,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他们都是"癫狂"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道教”,首先应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使用“道教”这一概念来考察。在中国思想史上所谓“道教”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公元前四世纪的《墨子·非儒篇》及比其稍后的前三世纪的《耕柱篇》。(儒者)“又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