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继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五台山学探究》一书之后,崔玉卿女士近期又正式出版了作为"五台山学文库"系列学术撰著的新作《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成为构建"五台山学"的又一大新收获。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文化首府、世界著名的文殊信仰道场,一直受到世界佛教界的敬仰与信奉。日本、韩国等国崇奉五台山,在本国建有五台山,东亚各国的佛教徒都以能到五台山朝拜为幸事,这都说明五台山不仅是中国的,已经早就成为世界的了。圆园园怨年远月圆远日,被世  相似文献   

2.
<正>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所以如此,盖因山乃为仙,水乃为圣,山与水不仅赋有蕴存,而且葆有灵气,素来为人杰所驻、文脉所亘、风韵所聚、祥瑞所厝。故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持续激扬,便使仙山圣水最易成为文明的发祥地与佛道的集萃处,乃致风景旖旎、庙宇林立、千百年鼎盛不衰、崇仰者络绎不绝。五台山就是这样。至于如何会是这样?答案就可在崔玉卿所著《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一书中得到。这本书于2016年10月由宗教文化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6月26日,在五台山成功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一周年之际,由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五台县人民政府、五台山管理局、五台山风景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五台山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研讨会"在清凉圣地五台山银海山庄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山西省委常委、  相似文献   

4.
五台山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体现在佛教圣地、艺术宝库、清凉胜境等方面。申遗成功后,五台山旅游发展要注意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要建设完善的五台山旅游服务体系,科学开发五台山客源市场。为建设和谐五台山,仍须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加强对本地居民的教育,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我很有幸参加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的会议。我来到五台县工作已整整一年。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以及五台山管理局向大会表示热烈地祝  相似文献   

6.
介绍目前尚不为国人所熟悉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分析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所符合的世界遗产评定标准,提出"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文化景观遗产归纳为人类长时间居住地,宗教、历史、园林建筑(群),农业、工业遗迹和人类迁徙、贸易等活动路线四种类型。此外,还分析了世界景观遗产应采取的保护方式,并认为文化景观遗产必将在世界遗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后,指出了中国拥有更多文化景观遗产的潜力十分巨大,应未雨绸缪,加强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规划和申请。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很有幸参加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的会议。我来到五台县工作已整整一年。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以及五台山管理局向大会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五台山发展、五台县经济发展的各届人士、各位老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和竞争愈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愈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实现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愈益依靠于科技支撑。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新的课题,而科技支撑在世界遗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五台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中科技支撑已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目益凸显,未来保护与开发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充满着精神灵韵和思想蕴涵,汇集和凝聚着极为深邃而厚重的精神形态和文化遗存。五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具体化体现,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风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西安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八宗法脉,六宗源于长安,是佛教的第二故乡。西安建设国际化文化大都市,也是利国利民、众望所归的共识;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也就成为西安文化建设中顺理成章的重要议题。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之一。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内蕴深厚,世所敬仰,文殊智慧源远流长,被及后人。秦晋之好,代有传承。思考西安建设世界佛教文化论坛与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联袂互动,有助于两地的社会进步、文化发展,是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佛教文化是五台山文化的根本,也是构成五台山学的基石。在三晋文化及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与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办好《五台山研究》,以刊促学,学研并进。有效保护、利用五台山这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凸显出新的现实价值,使之不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将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三晋文化的重构、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无疑也是保护世界遗产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时空变化中层层积淀所形成的。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域特色鲜明。文章通过对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分析和梳理,发现其具有山水城林的大尺度空间格局、环套结构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关联三个方面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遗产物质空间的结构关联、整合接续遗产的历史信息和勾勒区域文化发展脉络的"空间叙事结构"等保护与发展对策,旨在实现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正>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充满着精神灵韵和思想蕴涵,汇集和凝聚着极为深邃而厚重的精神形态和文化遗存。五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具体化体现,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风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1日,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任继愈先生仙逝一周年忌日。在先生驾鹤西行一周年之际,我作为曾有幸与任老相识相交过的一位五台山研究晚辈后学,日里夜间,常常情不自禁地忆念起先生的音容笑貌、学养品德,忆念起先生对五台山研究的满腔热情、悉心指导。而今,五台山已成功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五台山学初具规模,实在是与先生对五台山研究的发起、推动、指导、关注密不可分的。完全可以说,先生是五台山研究和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指导者、引领者,起着灵魂和旗帜的作用。先生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功劳大德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不仅是我国鲜有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而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发祥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和历史地位。它不仅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地质文化遗产和生态文化遗产,还有一份光辉的红色文化遗产。由此开创了我国宗教界抗战的先河,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最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杨茜淳 《美与时代》2023,(1):122-124
灌溉工程遗产是人类文化景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研究对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水运工程、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机具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化景观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研究法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浙江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工程的发展背景,深入揭示其所体现的人-水-环境协同共生的可持续价值,并阐述其所具有的科学价值、水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对当代水利工程、农业、生活、景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灌溉工程遗产作为生态实践人文路径的载体,对现代社会协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焕粉 《法音》2021,(3):57-60
近40年来,关于山西五台山文化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其研究内容涉及五台山佛教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和五台山地理、生态、旅游以及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等。其研究所运用的资料除传统古籍文献之外,还有敦煌文书、图像资料等。五台山碑文数量众多,也是学术研究所需的重要资料。相较于明清,唐宋时期五台山的碑文资料较少,但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是文殊道场,文殊是释尊的左胁侍,位于诸菩萨之首,所以五台山就成了中国佛教名山之首。随着文殊信仰的流布,五台山也传遍了国内外。至2015年计,国内有12座五台山,国外有3座五台山;而以五台(山)命名的寺(楼)等达20处。它反映了文殊信仰在国内外的传播,证明了文殊信仰是一种超越时代、地界的生命力依然旺盛的世界佛教信仰,五台山是世界文殊信仰中心。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五台山独特的自然遗产、宝贵的文化遗存、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近年来成效显著的五台山研究、专门的研究人员等,有机构成了"五台山学"的基石。积极构建"五台山学",大力推进文化发展繁荣,必将对三晋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世界文化的研究、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必将对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赢得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20.
正2000年,崔正森先生积20年心血撰成的煌煌70余万字的《五台山佛教史》出版,引起国内外学界一片热议,好评如潮,把五台山佛教文化热烧到了白热化,为推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与旅游热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我在一篇书评中就欣喜地说到:"五台山学已经呼之欲出了。"2009年,五台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次掀起五台山热,构建"五台山学"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