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汪玉琢 《美与时代》2023,(1):111-113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实用且具深厚文化意蕴的艺术种类之一。中国书法展现了古人重视线条韵律感的审美取向,其中渗透着儒、释、道三家的哲学观念,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表现。汉字作为书法艺术的载体,在书法艺术本体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在重视汉字的同时,往往难以避免对构成其独特性的线条进行解析。汉字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线条直接关乎书法作品最终审美张力的呈现,故而以汉字的起源与线条的简约性为切入点,分析汉字与线条在书法中相互依存、互为表征的事实,以期通过这一视角的分析与解释再次对汉字和线条进行理论观照,对书法美学特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国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不断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形式和绘画风格。国画不仅仅是东方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代表了中国悠久历史的绘画形式。国画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善于运用线条,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造型手段,使线条形成生动而形象的画作,每一幅画的线条都具有较强的张力,或是气势澎湃、震撼人心,或是灵动多情、温柔婉约。国画在传承的过程当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但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值得不断地被传承和延续的。从国画的内涵入手,首先分析了国画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了国画的审美特点,希望能对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王Shu  李同归 《心理科学》1997,20(5):390-394
本实验采用多点视觉定位作业,研究视觉定位中的两种参照对定位成绩的影响。实验采用一些附加线条与三个刺激形成有特征的刺激图和无特征的刺激图,并与没有附加线条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有特征的刺激图是指这些附加的线条与刺激点构成一定的特征,如一个字母或图形等;无特征的刺激图指刺激点不能与附加线条构成有规律的特征。结果发现,当有附加线条的图形呈现时,被试的定位误差大于控制组,表现出一级参照对视觉定位的干扰作用,而且在呈现时间为100ms、200ms、300ms时,都是如此。在有特征组内,不同的特征对定位精确性的影响依赖于时间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中国画线的认识,首先介绍了线的美学观念,之后阐述了中国画线的审美特征;并在介绍线条的绘画发展基础上,分析了"线"的对立与统一,中国画线技法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识集体发生着潜在性转变。雍容典雅、富态端庄的贵族妇女在艺术创作中开始成为独立的表现对象。唐仕女画一方面凝聚了唐代女性群体审美观念和社会的整体精神气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唐代社会男性对女性形象的消费性审美。在"圆"的哲学的指导下,唐仕女画在线条、构图、设色上追求圆融、圆满、和谐,形成了与"盛唐气象"相吻合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线条艺术是一种独特的造型手段,具有其特有的艺术特点和艺术魅力,线条的虚实、疏密、枯湿、浓淡、疾缓等变化万千,与书法线条同宗同源,异曲同工。中国画线条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媒介手段和艺术形式,对中国画的审美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春晓 《美与时代》2003,(10):11-12
线条的美包孕着中国古代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发展历程,陶纹到汉字到书法到绘画到戏剧、建筑,线条一直在深深地渗透和影响着中国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历史渊源,而线条作为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作为中国画重要的造型手段与情感媒介,其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抽象符号层面,基于此,文章围绕中国画中"线"的审美特征展开系统探究。  相似文献   

9.
《枇杷图》为虚谷在1896年创作,这是虚谷最后的作品之一。《枇杷图》画作展现出了独特的构图方法以及用色,有着独特的艺术审美特征,这也是虚谷绘画艺术独特意境美感的表达。关于虚谷的《枇杷图》,具体从构图、用色以及线条分析其艺术特征,对《枇杷图》艺术成就与贡献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塞尚的艺术转变了油画审美再现客观物象的传统观念,改变艺术家感知世界的方法和表现世界的方法,逐步实现了画面本体性的自觉。从审美再现性油画传统中走出来的塞尚实现了形式的相对独立传情和对画面形式独立性的提出形成了开创性的审美表现语言。文章着重研究塞尚对画面独立性表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对审美对象内在形体结构的主动提取与塑造;二是画面形式构成的独立传情,从线条、形体、明暗、色彩等角度重新审视画面本身各因素的安排,重组形体关系和空间结构,使之同时表现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1.
《古诗四帖》以纵横开阔的笔姿、恣意浪漫的势态、雄奇奔放的气概,在狂草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历代书家所推崇。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古诗四帖》的线条变化丰富多彩,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其线条变化的艺术性,体现在变化诸因素的对立统一中,基准是保持作品整体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2.
装饰性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之一,它使美术作品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装饰性语言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表现主要为线条组织的装饰性、图案运用的装饰性、意象造型的装饰性、色彩构成的装饰性。它不仅在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作用突出,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线的形态是无处不在的,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表现和思想情感表达,掌握线条的美感特征,探究在绘画作品中线条的丰富表现。线条作为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以其丰富的线条形态语言诠释着不同的艺术美感和视觉效果表达,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藏族绘画在发展过程中从周边吸收了克什米尔风格、波罗风格、尼泊尔风格和汉地等风格,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和审美特征。从探索藏族审美与绘画的自身特征思路入手,对波罗风格做详尽的论述,揭示出波罗风格对藏族审美意识的形成与绘画风格的形成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线条作为现代建筑的造型元素和美学因子,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逐渐成为高效快捷的代名词,代表了由功能引发的审美变迁。建筑设计也一样,如何运用线条来承载现代建筑艺术中的美学理念并将其纳入到美学范畴,以及如何排列、布局线条才可以产生建筑美感,是现代建筑在语言表达上所遇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具有独立绘画语言和审美价值。素描艺术不仅仅是对线条的运用,更是一种观察、思维造型方式。文章探讨素描艺术的发展及内涵,从其艺术价值视角出发,分析素描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泳慧 《美与时代》2023,(3):117-119
艺术媒介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产物,是传达审美信息的物质载体。传统素描是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成为一种新兴趋势。传统素描也展现出开放的姿态,不拘泥于传统媒介和单一的表达方式。因此,研究传统素描与数字媒介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法,对传统素描在数字媒介融合创新中呈现出新的表现方式、审美特征及艺术价值展开深入研究,阅读相关资料,探讨传统素描和数字媒介融合创新的可能性,研究数字媒介与传统素描的融合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国画主要是通过运用线条以及墨色的变化绘出一副画的美和层次感,线描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很强的塑形能力。对线条的把控,反映了一个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以线造型也一直是中国绘画造型表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美与时代》2007,(10):50-52
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都是笔墨艺术,尽管二者在笔墨运用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要达到的审美意境是一致的.书法线条的艺术处理方法以及其表现出的艺术审美情趣,时常为国画借鉴,"以书为骨,以诗为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画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20.
刘梦 《美与时代》2013,(6):118-120
线条动画表现灵活、生动幽默,为广告创意增添了特有的情感性,使广告画面更具有视觉吸引力。简单的线条勾勒悄然改变着广告传递给人的感觉,它以特定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展现广告产品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向社会传播某种审美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的审美趣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自如流畅的线条表现赋予了广告浓郁的生活气息,传递着温暖的亲和力,从而自然而然地完成广告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