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82,(5)
房山石经,由于它在文化史上的价值,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和研究。近几年来,我们在整理石经拓片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典籍是早已失传的版本。这里拈出的《释教最上乘秘密陀罗尼集》(后简称《陀罗尼集》)和《一切佛菩萨名集》(后简称《名集》)就是其中的两种。这一发现,为研究唐代以来的密教史和辽、金佛教史提供了重要史料。(一)《陀罗尼集》三十卷,上都安国寺传密教超悟大师赐紫三藏沙门行琳集,有自序,撰于大唐乾宁五年(898),第三十卷末刻经题记云:“皇统七年(1147)岁次丁卯癸已朔二十三日酉时造此陀罗尼集记,当寺书经沙门惟和笔,同蓝镌字比丘刻。”《千字文》编号为[俊]、[义]、[密]三帙。全书完整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密教经典<诸星母陀罗尼经>不间版本的比较研究,解读并分析了<诸星母陀罗尼经>中的密咒即陀罗尼的内容.从全文内容分析得知,该经是原始密教(陀罗尼密教)向早期密教(持明密教)过渡发展的产物,也反映了密教在唐代和吐荞的传播步伐基本一致.同时该经典在天文学、星占学方面也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净因 《法音》2002,(2):3-13
2002年第2期总第210期惠能(638—713)开创的南宗之所以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各宗派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派,学者一般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南宗因五祖弘忍将衣钵传给了惠能,因而取得了正统地位之后犤1犦,在士族政治经济力量被削弱、传统佛教思想遭到挫折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局部的思想解放运动犤2犦。在这次运动中,惠能通过对传统禅法进行变革与创新犤3犦,使之更能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犤4犦,其结果是把外来文化的佛教成功改造成为适应中国社会条件和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中国化佛教犤5犦,从而把…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因传为文殊化现道场成为佛教一大圣地,其中与密宗有很多重要的关系。在密宗还未成立之前,印度密教早已流传于唐,它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五台山与文殊信仰,本来并无联系,只因“一乘典语,兴在中华”(不空语)。新译《华严经》固然是五台山为文殊化宇的主要经典依据,但密教经典为此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据。菩提流志译的《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说:“尔时,世尊告金刚  相似文献   

5.
孔雀王咒为《孔雀明王经》的核心内容之一。佛教最早的经典阿含四部中,孔雀作为鸟名多有出现,但不见孔雀王与孔雀王咒。在《寂志果经》与巴利藏《弥兰陀王问经》中皆有孔雀咒的出现,但前者明确禁止使用咒语,后者已允许将孔雀咒作为自护咒使用。最早的孔雀王咒见于汉译《六度集经》与巴利藏《本生经》中的孔雀王本生。在具有陀罗尼密教特征的《孔雀明王经》生成之前,孔雀王咒在佛教中的出现始于《本生经》,而《本生经》中的孔雀王咒当来源于《弥兰陀王问经》的自护咒。通过对比《本生经》之孔雀王咒与密教经典《孔雀明王经》中的孔雀王咒,可知两者在持咒对象与咒语内容、功能论上迥然有别,唯有孔雀王本生故事情节很相似。《本生经》中孔雀王咒在佛经中出现的时间可推定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孔雀明王经》生成年代当在3世纪左右,至于鲍威尔写本的时代,由其中出现的龙王名号观之,应为4世纪中期以后之物。  相似文献   

6.
陀罗尼字门是通过赋予陀罗尼字母以特定含义来表达佛教思想的一种方式,所谓字门就是以字为门进入佛教义理之意。陀罗尼字门起源于部派佛教时期,广泛流行于大乘佛教显密诸宗派中。按其形式有三种释义系统:一是以梵语字母顺序来释义的为悉昙字门,有佛传、涅槃、问经三种字门;二是以特定陀罗尼字母顺序释义的为陀罗尼字门,有胎经、持经、行经、净印、海印、般若、华严等七种字门;三是大集经、羂索经、大日经等三种混合类型的真言字门。其中般若、华严字门虽通称四十二字门,但其释义各有不同,佛传字门《普曜经》与之差别更大。  相似文献   

7.
朱琨 《中国宗教》2022,(7):76-77
一、佛教音乐的两个层面众所周知,佛教音乐起源于梵呗——用清净的声音(梵)来赞咏(呗)。作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音乐会扰乱佛教修行者的平静,这与佛教追求解脱的宗旨是违背的。《十诵律》和《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之中,佛陀一再说,严格限制佛弟子接近世俗的音乐。但是,如果将经典中特定的文句加上曲调演唱出来,能够对听众产生更大的说服力的话,则是赞许的。这实际上也是后来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佛教音乐更广为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陀罗尼句门,如同陀罗尼字门一样,也是通过特定的语句来阐释佛教义理的一种形式,为大乘与密乘佛教通用的法门.句门,全称法句门,亦称法句、句义.以句为门,进入义理,故称句门.句是梵文钵昙(pada)的意译,指具有独立意义的语句,故亦称句义,即有义之句.陀罗尼句门起源于陀罗尼文句,但受陀罗尼字门影响而形成.陀罗尼句门有多种类型,可分一法句、金刚句、诸法句三大类,每一类又有多种类别.陀罗尼句门对后世密教有深刻影响,或以句门概括其教义体系,或将句门改造为金刚菩萨形象,建构曼荼罗.  相似文献   

9.
《中国密教史》读后感夏星今年夏天,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佛教学术讨论会上,有学者在会上非常感慨地谈道现今中国大陆竟无一人治密教,我当时听了,觉得不以为然。因为当时据我所知,一本名为《中国密教史》(以下简称《密教史》)的书正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印刷之中。时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瑜伽密教的根本经典《金刚顶经》之第一会《真实摄经》三个汉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梳耙并以文字图示的形式展现了金刚界大曼荼罗中三十七尊在位置、名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大乘佛教晚期密教思想发展的趋势,深入分析了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西夏时期,佛教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汉、藏(蕃)、印等佛教融合并行,呈现出多元的特点。在西夏时期新传译的密教观音经轨中,一类是以宋请来的天息灾汉译《大乘庄严宝王经》为基础新编撰而成的“劝诵文”。另一类则传自北印度迦湿弥罗国,由弥扎卓根、金刚座师等西天僧传来,其所传经轨内容与隋唐及宋传统密教经轨有显著区别,其经轨注重本尊观音、“六字”字种观想、持诵,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类成就法,其类别属瑜伽部及无上瑜伽部密教类,该类经轨后被藏传绰普噶举派及萨迦诸派所传。从国图藏《修习法门》与《观音密集玄文》两部共27篇密教观音经轨合辑抄本为中心考察,窥探西夏新传译密教观音法门的源流、传译者、特点及各类成就法。  相似文献   

12.
在佛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空谈盛会此起彼伏、大赶时髦之际,佛门外却出了一桩实干的事。企业家曾华灿先生要出至少3000万元人民币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编撰、出版一部大型专业丛书——《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见本期p124)。这是一部集全国佛教音乐专家学者之力,耗时8—11年始能完成的系统文化工程。2008年4月28日,双方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出席签约仪式并发表了《祝〈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早日面世》的讲话(见本期p95)。  相似文献   

13.
李翎 《法音》2012,(7):13-19
一密教(Guhya-yqna)狭意上是指佛教发展到后期出现的一种宗教形态。学者将之划分为陀罗尼密教(公元三、四世纪盛行)、持明密教(或持明乘vidyadhqrazi-yqna,公元四、五世纪至六、七世纪盛行)、真言密教(或真言乘mantra-yqna,公元七、八世纪盛行)、瑜伽密教(金刚乘vajrayāna,公元八、九世纪盛行)[1]、无上瑜伽密教五个流派(公元十、十一世纪盛行)[2]。西藏佛学家布顿·仁钦朱(1290-1364)依据经典则将之分为四部:所作怛特罗部,即事部(kriyā)、行怛特罗部,即行部(caryā)、瑜伽  相似文献   

14.
大乘戒起源于印度大乘佛教,最早形成于西域,在经典传译中国的过程中得以成熟和完善,最终形成完整独立的体系。大乘戒以成佛为目标,强调积极入世、普度众生、方便持戒等不同于小乘戒的思想特点,不仅适应佛教初传中国时以居士佛教为主流的社会背景,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伅真陀罗经》是菩萨戒初步形成的标志,形成于大月氏,《法镜经》同本异译《郁伽长者所问经》首次使用菩萨戒概念,自此菩萨戒的概念开始流行于世,为进一步落实受戒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梵网经》是大乘戒根本经典,流行最广,为鸠摩罗什在长安编译而成,后人受戒多依此本。密教菩提心戒本质上仍属大乘戒,通过对传统菩萨戒进行密教化改造,融入密教真言咒语和仪轨而成,以不空《受菩提心戒仪》为标志,亦形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5.
佛教音乐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聆听佛教音乐时常会感到心灵受到震撼或者得到抚慰,这是由佛教音乐的美学价值所决定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乐种的佛教音乐差异性较大:或清远飘逸、或苍凉雄沉、或空灵神秘、或庄严圣洁,使聆听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佛教音乐大体上应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以音乐的形式进行宗教仪式,音乐是其借助手段,侧重点在于宗教。佛教仪式《瑜伽焰口》中的音乐和殿堂唱诵中的《香赞》、《弥陀赞》等都属于此类,其本质是宗教。二是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佛教思想和佛教意境,侧重点在于音乐,其目的是通过音乐使聆听者产生禅悦——宗教美感,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6.
宋初经由丝路敦煌的中印佛教往来、中印贝叶经及作为图像学范本的贝叶经插图的流通与《八塔变》图像样式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北宋初年包含密教义理的佛教在宋辽西夏的兴起,佛教经典如《八大灵塔名号经》的传译、往来中印之间汉梵僧人的求取或馈赠贝叶经的热潮,将插图丰富的新式贝叶经佛典《般若波罗蜜多经》引入中土,创造了莫高窟等地的八塔变图像,成为宋初的新经变。本文拟从讨论敦煌莫高窟76窟东壁《八塔变》壁画入手,探讨《八塔变》所据经典及其图像的东印度波罗艺术原型,从而管窥宋初中印文化交流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音乐供养是法华信仰的表现形式之一,自东晋以还,中土法华经注疏在宣说、注释《法华经》中与音乐供养有关之文献时形成音乐供养观,集中体现在对两类名义的认识:一是乐神紧那罗王和乾闼婆王所奏法乐的名目及内容;二是关于音乐与供养之关系。紧那罗王、乾闼婆王皆属帝释之执乐神,所奏乐为法乐,主要宣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三乘教行之内容,至唐开元以后,由于受到中国古代传统音乐观之明辨雅郑、从社会政治角度对音乐认识的影响,《法华经》注疏者将乐神紧那罗王和乾闼婆王视为“清歌雅乐众”和“胜芳烈乐众”,而将供养音乐分为真正之乐和邪淫之乐,并将之与中土所谓邪乐(郑卫新声等乐)与正乐(大夏、大韶等古乐)作比。造成此种现象缘于中土净土宗、禅宗所推行的佛教通俗化趋向和唐代俗乐之兴盛对佛教“歌咏颂法以为音乐”理论的冲击和影响。出于对唐开元前后讲经唱导师因对民间歌曲之广泛利用而致使佛教音乐“雅正全乖”、渐失纯正性之忧虑,天台宗尤为强调出家僧众音乐供养者的自身素质,并在法华注疏中予以讨论。此种表现于法华注疏中的音乐供养观影响到变文或讲经文的撰作,俄藏Φ365号《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二)》可为代表,其崇尚佛国诸天伎乐,排斥世间郑卫...  相似文献   

18.
菩提 《法音》2002,(8):3-11
净土的信仰源自于古印度,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而不断地开展,最终成为佛教信仰的一大主流,独踞于一切法门之上,被历代祖师称为第一法门。尤其在中国,西方净土的流行,可谓源远流长。直至今日,“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犤1犦,仍在教内广泛地传诵着。由此可见净土法门在中国佛教之地位是何等重要。“诸经所赞,尽在弥陀”犤2犦,这是确实的。然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犤3犦,一切佛的福德、智慧、大愿是平等的,若说阿弥陀第一,那么其他佛是第几呢?当然,一切佛都是第一。但以方便言辞,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故,巧说第一。后…  相似文献   

19.
索南才让是西藏民族学院的研究人员,从80年代以来一直在潜心探究本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西藏的密教。他撰写的《西藏密教史》是一部总字数达55万的大部头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最全面和系统介绍西藏密教的著作。 密教也称怛多罗教,它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派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为金口玉言敕封的佛教圣地。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就说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与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五台山者,尤以山辟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