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叔父不知什么缘故,突然变得越来越瘦,我们都说肯定是有了什么病,便劝他抓紧时间来省城的大医院检查一下。经查验,叔父得了糖尿病。医生说这种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治疗办法,基本依靠自身饮食调节和适当的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2.
张丽丽 《天风》2008,(22):42-43
今天对于我的一生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我决定和我的叔父亚伯兰一起离开哈兰。其实我对于漂泊的生活是很厌倦的,但有一个人可以依靠总是比我一个人好,何况亚伯兰一直敬拜上帝,在他身边我兴许在信仰上也能进深一步。想我罗得,自幼丧父,随祖父从吾珥来到哈兰,如今祖父又与世长辞,我唯一的亲人也就是亚伯兰,我的叔父了。最近他说,上帝要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上帝所要指示他的地方去,还应许说要赐福于他。我考虑再三决定和他一起去。马上我们就要起程了,前面的道路如何,我并不知道,但我想,撒拉既然没有生育,我们叔侄二人日后应该比较容易相处的。  相似文献   

3.
1990年2月17日21时35分,我的叔父马继高先生在北京人民医院归真了。在极端悲痛之中,许多往事涌上我的心头。听父亲说,叔父八岁时,我祖父、曾祖父先后归真。当时,我祖母一人要抚养五个子女,而最年长的我父亲,年仅十四岁。全家生活无着,父亲只有去给别人家赶牛。祖母领着我的几位姑母在家编织毛袜。  相似文献   

4.
正诸葛亮从小“有俊逸之才,英霸之器”。有迹象表明,诸葛亮自幼好学不倦,博闻强识,即使在躲避战乱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也手不释卷。他禀赋过人,过目成诵,五六岁上就能背诵数百篇诗文,而且在父亲和叔父的指导下,还能吟句作文。叔父经常给他讲述历史掌故和人物故事,都在他的脑子里积存起来,为他日后成为政  相似文献   

5.
《天风》2015,(6)
<正>读初中时,我有幸在叔父家看到《天风》,甚觉新奇。可惜"文革"中,《天风》停刊,叔父先被抄家,后进"牛棚",我再无机会看到《天风》。"文革"结束,宗教政策开始变暖,我又见到了《天风》,并在叔父的影响下订阅了。但那时的我,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整天忙于手头的工作,疏懒于灵命的追求。即使偶有闲暇,随手翻阅一下,然而竟像一位来去匆匆的过客,对所见之事,没有留下多少清晰的印象。我对《天风》的真正关注,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之时。从那时起,在我心里,《天风》就像一扇打开的窗户,扑  相似文献   

6.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个体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不同亲属的加工特征及其亲属偏见效应。道德两难情境中的主人公为被试的两个亲属(父亲、叔父)和一个熟人,要求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故事后,对是否愿意救助故事中主人公作出判断。结果发现,直系亲属(父亲)比旁系亲属(叔父)和熟人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C平均波幅,而旁系亲属与熟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了个体对直系亲属更为关注和敏感,表现出明显的亲属偏见效应。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2,(4)
先叔父王公讳世安,小字玉烛,禅宗胜地鄂东黄梅县四祖寺山南王枫村人氏,生于1916年8月19日,因惠肺癌,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10月19日仙逝,享年七十有五。现丧葬之事,均已如仪。纯白大理石灵盒已供奉家中,俟后再择一片净土安葬,特此敬告诸亲友,并藉此因缘向诸长辈、亲友致以谢忱。感谢诸位在叔父生前之深情、厚谊、支持与帮助,使其于一生颠沛困顿、孤苦清贫之生活中获得心灵之慰藉,感谢诸君在丧葬期间之吊唁与操劳,并对宁乡一中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领导前来悼念深表谢意。先叔父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抗战后期,执教于贵州黄平高中、湖南三中、桂东中学。胜利后,任武昌中华大学讲师、武汉一中教员,因不满时政,被列入黑名单。后被迫离汉执教于湖南茶陵二中。建国前曾参加护校工作,后调至宁乡一中,直至退休。1971年  相似文献   

8.
圆瑛法师(1878—1953年),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俗姓吴,名亨春,出生于福建吉田县端上村。5岁时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圆瑛自幼聪颖过人,稍长渐感身世孤零。17岁时欲出家,为叔父所劝阻。19岁患大病,愈后投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受具足戒。此后潜心习禅,历参东南诸尊宿,派承二家,既是临济宗第40世,又为曹洞宗第46世。晚年则禅净双修,号三求堂老人。法师1911年在上海被推选为“中国佛教总会”参议长,1917年当选宁波佛教会会长,1929年在上海被选为中国佛教会会长,此后连任主席、会长7届。  相似文献   

9.
    
黄勇明 《天风》1994,(12):24-25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随着歌声深沉缠绵的旋律,我又一次进入了回忆。像许多朋友一样,我有过漂泊流离的日子,也有过太多的创伤与寂寞。 那是我充满苦涩的童年——当时我刚能够记事,祖母为把所有的财产留给叔父。  相似文献   

10.
素食记     
我家有素食传统,叔父和姑母都是年轻时起长斋终身,家父虽不长斋而吃花斋,每年也有半数日子茹素。我在二十岁时起开始素食,维持了两年。以抗日期间正在读书,吃学校的大锅饭,无法素食,因而中止。其实也是志愿不坚,否则这种困难不是不可克服的。以后麻木不仁,经常食肉,数十年了。今年春节住在舍侄家中,有亲戚送来两只活鸡,一公一母,很是肥壮,像两个大棉花球似的。天气寒冷,这两只鸡瑟缩俯伏在厅堂的角落里,偎依在一起,互相用尖嘴巴梳理头颈上的羽毛。看起来它们是很有感情的。这样温驯善良的动物,为什么要杀死它,太不应该了。这几天引起我对这个问题的甚深思考,觉得还是以素食为好。旧历除夕,我掌锅铲坐在火炉旁边当厨师,别人忙着洗菜切菜。一只武昌鱼,本来由他们整治好了,已经去鳞去鳃,剖腹挖肚,里外洗  相似文献   

11.
马德宝,名哈只·阿布都剌·赖赫曼(Hadji Abdur Rahman),字善亭,北京牛街人。儿时,初学阿拉伯字母,自己能够依法拼音。年纪略长,跟着伍郁堂读汉文,能用功,进步快。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十六岁了,到寺里听了王宽的演讲,立志诵习教典。叔父瀛山赞助他,他就作了王宽的学  相似文献   

12.
靖居丛录     
《法音》1989,(2)
释氏六帖义楚,俗姓裴,相州安阳人(今河南省安阳县)。七岁时来历下(今山东历城县)省伯父临坛大德修进,乃从之出家。又从香严院叔父省伦问学。侍奉二师,勤学不懈,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慧解益进。尤致力于《俱舍论》,深造幽微,住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一带)开元寺,讲圆  相似文献   

13.
正宋仁宗时,王曾为相。有一天,因皇帝年幼而垂帘听政的刘太后紧急召他入宫,商议如何处理曹利用谋反一事。曹利用时任枢密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他有个侄儿名叫曹,在赵州当兵马监押,平时依仗叔父的权势,飞扬跋扈。有一次喝大了,竟然忘乎所以,身着黄衫,让手下人向他高呼万岁,事后被依法杖打而死。这事本来就完了,可曹利用的人缘不好,有人借机弹劾他谋反,刘太  相似文献   

14.
安世高是安息国的一位太子.安息是西亚古国,地处伊朗东北,原为波斯帝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要道.安世高本名一个清字,自幼聪敏好学,经典史学、天文历法、阴阳五行、甚至鸟兽鸣叫都钻研精通.虽然贵为太子并不沉溺富贵之乡,不慕声色,一味信奉佛法,持戒精严.国王逝世本应由他继位,他却让给叔父,出家修道,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游化西...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别人的指责甚至辱骂,你怎么办?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样做你只能将自己降低到同对方一样的水平,甚至更低。孔融为人恃才负气,爱发议论,讥讽朝政,他反对恢复肉刑、反对禁酒、反对北征乌桓,其实不论他反对什么,也只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的牢骚话,可曹操听不下去,把他杀了,不光是孔融,杨修、祢衡大抵都是落得同样下场。比干是个忠臣,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还是纣王的叔父。就是因  相似文献   

16.
正据说,"胜利"有一百个爸爸,"失败"是个孤儿。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名言也有一百个爸爸。我想,"失败"也有一百个爸爸,只是都不肯出面认领。"胜利"也许只有一个生父,其余只是伯父、叔父、义父、姑父、姨父、教父,然而大家一拥而上。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不满意吗?这样的结局已经难得。你可曾设想,卑鄙者的墓志铭也许是正直,因为他成功了,高尚者的墓志铭是卑鄙,因为他  相似文献   

17.
优雅的姿态     
正东晋时,南阳人刘柳好《老子》,喜欢清谈,这倒也没什么,在那个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是一种时尚。令人意外的是,他刚刚就任会稽太守,就要找人清谈,而对象竟然是一个寡居的女子。这名女子名叫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书圣"王羲之的二儿媳。谢道韫是个才女,在她小的时候,有一天下起大雪,叔父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堂兄弟谢朗抢先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她摇头,回答说:"未若柳絮因风  相似文献   

18.
各位代表: 我完全同意宗怀德主教所作的爱国会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在我们中国天主教会内,有不少先进人物,他们把为人民服务与崇敬天主融为一体,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先进人物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生长在老教友家,叔祖是神父。我十来岁时,他教导我“待人以忠以诚,持已不卑不亢”。那时我帮他辅弥撒,他教我学文化。叔父也是神父。姑姑是修女。他们的嘉言懿行,对我影响很大,我曾立志一生以传教为职业,著有宗教小说《独子》、论文《兽性的约束》、散文集《愉快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上 ,能够与孔子并称为圣人的 ,唐宋以前是周公 ,唐宋以后是孟子。周、孔并称的时候 ,首先是周公称先圣 ,孔子称先师 ,周公高于孔子 ;后来则是周、孔平起平坐 ,周公称元圣 ,孔子称至圣 ,周公被封为文宪王 ,孔子被封为文宣王。孔子一生敬仰周公 ,经常做梦梦见周公 ;到了晚年 ,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由此叹息自己的衰老。周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周公 ,姓姬 ,名旦 ,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 ,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 ,周成王的叔父。约卒于公元前 1 0 95年。早先被封于周 (今陕西岐山北 ) ,故称周公。多才多艺 ,文武双全。一生主要功绩集中…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 ,无锡一些名道 ,对道门艺术追求执着 ,成就巨大。后人赞赏其艺术成就而忽略其道士身份 ,正所谓艺名远超道名。如晋代大画家顾恺之 ,明代状元公孙继皋 ,近代音乐家华彦钧等等。南鼓王朱勤甫也是一位艺名远超道名的无锡正一道名道。朱勤甫 (190 2~ 1981)字顺荣 ,小名阿南 ,无锡县张泾乡 (今无锡市张泾镇 )南新村宋村头人 ,是与华彦钧同时代的道教音乐演奏家 ,杰出的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朱勤甫出生于贫寒的正一派道士世家 ,至其父已五代为道了。勤甫从小与道教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勤甫七岁丧父 ,迫于生计 ,叔父朱协庭将其领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