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莱德立克·皮尔斯,是现象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同其他现象学者一样,他的个性理论也强调对世界的知觉、当前的关系,强调主体,自我实现,成长以及痛苦着的人类,但他的个性理论较侧重于群体与应用上,对社会及治疗运动的影响很大。皮尔斯所提到的理论及治疗技术称为完形心理治疗,他所使用的“完形”术语是指重新组织或个体的所有方面(动作、梦、体态、幻想等)的重新组合,以便创造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或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2.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曾在《建构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与境分析》一文中,主张区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 学者的社会学抱负和哲学抱负。在我看来,一方面,SSK引入社会学维度说明科学知识,不 同于哲学家之处在于把一种建构论与经验主义联系起来,试图通过系统的经验观察和描述, 来代替先验的理性思辨,以经验社会学进路取代抽象哲学进路来回答某些传统科学哲学不能 完全回答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讲,SSK是借助一种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对科学认 识论提出挑战,其真正的哲学抱负是张扬一种集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因为,在他们看 来,确立科学的知识本质,不能单纯地只靠对孤立个体的行为和信念进行哲学的或心理学的 分析,还需要考虑科学中的集体的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关键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集 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的真正意涵是什么,这种认识论对我们反思科学哲学有哪些重要的启 示?  相似文献   

3.
西方的符号学与《周易》从出发点到落脚点都是不同的。尽管有这种胎生的异质性,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所谓符号这样的重要交点。本文将对形成西方符号学分支之一的人物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符号学思想与《周易》进行比较哲学的考察。皮尔斯符号学的特征在于泛符号主义(pansemiotism)和连续主义(synechism),即把存在于宇宙中的所有一切都作为其对象领域,把所有事物都当作连续体来把握。与弗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以语言为中心来分析符号相比,皮尔斯更倾向于根据思维来分析符号,即通过表象体、对象体和解释体三者关系来分析符号。为了再现本质对象,皮尔斯提出了符号三分法,即指示符、像似符和规约符。他还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方法论的假设推理法,即对现有事实推论出最好或最近似的说明的方法。把皮尔斯符号学观点运用于《周易》,则卦象、卦辞和卦意是实现《周易》符号过程的三要素,《周易》符号具有类像的规约符号性质。占术范式是根据其定性的本性而被规定特征的特殊知识模型,假设推理法是占术范式中特征性的思维方式,对于科学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所有社会都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的东西的成员组成的。社会成员凭借这些共同的东西一方面去相互理解、认同和沟通,另一方面去确定与其他社会的成员的差别。这些共同的东西中最为重要的即是语言。就语言而言,让我们回顾一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所列举的两个例证。第一:“语言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用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1]第二:“相反,言语不同于语言,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他的个人思想”。这里所讨论的是一个疑难问题,其中与每一个例证相对…  相似文献   

5.
超越现象学——列维纳斯与他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列维纳斯 (1 90 6— 1 995 )从现象学出发最终又超越了现象学。通过融通思考希腊和犹太两大文明 ,通过批判反思现象学的他人学说 ,他形成了自己关于他人问题的独特看法 ,一种形而上学的伦理学观点 :超越关于他人的各种相对他性主张 ,力主他人的绝对他性地位。这既不同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认识论姿态 ,又与海德格尔、萨特和梅洛 庞蒂等人的现象学存在论立场有别。本文从列维纳斯有关意向性、时间性和主体性等问题的新思路出发 ,探讨他是如何超越现象学立场的。一、别一种意向性在现象学运动中 ,意向性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鲍亨斯基、莫里斯:逻辑学家心目中的符号学皮尔斯传统的符号学,由美国逻辑学家莫理斯进一步阐发,构成了一种基于逻辑学的符号学理论。这种符号学,瑞士的逻辑学家鲍亨斯基是这样描述的:“符号学的主要观点──它也是符号学分门别类的基础──可以简述如下。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说些什么的时候,他所用的每个词都涉及三个不同的对象:(a)首先,这个词属于某个语言,这表明它同该语言中其它词处于某种关系之中。例如,它可以处于句中的两个词之间,或处于句首,等等。这些关系叫做句法关系,它们把词与词连接起来。(b)其次,这个…  相似文献   

7.
人:关系 活动 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人有外向地向外部世界求知的本性,也有内向地认识自我的本性。而且,人是世界上唯一具有认识自我的本性、唯一能够认识自我的存在物,以致“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版,第8页)。认识自我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集中表现,并突出地表明人是一种自觉自为的存在物。2.人在世界上现实地存在着。于是,人是(或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是(或应是)~种具有什么特性和本质的存在,是(或应是)怎样存在的,就成了…  相似文献   

8.
从方法论角度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具有极重大意义的著作。《精神现象学》是借助唯心主义的辩证方法论证过渡到资产阶级社会的世界历史必然性的最全面的尝试。黑格尔的哲学渗透了对理性的无限威力的信念,渗透了一种无限认识的乐观主义。他对同时代的非理性主义和认识论的贵族派(浪漫派,谢林学派)的毁灭性的批判,以及他同历史过程的心理学解释的论战是必要的前提,没有这些前提,后来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解释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与浪漫派认为历史是一个人类没落过程的观点相反,黑格尔主张历史具有向上发展的规律性;与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9.
索绪尔开创的现代语言学影响了20世纪人文科学的发展,正如美国学者乔纳森.卡勒所言:“他把本来是深奥难懂、专业性很强的语言学变成了一个主要的知识领域,变成了其他人文学科的典范”。(卡勒,第68页)作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大师的德里达正是从索绪尔的语言学中找到了哲学创新的灵感。一、索绪尔的语言学对德里达的影响针对当时语言学研究中把语言理解为个人言语行为的个人心理主义倾向,索绪尔指出要将语言学的研究转向语言自身,重视语言研究的社会因素。他提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在索绪尔看来,言语是个人的与暂时的,语…  相似文献   

10.
舍勒对"爱"分别从认识论、本体论、社会理论等层面进行了现象学分析.在认识论层面,他将认识奠基于爱,为重建西方精神世界提出了奠基性的方向;在本体论层面,他认为人首先是爱之在者,人之在属于爱的秩序,爱的秩序是道德核心;在社会理论层面,他揭示了重建基于共契精神的爱的共同体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是一位著名的瑞士语言学家。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提出的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一下他对语言和语言体系的看法。索绪尔语言理论中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把语言和言语严格地区分开来。他认为人类的言语行为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体,包括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个人的各种因素。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两部分:语言和言语。语言体现了言语行为中的心理的、社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费孝通等29位中国一流西学专家分类选目,定为10类100种。全部影印权威出版社的英文善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西学基本经典 总目哲 学 理想国柏拉图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诗学亚里士多德诗艺贺拉斯论崇高朗吉奴斯第一哲学沉思录笛卡尔思想录帕斯卡尔人性论休谟纯粹理性批判康德判断力批判康德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小逻辑黑格尔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非此即彼克尔凯郭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纯粹现象学导论胡塞尔逻辑哲学论(德英对照)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德英对照)维特根斯坦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诗·语言·…  相似文献   

13.
<正>阿尔弗雷德·许茨(Alfred Schutz)是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和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他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理想,但又没有完全追随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道路,而是对胡塞尔关于在先验层次上解决生活世界问题所作的努力进行反思和批判,对生活世界的结构和各个层次进行深入考察和研  相似文献   

14.
他心问题及其衍生的读心模型是当前心智哲学家、心理学家与认知科学家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认识论上,对他心问题的考察一直沿袭了传统英美分析哲学的路径,并在认知科学时代实现了与脑科学知识的系统整合。然而,这种进路相对忽视了欧陆哲学对于交互主体性的反思。欧陆现象学家对交互主体性的反思为解决他心问题中的困难提供了丰富的现象学遗产。扎哈维和加拉格尔概括地重构了他心问题的“现象学主张”,认为对他心的“体验式理解”是一种前反思的直接社会知觉,它无须借助反思性的理论推理与心智模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学海》2019,(4)
与以往研究往往局限在对布迪厄社会学进行理论诠释与实践应用不同,本文致力于通过勾勒一种布迪厄式情感社会学以真正拓展布氏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边界。基于布迪厄的自我—社会分析,本文发现布迪厄对情感的最初兴趣极有可能来自对萨特的阅读经验。虽然布迪厄早年关注的情感论题已沦为"未竟的情感现象学",但情感论题却在布氏社会实践理论本身及其形塑过程中发挥着构成性作用。通过梳理布氏社会学的情感论述,本文不仅勾勒出了布迪厄式情感社会学之可能性形态的基本轮廓,而且发现布氏情感研究的轨迹正可谓其从哲学到社会学之智识道路转向的缩影,甚至发现贯穿于布氏情感研究的对萨特存在论现象学的批判有可能埋下了他对现象学或社会现象学之偏见的可能性种子。  相似文献   

16.
阿多诺是本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中坚力量之一 ,主张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尤其重视批判这一意识形态的基础———启蒙理性。他的基本主张和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哲学的精神是一致的。他擅长哲学理论批判。他的主要工作是 :在哲学上着力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以及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 ,批判音乐和大众文化中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和美学的批判 ,等等。阿多诺对胡塞尔的批判是他的“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的相关专著《认识论的元批判》 (英文本译为“A…  相似文献   

17.
P.坎普(P.Kemp)是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主席、丹麦教育大学伦理与法律中心教授。他于2008年7月30日在首尔大学召开的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关于反思哲学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哲学家拥有的力量是言语的力量。经济的、技术的和军事的力量并不能拥有独占世界的力量。哲学的论证和反思用言语建立非经济的、非技术的和非军事的力量,能够挑战其他力量,揭露谎言和幻觉,提出建立人类生活更美好的世界的思想。反思当今哲学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反思哲学的语言行为,尤其是语效行为。哲学不仅能起启蒙和解放的作用,也能起诱惑和操纵的作用;非理性的言论自由、羞辱和伤害的言语可以变成暴力和战争行为。面临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间共存等重大问题.哲学要引导人们学会和平地用言语去行为。  相似文献   

18.
“实在论”是一种认识论学说,主张某些认识对象的存在并不靠其是否显现而定。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每个人都是实在论者。〔无需多做观察就可断定所有其他动物也都是实在论者。人类之所以有生物学的演进,全靠其生理有机体能够对实际环境中的存在物和过程有所感受并做出反应。〕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8,(1):134-146
胡塞尔曾将其中后期提出并深入思考的意识发生问题和意识发生现象学的观念视作对早期的意识的静态结构现象学的克服。在他的发生问题思考中可以至少发现四种意义上的"发生"概念。在这个概念基础上展开的发生现象学就是一种关于意识发生的普全认识论,一种对意识发生的现象学研究。它不仅要研究作为意识现象的世界的生成和发生,也要研究作为点和线的自我的生成和发生。尽管在胡塞尔本人看来,他的关于发生问题的思考尚未成熟到可以作为系统论述发表的地步,但是由胡塞尔开启的这个发生现象学研究的路向,的确为后人在此方向上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萧净宇 《世界哲学》2017,(4):117-122
20世纪初,世界语言哲学发生着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哲学,诠释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中形成的。施佩特作为这一语言哲学现象在俄国的代表,不仅继承了胡塞尔现象学,而且把该现象学与诠释学结合起来,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诠释学-现象学。该学说根植于胡塞尔现象学,深受狄尔泰诠释学影响,亦有着洪堡语言哲学、斯拉夫派和莫斯科形而上学学派的思想印迹。施佩特对俄国语言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和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思考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越了20世纪中叶德国哲学家们的研究,开创了俄国语言哲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