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果主义是现代西方学界非常流行的伦理学理论,功利主义是结果主义最重要的一种形式,相称主义则是结果主义在天主教伦理学中的一种表现.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评述新自然法学派对结果主义、功利主义和相称主义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阿奎那把自然法分为首要条规和次要条规,首要条规是基于人性及人性倾向的行为规则,而次要条规则是从首要条规派生出来的较具体的条规.关于首要条规及次要条规的学说,是阿奎那自然法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其整个道德哲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行为观是当代天主教新自然法学派道德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该学派特别强调自由选择在决定自我中的作用,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受理性控制的活动,认为行为的对象、行为的目的和行为的环境是判断人类行为道德性的三大因素,但同时又指出人的内在意愿在判断行为的道德属性时居于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自然法学派(New Natural Law Sch001)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天主教伦理学思潮之一。在该学派那里,基本人类善理论是其整个伦理学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理论。本文的主要任务是,解释该学派关于基本人类善的含义及其种类的思想,阐述基本人类善的主要特征,并简要分析基本善理论在新自然法学派伦理学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天主教自然法学派在驳斥决定论的错误的基础上,提出了其自由选择论.他们考察了各种自由的具体含义,特别分析了作为自我决定的自由选择的含义及其特点.他们指出自由选择与人的信仰紧密相关,它是人的尊严的最重要标志,是判断人的道德责任的前提之一,也是一个生存性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学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托马斯这里,“自然法”是神烙在人性上的“永恒法”的一部分,“自然法”又是“人定法”的基础。那么,“自然法”与“存在”的关系是如何发生的呢?托马斯将“自然法”作为人类天生的(自然的)倾向,而所谓天生的倾向,不是生理或物理的倾向,而是形上本体的倾向。形上本体的倾向,就在于人天生追求本体的成全。本体的成全是按照人本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在托马斯看来正包含有上帝的神性。那么,他的这个理论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探讨托马斯自然法的形而上学架构和“自然法”中的“自然”之神学表现,正是本文的主旨。一、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  相似文献   

7.
张秋梅 《宗教学研究》2006,1(1):202-205
当代西方天主教自然法学派认为良心是人们对道德真理的意识。它可分为“具体的道德良心”和“一般的道德良心”两个层次。良心也可能会是错误的。每一个人都有服从良心的道德义务,即使它是错误的。为了过善良的生活,对自己负责,每个人都有培育良心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依据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的论述,灵魂,尤其是人类的理智灵魂,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其特殊性在于:一、与一般的非生命体的形式相比较,灵魂是生命体的第一原则,等级更高,更加高贵;二、按照生命体的形式的等级,人类的理智灵魂高于动物的感觉灵魂和植物的生长灵魂,并且包含有后两者的全部能力;三、灵魂作为形式,对于质料具有主动性,并且理智灵魂具有对其他形式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因为主动理智的原因而与上帝有关系;四、灵魂脱离躯体后,依然保有其存在,但是其认知方式已经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托马斯主义(亦名新经院哲学)在罗马教廷倡导和支持下,作为天主教唯一的官方哲学在全世界强力推行。当初,罗马教廷曾发表一系列的指示、措施和命令,如:托马斯主义在“维护天主教信仰和思想方面具有永恒的有效性”;各地教会“必须按照天使博士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重建天主教哲学”;在罗马设立“托马斯学院”,作为全世界新托马斯主义运动的指挥中心;在卢万成立“哲学高等研究所”,在多伦多成立“中世纪研究所”,为全世界培养研究人员和教师;1914年开列了人由灵魂与肉体组成的统一实体等二十四个哲学基本命题,作为宣讲新托马斯主义的原则;1917年颁布的《天主教法典》明文规定,所有天主教大学和修道院,“教师必须按照并牢牢掌握天使博士的理论、学说和原则,进行哲学和神学的教学”,对培养神职人员的修道院,还特地制定必须实行二年和四年的托马斯哲学和神学的教学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阿奎那的个人际遇、融合神哲学的著述特色,以及探讨法哲学的初衷,为其法哲学论证奠定了基础。"法的秩序"论以神圣与世俗两个维度、以分有和类比两个方法进行建构,既分立圣俗、以上帝为因果,而又平衡圣俗、调和信仰与理性、以上帝为基准为宇宙及人类社会确立以永恒法为形上顶端、以自然法为中枢、以人法为形下末端,并以《圣经》神法为补充的"法的秩序"。其建构的秩序,与其论证进路本身,皆具备永恒和普遍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里坦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阐述了人学与教育观的紧密联系,认为正确的教育观应该奠基于基督教的人观之上。他一方面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使人获得精神的自由,帮助人在社会生活中成为好的公民,另一方面又对一些错误的教育观作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从而为人类摆脱文明危机提供了一种值得我们重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阿奎那的预定论一方面承认上帝决定着哪些人能够获得特殊的照顾,另一方面秉持人的行为更多的取决于人的自由意志的发挥.通过预定只提供人具体行为的引导机制和大的环境,阿奎那认为它只是提供了判断的基础;人的行为是在人理性意志的作用下发挥作用的,即使是个人不能选择的事项,仍留有个人自由意志选择的空间;预定是存在上帝那里的确实性理念,人对预定的原因无从知晓,为了获得恩典,必须发挥自由意志去争取.  相似文献   

13.
董尚文 《哲学动态》2005,6(10):30-35
托马斯伦理学总体上看虽然主要源于亚里士多德,但这并不排除它在个别理论问题上有其他理论渊源.据此笔者认为,托马斯伦理学中也不乏柏拉图主义因素.本文一方面试图厘清托马斯对于synderesis与conscientia所作的区分,另一方面深人审视这种区分的历史渊源,以期从一个侧面把托马斯伦理学中的柏拉图主义因素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4.
董尚文 《世界哲学》2009,(3):116-123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因罗马天主教延的号召和支持而不断出现的新经院哲学本质上是传统托马斯主义的复兴。麦利切尔首创的“先验托马斯主义”是新经院哲学中既引人注目而又倍受争议的一种新思潮,它致力于托马斯主义与康德先验哲学的对话,并努力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对托马斯主义进行了先验转向之处理。本文在介绍先验托马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麦利切尔对知识论进行的历史检视和方法论反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麦利切尔在知识论上对托马斯的形上批判与康德的先验批判进行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5.
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天主教作家、哲学家和神学家的著作越来越频繁地出版问世;在这些著作中,上世纪末复活的新经院哲学或新托马斯主义受到了严厉地批判,并且把它说成是一种被异化了的、不和时代合拍的和无用的东西。过去,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也时常谈到,托马斯主义(新托马  相似文献   

16.
从现象学存在论的立场出发,海德格尔对阿奎那关于存在与本质的区分的思想进行了考察和解读。这种考察和解读是从两个层面来进行的:一是从存在与本质在逻辑学上的概念区分的层面,另一是从存在与本质在本体论上的实际区分的层面。海德格尔的这种解读总体上比较准确和到位,但他同时也未能充分评估阿奎那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显示出他对阿奎那这一思想的认知不足。  相似文献   

17.
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与自然法理论是一个关键问题。太渥等人试图在新的阐释中重构马克思主义自然法理论,强调作为一种社会理论的自然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这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与实践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逻辑学和从命题态度视角出发的心灵哲学的讨论中,仅仅作为一个直接被给予者的命题远未得到真正的考察。无论将之界定为"陈述句的意义"、"事态的表征物"还是"确定的承真者",我们都尚未就它的存在性特征给出足够的澄清。与此相对待的,亚里士多德在一开始便给出了命题的确切定义——"命题是那种在其中有着真假的语句"。然而,现代逻辑学家似乎未经深省便抛弃了亚氏的定义,因为在他们看来,将语句与命题的范畴类型分离开似乎是理所应当的。本文基于阿奎那对亚氏命题学说的统贯疏解来直面这桩公案,依次阐述符号的涵义、作为命题的积成性部分的名称和动词、作为命题所指者的判断活动,并借此检视真正的承真者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布迪厄的阶级理论诉求是超越阶级分析的主观与客观、阶级结构与阶级行动等二元对立。从他的关系主义思维模式切入,理清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思想起源,并从他对马克思主义与韦伯的阶级理论的继承与断裂中,考察布迪厄阶级理论的总体特点,最后从三个方面具体梳理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基于资本的阶级、在社会空间中的阶级、阶级惯习。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只是对"实践的关系体系"阶级实现了第一个层次对二元的超越,即发现文化在阶级划分中的合法标准,也可以说心智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却没有从强关系的实践角度说明心智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性,因而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只是实现了一种折中的自洽。  相似文献   

20.
梵二会议以天主爱他的受造物为出发点,抛弃了仅仅推崇天国而一味否定和贬低世俗世界、人和人的努力的传统立场,肯定了世界上的好的价值以及人的主观努力并赞美世界的进步和人的智慧的积极成果,指出真理的源头在天主,随着真理的发展,世界与天国互相渗透,最终合而为一。同时,梵二会议认为世界和人有或好或坏两种前途,因而必须求得教会的帮助归向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