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作者把范畴作为认识发展中的纽结、阶段加以研究,并认为这种研究有助于揭示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运动的规律性,有助于在认识这些规律性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式方法。作者首先从哲学生角度依次叙述了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对范畴的理解,然后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才是头一次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把范畴作为认识发展上的阶段进行研究。接着,作者以绝大部分篇幅来叙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范畴形成的次序是与人们认识范畴所反映的对象的方面和联系的次序相一致的,因此,为了确定范畴出现的次序,并确定认识从其发展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转化的次序,必须深入研究外部世界的相应方面、形式和联系是以怎样的次序在认识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史中表现出来。从这一点出发,作者从电学和热学的发展史中引证了大量材料来说明认识的发展,并提出如下的论点: 一、认识是从单一的现象开始,即从把对象理解为单一的对象,然后过渡到一般,即过渡到认识这个对象同其他一些对象的相同点和一致点,也就是把对象当作一般来理解。随着向一般过渡,认识上升到新的、更高的阶段。二、当认识运动从个别发展到一股时,所研究的对象的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也同时显现出来,并实现了从质的方面向量的方面的过渡。三、随着对对象的认识的加深,开始揭示出对象的个别的质的特点之间以及质和量方面之间的因果依存关系、进而认识到因果联系的必然性,认识到规律的存在。四、随着关于必然的方面和联系(规律)的知识日益积累,便要求把它们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求揭露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即达到对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著名科学家斯蒂芬·格伦小时候从冰箱里取出一大瓶牛奶,刚走了几步,就失手将瓶子掉到地上摔碎了。他母亲走过来,并没有责怪他,而是陪同他一道"收拾残局"。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道”的含义,是正确理解和把握老子思想的关键。考察“道”的字义、“道”的思想渊源、老子把“道”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根本概念的有关论述、“道”融通万物的同一性、老子关于“道”的认识论、“道”作为实践行为法则等方面,可以发现,“道”体现的是过程的思想。将“道”理解为过程,不失为研究老子思想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其它方面是为发展服务的形式:发展的根据是本国发展过程的内在本质或规律,机遇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5.
“创造”一词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因为没有阶级,所以原始社会的发展是“现实人类创造的”。在阶级社会,要想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创造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社会形态,人民群众(包括新兴的剥削阶级)就必须同反动统治阶级进行拚死的斗争才能实现。所以,新的社会形态、新的历史阶段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包括具有革命性的剥削阶级。但是,决定历史  相似文献   

6.
刘馨灿 《美与时代》2014,(10):66-66
于无声处式创意方法属于聚焦创造法的一种,成功的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人们会从中体会到作品中有趣的艺术魅力,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从而使广告达到了宣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第4条可知年龄最小者不是凶手,从第2条可知年龄最小者也不是受害者,从第1条可知年龄最小者更不是帮凶。因此,年龄最小者只能是目击者(即E) 因目击者是年龄最小的男性,所以我们可以从第5条和第2条可知受害者和帮凶都是女性,从第1条可知受害者为D、帮凶为B,那么从第3条便可知凶手为C,剩下A自然就是另一个目击者了。  相似文献   

8.
把“有待”、“无待”当作庄子的哲学范畴,用“有待”、“无待”来解释庄子的思想体系,近年来颇为流行。然而,深究一步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我们经过初步的研究,发现《庄子》书中根本没有“无待”一词,《庄子》一书虽然有时  相似文献   

9.
试论管子“三分损益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管子"三分损益法"罗天全"三分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关于《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三分损益法"《管子·...  相似文献   

10.
北宋哲学家张载说:“是本之虚则湛,本无形,盛而生,则聚而有象,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篇》)。“仇必和而解”命题见于此。许多教科书和论著历来都认为,这个命题是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是“害怕矛盾”、“害怕斗争”的地主阶级思想。广东民族学院肖景阳和四川大学刘扬贵,在各自的稿子中重新评价了这一命题,认为这是建立在元气本体论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命题。肖景阳首先辨明“仇”与“和”的词义。“仇”不应解为“仇敌”之“仇”,应解作“同伴”或“配偶”。如诗经《周南·兔窅》有“公侯好仇”句;曹植《浮萍篇》亦云:  相似文献   

11.
试论现存《内业》为“经”、“解”合一文体陈升一、基本推论《内业》是《管子》中的一篇重要论文。近年来,对《内业》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累累。然而《内业》究竟是哪一家的代表作?成书于什么年代?其主旨是什么?至今众说纷云,难以统一。似乎各种立论都有根据,言之...  相似文献   

12.
智力成长的核心过程是思维,而思维中最富有活力的是创适性思维。智力的源生载体是大脑,而大脑最富灵性的部分是“创适脑”——右脑。大脑的功能既有天然的分工,又浑然一体。问题是现实教育中大脑的使用严重偏同于“熟练脑——左脑,抑制了右脑的思维训练,忽视了脑功能的整体利用。尤其在青少年的抽象思维成形期——中学阶段,这一温差要力明显。为了保护和R发青0狂胜朝的京兀歌和创造力,我们向大台介绍一些活化5脑的思维训练6$。首先我们打绍一点脑科学的常识。大家知适,人购的主推脑指挥人体的6华虽,5华脚指挥人体的左半身,两岸…  相似文献   

13.
陈伦敦 《管子学刊》2012,(1):113-114
《荀子集解·赋篇第二十六·诡诗》小歌部分“嫫母、力父,是之喜也”一句历来难解,特别是“力父”指谁,未有确解,故兹试解如下.“嫫母”是黄帝妃,虽貌丑,内政却处理得很好.“是之喜也”乃“莫之喜也”之误.“力父”乃“力牧”之误,力牧辅佐黄帝,天下大治,乃黄帝得力助手.“嫫母、力父,是之喜也”当是“嫫母、力牧,莫之喜也”之误.荀子在此抒发了其心中愤懑之情.  相似文献   

14.
陈浚同志在今年四月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分为二——事物本来的辩证法》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論点,认为人民内部不同意見的发生,其原因是由于认識的早、晚、深、浅的不同。他說: “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去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就会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是有矛盾的,不仅有敌我矛盾,还有种种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内部常有不同意見发生。这些意見不同,是由于认識的早、晚、深、浅有所不同,这些,都屬于是非問题,不是敌我的  相似文献   

15.
王帅 《法音》2023,(6):12-19
<正>《景德传灯录》云:“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1]祖师体系是佛教宗派成立的重要因素。和其他宗派的“衣钵传承”不同,净土宗的祖师体系“乃后人择其宏净功深者而称之”[2]。其立祖之说始宋元,经明清,至近代最终完成。魏磊曾梳理这一过程:净土立祖之说始于宋代,南宋宗晓以“慧远、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宗赜”为莲社六祖。而后志磐在《佛祖统纪》中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为莲社七祖。清中叶,  相似文献   

16.
创造的诠释学是傅伟勋创立的中国哲学诠释学奠基理论。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该理论包括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或曰创谓)等五个层次,分别涉及原思想家或原典的文献考证、语言分析、注疏历史、批判继承、创造发展等渐次升高的内容;五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依文解义、依义解文以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轨辩证程序"加以理解。接着创造的诠释学讲,须继承其辩证开放的学术视野,发展其继往开来的学术态度,解决其缺失经学主体内容、未能确立文本的核心地位等学理问题,以期通过范式转换,建立起融贯古今中西学术、兼具中国效度与哲学效度的学理合法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17.
成竹在胸"这一成语的意思是指画竹子前,竹子的完美形象已在胸中了。它的引伸意思是指处理事情之前已有完整的谋划打算。许多成功人士曾出色地运用这一成语的思想内涵来成就自身的大业,有的竟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最典型的要数古代鲁国著名工匠梓庆制造钟架与鼓架的事了。钟与鼓是当时朝廷必备的乐器,以备朝会之用。而安置钟与鼓的架子,都要刻上天上的神鸟神兽的图像,悬挂在庙堂上,要求精致绝伦。当时鲁国的一些高明的工匠不敢接受这项工程,而梓庆却从容不迫地包揽了下来。过了些时日,梓庆就交付了钟架与鼓架。只见那钟架与鼓架制…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认主独一”的思想来自于《古兰经》,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穆斯林的日常言行之中。《古兰经》是真主启示的经典,是穆斯林一切言行的指导者,穆斯林只有顺从真主,接受启示,才能对真主忠贞不渝,修行善功,宽厚仁慈。穆斯林坚信,真主是创造者、供给者和保护者,...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漆黑而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把车停靠到一个较低的地方,然后匆匆地步行穿过堂院中央,向教堂走去……,脑子里仍想着圣诞节前必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在一大堆要做的事情中,我首先想到的是告解。 我向守门员打了个招呼,便径直往前走。经过左边的一个房间时,我看到门旁边贴着一张纸条,纸上写着:“告解室”。我看见房间里有好多位神  相似文献   

20.
<正>穆圣教导说:"祈祷是功修的精髓。"(铁尔米兹圣训集)祈祷是阿语"杜阿"的意译,亦称祈求、乞求、哀求等,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祈祷是穆斯林为在今世和后世得到慰藉而向真主真心的祈求;是穆斯林承认自己的罪过,并向真主的忏悔;是仆人的心灵与造物主直接对话的一种方式;是对真主的崇敬、依赖、感恩、祈求等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倾诉;是向真主敝开心扉,犹如同知己谈心一样;是穆斯林与真主的进一步沟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