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一、"逸"的提出及"逸品"标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很多审美范畴在最初不是专门为绘画审美而提出的,"逸品"即是如此。"逸"出现在绘画品评中是从魏晋开始,缘于绘画品藻之风盛起,这一时期的品评风气虽说是基本限于人物绘画,但将"逸"作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审美品评标准来进行运用时,也呈现出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如南齐谢赫在《画品》中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画品评中,"逸"受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风的影响,反映在绘画中,多指作品风格放逸。其后,谢赫、姚最等理论家虽提出不同的绘画品评体系,但都未将"逸格"纳入他们的品评系统中。唐代朱景玄在著作《唐朝名画录》中虽增设"逸品",但没有揭示出"逸品"的真正内涵。直到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逸格"置于"四格"之首,并给予准确解释。在理清"逸格"的发展、"神格""妙格""能格"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孙位的绘画特点,探讨"逸格""最难其俦"的原因以及"逸格"的影响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神、妙、能、逸"是唐代画评中提出的四个品第,是继"六法"后品评绘画的又一大法。文章在阐述"神、妙、能、逸"的基础上并运用其品评理论对画作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气,从物理层面看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从精神层面看则是一种精神状态,从医学上来看气又是一种病状,比如:气虚、湿气……而韵这个字本身就具有舒适雅致和谐的含义。古代的名人志士则用气韵来表现和评赏绘画的意境(见于各种画论之中)。对于儒雅端庄的文人来说,气韵是尤为重要的,气韵在南朝画家谢赫《古话品录》中首次作为绘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谢赫六法中的最高的准则和第一标准出现,这一条准则对于后世的绘画创作和品评标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人类的进步,中国画的不断发展,气韵仍然作为创作和品评中国画的标准在中国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将通过分析气韵在中国画中的作用,展现中国画艺术独特的语言和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5.
"逸"的美学精神是我国传统文人超越世俗社会的重要出口,亦是传统文人审美价值追求的核心。"逸"使传统文人在"隐"向自然、"隐"于艺术的消极行为中克服对现实人生的幻灭感;实现超越世俗、追求自我的审美取向,彰显了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涵——"文人隐逸精神"。本文通过对文人隐逸精神形成发展脉络的梳理,从而厘清以"逸"为表征的"文人隐逸精神"的真正内涵、价值所在以及它的兴盛、衰落的时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展望传统文人精神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的品评风气在南北朝蔚然成风,至唐代形成了主要的品评结构。此后的宋代确立了文人化的品评范式。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品评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的梳理,着意于"品"与"格"在中国绘画理论中的辨析,阐述了宋代"品""格"观念在绘画理论中的发展与特点。宋代画论中"品"与"格"观念的确立为后世树立了品评范式,也对今天民族艺术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管子》继承老子“道”论中的形而上之道,以“心”、“气”为主要论述的范畴,并加以转化,从而成就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精气说”。将“精气”看做是世间万物的生命本源,认为一个人养护“精气”可以积德成智,更能够培养成一种昂然开阔的人格气象,这对中国后世历代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在其著作《画品》中把“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将其视为中国绘画品评与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和艺术家所探求的最高境界。“精气”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绘画审美与品评中的重要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讲求气韵,自南齐的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说法以后,气韵就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品评标准.然而,"气"与"韵"都是由人伦鉴识中的观念转化到文学艺术中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气韵的含义也在演化.在中国画中,"气韵"一词由品评人物画又扩展到了品评山水画和花乌画,并且其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气韵要通过笔墨在画面上体现出来,只有深入生活,气韵才会更加生动.  相似文献   

9.
"六法论"是从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玄学中发展出来的对古代绘画的品评理论,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它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体系框架,为之后美术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人在品评中虽然有不同见解,但大体离不开六法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文人的逸态傲态与道教之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人的逸态傲态与道教之啸法杨子江中国的文人学士作为中国历史上连续的长期存在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最重要的组织部分,以自己不倦的努力,给历史面貌以重大影响。在此,且不说他们种种的优秀才华、优良品质以及他们流芳千古的历史功绩,而来看看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一些风度...  相似文献   

11.
Inspired by a panel which took place at the 2018 IARPP conference in New York – this paper, which deals with the bilingualism of the language of the victim and the language of the perpetrator, offers a close reading of the panel’s three papers, trying to characterize their unique poetics of testimony through a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four modes of traumatic testimony which are distinguished from one another by the degree of the psychic motility they succeed to form in relation to traumatic memories: the “metaphoric”, the “metonymic”, the “excessive” and the “Muselmann” testimonial modes.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suggests a link between the testimonial language of the victim and the testimonial language of the victimizer,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se polarized languages as two variations of the refusal to mourn.  相似文献   

12.
13.
Law  Andrew 《Philosophical Studies》2021,178(4):1301-1314

There is an old but powerful argument for the claim that exhaustive divine foreknowledg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freedom to do otherwise. A crucial ingredient in this argument is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Past” (FP). A seemingly new response to this argument has emerged, the so-called “dependence response,” which involves, among other things, abandoning FP for an alternative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he “Fixity of the Independent” (FI).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arguments for the claim that FI ought to be preferred to FP.

  相似文献   

14.
15.
1  经济哲学究竟属于什么学科 ,是经济哲学研究必须首先弄清的前提性问题。也只有合理地解决了这一前提性问题 ,才能够进一步确定经济哲学的对象和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经济哲学的概念界定、特别是通过对哲学史所做工作的分析 ,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经济哲学的概念意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彤 《哲学动态》2003,67(6):20-23
在中国科学哲学研究上 ,一直有人强调所谓纯而又纯的科学哲学研究 ,并且强调各种转向 ,认为只有对科学哲学的理论问题研究 ,如理论解释、说明、评价以及发展模式的研究才是科学哲学的正宗 ,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已经是科学哲学研究的外围了 ,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研究则根本不是科学哲学。最近我们比较了国内和国外科学哲学研究刊物中的一些文献发现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一直是国外科学哲学的主流。一 国外研究状况我们以国外三个著名科学哲学刊物 (PhilosophyofTheSeience ,BritishJournalforthePhilos ophyofScience ,JournalforGe…  相似文献   

17.
《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异、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还介入音乐、文学、建筑等艺术领域,表现出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之扩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Two studies examined narcissism and behavior in a commons dilemma. Study 1 used a four-person, laboratory-based task and Study 2 used a dyadic task. Participants were told that they represented one of four (Study 1) or two (Study 2) forestry companies and then were asked to harvest timber from a renewable forest. Narcissism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cquisitive goals and harvesting more timber in the initial round. The more narcissists harvesting in the competitive group of four (Study 1) or dyad (Study 2), the less timber was harvested overall and the more rapidly the forest was depleted. Within competitive groups and dyads, however, narcissists harvested more than the nonnarcissists competing with them. In all, narcissism provided a benefit to the self, but at a long-term cost to other individuals and to the commons.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重庆大足、安岳等地的石刻中有关《柳本尊传碑》中所记载的“天福”年号作了考证,认为柳本尊作传的作者是释祖觉禅师,“天复”应为“天福”,“十炼图”题记中的年号应为蜀王王建所称。安岳“十炼图”添刻的柳本尊生卒年失实,《汉州志》所载与史实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