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隐领导理论的中国研究——与美国的研究进行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内隐领导理论代表了某种特定文化中人们内心对领导概念化的构成方式。本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内隐领导理论的内容由“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和“多面性”四个因素构成。与美国的八因素有很大的差异。这也许是中美文化不同所造成的。本研究获得了与CPM领导行为评价模式非常类似的结果,从而验证了CPM模式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2.
CPM领导行为评价量表的建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凌文辁  陈龙  王登 《心理学报》1987,20(2):89-97
国外关于领导行为评价的研究,都把领导行为划分为两个因素:一是组织目标达成,另一个是团体维系。本研究用聚类分析得出了三个因素:组织目标达成,团体维系和个人品德。从而验证了我们提出的三因素假设。这种不同,可能是由于中国和西方文化不同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周帆  王登峰 《心理学报》2005,37(1):100-105
自尊被认为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近年来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发现,在传统“外显自尊”以外,个体还存在一个“内隐自尊”结构。由于中国人格结构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存在系统性的差异,本研究试图考察在中国文化下个体的人格特质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外显自尊主要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指向”的人格特点关系紧密;内隐自尊作为一个独立于外显自尊的内隐态度结构,与各个人格特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王辉  张翠莲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19-1530
国外有关领导行为的研究已经不胜枚举,而针对中国企业环境下的领导行为研究则相对较少.近年来,中国情境下的领导行为研究开始逐渐涌现,本文从中国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行为、领导授权赋能行为以及领导-部属交换理论三个方面对中国企业环境下的领导行为研究进行了述评,总结了相关研究在中国情境下的维度表现、前因后果变量,以及中介或调节作用,并指出了中国情境下相关本土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贡献.这些研究,从理论贡献上来说,一方面体现出中国情境下领导行为区别于西方情境的独特性,另一方面验证和扩充了西方相关领导行为的研究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领导行为理论;从实践意义上而言,为中国企业领导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的镜子进而调整自己的领导行为,为中国企业领导者提供企业决策及管理的参考依据,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提供实际操作的手段及工具,而且启发下属注意与领导者建立好关系的方式方法和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作为临床循证证据最强的认知行为治疗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其理论基础和临床操作具有西方文化特点。很多研究表明文化是影响心理治疗疗效的因素之一。如何提高认知行为治疗在中国文化下的临床疗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整理出认知行为治疗的文化适用中所涉及到的中国文化因素,在分析这一领域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对开展契合中国文化的认知行为治疗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组织承诺到组织忠诚:华人组织忠诚的概念内涵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西方组织忠诚研究——从组织承诺到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发展过程,显示西方组织忠诚概念深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尽管西方从组织承诺又发展出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但研究长期切割了组织忠诚的态度和行为两个层面.忠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近期研究发现华人组织忠诚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成分,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不足.因此,进一步深化华人组织忠诚研究不仅必要,对于构建适应华人文化的组织行为理论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辉  王颖  季晓得  纪铭 《心理学报》2023,(3):374-389
在探索中国人应对历史危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的大框架下,本文研究了辩证领导行为这一概念的内涵、结构、测量方法、概念独特性,并探讨了辩证领导行为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辩证领导行为这一基于东方传统思维模式和哲学思想提出的领导行为概念具有6个维度:适时调整,因人而异,权衡矛盾,恩威并施,注重协调和整体管理。多个样本的数据提供的证据表明:1)辩证领导行为有别于其他现有的领导行为概念;2)中国高层管理者辩证领导行为更胜于美国高层管理者辩证领导行为;3)基于中国传统智慧的辩证领导行为可正向预测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绩效指标——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且企业战略柔性起到中介作用。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视角,采用本土化研究的思路,构建并检验中国文化下领导-部属关系的结构模型。研究1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19人的访谈、284人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和1部文学著作的分析等3种途径,经3轮条目分类,建立了领导视角和部属视角各7个维度的领导-部属关系结构模型。研究2选取391人的领导样本和133人的领导-部属匹配样本,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领导-部属关系是一个双视角、二阶四因素的结构。双视角是指领导视角和部属视角,二阶因素是指领导-部属的积极关系和消极关系,4个因素分别为关心支持、控制划派、忠诚贡献、抵触反对。与西方LMX-7量表相比,本土化的领导-部属关系量表(LMR量表)在预测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指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该模型将西方研究对领导-部属“交换”的关注转换到对“关系”的关注上,把仅对积极关系的关注扩展到对消极关系的关注上,并发现了领导视角和部属视角各有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务凯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2):314-322
领导研究历来是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非常重视的课题, 领导对社会、组织、团队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差异, 西方和中国的领导理论有所不同, 在众多学者的不断努力下, 有关领导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越来越丰富。回顾40多年来中国领导研究中最具自身文化特色的一个-- 德行领导理论, 从研究变迁与概念发展、结构测量、领导有效性等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从存在原因、研究整合、中外比较、时代发展四个角度, 对以往德行领导研究作出反思, 对未来研究提出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外显问题行为是指一组表现在外的、反映了儿童对外部环境消极反应的行为。研究表明婴儿最早于8个月时便已出现外显问题行为,且婴儿期这类行为主要表现为愤怒/发脾气、不顺从/反抗、攻击、破坏性、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等,其成因可从早期经验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解释。此外,外显问题行为的干预研究可从差别易感性理论入手,从而为特定气质类型以及携带可塑性基因的婴儿提高了外显问题行为的干预效果。本文在梳理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小结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癌症病情告知涉及到的是一个不同于癌症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问题。中国癌症病情的告知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形成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家庭主义模式。家庭主义模式的确立,可以从患者的脆弱性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辩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癌症病情告知的家庭主义模式面临个体权利意识觉醒和家庭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挑战。有必要确立一种程序性的家庭主义模式,在尊重癌症患者知情权的基础上,按照家庭主义模式设计患者行使知情权的具体程序,在保障患者知情权和发挥家庭照护作用之间求得平衡。  相似文献   

12.
领导授权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领导行为类型。组织中管理者在授权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管理者出于维护威权等目的, 不想赋予员工自主权或相应资源的现象大量存在。鉴于此,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因素, 但目前研究较为零散, 亟待整合。研究发现:(1)更多的学者强调领导授权行为并非一种稳定的领导风格, 而是领导对不同下属所采取的差异化授权行为; (2)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领导者因素以及员工因素; (3)领导成员交换理论、信任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与授权风险视角是解释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重要理论/视角。此外, 基于情境领导理论、CIP领导模型(魅力型-意识形态型-务实型)以及追随理论, 提出了领导授权行为影响因素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往上下级关系研究大多聚焦于关系的实然特征, 缺乏对关系应有特征或模式的探讨。上下级关系图式是个体对上下级之间关系应有模式或特征的内隐认知, 这种内隐认知有助于揭示上级与下属之间的互动过程, 并为促进上级和下属的积极心理与行为提供理论启示。经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 将上下级关系图式与内隐关系理论、追随力认知图式、关系自我和关系认同等概念进行区分。个体传统性和现代性、依恋风格、领导行为以及文化因素能够预测上下级关系图式; 上下级关系图式能影响领导的态度与行为、下属忠诚、下属工作绩效、角色外行为、领导评价(道德领导)以及上下级关系评价; 移情的社会认知模型、泛家族主义、社会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解释了上下级关系图式的前因后果。未来可以从识别预测因素、拓展后果研究以及挖掘作用机制等方面推动上下级关系图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混合模式调查收集数据的有效性需以模式间测量等同为前提.以往调查模式间的测量等同研究尚未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自我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基于中美两国数据,运用多组确认性因子分析法考察了将由网络调查和纸笔调查构成的混合调查模式应用于自我能力和行为评估时的测量等同问题.结果在美国的样本中发现创新能力评价量表在两种调查模式下具有测量不变性,而在中国的样本中只发现强因子测量不变性,提示混合模式调查下测量不等同的出现是调查模式和文化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我们认为,集体主义文化扩大与强化了纸笔调查和网络调查之间的匿名感知差异,进而受访者可能在网络调查中呈现出“满意决策”作答行为或在线下的调查中呈现出“社会称许性作答行为”,从而增加了出现测量不等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世界文学观"关注文化在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流动、作用与影响。我们将马克思"世界文学观"放在世界文化史中考察,发现其有三种模式:西方为主体的跨文化模式;西方与非西方文化交互模式;间性文化共同体模式。马克思"世界文学观"对传统文脉采取批判性继承,对异国文化采用开放式借鉴,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处在两种张力(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张力、"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张力)结构之中,处于两种张力中的文化主体面临文化招损和文化受益的价值抉择。中华文化既受惠于世界文化又要为世界文化做出贡献,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是文化"全球本土化"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16.
外显知识对运动技能内隐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菲  张智君 《应用心理学》2005,11(2):138-142,148
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外显知识对运动技能内隐学习影响的研究。提出外显知识对内隐学习存在影响,但其作用的大小及其性质取决于外显知识的呈现时间、内容、内隐规则的可觉察程度、认知负荷以及压力等因素。提供外显知识既可能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可能激发与任务规则无关的注意过程,阻碍内隐学习。外显知识可影响行为,却不一定能被有意识地提取。外显知识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动作模式均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建立的、针对西方人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所建立的心理学,特别是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概念和工具能否直接应用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至少在心理学的某些领域,西方的理论很显然不能适应中国的实际。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例,现在国内的很多机构照搬西方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化自我表征理论并立足于中国文化情境,本研究探讨了教练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传统性和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跨层次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教练型领导可以有效预测员工的创新行为;(2)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教练型领导行为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3)个体传统性不仅正向调节教练型领导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还进一步调节教练型领导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影响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打开教练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并能够有效指导企业的变革与创新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9.
内隐利他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达  王歆睿  傅丽  周仁来 《心理科学》2008,31(1):79-82,78
本实验采用外显的提名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考察了初中生利他行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发现,个体的利他行为表现出自动化特征;内隐利他倾向和外显利他行为之间不存在相关;内隐利他倾向不存在性别差异.结合相关理论,本研究认为,利他行为具有内隐性或无意识性.  相似文献   

20.
关于服刑人员的内隐攻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春林  孙晓玲 《心理科学》2007,30(4):955-957
本研究采用IAT测验探讨服刑人员外显和内隐攻击性。研究发现:服刑人员存在着内隐攻击性,且无性别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外显攻击性后,IAT测量的内隐攻击性与服刑人员刑期相关显著。研究并对内隐攻击性和外显攻击性作为独立心理结构的可能理论基础及其相应神经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