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音》2020,(5)
正禅宗是佛教在中国发展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宗教资源,禅宗历代祖师、大德通过方法多样、各契禅机的言传身教,达成其对弟子的教化目的。《禅林宝训》把众多禅宗祖师珍贵的嘉言懿行作为教学的资料,为后学僧人提供言行举止的规范。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禅师的管理境界,体现出了一种超管理的管理,这就是"出世精神,入世事业"[1]。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来说,迫切希望可以超脱日常管理中的"工具思维",形成更全面更有智慧的管理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禅师的相关言行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就南禅"顿悟成佛"与传统佛教"觉悟成佛"解脱意义是否对等的问题,历来争议不休,其焦点,则无外乎禅宗所谓"悟后修行"理念的内蕴吊诡。通过追踪南泉、百丈等禅门祖师口中的"行履"概念,得以系统梳理禅宗内部诸多分散且模糊的解释或回应,进而在"悟后修行"的方向、模式与实质三个层次得到一致的结论,即在禅宗超线性的思维模式里,"悟后修行"的理念其实从未构成与"顿悟成佛"宗旨的对抗,禅宗"顿悟成佛"圆满的解脱意义也不曾被消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在两宋之际中国禅宗禅风的演变方向方面,为了克服禅宗祖师禅广泛流行所导致的公案文字禅和默照禅的各种流弊,由强调"直下承当"的机锋棒喝的机用教学法过渡、演变到强调要"起疑情参话头"的看话禅的教学法是中国禅宗教学方法自身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慧宗杲则是促成这种禅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宗杲提倡的看话禅具有一种"广大融通法门"的特征,他特别提倡的"无"字话头甚至具有融通禅教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言构成并反映了使用这门语言的民族的存在世界,分析一种语言是达到使用它的民族的存在世界的途径.治水是汉民族根源性智慧的发源地,通过对水部、泉部、川部等与水系词汇的分析可以达到对汉民族的存在世界的理解.从水系词汇出发可以把汉民族的存在世界分为感性具体性、动作与行为、一般普遍性、对水的性质的认识、普遍性五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对应一个专门的词汇类型.词汇可以跨界使用,这表明汉民族的存在世界是变动不居、生生不息的.从对词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汉民族存在世界的时间意识、法律意识、以主客体的同一性为内涵的主体性、主体性的生命力和人的境界等."永"、"恒"分别表示客观与主观的时间;"灋"(法)有一个从行动优先到普遍原则优先的转化;"渊"在老子为道、心,在<中庸>为"诚",这是二者对于根源性智慧的不同运用;"凑泊"见证了道学从理学到心学的转型;"活"同为禅宗和儒家的境界哲学;"洋"将会有一个从价值判断到事实描述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5.
意境一直是中国画品评中最为推重的美学境界。意境的本质是偏向心灵的美学观念,是画家从内心而生,意欲释放情感的通道。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顶峰时期,美学体系也趋于成熟,中国的审美意境一直与禅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感知禅宗精神的本体也是心灵,禅宗主张万物由心而造,这种独有的心性本体论,使得中国美学更加偏向于对内心感受的认知与认同;另一方面禅宗"顿悟"的思维方式与艺术审美的方式有着相似之处。从宋代折枝花鸟画的艺术形式、艺术理念等方面去看宋代折枝花鸟画中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6.
禅宗是心智科学,以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殊方式启迪人的本觉智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是无挂碍的、不能以任何思维模式局限的,然而唯其如此,才更显出禅宗文化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中国水墨画意境的升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禅宗僧侣所使用的语言,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在当时各个社会阶层所用语言中最具特色.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禅宗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禅宗语言重新作了分类和界定,希望有助于澄清学术界普遍存在的对于禅宗语言的模糊认识和错乱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碧岩录》德译本中,著名东亚学者威廉·贡德特围绕言语和道的关系对"赵州至道无难"一案展开讨论,西方学者对至道的阐述侧重逻各斯的表达,而最上乘禅唯示一心,不立文字,贡德特的理解和评价不可能不落言筌,同时言语和道的区别又始终是清晰的。言语致力于差异和统一的逻辑建构,道则是不二的心体,浑然天成。在心体流露的智慧面前,清楚明白的逻辑建构沦为语言造作的假象,哲学的思考难以回应智慧的源泉。智慧思想的独立性通过禅宗公案引发的思想互动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9.
徐弢 《世界哲学》2007,(5):102-105
日本京都学派的西田哲学是一个在大乘佛教、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观念和逻辑方法建构起来的哲学体系。虽然从字面意义上看,该哲学的代表人物所提出的许多核心概念,如"纯粹经验"、"场所"、"自我"等似乎是出自现代西方哲学家的专业术语,但是从更为本真的意义上看,它们所反映的却是"物我相忘"、"色即是空"、"真如一心"的禅学意涵。  相似文献   

10.
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春作为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禅宗文化源远流长。宜春地区的美术家在充分吸收禅宗文化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突破传统美术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开创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高远淡泊、以意境相尚的画风。文章结合禅宗文化,从禅的"自性论"和"意境说"入手,具体阐述了禅宗文化对宜春美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禅宗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国禅宗文化所蕴含的"同一真性、无情有性"的生态平等观、"性含万法、万法齐观"的生态整体观、"顺应自然、节俭朴素"的生态实践观,倡导众生平等、和谐共处以及绿色、简朴的生态理念对于传统佛教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以及新时代生态人的培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正聿 《哲学研究》2015,(3):3-10,128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从理论性质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认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两部著作都发挥了"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基本思想;从现实意义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或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使得"灰色"的理论变得熠熠生辉,使得"朴素"的现实变得厚重深沉。在实践智慧中,现实活化了理论,理论照亮了现实。《实践论》《矛盾论》的"实践智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伍先林 《佛学研究》2004,(1):331-336
虚云是中国近现代禅宗泰斗,虚云的禅学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南宋大慧宗杲以来的看话禅,他根据自己对禅学的深切体验,结合现代人的根机,对看话禅的方法从信解行证、起疑情看话头等多方面作了非常具体而切实的阐发,这在禅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说的“禅宗语言”,是指历史上的禅僧们在对话问答时所使用的口语和俗语,它们大多记录在禅宗灯史和语录中,其含义和用法往往非常独特,即不同于一般的汉译佛经经论中所使用的语言,所以有的外国学者把它们称为“禅语”。 现有的禅宗语录大多是唐代以后的文献资料,据此可以推断,大约从唐代开始,禅宗师徒在进行宗教性对话中广泛地运用当时的口语和俗语,由于宗教修习的递代延续,这种对话的语言模式一直保持到后代,成为禅宗特有的话语方式。这些语言最初很可能是在社会上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语言,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有些已经…  相似文献   

15.
禅宗的无著智慧及其对宋明儒家的影响龙文茂禅宗的“无著”智慧是一种不执著的智慧,所谓“于六尘之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一语正是对这一智慧的表述,其实质是让人消除一切执著,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应物而无累于物。这种智慧对宋明理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谓“...  相似文献   

16.
目前禅宗研究呈现出语言学转向的轨迹,其中包含了从禅宗语义学研究向禅宗语用学研究的转化。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通过语用学对基于日常语言的禅宗文本进行分析具有特殊优势,他们大致从三个路径展开基于语用的禅宗研究:其一是以维特根斯坦为中心的前语用学分析,其二是以奥斯汀为中心的言语行为分析,其三是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为主的禅宗会话涵义分析。这三种路径各有其针对的问题,也取得了相应成果,然而禅宗研究的语用学转向并未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7.
森田疗法被西方学术界誉为禅疗法。森田疗法受佛教之禅宗影响,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其治疗模式可知:森田疗法虽与禅宗有所关联,但是与作为古印度佛教之源的原始佛教宗旨完全相悖;森田疗法依托于禅宗,但与禅宗修行的目的有本质区别;森田疗法与禅宗的关联主要体现在"顺应本心"、"参话头"、"守一不移"等观念上。换言之,森田疗法从根本上源于道家之自然,而这恰好与禅宗的形成中吸收了道家理念的事实一脉相承。因此,森田疗法名为禅疗法,非佛教修行法要,实则体现了道家自然之韵味,从根本上符合人类身心修养的旨趣和韵味。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佛教众多宗派中,禅宗以其特殊的修行方式而影响至巨,流播深远,是一个完全本土化的宗派。伴随禅宗的产生、发展和鼎盛,禅僧队伍也由早期混迹于民间的游僧,到武则天时期分化为御用官僧和非官僧;而以慧能和神秀为代表的南禅和北禅,实际上是非官禅与官禅、农禅与非农禅的对立。正由于禅僧队伍的复杂化,正由于最终农禅胜利,大量贴近生活现实、口语性极强的禅宗话语不断产生、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禅宗语言。再后来,在此基础上凝固成了禅宗内部封闭式的言说套路。因此,今天我们要研究禅宗,解读禅宗文献,就必须研究禅宗语言。由于中古时期的…  相似文献   

19.
在道家和儒家之后,中国历史又产生了以慧能的《坛经》①为代表的禅宗智慧。禅宗作为佛教,不仅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而且甚至将自己的源头直接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为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禅宗正是以心传心,惟论明心见性,因此称为佛心宗或者心宗。但禅宗有别于一般的印度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基本教义相比,禅宗去掉了其神秘性和思辨性,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智慧。不仅如此,禅宗也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禅宗的传承一直上溯至昔日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之间传佛心印的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云南鸡足山则被认为是摩诃迦叶的道场。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所体现的"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的"祖师西来意",再到中国禅宗"以心传心"的确立,其中既体现了中国禅宗"心"的宗教形成的脉络,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的形成。本文就"拈花微笑"、禅宗传法世系的确立与禅学向"心宗"的过渡之互动关系略做探讨,并以此来说明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形成的佛教中国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