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们以一种全新的、宏观的、系统的眼光打量周围世界时,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确是一个由亿万要素结构有机组合而成并不断变动着的巨大系统;推动这一巨系统生长演进的要素极为繁多,难以胜数,但城市却处在一个十分突出的中心地位。城市是社会整体巨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子系统,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类未来文明的大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系统指由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于劳动对象而组成的劳动系统。该系统包括三大要素: 第一,独立的实体性要素。它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这里的人不是指抽象的个别的生物学上的人,而是指劳动者,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社会制度下的人类群体。这里的物,指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有规律地变化发展的有机统一的自然整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经济结构观研究视角的重心,是以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变革为主体的。如果我们转换研究视角,把过去以生产关系为主体,转向以生产力发展为主体,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对社会经济整体加以分析,便可以把它分解为如下四个层次。 (一)第一个层次:生产力的物质技术结合形式 生产力是人们凭借和借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时所发生的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生产力诸要  相似文献   

4.
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肖鹰引言本文以文化哲学的方法来审视开始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历史变革对人类个体生存和审美—艺术活动的改变。文化,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实践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就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文化结构中,价值系统是核心。文化对于社会的统一作用,对于个体生存的行为规范和意义评估,都是以一定的价值系统为核心来进行的。然而,一定社会的价值系统,是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构成不同的社会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5.
构成人类社会的各种要素,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1)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层次,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意识等,这些层次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诸种社会矛盾。它们已经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体系的稳定内容。(2)各种人群共同体和社会组织,包括氏族、部落、部族、民族、家庭、阶级、政党、国家以及各种社团组织。这类因素有些在构成人类社会的有关层次中做了论述,其他一些也在教科书的相关部分做了不同程度的论述。(3)运筹性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社会管理、社会预测和决策等。如果说前两类因素是社会的“硬件”,那末这类因素就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国哲学界曾展开过生产力二要素和三要素以及多要素的争论。这里就二要素和三要素论谈几点不同的看法和质疑。二要素和三要素的争论是一种同质异量的争论。三要素论者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二要素论者认为生产力只包括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其实,承认二要素,必然要发展到承认三要素,而否定三要素,也就必然否定二要素。因此,两者要决出真谬,似不可能。  相似文献   

7.
结构功能统一律,即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对应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本质联系的普遍揭示和概括。其基本内容是:结构中不同性质的要素、要素的数量及其结合方式分别决定了“要素功能”、“要素功能之和”及其“结合功能”;事物或系统的整体结构主导着整体功能的质和量,功能的发挥和改变又影响着结构;在一定条件下,结构与功能相互变换和转化。与唯物辩证法既有的三条规律一样,结构功能统一律是支配和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如果说,  相似文献   

8.
刘全复在《江海学刊》1983年第1期发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系统探索》一文,试图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来探讨如何科学地表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作者用系统论的观点,阐明了社会系统在宇宙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要素、结构、功能和系统。指出,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的基本要素是人,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领域中的一个新派别,其根本点就在于发现了劳动实践的首要地位,从而能够“在劳动发展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们理,对作为人类社会实质内容的社会结构诸问题的理解,也应立足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及其结构的基础之上,人类社会结构发生和发展的实质在于劳动。一、社会结构是社会要素结合的方式社会要素的内在联系表现为社会关系体系,从广义上说,社会结构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社会,一方面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它的存在又是以自…  相似文献   

10.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社会资本是一种以社会交往为载体,通过信任规范机制以及成型化关系网络产生社会信任进而配置社会资源的社会活动方式,它既包括社会个体的行为方式,更折射社会整体的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生存并服务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交往活动。社会交往自身特质和社会资本匮乏使得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了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和价值基础,指导着社会资本的合理发展。把核心价值体系纳入社会资本建设体系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聚和核心价值体系功效的发挥。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有助于整合人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有助于达成共识、减少纷争、扩大交流、增进互信与和谐。形成合理融洽的社会资本结构体系和良性互动的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产力范畴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产力范畴的讨论李校利近年来,在研究生产力问题的过程中,生产力范畴的内涵和实质成为学者们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就这方面的重要观点作一综述。学者们普遍感到现有的生产力定义存在诸多缺陷,大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生产力定义。不少学者开始对"生产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流行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生产力不只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还体现人和人的社会关系。廖之煌认为.上述说法是欠全面的,因为它把生产力只限于人们的生产活动中,而排除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之外。这是用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观点看待生产力。这种割裂生产力同交往的关系的观点,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相悻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告诉我们,生产力是在生产活动,即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能离开生产活动。但是,生产力一经创造之后,就离不开人类的交往活动,人类的交往活动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表现;既是一种物质力量,也是一种社会力量。就社会力量这方面来说,它是推动人类交往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前提,是一切社会革命的基础;但同时,它本身又是在人类的交往活动中运动和发展的,离不开人类交往这块"土壤"和"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2.
探索宗教的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宗教自产生以来,尤其在阶级社会中,它就不是一般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它之所以长期存在,并对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除了各种历史、社会、阶级、认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以外,最重要的还同它自身的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密切相关。为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作探析,请学者专家指正。一、组成要素应该看到,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多要素、多功能的复合体系。自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著名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奠定了宗教学基础以来,许多学者便从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15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形成的历史。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形成文明,除了人类所具有的生存与繁衍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日本著名佛教思想家池田大作在论及文明形成的要素时说到,生产力的剩余、社会组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性质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判定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本质要素判定一个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本质要素究竟是经济形式的表现,还是生产力性质的变革?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是从既定的演绎框架出发,还是以特定社会的具体史实为依据?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史学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选择和战略谋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何社会,都有两种生产:一种是物质生产,即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人类本身的延续);另一种是精神生产。这里所说的精神生产,即精神财富的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并不完全是纯意识的,它也包括意识现象的物质载体,如文化教育设施等。精神生产以物质生产为基础,但是没有精神生产,物质生产也难以进行。精神生产力萎缩的社会,物质生产力也不可能发达。人类的文明不仅表现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上,也表现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上。这两者的互相协调平衡发展及其互相促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邬焜笔者以为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和说明。作为对社会经济基础进行反映的意识形态的形式,社会科学具有上层建筑的特性,这是勿容置疑的。但是,就社会科学的具体功能而言,它却能在多个层次上对生产力发生作用:(1)它能够在一般意识形态理论和社会体制模式的层次上成为解放(或阻碍)生产力的先导,为特定生产力的有效运行(或无法运行)提供基础性的社会条件和机制的保障。在这一意义上,社会科学县有间接生产力的功能。(2)它能够以一般社会知识的形式通过特定的途径(如教育),普遍贯穿、渗透于生产力的各要素或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之中,从而影响生产力的水平和面貌。(3)它能够以社会技术(或社会工程)的形式直接应用于生产过程,从而成为生产力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份(要素或环节)。这(2)和(3),尤其是(3),无疑具有了直接生产力的功能。而且随着科学、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进程,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向自动化、智能化迈进,社会科学的直接生产力的功能必将全面而系统地得以实现。社会科学是直接生产力的命题,还可以在精神生产和精神生产力的特定意义上成立。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本身就是精神生产力的一种体现,并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编     
一、魔方:改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人机智地将整个社会改革比做“魔方”。“魔方”是立体结构,它的几个面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在运转过程中每一个面的结构的变化,都必然引起其他面结构的相应变化。社会改革也是这样,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形态结构的相应变化。人类社会是一个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内容的有机大系统。当人的实践活动以某种较稳  相似文献   

18.
也论生产力的实质、动力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民同志在《论生产力的实质及其发展动力和规律》(见《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以下简称张文)一文中,对生产力要素、体系(系统)、结构、内在动力的理论提出反对意见,其中不乏合理之处,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脱离而存在。但文章认为生产力无要素、无体系和结构,无内在动力却是错误的。我们在本文也谈一点与张文相反的意见,请教于张守  相似文献   

19.
本观点在综合各家动机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系统论的方法将动机看作一个“大”系统,该系统包括外部系统、内部系统和中介系统。在阐述了动机系统的各组成要素的动机作用之后,也对行为产生的机制,以及各要素对行为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9,(6):5-9
社会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生产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真实和虚拟的场所。社会空间中存在着中心与边缘结构,中心与边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空间是生产力的实体要素,区域整合、生态空间的优化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空间思想,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