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信仰的传承     
张浩明 《天风》2022,(10):45-45
每个人接受信仰的方式和原因各不相同,读到圣经《提摩太后书》1章5节"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提摩太的归主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家族就有信仰的传承.由此我就想起在我的信仰之路上也有像罗以一样的外祖母,在东北我们将外祖母称为姥姥,她就是我信仰的启蒙人.姥姥信主有40多年,虽然她没有上过学,但是对信仰很清楚,并承担起我们家族传福音的重任.正是因为姥姥的信仰,影响了我们家族里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知然 《天风》2022,(10):64-64
[问]我曾经不慎加入一个信仰有偏差的群体,并在那里接受了洗礼,明白真道后,我回到了正统的教会中.我有一个疑问,由于是在有信仰偏差的群体中受洗,那么这次洗礼是否有效呢?我是否还需要接受重洗?我曾经向不同教会的牧者咨询过此事,他们一致认为不必要.我想知道,为什么不必再次接受洗礼?  相似文献   

3.
吴志福 《天风》2017,(7):34-35
前段时间,有位姊妹跟我说:“我们教会有位女同工最近情绪很低落。原因是她与一位非信徒结婚后,发现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对她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这位姊妹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她的丈夫虽然不信主,但很支持她在教会的服侍,而她公公也开始了解基督信仰,有信主的想法。为何教会里的人如此轻看不同信仰的夫妻?”  相似文献   

4.
感谢天主!因着他的恩宠,使我得以成为今日的我。经过教会这么多年来的信仰培育,我深深地体会到基督的爱是何等得长阔高深。信仰给了我勇气,使我在人事的磨难与挑战中去接受天主所给予的种种,因为我知道我所信赖的是谁。虽然我身上仍然有不少人性的弱点,需要不断地抛弃旧我,但我有信心使自己不  相似文献   

5.
明代佛教方志是研究民间信仰佛教化的一个重要资料宝库。本文通过大量明代佛教方志的记载,探讨了明代寺院供奉民间俗神的种类、空间分布,分析了明代佛教寺院僧众从内心上接受民间俗神的真正原因。明代是民间信仰与中国佛教完全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段,对清代、民国以至现当代民间信仰与佛教寺院的关系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佛教入华后至东晋才开始盛行,其重要原因即佛教至此始为士人普遍接受,从而逐步成为上流士大夫思潮之中心。本文主要讨论了东晋南朝时期士人接受佛教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些基本特征,分析了士人信仰转向佛教的主要原因,士人群体由个人化到集团化再到国家化的奉佛历程,以及士人对佛教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7.
矛盾是西方文化的基础.多亏了雅典和耶路撒冷之间不可消除的张力,西方传统才保持了它的活力.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圣经信仰都曾允诺,能够对人最切身的问题(我该如何生活)作出回答,当哲学要通过不受支配的人类理性认识善时,信仰则使人接受了与神圣的法律相对的温柔的爱.两种答案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8.
《万国公报》积极传播西学、倡导教育改革,其背后的动机是传播信仰。传教士自觉、主动地利用世俗知识与神圣信仰之间的张力,一方面大力介绍西学并鼓吹通过教育改革将西学纳入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试图借助西学的力量从知识上动摇儒家的信仰体系;另一方面弥合西学与西教,希望使西教依托于西学被中国士人所接受,同时消除西学对其信仰可能造成的伤害。中国士人对知识与信仰的张力不够重视,他们将知识与信仰截然分离,尽管只愿接受西学而拒斥西教,但正是其接受的西学从知识与制度两个层面对儒家信仰体系造成了根本性破坏,使儒家最终走向了知识与信仰的分途。  相似文献   

9.
道教与日本古代的北辰北斗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古代的北辰北斗信仰、星辰信仰的神秘化、道佛二教的北辰北斗信仰、日本古代北辰北斗信仰等几个方面 ,对道教与日本古代北辰北斗信仰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认为 :日本古代的北辰北斗信仰 ,虽不是直接受道教影响而形成的 ,但它是把折衷了道教的密教北辰北斗信仰作为媒介 ,间接而持续地接受了道教影响而独自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王梅 《佛教文化》1996,(3):43-43
我有个朋友,最近被别人劝诫接受佛教密宗信仰,这位朋友觉得有信仰固然是件好事,总比浑浑噩噩要好。但是我的朋友也有很多关于宗教的疑问,而这些问题别人无法回答她。她追问得紧了,人家就说:咳,反正你信就好,总之对你人生有好处。我的朋友生活比较苦闷,内心常有凄苦之感,所以更有很多的迷惑,但不理解透彻了,是让她难信的。更何况她不是目不识丁的村民野妇,从小受的是无神论的教育,唱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个知识分子是很难让她盲从的。她必须从理念上去接受佛法,才有可能笃信佛教,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她的自觉使然…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一个无神论者的家庭,不接受这个世界有位神.年轻的我,出言不逊,大言不惭地轻慢各种信仰,不屑于洋教.如果谁在当时告诉我,我将是一位基督徒,那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但神就是这么奇妙,像当初拣选保罗一样,他没有因为我的傲慢、我的亵渎而抛弃我,而是借着许多的事让我一步步地归向了基督.  相似文献   

12.
觉堂笔记     
一信仰要坚定而能舍弃利益的计较,要平和地接受生存的难题而以以信行化解之。实际上令人迷茫、惶惑、不安的不是信仰的当下虔诚与否,而是在接受信仰后所试图以个人一己之境遇顺逆、成败得失,来评价信仰的、急得患失的自我心理折磨。二佛法修行上有两种大的分类,一者有为法,如密宗;一者无为法,如禅宗。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画派上的两位大宗师的风格:黄宾虹之山水画,满纸云烟墨霞,满坑满谷,少一笔则不止,多一笔则不成,恰似佛有为法。齐白石之花鸟画,轻钩淡描,放心信手,至简至精,少一笔则不成,多一笔则不精,恰似佛门无为法。世…  相似文献   

13.
李锦东 《天风》2009,(7):27-29
从小接受科学教育的我,原本很自信地以为:若是把“科学”与“信仰”带到“真理”的面前,要“真理”靠边站,“真理”必定会站在“科学”这一边。然而事实竟让我难以置信地怀疑自己,过往的人生原是一场梦。  相似文献   

14.
本论文借助于标准化开放式访谈法对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的基督教信仰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压力或危机事件的触发是现阶段民众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动力,社会网络的示范和导引是民众接受和皈依基督教信仰的中介因素,“神迹”或“特殊的感应”对民众皈依基督教信仰具有催化作用,教义与礼仪通过对信仰者人格的转换逐步实现其信仰的内在化。本研究认为,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系统的非平衡状态会使宗教成为替代或补偿性因素而为更多的人选择,但宗教徒的信仰内容中所包涵的不仅是神秘的宗教经验,而且集结着许多世俗生活的需求和渴望,需要理性客观地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5.
韩雪 《天风》2017,(5):24-25
<正>2015年7月神学院毕业以后,我就正式开始参与教会的服侍,主要的服侍工作是教会主日学。在服侍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我发现,单单依靠每周一次的主日学事工无法使信仰深入孩子的生命中,主日学的孩子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孩子,而这些孩子之所以这样,可以直接从其家庭找到原因。可见,主日学孩子的信仰教育就要从他们的家长人手,  相似文献   

16.
严耀中 《佛学研究》2004,(1):160-167
唐五代时密教发达,但是学者多关注的是精英的密教。本文从两方面入手,试图反映唐五代民众的密教信仰和密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认为密教一旦被民问接受,就不是政治的力量可以轻易能消除的,所以会昌灭佛对密教在中土流传的影响不会很大的。密教兴盛的原因,对内与其教义,对外与盛唐开放和中外交通的发展有重要的关系。宗教的世俗化也是推进密教的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你为何而信     
李云根 《天风》2007,(22):30-31
经文:约6:60—71今天我们聚集在教堂里,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我们都相信主耶稣是我们的救主。但我们为什么会相信主耶稣呢?这就因人而异了。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来省察一下我们信仰的动机,好使我们走在一条正确的信仰道路上。约翰福音第6章中,让我们看到三种人三种不同的信仰动机:一是只为肉身需要,吃饼得饱的门徒;二是  相似文献   

18.
董景蔚 《天风》2008,(1):40-40
我一直认为上帝赋予了我信仰,却没有给我新的生命,因此我很痛苦直到我在高考那惨败的旅途中跌跌撞撞,弄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时,直到我与上神学的哥哥久别重逢时,我才真正地去思考我的信仰.  相似文献   

19.
刘金芬 《天风》2001,(10):26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因为普通,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讲述的故事,但从我知道祖母的信仰后,从我认识圣经后,我的一切变得不再普通,我的生活、我的生命不断地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令我,也令我的家人意外、惊喜甚至感动。 19岁那年,我和千万莘莘学子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接受知识的检验,经过三天全力已赴的应考,我胜利  相似文献   

20.
信仰     
没有信仰的依托, 人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 没有信仰的生活, 生命便茫然而毫无盼望。 信仰是什么? 信仰是无私的奉献, 信仰是祈祷的执着, 信仰是一首神爱世人的赞歌。 江河的信仰, 是来自大海滔滔的洪波, 大山的信仰, 是来自松柏高天的辽阔。 我的信仰啊! 是来自基督庄严的天国, 为了寻求上帝的真理, 我奔走天路的脚步将永不停歇。信仰@穆广辰!吉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