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介绍潘菽同志对心理活动的二分法的看法,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两种心理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二、为什么情是意向活动? 三、意向和行动、心理和实践的关系; 四、三分法为什么不对? 五、潘菽同志对二分法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王丕 《心理学报》1981,14(1):18-22
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范畴如何划分问题,关系着如何科学地理解心理的实质和规律问题,所以从来是心理学家们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对心理活动有“三分法”和“二分法”之争。最早在柏拉图的《铁马由斯》篇中,就有了关于心的三分法的表示,与后来关于知识,情感和欲望三种划分相符合。和这三种划分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心理活动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对人的心理活动划分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人赞成将心理活动分成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的“二分法”;有的人则主张仍沿用将心理活动分成知、情、意的“三分法”。本文作者认为,把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划分问题仅仅局限于“二分法”与“三分法”孰是孰非的问题,显然是不全面的;但由此  相似文献   

4.
实践范畴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唯物主义是现代的新形态的唯物主义,由于它与辩证唯物主义对“实践”的理解不同,因而导致在逻辑起点、逻辑建构原则和哲学的重点等几方面的不同。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是人类以主体地位来改造世界、社会和人自身的物质活动,它是整个哲学的起点和总体性范畴。  相似文献   

5.
劳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它也构成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诸学科的基本范畴。提起劳动,人人熟悉。然而,这一司空见惯的范畴,长期以来熟视而无睹,人们对它的思考是相当欠缺的。本文拟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言与心理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同的争论。本文试图根据大量现代科学实验研究的材料,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以论述和分析,以期对这个涉及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作出必要的阐明。一、语言表达心理而又调节心理语言是用来表达心理的。我国汉朝的杨雄说:“言,心声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论公平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平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公平有不同的外延 ,如分配公平、经济公平、社会公平等等。公平的种类可以从动态和静态的不同角度进行划分。社会主义公平是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统一 ,要努力实现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的结合 ,静态公平与动态公平的结合。在经济伦理领域 ,公平范畴具有两个层次 :一是作为规范的公平原则 ;二是与效率联系在一起作为经济伦理的重要价值目标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8.
宗教学经验范畴的再考察[韩]尹以钦,王六二译一、导言本文力求探讨如下令人困恼的问题:我们怎样对奥姆真理教,尤其是对它有意屠杀无辜大众的具体行为作出评价?在宗教学①主流理论中,我们可以运用那一种理论来帮助我们评价如此紧迫和实际的问题?就我们所知,对这样...  相似文献   

9.
观念问题是哲学意识的世界观定向的“试金石”。它的原则上的解决,无论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还是在某类科学学科里或与世界观问题有关的这个那个领域,都成了可能的理论判断的方法论基础。对于这些学科和相应的研究来说,观念问题(如同物质问题一样)往往都以形而上的问题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和发展都与人的意识活动联系在一起,社会的每一进步和成果的取得都与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分不开,都是意识通过人的活动而实现的物化。由此出发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本质上是一种“反思”的存在,即各自都不能游离于对方而孤立存在。脱离社会意识的“存在”不能称为“社会”的存在,脱离社会存  相似文献   

11.
象数范畴论     
象、数、。辞是《周易》经文构成的三大要素。作为符号系统的象数与作为文字系统的卦交辞,两者的互补、互换共同构成了《易经》。就其形成而言,"象数"早于卦爻辞,"象数"是卦爻辞的依托和出发点,卦交辞可看成是"象数"的解释系统。到了《易传》,象数(卦象爻数)系统没有改变,"'辞"系统则发生了质的改变。"象数"是易学的基础或先导,随着"辞"的解释系统的不断丰富和膻变,"象数"的内涵也逐渐增加,"象数"范畴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象数"范畴总的嬗变路径是筮法范畴--易学范畴--哲学范畴。虽然"象""数"对称,最早见于《左传·值公十五…  相似文献   

12.
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代表了理论界大多数学者的观点。生产力作为能力的存在形式,是劳动者的本领和生产工具的性能的总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范畴,但是,当生产力这个范畴被用来解释生产关系变更的原因,论证生产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的标志时,却被当作有主观要求的能动范畴了。生产力作为存在实体的本质规定与它被看作带有主观能动性因素这种状况,引起了生产力理论中许多带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辯证法的基本范疇,例如,本质和現象、必然性和偶然性等等通常是当作成对的和相互关联的范疇来研究的。在我們看来,这涉及到統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識是辯证法的实质这一原理。范疇是我們认識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整个认識过程是通过揭露現象和过程的对立面来进行的,其中最一般的对立面正是借助相互关联的辯证法范疇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需要是比生产更为根本的范畴。需要不仅体现了人的本质,而且构成了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需要与生产的内在矛盾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和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5.
金岳霖是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本,融合西方哲学的发展,运用严密分析和逻辑论证方法建立了自己的独特的,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为完整的、严密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中国哲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称之为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达。”所以,他是我国最早把逻辑分析和论证方法运用于哲学研究,从而建立了自己独立而又完整的哲学体系,因而逻辑及其方法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对于逻辑学的学术研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医学史研究范畴上海中医文献研究所(20003O)林功铮回顾中国医学史的研究,长期以来,都以中医药学发展史,作为中国医学史。早期的医学史著作,如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范行准的《中国医学史略》、李涛的《医学史纲》等,都只论述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史,其...  相似文献   

17.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由于世诚同志对我的文章的批评,展开了一埸有益的争论。这场争论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唯物辩证法,更有效地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斗争,彻底地树立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王若水、周景芳同志的文章,都作了有说服力的分析,把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有些问题,在王若水、周景芳同志的文章中讲过了,我打算不讲或不多讲。本文只想说明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安乐死概念的正确界定是科学划分安乐死类型的基础与前提;学界关于"积极安乐死与消极安乐死"、"自愿安乐死与非自愿安乐死"的类型划分存在欠缺;应将安乐死划分为三类:维持治疗除痛型、放弃治疗除痛型、终止死亡痛苦型.  相似文献   

19.
我们每个人都有眨眼现象,眨眼与心理活动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眨眼有三种,一种是随意性的眨眼;第二种是保护性的,如当人遇到有潜在危害性的视觉刺激如强光时,会眨眼;第三种是由自主发生的眨眼。据有关研究,第三种眨眼每天约有15000次。  相似文献   

20.
一、实践是人的本质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是指现实的、历史的人。这种现实的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首先是生产活动)的人。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脱离实践的人和脱离人的实践都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