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绘画故事作为实验任务,对儿童绘画语义表达能力的发展进行探讨。研究对象为3~6岁儿童,按年龄分为3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绘画故事能力的发展是一个从零散到整合,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4~5岁是儿童绘画故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故事的结构水平对儿童绘画故事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春绘本     
少年的书里有一段故事,故事里有一支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旋律;少年的梦里有一种相思,相思里有一首想唱却又唱不出的歌曲:那是不能说的不能说的少年的秘密。青春绘本@清河鱼~~  相似文献   

3.
人生写意     
有个白发苍苍的哲学家,有一天,他给他的三个弟子出了一个题目,让大家探讨一下人生的哲理。他是这么说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小和尚,两个小和尚性格各异,爱好各异,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请你们讲讲……”于是,三人想了想,又想了想,然后讲了三个不同的故事。第一个讲的故事有一天,老和尚对两个小和尚说:“今天准许你们下山,看看动物园,不  相似文献   

4.
刘晨和阮肇误入桃源的故事 ,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 ,复加上文人吟咏 ,戏剧的表演 ,早已家喻户晓。这一故事在中国的道教史和文学史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其观念上的源头则可溯及道教的神仙和洞天福地理念。对这一源出于仙家的故事 ,当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读。不过假如将之放到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 ,所得的结论也许会更加全面。一、洞天故事与道教的文化模型刘晨、阮肇故事的发生地 ,据最早记载它的南朝刘义庆《幽明录》 ,是在天台山 ,以后有关的诗词、戏本绝大多数也都记作天台山。而且现在入天台山会有人指给你说 :这就是刘晨和阮肇遇…  相似文献   

5.
<正> 《周易》旅卦上九爻辞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顾颉刚先生以为此爻是记商之先祖王亥丧牛羊于有易的故事。(《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载于《燕京学报》第六期) 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易杀王亥,取仆牛。”《竹书纪年》载:“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緜臣杀而放之。”这与“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相符,故此爻辞为王亥之事说可从。顾先生更以《周易》大壮卦六五爻辞:“丧羊于易,无悔。”亦为王亥故事。细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将讣告作为一个简单的故事来加以介绍,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可以根据文化对于价值观以及有意义的关系和成就的设想来理解个人一生的意义。我们认为,这个故事之所以十分简短,是由于在一则讣告中所包含的信息很少。不过,尽管故事提供的信息不多,它却显示出一个明确的方向:只有不脱离社会-经济不平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交换这一背景,讣告才  相似文献   

7.
通联片羽     
君冈 《佛教文化》1994,(2):38-39
主持寄语 时下有很多大众化期刊,都时兴在刊物中向读者透露一些自己这“编辑部的故事”,以期常与读者保持情感沟通。《佛教文化》当然也有自己丰富活泼的编辑部故事:一如您在电视片中已经眼熟的那样,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闹中取静的这座典型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面部反馈产生的无意识情绪能否影响对中性材料的喜好评价,采用自编程序诱导被试模仿嵌有厌恶、悲伤,或中性表情的故事中主人公的面部动作。结果显示:(1)当在故事中嵌入厌恶表情时,比在相同的故事中嵌入中性表情时,被试更不喜欢所听到的故事,故事中嵌入悲伤表情则未产生这一效果;(2)在控制其它自我评分的情况下,与厌恶有关的面部动作显著预测了对含厌恶表情指导语的故事的喜好度,但面部动作未能预测对含悲伤表情指导语的故事的喜好度。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曾经犹豫不决,或许你会喜欢下面这个故事:在一个花店里,有一位年轻人想了好久,不知道该买多少朵花。他向花店的职员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0.
佛教经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即将被处死刑的犯人,恰遇刽子手是他的老乡。犯人百般求老乡放过他,老乡出于无奈,只得说:“行刑那天只要我举起砍刀说‘跑’,你就立即逃跑,千万别  相似文献   

11.
正这是一辑风靡2017年年末朋友圈的短片,题目是《这个世界,总有人默默爱着你》,历时4分26秒,讲述了6个简短的故事。故事1:漆黑的夜里,一个女孩坐在窗前,满脸忧伤,她想自杀,于是用手机发帖提问:"手上的动脉在哪里?越具体越好。"故事2:女孩想买一本《时尚芭莎》杂志,报亭老板不但不肯卖给她,还不耐烦地说了一句:"快走吧,别烦我!"把女孩赶走。故事3:大雪飘飞的夜晚,  相似文献   

12.
流泪的爱     
小时候读过一则故事。说是中国远古时期举国发大水,时年舜在位,舜重用鲧治水,鲧用围堵之法屡屡失败。瘟疫横行,民不聊生;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舜一怒之下杀了鲧。继而委派其子禹治水,禹总结其父经验,废围堵之法而亲疏导之法。他治水认真、负责,废寝忘食、日以继夜,思想上舍小家为大家“。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舜禅让其位于禹。每次读到此故事总为禹的敬业精神和对亲情的割舍所感动。由此发出感想:人要有所作为,必须有所放弃。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但对另一真实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有一座修院,依傍着一座美丽的大山,…  相似文献   

13.
小城故事,有故事的小城,我们心中最完美的经典。我们的小区定名为小城故里,正是因为小城故事迎合了我们的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4.
曾在报上读过这么一个故事:在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这位富翁在洛杉矶有3处别墅,当警察说把他送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那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人世多途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出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  相似文献   

16.
人生跌倒时     
人有跌倒的时候,人生也有跌倒的时候,那人生跌倒了怎么办呢?先看看两个明星的故事吧。香港明星曾志伟在一次晚会上,一登台阶就摔倒了。曾志伟说:  相似文献   

17.
传说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从中国学习了高超的绘画艺术,他在水池(或水晶盖)上画死狗的故事脍炙人口。波斯诗人尼扎米《五部诗》中的《亚历山大故事·光荣篇》中咏赞了此故事。《五部诗》中还赞叹了罗马画家和中国画家比拼技艺的故事。在《五部诗》的插图本中,也有对此两个故事的描绘。在波斯作家贾米的《玛斯纳维》、阿米尔·霍斯陆的《五部诗·亚历山大宝鉴》等著作中,同样有关于二画师竞技故事的叙述。摩尼画死狗故事的源头应与印度佛教文献有关,汉译佛教律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十六中的一个画师画死狗的故事可视为其源头之一。佛经中记载的二画师相争的故事,对波斯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波斯语作品对画师故事的变形书写,反映了不同宗教之间的竞合以及三种不同文化(波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相遇和互动。  相似文献   

18.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晚年时他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哲学家平静地回答: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人充满玄机的回答曾令笔者匪夷所思,但在读过下面四则故事后顿觉豁然。故事一:大的停电事故在美国纽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有次停电时,组约地铁车站的地道里有一大群人被困在黑暗中,人们因找不到出口极度惊慌,乱作一团。此时有一位老太太镇定自若地请大家跟她走。果然,在她的引领下大家平安地走出了地道。到达地面,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老人是一位盲人。  相似文献   

19.
谁在乎?     
前不久,我在《读者》1999年第4期的《卷首语》栏读到一篇文章,是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外籍教师的演讲译文、在这篇演讲词中讲到一个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思。 故事说:在一个暴风雨后的早晨,一个男人到海边散步,他看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被昨  相似文献   

20.
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加工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利用两种不同回忆方式、两个双情节故事和小五、高一和大二共120名被试,初步研究了故事图式在故事理解中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1)故事图式的加工机制主要表现为两级剪辑,特别是二级剪辑;(2)故事图式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处理无关信息;(3)故事图式中与故事语法各类节点相对应的加工单元的力量是不同的,且因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