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佛学院教师传印法师、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馆员姚长寿居士,结束了在日本佛教大学两年零十个月的进修,干1983年12月16日回到北京。中国佛教协会于12月24日举行茶会,欢迎传印、姚长寿满载着日本佛教徒的友好情谊和优良的学习成果归国。赵朴初会长,正果、李荣熙副会长等在茶会上讲了话;传印、姚长寿  相似文献   

2.
杨笑天 《法音》2002,(12):34-35
本刊讯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日本佛教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于10月29日至10月30日在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四条中心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净土教之研究———关于昙鸾、道绰、善导。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是在中国佛教协会已故赵朴初会长和日本佛教大学前校长、现任日本净土宗宗务总长水谷幸正先生等中日佛教界人士的共同倡议下,于1986年开始举办的,每隔两年双方轮流举办一次,至今已圆满举办了9届。参加此次学术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人员为:传印(团长)、姚长寿、向学、传明、伍先林、杨笑天。对于此次…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应日本净土宗佛教大学的邀请,中国佛学院教师传印法师、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馆员姚长寿居士于2月17日到达日本,他们将在京都佛教大学进修,并考察日本佛教教育情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佛教界第一次派员出国进修考察。2月11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乔连升副局长接见了传印和姚长寿,勉励他们要虚心学习日本佛教界的好经验,为发展中日两国佛教徒和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22日至30日,应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日本佛教大学联合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团长,副会长印顺法师、秘书长王健为副团长,副秘书长张琳为秘书长,国家宗教事务局政法司旦巴司长为顾问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25人对日本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21日,日本横滨市鹤见大学举办"巴利学佛教文化学会"第22届学术研讨会,笔者应邀赴会并发表"中国南传佛教信仰地区泼水节的区域性特征"的学术论文。该学会成立于1977年,是于日本著名佛教学者前田惠学博士创  相似文献   

6.
中国佛教写经与日本书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鑫 《佛教文化》2009,(6):82-88
佛教传入中国,大量佛教经典的汉译也同时开始。汉文佛教写经成为普遍现象。随着佛教的东传,汉文佛教写经也流入日本,于是日本便开始了写经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文佛教写经实际上启蒙了日本书道艺术。隋唐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僧人的频繁渡海,传法求学与佛教书法及碑帖名迹的大量东渡,缔造了以“三笔”为代表的第一代日本书法家,标志着日本书道艺术的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4月16日,由中国佛教协会和台湾中华人间佛教联合总会共同组成的中华汉传佛教访日代表团130余人抵达日本,开展为期7天的佛教交流活动。此次中华汉传佛教访日代表团除了湛如法师和慈容法师两位团长之外,还有副团长明海法师、明光法师、慧传法师、常藏法师、如证法师、首愚法师、黄书玮居士,秘书长觉培法师、卢浔居士,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法师、居士一百多人。除了参访日本各主要寺院  相似文献   

8.
李贺敏 《法音》2000,(6):42-43
本刊讯根据中国佛教协会与日本净土宗佛教大学签订的关于互派访问学者的有关协议,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稻冈誓纯副教授于1999年4月18至2000年3月31日来华一年,在中国佛学院进行有关房山石经的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何云前往日本佛教大学进行专题研究。今年3月下旬,中国佛教协会设宴为稻冈副教授饯行,张琳副秘书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她长寿博士等对稻冈副教授在华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祝贺,稻冈先生对中国佛教协会给予他的多方关照表示衷心感谢。日本净土宗是日本佛教五大宗派之一,拥有信徒六百余万…  相似文献   

9.
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朝鲜、日本等国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佛教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印度佛教理论、仪礼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佛教思想和体系。同时它又囊括了世界佛教流行的几大派别,有属于北传佛教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属于南传佛教的云南上座部佛教,三者又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平行发展(有时亦有交叉融、合或冲突的现象),地位平等,缺一不可。按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观点,1840年以前为中国古代时期,之后至1919年为中国近代时期,1919年至今是中国现代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中,学术界一般把两汉称为佛教传入期。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的佛教徒越来越多。根据1993年的一次调查,意大利信仰佛教的人数已有4万5千多;宗教学者认为,最近几年内信仰佛教的人数已显著地增加了。意大利有许多佛教寺庙与佛教区,有的属于南传佛教,有的属于藏传佛教,有的属于汉传佛教的禅宗和日本的日莲宗。在意大利,虽...  相似文献   

11.
日本名古屋七寺所藏一切经和“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会”杨曾文中日两国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公元6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随着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频繁进行,中国的大量佛经和佛教著作传入日本。中国古代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汉译佛经和佛教著述,...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6月10日上午,应我国政府邀请,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等南亚五国新闻媒体一行14人访问中国佛学院,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院、法源寺僧众的热烈欢迎。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姚长寿居士亲切会见了五国新闻媒体的记者。传印法师向来宾介绍了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经过近两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中国汉语、藏语、巴利语三大语系佛教的特色,以及中国佛教对韩国、日本等地佛教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此外,向来宾介绍了法源寺的历史沿革。传印法师说,中国佛教在历史上与南亚五国佛教形成的法缘关系和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今…  相似文献   

13.
<正>觉多法师的《赴日元使:一山一宁禅师及其禅法》(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12月版,收入《弘法文库》)博士论文,是她在北京念书三年的辛勤成果。此书对元代汉地佛教普陀山僧一山一宁禅师的生平事迹与历史贡献给予深入探讨,是近年来我国在中日佛教关系研究成果中的优秀之作。早在唐朝时,中国佛教就通过海路传至日本。当时来中国的日本僧人称"求法使",他们来华后努力全面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经他们回国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输人到东瀛地区,在日本生根、开花,并最终形成具  相似文献   

14.
杨曾文 《法音》2003,(11):29-34
1250年前,即公元763年的年底,唐代著名律僧鉴真大和尚在经历艰难曲折的连续5次东渡失败之后,终于第6次东渡成功,开始了长达10年的传法授戒的生涯,为佛教戒律在日本的传播,为中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章。今年既是鉴真大和尚成功东渡1250周年,又是鉴真大和尚圆寂1240周年,并且还是中日两国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可谓因缘殊胜,千载一时。在此时刻,重新回顾鉴真大和尚不惜身命毅然东渡传法的感人事迹,从中汲取为了实现理想而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一、鉴真东渡前的日本佛教:“有其法,而无传法人”日本自古…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83,(5)
中国佛学院派出本科学生德宗、定基、圆辉、隆藏四人,前往日本京都佛教大学学习,已于七月二十六日离京赴日。这是日本净土宗继一九八一年接受中国佛学院派出的传印法师和姚长寿居士两名进修人员之后,再次接纳中国佛学院派遣的四名留学生,也是中国佛学院成立以来第一次派出的正式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将在佛教大学主修佛学和日语课程,学期四年,留学期间的膳宿等费用均由日本净土宗资助。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7,(10)
日本著名佛教学者牧田谛亮访问中国佛学院本刊讯日本著名佛教学者牧田谛亮先生于9月6日访问了中国佛学院,并应邀发表演讲。演讲会由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传印法师主持,副院长姚长寿博士即席翻译,佛学院师生和北京的一些佛教学者聆听了讲演。牧田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日本有...  相似文献   

17.
正佛教在传播中逐渐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的一支在亚洲南部,包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我国的傣族地区,因其所用经典语言采用巴利语,故南传佛教也被称之为巴利语系佛教,东南亚各国和南亚斯里兰卡称之为上座部佛教,中国称之为"小乘佛教",日本称之为南方佛  相似文献   

18.
据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报》52册(1980年3月)、53册(1981年3月)载:该所举办“隋唐时代的道教和佛教”研究班。主持人福永光司本研究班开始时设想了如下两个方面的研究重点;(一)道教是在中国土著咒术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收有国家宗教的儒教的伦理观念,又受从西域印度传来的佛教等影响,融合而成中国的民族宗教。中国的道教同佛教(中国佛教)糅合后传来日本,又以日本的土著咒术宗教信仰、思想、礼仪为基础,改变为具有日本素质的宗教,就正是日本的神道(神道学)。(隋唐时代是以“印度——中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7,(7)
<正>佛教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创立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发展至今有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南传巴利语系,东亚国家(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北传汉语系,以及中国西藏为代表的北传藏语系三大语系佛教。现在这三大系佛教传遍世界各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后,佛教各传承派系相继传入美国,三大语系佛教都有其所代表的寺院、中心及信众,信众包括传统的亚裔和非亚裔美国人。美国是宗教自由的国家,它成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南传佛教与南亚东南亚南传佛教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圈",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公共外交中应充分发挥南传佛教民间外交的独特优势,使南传佛教成为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共同话题",实现南传佛教"地缘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