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曹平 《心理学报》1962,7(3):27-39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报告了对正常儿童高級神經活动,特別是以联合不同联系系統的方法对正常儿童大脑皮层綜合活动进行的实驗研究結果。研究表明,正常儿量很容易按言語指示对顏色显著不同的灯光信号形成阳性运动反应和抑制性反应(簡单分化)以及对顏色相近的灯光信号形成阳性运动反应和抑制性反应(精細分化)。在联合这两个联  相似文献   

2.
曹平 《心理学报》1962,7(4):3-19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們报告了以联合不同联系系統的方法对正常儿童和脑神經衰弱儿童大脑皮层綜合活动进行的实驗研究結果。研究表明,正常儿童和脑神經衰弱儿童都极易按言語指示对顏色显著不同的灯光信号形成阳性运动反应和抑制性反应(簡单分化)以及对顏色相近的灯光信号形成阳性运动反应和抑制性反应(精細分化)。在联合基于直观特征的、建立在同一水平上的这两个联系系統时,正常儿童和脑神經衰弱儿童都能毫无困难地实現对它們的同时机能作用,并且这两个联系系統在同样程度上巩固地保持  相似文献   

3.
季楚卿 《心理学报》1962,7(1):11-19
分析-綜合活动,也就是高級神經活动能以区分复杂現象的組成成分,并把它們联合成为整体的特性,是大脑两半球活动的重要原則之一。众所周知,在通常情况下,外界环境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有机体起作用的。根据巴甫洛夫学說,正是大脑两半球的分析-綜合活动保証了有机体对如此复杂的、变化多端的外界环境以最精确和最灵活的适应。 早在1906年,巴甫洛夫实驗室中的A.B.巴拉金、捷廖里、別里立玆維依格等人就开始用对复合刺激物形成条件反射的方法,来研究动物大脑皮层的分析-綜合活动。此后,伊万諾夫-斯莫稜斯基、撕基平、沃罗宁等人在这方面也作了許多工作。但这些工作还未能洞察出对复合刺激物形成暫时联系的接通机制,更不足以完全揭露人的大脑皮层的分析-綜合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李心天 《心理学报》1960,5(1):40-49
从神經衰弱的病因和治疗的研究中表明:患者如何认識作用于自身的外界和內部因素,是神经衰弱发病和发展的一个主要关鍵。因此在治疗神經衰弱的时候,除了用药物或物理治疗来調整皮层神經动力障碍外,心理治疗是不可缺少的,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端  相似文献   

5.
在1958年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我們和北京医学院精神病学教研組共同提出了神經衰弱綜合治疗方法。經过几年来我們自己和全国兄弟单位的实践經驗,已經看到:这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較好;疗效的巩固情况也較好;心理治疗在这种治疗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关于神經衰弱綜合治疗中心理治疗的主要內容和进行方法,关于患者的认識活动和个性心理特点在其中的作用,关于心理治疗发揮作用的具体过程以及神經衰弱的病因等問題,都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資料。但是,  相似文献   

6.
一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对慢性病的綜合快速治疗,并取得了医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績。这对医疗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也是医学理論上的一个伟大革命。实践証明:心理学工作者参加綜合快速治疗的工作,有助于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的規律,从而大大地提高疗效,并且由于对这一特殊领域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規律的研究,心理学的内容也将得到丰富与充实。本文根据我們在1960年8月間参加第五十七疗养院对神經衰弱病人进行綜合快速治疗中所取得的一些經驗,并参照其他地区治疗經驗的总結,以及最近在第五十七疗养院和我院(华中师院)同学中开展治疗工作的資料,就神經衰弱綜合快速治疗中的几个与心理学有关的問題,提出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問題从日常观察中,人們常常可以看出不同的儿童在智力活动上不仅表現水平高低的差异,而且还表現个性特点的差异。智力活动中的个性特点差异既可表現在智力活动水平高的儿童之間,也可以表現在智力活动水平低的儿童之間。关于这方面的差异研究得比較多的,是由两种信号系統活动的相对优势所产生的差异以及由高級神經活动类型特点(強度、平衡性、灵活性)所产生的差异。我們这个研究也是考察儿童智力活动上的某些个性特点差异的,但暫时不企图探討这些差异的生理基础,而只是就心理現象上作一些分析、比較。  相似文献   

8.
两年多来,在神經衰弱綜合快速治疗过程中,发現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在其他各种慢性疾病的綜合快速治疗中,同样也看到主观能动性在治疗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如何发揮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乃是治疗疾病中一項急待解决的問题,但也是一項复杂而又艰巨的研究任务。本研究企图从心理学角度对主观能动性問题进行  相似文献   

9.
宋維真 《心理学报》1962,7(3):71-77
神經系統,更确切地說是大脑皮层,調节着机体的各种活动。19世紀末,謝切諾夫就已闡述过这种調节作用。他指出:“身体的一切运动器官(肌肉)和很多腺体的正常工作都是在神經系統的刺激之下进行的。20世紀初,巴甫洛夫通过实驗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这种調节作用的理論。以后貝柯夫院士以大量的实驗工作,更系統地証实了大脑皮层对  相似文献   

10.
宋維真 《心理学报》1959,4(5):41-52
五十年前巴甫洛夫曾在动物身上造成实驗性神經症。他发現引起动物实驗性神經症的因素主要是在外界強烈的或长期持續的刺激下引起高級神經活动过程的过度紧张,并导致它們的破裂。这种破裂正如巴甫洛夫所說的:“表現在两种过程分別削弱或同时削弱中,表現在混乱的神經活动中”。当然,这种在实驗过程中引起神經症的原理,也可作为进一步探討人类神經官能症生理机制的理論基础。巴甫洛夫也曾提到过,在狗身上进行的此种实验研究是理解“人类神经病的电切近和电基本的根据”。根据我们的调查,目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暫时联系接通机制的脑电图研究最近十年来特別受人注意,但絕大部分都是关于动物脑电图的研究。这些研究使人們不得不改变对古典条件反射接通机制的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識。例如我們現在知道条件反射的接通不仅是大脑皮貭的机能,而是从网状結构直至大脑皮貭的整个大脑的机能。目前一般还认为輸入(条件与非条件刺激)的最初“聚合”位于脑干网状結构;在条件反射逐漸形成过程中,脑干网状結构神經元的活动便逐漸轉向  相似文献   

12.
神經衰弱的病因問題是一个探討很久至今仍未彻底澄清的重大問題。这个問題的解决,将有助于說明整个神經官能症以至于生理——心理关系的問題。如所周知:神經衰弱是一种心因性疾病,但我們从什么角度什么意义上来理解心因的問題,什么样的心因起有主导作用的問題,外因所起作用的問題等就不一定有完全相同的理解。本文卽試图在这  相似文献   

13.
一、神經衰弱症过去的治疗情况 神經衰弱一向被认为是一个很难治癒的疾病,例如,某医院精神科門診的統计:在670个神經衰弱患者中,經过一个月至三年的各种治疗,結果仅痊癒3人,显著好轉者祇占20%,50%毫无效果。医学上已經传統地将神經衰弱視作最頑固的慢性病之一,絕非短  相似文献   

14.
龙叔修 《心理学报》1962,7(4):20-29
錯觉的本貭是旧的、已經确立了的、作为感知过程的基础的神經联系在新的、不寻常的环境情况下的失效。由于牢固的神經联系——个体經驗中的暫时联系或已經通过种族遺传的固定联系,这里难以划定清楚的界綫——某种刺激条件产生了确定的感知效果,而这个效果却是不符合当前的客观情况的。 产生錯觉的关鍵不在感官,也不在脑,而在于不同的客观情况提供了相同的或等值的刺激条件,而我們的神經联系却是在其中之一种客观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不可能同时也适合于另一种。按照感知效果应該肯定一种客观情况,而实践指明应該肯定另  相似文献   

15.
个性心理特点对神經衰弱及高血压病心理治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和 《心理学报》1961,6(4):51-63
关于个性心理特点在某些疾病中的作用,长期的医疗实践已积累有丰富的經驗。如内經灵枢中的阴阳12人論,即是两千年前我国医学界在这方面的一个初步概括。本世紀初,C.A.苏哈諾夫曾以专著論述某些个性特点与不同神經官能症的联系。但科学地闡述这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报》1959,3(2):67-67
中国心理学会西安分会于4月下旬邀集西安地区心理学家和哲学、生理学工作者在西安师范学院举行了三次討論会。在討論心理活动的阶級性問題吋,对于在阶級斗爭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动型有无阶級性問題,有着不同意見的爭論。 部分同志认为,在阶級斗爭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动型是有阶級性的。理由大体如下: (1)巴甫洛夫所揭露的大脑生而具有的机能,即高級神經活动的基本規律(兴奋、抑制……),即  相似文献   

17.
在以鋼为綱全面跃进的1958年,为了鋼鉄工人的健康和支援鋼鉄生产,我們根据在北京大学治疗学生神經衰弱的經驗,开展了石景山鋼鉄公司工人中的神經衰弱防治工作,同时企图由此初步探索在工人中心理因素在神經衰弱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比起学生来,鋼鉄工人中患神經衰弱症的为数較少(約为六与一之此),但它也是影响休工較大的一种慢性病。在1958年9月23日至11月12日期間,由北京医学院精神病  相似文献   

18.
龔耀先 《心理学报》1963,8(1):67-76
問題 用脑电图研究神經衰弱的文献中,許多作者将病人的脑电图与健康人的进行了比較,有的是研究病人的症状与脑电图的关系,有的研究外加刺激、睡眠和治疗对脑电图的影响。但是在健康人的脑电图中,作者发現有5%—20%的人表現不正常,而在神經衰弱病人中則有2%—34%的人的脑电图是不正常。格伦布拉特(Greenblatt)发現,在年龄較大和較小的患者中,脑电图不正常的百分数較  相似文献   

19.
龔耀先 《心理学报》1963,8(2):59-67
在对健康人进行联想实驗的同时,我們也对几种神經症、精神分裂症、癲癇、躁狂症和抑郁症等患者进行了研究。本文是研究神經症患者的一些資料的初步总結。 自伊万諾夫-斯莫林斯基于1917年首先将联想实驗用于人类高級神經活动的研究后,許多作者以此方法研究了神經症患者的皮层动力特点,他們所得結果頗不一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定向反射”一詞早在1910年就被巴甫洛夫采用了。至1922年才在“內抑制和睡眠——同一过程”一文中比較詳細闡述了它的定义。巴甫洛夫学派主要探討定向反射在条件反射形成中的作用,例如确认定向反射在建立中性刺激間暫时联系的重要性[坡德科帕也夫,納尔波托維奇和坡德科帕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