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近代教育》一书是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承担的“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回族历史文化与当代回族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之一,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曙明曾师从西北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周伟洲先生。全书共分五章,系统梳理了近代宁夏回族等民族教育发展进程以及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本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一部研究近代以来宁夏回族等民族教育史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立足于唯物史观,体现了政治经济学方法与人类学方法的交叉与分野。这部著作中两种方法的转换既在理论广度上将唯物史观拓展到了人类学研究领域中,又在理论深度上增加了资本主义批判的家庭维度和性别向度,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不过,这部著作在方法上仍有其局限性,这集中体现在它对共产主义社会中家庭关系的感性预设、人类学研究的单线传统、世界历史共时性维度的缺乏上,从而总体上呈现出历史理性的未完成状态。据此方法研究当下中国还需以中国具体实际为根基。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思想转变中,历史性思想的形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哲学的贫困》与《致安年柯夫的信》则是这一思想形成中的重要节点。与蒲鲁东等将资本主义社会看作自然社会不同,马克思强调这一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建立在这一社会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同样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历史性思想使马克思意识到以生产逻辑为基础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哲学,并不能真正区别于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同样不能真正实现对近代以来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批判。马克思历史性思想的形成,为《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批判,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就文明理论本身来说,国外许多思想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许多可贵的思想。譬如,在西方最早使用“文明”一词的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文明理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和卢梭等人的文明理论。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关于文明的理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渝吉的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5,(3):84-92
从1830年七月革命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近代法国从君主立宪制向自由民主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杜米埃是当时法国家喻户晓的最重要的漫画家,他通过在《漫画》、《喧哗》等报刊上发表数以千计的讽刺漫画,对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杜米埃这些寓庄于谐的漫画被波德莱尔誉为《人间喜剧》的补充,将它们汇集起来可以说呈现了一部十九世纪中期法国政治文化和资产阶级生活的完整编年史。  相似文献   

6.
1作者简介及作品的成书背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其思想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尤其在法语国家中)、批评理论、历史学、科学史(尤其医学史)、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都有很大影响。主要著作包括《古典时代疯狂史》(《疯癫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性史》等。1984年6月25日,58岁的福柯因艾滋病死于法国硝石库医院。这家医院的前身正是他的成名作《古典时代疯狂史》所剖析过的一家精神病院。…  相似文献   

7.
正《太上感应篇》:是中国最著名的劝善书,影响深远。但鲜为人知的是,《太上感应篇》在西方社会同样受到推崇,其生态思想甚至影响到西方态伦理思想主要流派的形成。早期西方译本近代著名的中国学家法国学者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Rémusat,1788-1832)是法兰西学院汉学主席,第一位汉语教授。他于1816年将满语本《太上感应篇》译成法文,  相似文献   

8.
当英国历史学家忽视任何与历史哲学相关的最新著作时,他可能会得到谅解。因为,历史学这个专业中的专家已经反复告诉我们,历史哲学这种思辨性和分析性行为,对于历史编纂学的实际工作,即使有所助益也是很小的。G.E.爱尔顿(Elton)教授的《历史学实践》(1967)一书的首页就挑明了这个最直接明了的告戒。他建议我们,“《历史和理论》的每一个新成员都想发表一篇力图给历史赋予一个哲学基础的文章,而且,某些这样的文章也是有趣的。但是,我怀疑他们是否推进了史学论文。”因此,在爱尔顿看来,几乎没有必要授权他在另一个学科中的同行去评估历史编纂学的认知要求。历史学家本人,而且只有他自己,才有资格为了实际的需要去决定历史学方法的目的和用途。而对这种保护主义方法的危险性的诊断,则留给了后期的A.汤因比(《汤因比论汤因比》,1974年)。汤因比声称,爱尔顿正在“处心积虑地试图创造一个‘职业的’历史学家的封闭的领域”,在汤因比看来,这种封闭的领域“对任何形式的研究都是致命的”。当然,超越历史学和哲学的界限是有危险的,汤因比本人在历史学专业中没有什么名望,这可能会被看作是这种危险的一个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9.
“非形式逻辑”作为逻辑的子领域,最初出现于1970至198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本文意在回顾非形式逻辑发展的早期历史进程。本文假定,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时,非形式逻辑的本质能够得以阐明。因此,我将以观念史领域的评论作为出发点。之所以不从理论的要素谈起并把历史留给历史学家,其中一个理由在于“非形式逻辑”这个词并不指示一个理论。非形式逻辑部分地可看作是某个思潮,部分地可当作一种论证研究进路,部分地涉及到对逻辑之本质的看法,这些都可以通过考察非形式逻辑的发展史来加以理解。本文的第一部分追溯了非形式逻辑的兴起,概括了其思想史和社会史,并评述了其早期发展中的主要人物、教科书,以及主要的论旨及其社会化。第二部分简要描述了《逻辑的自我辩护》这本教科书中的一些革新。第三部分简要涉及非形式逻辑与其它领域的早期互动。  相似文献   

10.
回到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史哲学家与专业历史学家之间横着一条鸿沟。双方傲然据守彼此光荣孤立的立场。哲学家坚持说,实践家不能从哲学高度概括历史研究,而实践家则倾向于认为,哲学家只会“信口雌黄”。实践家力图建立历史研究的各种理论,而哲学家则力图解释史学实践,由此可见双方实在是南辕北辙。其结果是历史学家很少关心理论问题,因为他们觉得最好还是把精力花在例如研究过去上。哲学家则很少去检验一下今天是如何进行历史研究的,因为他们倾向于认为实践对于他们精心构思的理论模式来说无关紧要。笔者下面提出的理论也许既不会被主张过去是可以认识的这一论点的哲学家所接受,也不会被赞成发现过去实在发生的事情的观点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1.
自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至今,摄影已走过165年的历史.从早期的黑白摄影到近代的彩色摄影,再到现代的数码摄影;从少数人掌握的尖端技术到专业人士从事的一种职业,再到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一般消费品,摄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2.
福柯在《尼采、谱系学和历史》一文中,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形而上学历史观提出了强烈的批判。他认为西方近代形成的历史学并不完全是对历史事实的研究和发掘,“这种历史学家的历史在时间之外寻找一个支点,并妄称其判断的基础是一种预示世界终极的客观性。然而,这种历史假定存在着永恒真理、灵魂不朽以及始终自我同一的意识。一旦历史感为一种超历史的视角所支配,就会被形而上学所利用,并且,形而上学通过把历史感纳入客观科学的一类,也就可以把自己的‘埃及’强加给历史感。”这种超历史视角所支配的,最终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4,(1):166-168
卡罗勒·塔隆-于贡(CaroleTALON-HUGON)法国尼斯大学哲学教授以及法国美学学会主席。她的著作主要涉及美学和情感。除去这些领域的诸多论文和文章外,新近出版了《美学》(2013)、《2005年阿维尼翁:遗产的冲突》(2006)以及《品位与厌恶:艺术能否表明一切?》(2003)。近来她还出版了《艺术道德》(2009)并编辑了《艺术与伦理:英美视角》(2011)以及与P.德斯特雷合编了《美与善:历史视角》(2012)。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人类学具有跨文化研究的学科优势,其理论与方法逐渐在中医研究中得到关注,文化人类学在中医经典著作的《黄帝内经》的研究中理应发挥作用。理顺了法、英、美等西方有影响力的人类学家的理论与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内经》研究中,分析了《内经》冠以“黄帝”书名的缘由、“祝由”治病、对重视“脏腑”功能的理解以及对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的解读等相关内容,不仅拓宽了《内经》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社会文化传播、《内经》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以及教学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家们习惯把人类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早期历史称之为“史前时期”,马克思在《&;lt;政治经济学批判&;gt;序言》中也使用了“史前时期”,但马克思在这里是另有所指,与习惯用法的含义不同。本来,马克思原文的意思是明确的,但朱唏先生在《马克思关于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州立鲍灵格林大学肯尼思·F基普尔教授主编的《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最近由我国著名医学史专家,北京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张大庆教授主持翻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这部鸿篇巨制历时6年,由美、英、法、德、加、瑞士、澳、日、中国台湾、巴基斯坦、秘鲁、多哥等世界五大洲160多位医学史、医学、历史、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撰稿。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克拉德是《卡尔·马克思民族学笔记》的编辑者,他明确以"人类学家"指称马克思的身份,并以此勾勒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间断"特征。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炮制"成熟马克思"与"青年马克思"的对立,并极力以结构主义肢解马克思的时期,克拉德以人类学研究统摄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以哲学人类学向经验人类学转变描述马克思的思想轨迹,并因此将关注马克思的视域拓展到晚年时期等洞见,可谓别出心裁。当前,重新检视克拉德关于马克思与人类学关系的建构工作,不仅可以深化对马克思晚年研究工作的理解,而且能够在新的历史和学术背景下评估"人类学马克思"所产生的理论效应。  相似文献   

18.
王莅 《现代哲学》2017,(3):21-29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中先后三次系统书写人类历史,并且它们与批驳唯心主义历史观、追溯现代社会的历史起源、反思资本主义与人类命运这三大理论关节点一一对应。进言之,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运用路线"与"反思路线",反映了人类历史研究与现代社会解剖在马克思思想中的特有整合。  相似文献   

19.
夏莹 《现代哲学》2012,(2):42-50
本文以《科耶夫给唐.迪克陶的信》为解读文本,着力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耶夫的哲学要义。其一,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曲解是科耶夫为构造现象学人类学而"有意为之"的误读;其二,科耶夫影响深远的"欲望着他者的欲望"理论构造;其三,科耶夫为凸显对人的哲学研究的独特性而强调的二元论思想。以上三个方面分别诠释了科耶夫哲学的立脚点、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科耶夫哲学建立在对黑格尔、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有意"误读"的基础之上。这种"误读"对于当代法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其一,帮助德国哲学进入到当代法国学界,并直接引发了法国的现象学运动;其二,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对主体性的消解提供了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20.
“海权”古就有之,从海洋被人类认识的那一刻起海权这个名词就诞生了。回顾世界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曾经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比如古时候的雅典,中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以及近代的英国、日本和美国。“海权论”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马汉提出的。该理论的问世立即风靡全球,对当时的世界和后世历史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