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思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20-122
本文主要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分析法对爱伦·坡的《人群中的人》和鲁迅的《示众》两篇小说进行深度的对比和剖析,分别从故事内容、文章主题、描写对象和艺术手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揭示了爱伦·坡和鲁迅是如何在自己的小说中成功地利用二元对立结构来增强艺术感染力、丰富作品内涵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为解读和赏析两篇作品提供新思路,并为这两位文学大家的比较研究提供新素材。  相似文献   

2.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篇小说的成败。现实主义大师鲁迅先生对于“应环境而产生的”文学作品的环境因素是十分重视的,在他的多篇小说中,景物描写都非常成功。在《祝福》中通过“雪”所创造出来的气氛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在整个故事的进程中,作者总共五次提到了雪。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佛教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有时甚至很浓厚,总是有一定缘故的。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不能例外。借用佛家的话来说,鲁迅与佛教发生关系,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治文学者,对佛学多所隔膜,治佛学者,又多对文学留意无多,这就使鲁迅与佛教的关系长时间不曾被人们加以应有的全面的考察。拙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和努力。一鲁迅对佛教的接触是很早的,但开始研究佛学。则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一段时间内,至一九一四年而达到顶峰。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文学的开山祖和奠基人,鲁迅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首推应该是他的小说。《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主人公阿Q中国代文学中极为经典的文学形象。鲁迅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揭露当时的中国状况,震撼着几代人的灵魂,其入木三分的讽刺、无处不在的幽默、精益求精的简练等艺术风格和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还是文学创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最突出的成就,就在于其成功的文学语言——北满地区方言的运用:运用其特有的事物名称、表达方式和歇后语等,使小说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其社会风气貌。不仅文学创作应借鉴其经验,学术论文的写作也应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6.
会话含义理论是英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所提出的重要语用理论,通过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对鲁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说《祝福》中的对话进行分析,旨在对这篇小说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以及对文学作品从语用学角度进行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是……的”句式有两种。一种是“是 的字词组”作谓语的(以下简称“是……的A”).例如: ①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鲁迅:《社戏》) ②村长是外来的.(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另一种是“是 动词(动词词组)或形容词(形容词词组)等词语 的”作谓语的(以下简称“是……的B”)。例如: ③他们接受这种知识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反讽是小说创作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的恰当运用有助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主题深化。内拉·拉森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侧重写混血儿的生存状况及其挣扎历程。在其代表作《流沙》中,拉森熟练运用反讽艺术来进行人物刻画,推进情节发展和深化小说主题。反讽的运用也使得这部小说更有吸引力,更深刻,更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9.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虽然只是有简短的对话构成,但小说中充满了象征。本文就对《白象似的群山》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研究,从而揭露出小说暗含的无限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之作.它"创造性地继承了文言小说的传统,用唐人传奇法来志怪,既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又有很高的艺术造诣"[1],"可说是晋宋以来志怪、人情小说和唐人传奇的集大成者"[2].在前代文言小说中,唐传奇对《聊斋志异》的影响可以说是最直接、最显著的.鲁迅的"模拟论"(存在争议,但肯定了唐传奇与《聊斋志异》的重大联系,此处不谈)足以说明唐传奇为《聊斋志异》提供的营养.仅从题材上说,《聊斋志异》中的部分篇章就是从唐传奇中直接化用而来的,例如《莲花公主》化用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凤阳士人》化用白行简《三梦记》,《织成》化用李朝威《柳毅传》,《续黄梁》化用沈既济《枕中记》,狐妖形象也受到沈既济《任氏传》的影响.魏晋六朝以来,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佛道内容愈来愈多地渗入文学作品中.宗教对文学的影响在"志怪传奇"小说中表现得最明显,唐传奇中就有不少是直接选用宗教母题创作的,沈既济《枕中记》便是典型.《聊斋志异》内容丰富,思想复杂,鬼狐志怪中也必然渗透了大量宗教内容,比较典型的如《席方平》、《成仙》、《陆判官》、《李伯言》、《崂山道士》、《续黄梁》等.然而,佛道等宗教内容并不是《聊斋志异》所表达的主题,其发生了世俗化的改良.从《续黄梁》与《枕中记》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文言小说中的宗教世俗化现象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1.
一些报刊文章,谈到提拔使用干部、人才,常常是“启用”、“起用”混用。例如,同是一张《解放日报》,在11月3日的一篇文章题目中,用的是“启用新人”,而在11月12日的文章题目中,用的又是“起用一代新人”。“启用”、“起用”究竟哪一个用得确切?我们不妨先辨析一下它们的词义。启,《说文》的解释是:开也,从户从口。这是一个会意词,现代汉语中一些含有词素“启”的合成词,大多用的启的本义或引申义,如启发、启动等,而且这些动词所支配的对象大多是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启用”这个并列式合成词也是这样,《现代汉  相似文献   

12.
凡优秀作品都有各自吸引读者的方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等几篇小说对读者颇有诱惑力,这里且不论小说情节如何引人入胜,只说说他对同一关系概念的巧妙运用。同一关系概念又称为全同关系概念,即几个外延完全重合而内涵有所不同的概念。同一关系的概念一般来说是不能并列使用的,但是,在文章中,有时并列使用同一关系的概念,会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使读者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清楚,文字显得生动活泼。张承志在他的两篇中篇小说中便很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  相似文献   

13.
由《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是霍建起自《那山那人那狗》后给观众带来的又一次视觉上的感动。电影对小说诸多方面进行了改动:电影中通过冷暖色彩的交叉运用反映人物命运变化,区分回忆和现实;电影忠实原著的同时,重新架构小说的关键性意象,使电影与小说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小说和电影同样是传达思乡的情义,但二者却表现出了不同形态的乡村世界。  相似文献   

14.
作为讲述上海故事的地域小说《繁花》,一经发表便广受关注。而作家金宇澄在《繁花》中鲜明的上海叙述,也备受热议。《繁花》和王家卫电影中对上海记忆的叙述,使得关于上海的历史叙述又多了一层新寓意。作为地方小说,讲述上海故事的《繁花》,可以说是上海文学叙述的新表达,为上海文学注入了新力量。  相似文献   

15.
《姑妄言》是曹去晶写成于雍正八年的杰出的长篇小说,尘埋数百年,只有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保存下一部完整的抄本,笔者在俄留学期间,有幸抢先读到这部奇书。首先让我惊叹的是《姑妄言》的鲜明特点,尤其是它的创新精神。它独特的结构艺术,是它创新精神的突出表现。一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姑妄言》的结构体制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小说的体制本来是多样化的。文言小说在秦汉时期就既有记言、记事的三言两语,也有表现复杂故事的华彩文章;白话小说在唐宋元时期也是多种多样的。元末明初开始出现的长篇白话小说,原本也只分则分节,并无整饬…  相似文献   

16.
碎片化叙事是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擅长运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小说叙事脉络的新型叙事方式,其代表作《太古和其他的时间》在这样的碎片化叙事中却呈现出了一种异样的完整。其碎片化叙事集中体现在小说的情节、结构和时间概念中。托卡尔丘克叙事特色的形成既受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影响,也与波兰跌宕起伏的历史命运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可以看出,小说中无论是扎根在脚下的写实还是飘忽在远古的神话,都是托卡尔丘克对文学叙事新方式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月刊》1994年2期刊载的秦新崇《对“舍身求法”注释的质疑》一则短文乍看此文有一点道理,细读则觉末当。作者认为“舍身求法的人是指出生入死,大胆革新,勇吁变法的人,如王安石、谭嗣同等。”这一见解佐证不足,不可取。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鲁迅是从不排斥的,这是鲁迅一贯的见解与主张。这一司几点不但见诸鲁迅的《拿来主义》等一系列论作之中,也付诸鲁迅的实际行动之中。鲁迅少时,曾皈依过一位僧人,这是不少权威杂志登载过的,他还施资给金陵刻经处刻印过佛典《百喻经》,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再版过鲁迅先…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这个句子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是,句子的语法结构关系却被认为不好分析,还有过争论。《语文学习》1992年第1期发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以下简称《是》文),就说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难分析的句子”,而且以答问的方式对它作了分析说明。《是》文分析得很细致,然而,遗憾的是前后说法抵牾,没有给人以满意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有些讲古汉语的书,对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这样下定义的: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见北京出版社出版、1989年第10次印刷的《古代汉语》上册270页) 动词对于其宾语含有“使他那样”的意思的,叫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见北京出版社出版、1957年5月第3次印刷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增定本74页) 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也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种使动用法的格式也叫使动式。使动用法或使动式是指动词对于宾语包含有“使它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这是人们都知道的。但对于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无神论者,就不一定太清楚的。我自己就是这样,要不是近来通读过《鲁迅全集》,也是昏昏然的。本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