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太公墓之谜张龙海姜太公墓在何处,是个难解之谜。史书记载主要有三处:一、山东临淄。魏人王象、缪袭所撰《皇览》日:"吕尚家在临淄县城南十里。"《齐记补遗》云:"太公葬于周,齐人思其德,葬衣冠于此。"《临淄县志》(民国九年)载的更为具体:"太公衣冠家,在...  相似文献   

2.
刘斌 《管子学刊》2001,(1):50-54
典章制度是政治的体现。文物遗存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反映。所以一个邦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建立的典章制度和所遗留的历史文物便成为这个国家在那一特定时期内的政治状况和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基本标志。周代齐国和鲁、卫等国一样,始以周天子分封而立国。但由于齐国地处东夷、久受被称为“君子之国”的礼俗和海洋文化传统的影响,“太公之治,不尽仿于周官”(赵用贤《管子书序》),即齐国的制度不尽合于《周礼》。  相似文献   

3.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非周公之言钟秀有几篇论文谈到《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评论伯禽报政的话,"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认为是周公所言。其实应是齐太公之言。先看《史记》原文: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  相似文献   

4.
强国在于富民马加坡太史公称道桓公、管仲之治,说:"桓公之盛,修善政。"(《齐太公世家》)桓管以修善政而致齐国之盛,实是对太公治道承传的结果。管仲以"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国语·齐语》)的政治方略佐桓公还继承了七十九代先君的善道而加以创用,其中...  相似文献   

5.
八主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主析论张华松八主即八神,其在古代宗教发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秦汉政治和精神生活皆产生过重大影响。《史记·封禅书》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案此十六字疑系在:"居临淄南郊山下者"一句之下...  相似文献   

6.
齐国国土面积广大,耕地资源丰富,自太公封齐至于汉,经许多代统治者的积极倡导,民众的奋发开垦,终成司马迁所谓“齐自泰山之属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之形势。一、太公封齐之初,所据国土很狭隘。《孟子·告子》中所谓“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其范围...  相似文献   

7.
泰山之阴齐币论朱活《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琅邪,北被于北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相似文献   

8.
古《韶乐》嬗变为《齐韶乐舞》之管见──兼述孔子与《齐韶乐舞》王川昆一古《韶乐》是中国古代很有名的一部大型乐舞。其流传与艺术形式,是极其悠久和灿烂堂皇的,历来被称作"美哉韶乐稀世国宝",足见其非同一般。据《周礼》记载,此乐舞为上古时期帝王虞舜所作。其实...  相似文献   

9.
一卷在手,尽得孙子风流──读黄朴民著《孙子评传》于泽民近年来,研究孙子的著作不断推出,反映出孙子学术的繁荣。近读黄朴民博士新著《孙子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列入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更觉得是一本独具特色和风格的专著。《孙子评传》(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0.
道教神仙传记作为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角度反映出道教的思想发展脉络。作为唐宋时期的神仙传记《三洞群仙录》,它继承了前代的“神仙可学”思想,并且反映出了唐宋时期神仙观念“世俗化”的进程与女仙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易经》与中国传统思维金健民"夫易,广矣大矣"(《系辞上传·七章》),它可以让人们在知识和思维的海洋中邀游,并窥见万千不同的景象,为进一步探索《易经》的思维及其对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特论如下。为使思维这个概念能具体地反映为人的思想活动的特殊性,一般是...  相似文献   

12.
孙子“知彼”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知彼”思想颜晓峰一、彼难知《孙子》中曾两次提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都把"知彼"列在首位。这样排列不是随意的,反映了孙子的军事认识论思想。把知彼摆在知己之前,既点明了在军事斗争中"知彼"的重要性质,也道出了在军事认识中"知彼"的困难程度。正因...  相似文献   

13.
试析齐国的经济发展与货币流通张继彬,仲采萍古齐是先秦东方文明大国。齐国都城临淄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公封齐,即推行"兴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商品经济政策。桓公执政后,任管仲为相,修太公之业,致力于经济改革,以货币为杠杆发展农、工、商业而致强国...  相似文献   

14.
姜太公封齐是在周武王建政之初还是周公东征之后,是否先封于吕、后封于齐,是否就国,学界对此一直聚讼不已。周武王大封诸侯,首封齐鲁,旨在监视东夷,屏护周室,此乃周王朝建政之初巩固统治之亟需,不可能晚至成王之时始封齐鲁。武王先封太公于齐之营丘,周公东征后又将薄姑加封于太公,太公“遂有全齐”。《史记》多次记载太公封齐就国之事,与《晏子春秋》《汉书》的相关记载并不矛盾。后人仅凭个别史书的片言只语,以及新发现之断编残简,或曲解,或猜测,试图推翻《史记》等权威史籍的记载,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5.
从《管子·弟子职》看稷下学宫的教学与生活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管子·弟子职》看稷下学宫的教学与生活管理张良才稷下学宫是战国中后期兴建于齐国都城稷门下的高等学府,历时约一百五十余年。在其昌盛时期,稷下学士达"数千百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如此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自然需要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完备的教学与生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助现有文献,以历史唯物的方法分析推证:自太公封齐,晏婴之祖族就生活于齐之大地,为一般官吏之族,至其父才在齐初露锋芒。齐景公时代,晏婴创其家族之辉煌时代,自晏婴卒后而衰。《晏子春秋》作为一部反映晏婴思想的古代典籍,并非后世有些学者所说的抄自其他古代典籍的伪书。《晏子春秋》初成于春秋末期,由齐史与晏婴之宾客的记载而形成。后经稷下先生的整编,《晏子春秋》不仅流传于世,且被广泛引用。至汉,《晏子春秋》的流传范围甚广,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可证。今本之《晏子春秋》的编者应为刘向。  相似文献   

17.
《管子》的精气说辨正乐爱国一先秦重要典籍《管子》所提出的精气说在中国古代哲学气论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精气说的完整表述出现在《管子》的《内业》篇,即"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这里"凡...  相似文献   

18.
近期台湾哲学文化思潮概述翁之光随着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威权体制的瓦解,台湾的哲学文化界增加了更多的反思、批判的色彩。现将近期的哲学文化思潮概述如下;一、近期台湾哲学文化思潮的特点1."拟似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生长按照M·韦伯的观点,所谓的"现代化"就是"理性化"。但在台湾学者看来,台湾之所谓"现代化"只是一种"拟似的现代化"。之所以称之为"拟似",乃是由于世界体系核心支配、威权体制与本土的危机意识所共同凝塑而成的一种奇特的理性化过程,造成了拟似的现代化。相对于这种拟似的现代化,作为其对立面的一端,便有了"拟似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流行。在西方"后现代"之风的感染下,配合着台湾原来的威权体制的瓦解与递移的过程,批判理论、解构主义、马克思、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福柯、德里达等人的思想受到一些台湾大学生的青睐。这些思想多少带有舶来品的意味,所以台湾学界把对"后现代主义"的追求称为"拟似的后现代"。但台湾学者认为,这种拟似的"后现代"可能成为生活世界重新发现的最重要触媒。近年来,象《台北评论》、《文星》、《当代》、《中外文学》、《联合文学》、《台湾社会研究辑刊》、《思与言》,乃至一向被视为新保守主义阵营的《鹅湖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末在晋城青莲寺发现的北齐"龙华造像石",是一通极具时代特点的石雕艺术。石身四面以不同样式和手法雕刻了《大方等陀罗尼经》中的十二梦王形象和《供养礼佛图》等共17组图像,采用高低各异的雕刻手法,以不同的构图样式,表现了佛、菩萨、弟子及其供养人鲜活写实的活动与场景,反映了北齐时期雕刻艺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谈《侈靡》篇之侈靡吴邦本,龙海读《管子》书,每当阅到《侈靡》时,常引起思索。赵守正《管子注译》注释说:"侈靡,指奢侈的生活消费,本文论点奇异,为奢侈消费提供理论根据,故名'侈靡'。"但文章内容论述的主要问题不纯是"侈靡",其中一部分说到"侈靡",并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