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明  陈骐 《心理科学》2004,27(2):287-290
将研究注意定势的比例控制范式与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范式相结合。系统地探讨了与空间位置相关的注意定势对基于空间位置的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和50%有效条件下均出现了显著的返回抑制。但由于注意定势的作用。20%有效条件下的返回抑制量要明显高于50%有效条件;而在80%有效条件下.没有出现返回抑制。并且外显地形成相关注意定势的被试显示出显著的返回抑制的反转。而没有外显地形成相关注意定势的被试则显示出了返回抑制效应。这表明,内源性的注意定势对返回抑制的质和量都有重要影响。适当的注意定势可以在任意方向上改变返回抑制。  相似文献   

2.
任务难度对基于位置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玉改 《心理科学》1999,22(3):205-208
在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下,采用线索一靶子模式进行了视觉字母觉察实验、实验发现,返回抑制在线索与靶子之间的时间间隔(SOA)为700ms时出现,且在900ms时消退。这与先前许多实验发现的返回抑制在SOA为300ms左右时出现的结果不一致。作者认为,实验任务的难度是影响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工作记忆内容能够以相对自动化的方式引导视觉选择性注意。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工作记忆内容对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在客体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返回抑制任务,结果发现无论返回抑制任务目标是否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都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实验二要求被试在空间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返回抑制任务,结果发现当目标落在记忆空间上时返回抑制效应消失。因此,空间返回抑制仅会受到基于空间工作记忆的视觉注意引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线索-靶子模式研究急性期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的时间进程.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对照组、早期精神分裂症组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组.结果表明:(1)健康志愿者和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完好的返回抑制现象,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返回抑制缺陷,返回抑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2)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缺陷与疾病慢性化指标(病程、既往发作次数和住院次数)之间存在相关性.结果支持早期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在急性期存在不同的返回抑制特征,早期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保存完好,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返回抑制存在缺陷;精神分裂症返回抑制缺陷可能发生发展于疾病的慢性过程中,而不是发生于疾病初期;精神分裂症的注意缺陷是独立的缺陷症状.  相似文献   

5.
付佳  张明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4):265-268,294
联合空间cue—target范式和空间Stroop任务,考察了空间注意在解决空间Stroop效应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与空间Stroop刺激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相比,出现在线索化位置上时,被试对位置和空间维度不一致试验的反应更快,且空间Stroop的量显著减少;(2)返回抑制影响空间Stroop效应量的大小,返回抑制对非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和对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有所不同,无论一致条件,还是不一致条件下,对空间Stroop反应的反应速度要快于非空间Stroop。  相似文献   

6.
注意中的返回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返回抑制是指在空间某一位置呈现一线索,一定时间之后(一般为自线索呈现后约300毫秒),对再次出现在该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慢,这与线索在出现初期(约100毫秒以内)引起的易化作用正好相反。该文介绍了有关返回抑制的稳定性、容量与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在客体返回抑制与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研究。存在的争论,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7.
一般性注意资源限制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志成  陈骐 《心理学报》2003,35(2):163-171
通过探讨视空间和语义通道内的注意资源的限制对IOR的影响的4个实验,来验证“IOR的低级成分不受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和IOR的高级成分受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的假设。实验1A和1B的结果表明,在基于空间位置的简单检测任务中,IOR的低级成分既不随语义通道内注意资源的减少而消减,也不随空间通道内注意资源的减少而消减。实验2A和2B结果表明,在基于客体特性的辨别任务中,IOR的高级成分既随语义通道内注意资源的减少而消减,又随空间通道内注意资源的减少而消减。因此,辨别任务中的IOR受一般性注意资源的限制。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IOR的高级成分对空间通道内的注意资源的需求要高于对语义通道内注意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任务难度对于返回抑制出现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王均  王玉改  王甦 《心理科学》2000,23(3):319-323
在返回抑制的范式下,以大学生为被斌,采用线索一靶子模式进行了两项实验.实施一发现,在觉察任务中,返回抑制在线索和靶子的时间间隔(SOA)为300ms时出现;在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在SOA为700ms时出现.实验二发现在选择任务中,返回抑制在SOA为1300ms时出现.这些结果表明,随着实验任务的难度逐渐增大,返回抑制出现越来越晚.实验任务的难度是影响返回抑制出现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记忆更新任务,实验1要求被试分别更新3个和4个记忆项目,并设置不转换、控制转换和抑制转换条件,考察记忆集对注意焦点转换及其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2操纵两次更新同一记忆项目之间对其它记忆项目更新的次数(2次、3次及3次以上),在实验1基础上,考察返回抑制中项目抑制状态的消退过程.结论:随记忆集增加,转换代价增大,而返回抑制效应消失;当注意焦点对其它记忆项目更新2次时,之前被抑制项目的抑制状态可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10.
空间选择性注意研究的新进展——返回抑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金志成  陈骐 《心理科学》2000,23(6):710-714
返回抑制(inhibitionofreturn,ior)是Posner等人在考查注意提示(attentionalcueing)效应时发现的。Posner(1980)首次使用“空间线索技术”研究注意的定向问题…。实验结果发现,如果在一个靶子呈现之前,注意被提示线索预先,有效地分配到靶子位置,那么检测此靶子的反应潜伏期缩短,即有一个收益;若相反,则会有一个损失。研究者们将其中的这种收益(即在有效预提示位置上对靶子检测的易化)称为“注意提示效应”。这种效应在注意的内部和外部定向中,以及内源和外源定向中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工作记忆对基于颜色的注意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丽芸  朱磊 《心理科学》2015,(3):559-563
前人研究发现返回抑制与工作记忆间存在特异性关系,即某种特定类型的返回抑制只依赖于此种工作记忆。然而,这些研究都只考察了空间和客体返回抑制。为了验证两者间的这种特异性关系在其他类型的返回抑制中仍然存在,本研究考察了工作记忆对基于颜色的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颜色返回抑制只受颜色工作记忆任务的影响,不受形状工作记忆任务影响,这为返回抑制和工作记忆特异性关系的普适性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12.
王彦  苏彦捷  王甦 《心理科学》2003,26(5):778-783
采用通常的线索—靶子实验,来考察不同的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所用的外源性线索分高有效性、低有效性和非信息性三类。儿童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为觉察圆形光点后即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结果表明,7岁、9岁和11岁儿童在高有效性和非信息性线索条件下均出现返回抑制;但7岁和9岁儿童在低有效性线索条件未出现返回抑制,而11岁儿童则出现。这些儿童的实验结果有别于成人。结果提示,7岁、9岁和11岁儿童的返回抑制是在外源性线索的作用下自动出现的,具有反射性质;但7岁和9岁儿童的返回抑制仍受线索有效性的制约,而11岁儿童返回抑制的发展已不受线索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返回抑制是指当注意返回到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反应变慢的一种抑制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返回抑制研究开始关注最多能在多少个线索化位置上观测到返回抑制效应,即返回抑制的容量问题。文章着重从序列线索化和同时线索化两方面介绍了当前返回抑制容量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何涛  王治国 《心理科学》2015,(4):813-821
返回抑制是指当刺激出现在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时,人们的加工效率降低的一种抑制性注意机制。该注意机制对个体有适应性价值,它能够降低注意返回先前注意过的位置(或客体)的概率(PosnerCohen,1984),从而提高视觉采样(或搜索)的效率(Klein,1988)。返回抑制的参照系是返回抑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先前研究发现返回抑制的参照系可以是视网膜、空间和客体。本文介绍了返回抑制参照系研究的实验范式以及相关的行为、脑损伤及神经影像发现。此外,本文还就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随机点立体图为实验材料,采用三维空间线索-目标范式,将刺激呈现于同一视野位置以排除眼跳因素干扰,通过观察有意注意倾斜平面和无意注意倾斜平面与测试平面间的方向一致性和角度一致性对检测平面加工的影响,探讨了注意在不同倾斜平面间的转移是否产生返回抑制。结果表明:(1)以视差线索构造的三维视觉空间中,存在与注意有关的返回抑制效应;(2)无意注意加工能导致返回抑制,注意引导平面比无意注意平面引起更大的抑制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支持Posner返回抑制是由注意转移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线索-靶子范式,比较了单线索和双线索条件下年轻人和老年人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发展趋势。实验1采用单线索化程序和觉察任务,SOA分为9种水平;实验2采用双线索化程序和觉察任务,SOA分为10种水平。结果显示:线索化阶段的注意分配和年龄对返回抑制的时程发展产生影响。(1)在单线索条件下,老年人返回抑制的出现时间比年轻人晚约200ms,消失的时间比年轻人早约1000ms。(2)在双线索条件下,老年人返回抑制的出现时间比年轻人晚约100ms,消失的时间比年轻人早约500ms。  相似文献   

17.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探讨三维动静态空间下返回抑制是否敏感于深度线索及返回抑制效应是否存在空间扩散。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设置三维静态和动态场景。结果发现:三维静态场景,不同深度及不同侧位置均发生返回抑制且产生效应大小有差异;三维动态场景,不同线索条件反应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三维静态场景下,返回抑制敏感于深度线索,其效应在空间中存在扩散;客体运动破坏了返回抑制的产生及其效应的空间扩散。  相似文献   

18.
徐欣颖  高湘萍 《心理科学》2017,40(2):296-302
使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将面孔刺激作为线索(实验1)和靶子(实验2)呈现,考察自我扭曲面孔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自我扭曲面孔为线索时,与他人扭曲、他人中性面孔产生了实验性分离,自我扭曲面孔的返回抑制效应量最小;自我扭曲面孔为靶子时,返回抑制消失。研究结果揭示:以自我扭曲面孔为代表的自我威胁刺激激活了威胁性自我概念,缩小了注意搜索范围,可能是导致人际紧张的潜在自我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