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有味     
郭峰 《天风》2011,(1):41-42
我曾在《报刊文摘》上读到一则故事,说在一个大学的毕业晚会上,一位教授为他的学生们临别赠言。他的话语言简意赅,就是希望他的学生在毕业后每年能看12本课外书,每月一本。这番话引起学生的笑声,毕竟刚从书堆里爬出的“幸存者”,每月一本,简直是小菜一碟。过了30年,这个班的学生举行同学聚会,昔日的青苗,现在个个成才,他们也请回了他们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铅笔的遐想     
陈明 《天风》2008,(24):45-45
一位校长在他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对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说:"你们的母校好比是一个铅笔制造厂,你们好比是即将出厂的铅笔。什么样的成品才算是合格的产品呢?  相似文献   

3.
铝笔的遐想     
陈明 《天风》2008,(24)
一位校长在他学生的毕业典礼上对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说:"你们的母校好比是一个铅笔制造厂,你们好比是即将出厂的铅笔,什么样的成品才算是合格的产品呢?  相似文献   

4.
感恩的天空     
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教师。每到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他总会为那些新生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学会感恩。然后,他就会跟新生们讨论感恩这个话题。在学生们的眼里,他们对感恩这个词语,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大都认为,感恩最终的表达方式,就是以物质报答那些曾对自己的生活有过帮助的人。他微笑着点着头,而后,他就会对自己的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6年前,有一个品学兼优的  相似文献   

5.
要理解阿多诺首先要弄明白两大生产、接受条件。第一条可以称之为家系学的,即他与被称为批判理论的几代人一脉相承。阿多诺是瓦尔特.本雅明的学生——据我所知,是其第一个学生——很多问题上他也再度误解了本雅明。哈贝尔马斯是阿多诺的学生,在他身上我们也可发现其对先行理论基本部分的误解——例如尼采与法兰克福传统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爱国爱教的模范;他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做恢复道教的工作;他考虑最多的是青年道士的培养;他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办好上海城隍庙上;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普通"的小道士,"他挂念的,是家庭和子女不而是上海道教。我听到现在已经有博士研究生在做陈莲笙思想研究的论文。指导老师希望学生能够揭示陈莲笙著述背后的  相似文献   

7.
初次接触魏书生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晚自习让我们看他的学习方法。我翻开他的《教学工作漫谈》,代序就是“我为什么愿意教书”,这个序吸引了我,直到我把这本是看完。初步了解他之后,觉得他是一个身负重任又特别“懒”的老师,而他的学生却永远那么自觉,考试成绩总会变成名列前茅。他对待忙碌的生活特别乐观,不仅教语文,还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所以我决定借鉴他的育人之道,看看到底是怎样做到这一切的。  相似文献   

8.
黄平是我在一所大学做报告时认识的学生,印象中他是一个上进、能干的男孩子,可是当他第二次到我的心理热线工作室时,明显消瘦的脸上笼罩着厚重的忧郁、消沉、颓废的神情,一看就知道他遭遇到了什么打击。  相似文献   

9.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先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交给学校老师一份学生名单,说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八个月后,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其实,罗森塔尔先生并没有事先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考察,而是在学生花名册上随意点出来的。罗森塔尔这个试验说明,教师对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时,学生受到激励后就可能有更大的进步,才华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反之,凭短时间的与学生接触,主观地认定学生是不可造就之才,打消和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就难以发挥他本身的潜能。“罗森塔尔效应”的核心是鼓励。在美术专业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他是妻子班上最穷的一个学生。“我们得关心关心他呢。”妻子说。于是一个姓赖的学生,被妻子领到家里来。他是那么瘦小,害羞。问他父亲呢,他说父亲把最后的一点钱塞到他手里,就去打工了,说父亲50岁不到,头发都白了,耳朵也聋了。问他母亲呢,他说母亲在他7岁的时候就彻底疯了,就跑出去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下落不明。我的心就一痛。到了放寒假的时候,他说陈老师,能到我家里去玩一天吗?我说好吧。于是跟他一起搭班车到了大悟县的一个山脚下,又搭当地农民开的“三轮”爬到这座山的山半腰。三轮再也不能往上爬了,我们就下来往上攀。“陈老师,把…  相似文献   

11.
董存义 《天风》1994,(1):20-21
王士英老弟兄,在他们家是第三代信徒。他上小学时在功课上是班里的拔尖学生,又是班长。当老师知道他是信耶稣的,有意识地让他去参加一个祭偶像活动。他知道这种活动是神所憎恶的,坚决不去。老师恼火了,打了他手板,并威胁说:如果坚持不去,那就每天打一通手板。年幼的王士英,宁可每天挨手板,也不愿污染他那颗纯洁爱主的心。真的,老师每天打他几个手板,打到第六天,他的手已肿得老厚老厚的了。  相似文献   

12.
恶从哪里来?     
佚名 《天风》2014,(1):I0001-I0001
在一所著名学府的课堂上,教授向学生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世上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吗?一位学生勇敢地回答说:是,都是他创造的。教授又问:上帝真的创造一切吗?那位学生回答:是的,当然。教授问:如果上帝创造万物,那么恶也是上帝造的吗?既然恶存在,根据外在行为反映一个人内心的原理,我们可以假定上帝是恶  相似文献   

13.
在佛陀住世的时候,印度内地有一个寻找真理的哲学家。他的学问其大无比,他的知识无可比拟,他的学生当然很多。可是他没有永恒的快乐,他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在他的晚年,他的快乐甚至完全消失了!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只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放在扶手上,大拇指竖起来,不停地摇晃着,他的眼睛望着他自己写出的一大本一大本的哲学著作。一个钟头过去了,两个钟头过去了,大拇指象个不停摇动的虫子,好象是要从手上挣脱掉似的。他觉得自己象一段干枯的木头,他寂寞,孤独,他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他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写那些接连不断的文章,他甚至对有人…  相似文献   

14.
走出舒适圈     
导师是一位很优秀的教授,那一年他带了我们八个研究生。明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走向工作岗位。教授请我们这些学生聚餐话别,也可以说是给我们上最后一课。吃完饭,我们请教授赠言。教授没有说话,而是在一张大白纸上用笔画了一个圈,在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  相似文献   

15.
王语曾是我的学生,那时候他学习刻苦,成绩也很好。文理分科的时候,他去了别的班级。 后来有一天,他来找我,希望我帮助他。通过与他交谈我得知,他现在每到快要考试的时候就会害怕,因此没有心情上课,也没有心情复习;另外,他现在还特别怕上数学课和英语课。我以为他是有些考试焦虑,让他做了一个量表测试,结果表明不是。然后,我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慢慢地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他的这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差生与优生记忆活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记忆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任何学习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中学生中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差生)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以下简称优生)在记忆能力上是否有差别?有哪些差别?他们的记忆过程各有些什么特点?搞清这些问题,对于了解和促进差生的智力和智力活动的发展,对  相似文献   

17.
卡萨尔斯是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问他,怎么才能成为像老师那样的伟大的大提琴家。老师微笑着告诉他,首先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是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最后才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大提琴家。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马加爵成了各大报纸和杂志上的热点。他因为杀害了四名同学而闻名全国,也给全国人民留下了面目狰狞的杀人犯形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痛恨他的极端行为,但作为同是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我理解他曾经有过的一些境遇和心情。  相似文献   

19.
你到底是谁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他忽然患了眼疾,自称失明了。非常敬仰他的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来看望他的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原点思维就是从思维的原出发点考虑问题。”课堂上,我向学生讲了原点思维的定义,然后讲了一个小故事。清朝末年,重庆商人刘继陶到川北收购桐油。没想到桐油尚未榨出就已被先到的商人订购一空。正当他无计可施时,一个推销油篓的小贩启发了他的灵感。他了解到今年桐油大丰收,油篓需要量大,因桐油尚未榨出,还没有人注意油篓市场。他果断地将计划购买桐油的钱全部用来订购油篓,垄断了油篓货源,结果获了厚利。讲完故事,我随即提出了一个问题:“刘继陶思维的原点是什么?”部分学生应声答道:“买桐油。”同学们看到我否定的神情,稍为沉寂后,如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