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早期哲学作品《论灵魂的广大》(De quantitate animae)所提出的"灵魂能力等级"的观念,认为这一观念是奥古斯丁对于普罗提诺所发展的灵魂上升观念的继承。不过,基于基督教传统,奥古斯丁在其中后期思想中逐渐提出了与古典看法不同的阻碍灵魂上升的原因,并指出基督救赎的必要性。奥古斯丁的新阐释中体现的基督教意识,也导致他将古典哲学中非时间性的灵魂上升论转换导向了基督教末世性的历史救赎论。  相似文献   

2.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第十二卷和第十三卷中对原始质料的论述,被认为是基督教对原始质料的经典论述。通过分析、比较柏拉图和奥古斯丁的相关文本,一方面揭示出奥古斯丁的原始质料在形质论的层面上延续了柏拉图的“载体”概念,由此确立形质论在基督教宇宙论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表明奥古斯丁在创世论的层面上用无中造有的原始质料取代始终存在着的载体,由此塑造出基督教的创造宇宙论。  相似文献   

3.
“道”是道家道教理论最高、最中心的范畴,几乎每一个道家道教学者都不能不对此有所论述,形成自己的道论。故道论在道家道教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衡量道家道教学者思想特色的重要标尺。葛洪作为东晋著名学者、道教理论家,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关其生卒年、家世的考证以及其思想特征的研究,都卓有成果。在这些成果中,关于葛洪道论的研究也异彩纷呈,但细究起来,由于缺乏与其他诸家道论的比较,不仅看不出葛洪道论的继承发展,甚至看不清其自身相关概念的理论差别,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薄弱环节。在葛洪的道论中,基本的重要的概念有三个,即“…  相似文献   

4.
根特的亨利是13世纪拉丁世界伟大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之一。在当时横扫拉丁世界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潮流中,奥古斯丁主义光照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亨利力图调和亚里士多德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柏拉图主义范型论和奥古斯丁主义光照论,形成了一种精巧复杂且极具创新的认识论体系。亨利的光照论经历了早期典型奥古斯丁主义范式、中期亚里士多德主义转向和晚期对奥古斯丁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精巧的融合,提供了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融合的范例,改变了对于中世纪中晚期奥古斯丁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非此即彼二分的历史叙事。亨利的光照论思想是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的典范,也是光照论思想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奥古斯丁的“人的受造”学说是其人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如下三方面进行阐释:(1)人的造成与天使及其他万有的区别。(2)受造之人的理智性、血气性及位格性,人的位格本所包含的不朽性。(3)男女的平等性和分工关系。奥古斯丁由人作为“上帝形像”的观念,论证了男性和女性是始于“原因性的人”的关系性实体。  相似文献   

6.
<正> 魏晋哲学家向秀、郭象以注《庄子》闻名于世,现存《庄子注》代表了两人的共同思想。在伦理观上,向、郭兼综道儒,发展了道家思想中可以与儒家互补的东西,试图把自然与名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一、“足于其性”的安分顺命论安分顺命是道儒两家的共同主张,向、郭发展了这一思想,对安分顺命的根据、内容、意义等都作了阐论,构成他们伦理观的一条主线。(一)“物各有性,性有定极”  相似文献   

7.
吴飞 《世界哲学》2010,(1):32-46
奥古斯丁如何处理斯多葛哲学中的"前性情"问题,是理解古典哲学到中世纪哲学的过渡的重要关节点,近年来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本文主要梳理了奥古斯丁在《论登山圣训》、《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旧约前七卷的问题》等著作中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指出,奥古斯丁非常认真地研究甚至接受了斯多葛学派的相关看法。不过,他从基督教的原罪观出发,认为前性情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绝对无辜的,而恰恰是原罪的一个后果,表明了人性的根本处境。这一说法对于西方哲学史上对性情的理解有巨大的影响,但既不能简单说成对斯多葛派的误解,也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在张载理学思想中,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观,包括"太和"之道、"天人合一"、"乾父坤母"、"民胞物与"等著名命题。张载的生态伦理观与社会伦理观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乃至一致性,而这二者又都是以张载的天道论或宇宙论哲学为基础的。以天道论或宇宙论哲学为基础的张载生态伦理观,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太和"之道、"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原理;其二,"乾父坤母"、"民胞物与":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源和准则。张载人与自然和谐观对于今天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此曾论述葛洪神仙思想的现代意义,①此再论想谈其历史意义。葛洪的神仙论在道教神仙这个核心信仰方面,有重要的历史和理论意义。主要讨论神仙问题的《抱朴子内篇》,对其以前的神仙思想,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总结,并有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道家的义利观与儒家的义利论,在理论形态上是相反乃至截然对立的,但在精神实质上又是互补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儒道义利论的对立互补表现在功利与超功利、整体精神与个体精神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一文,阐述葛洪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继承,运用与发展。重点在探讨葛洪逻辑思想之来源以及其在《论仙》一文中的运用。庄朝兰,福建平和县人,1975年生,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相似文献   

12.
溥林 《宗教学研究》2004,(3):104-108
在基督教的信仰中,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了世界,世界万物对上帝有着绝对的依赖性.范型论是基督教的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的一种独特理论,其主旨就在于理解创造的本质,理解受造物与上帝的关系.波纳文图拉是中世纪与托马斯·阿奎那齐名的大神学家和哲学家,他将范型论作为理解创造本质的钥匙,将它看作是整个形而上学的核心.在思想上他对当时新兴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持批判接受的态度,而追随柏拉图-奥古斯丁主义路线;他通过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改造,将奥古斯丁主义的范型理论发展到顶峰.  相似文献   

13.
杜威论道德与人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论道德与人性黄明理伦理思想史上还没有哪一种道德观像杜威的实用主义那样使世人产生两种如此截然不同的相反态度,即被一些人奉为圭臬,又遭一些人强烈的批判。批判者认为他的实用主义道德观是典型的道德工具主义,不仅大大地亵渎了道德的崇高性,而且从根本上取消了...  相似文献   

14.
希波的奥古斯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罪与自由意志这是奥古斯丁最著名,也是最具影响的理论。所谓影响,并不仅指接受或继承,更多地指,在建构不同理论时,某一先行理论提供了前所未有、此后成为不可或阙的思维视野。在《论自由意志》中奥古斯丁对本问题进行了集中系统的讨论。此外,在以下诸书中亦有较完备的阐释:《论基督的恩典与原罪》(DeGratiaChristietpeccato originali)、《论恩典与自由意志致瓦伦提努》(DeGratiaetliberoarbitrioadValentinum)、《论堕落与恩典》(Decorrept…  相似文献   

15.
葛洪的师道、体育主张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此探讨,以期对葛洪教育思想有更加完整的认识。一、论教师与学生葛洪师道理论的内容比较丰富,他强调教师的作用,主张择师慎重、尊敬教师、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教学要讲究方法等,形成较完整的师道理论体系。葛洪特别重视教师在学道中的作用,他认为即便是志诚信仙的人,如果不能得遇明师指点,不得仙道法术之精髓,就绝不会实现成仙的目的。因为仙道修炼的秘诀全靠师传,不见于书,学道者必须投师学道,否则不会有什么结果。葛洪说:“诚欲为道,而不能…  相似文献   

16.
张新樟 《现代哲学》2004,6(1):111-115
哈纳克是德国教会史家和神学家,自由主义新教神学的主要代表;而马克安是使徒之后奥古斯丁之前最重要的教会史人物。哈纳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心所在就是马克安,他穷一生心力研究马克安的结晶就是《论马克安》。本文从哈纳克的学术地位、马克安在灵知思想和基督教会历史中占据的独特的位置,以及《论马克安》的所阐述的义理等三个方面为中译本的《论马克安》作引介。  相似文献   

17.
虽然波那文都和托马斯·阿奎那作为神学家为了维护基督宗教的创世论信条而共同反对巴黎阿维洛伊主义者的世界永恒论,但是他们作为哲学家对于人的自然理性是否能够证明世界的永恒性的问题则持有截然相反的立场:波那文都肯定人的自然理性能够证明世界在时间上有其开端,而托马斯·阿奎那则否认这一点。本文详细介绍了波那文都对世界永恒论的反驳和对世界有其开端的论证,以及托马斯·阿奎那对波那文都的论证之驳斥,并从学理上对他们的世界永恒性之争作了批判性反思,指出了他们的论证与反驳各自所具有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8.
施莱尔马赫在近现代神学上的重要地位在于其持续不断地寻求一条能够综合新教正统派与启蒙运动理性派的中间道路,在践行这条新道路的同时,他对传统基督教教义作了大量的批判和重构。具体到他关于罪恶的学说中,一方面,他与启蒙运动思想家一道,对创世纪中关于亚当、夏娃堕落的记述之历史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并进而对建立在该记述基础上的奥古斯丁主义的原罪论作了尖锐地批判。另一方面,与启蒙思想家试图完全摈弃原罪,并宣扬人类依赖自身即可得救的作法完全相反,施氏在对教会历史中传承的宗教意识的分析的基础上重建了原罪的继承性与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奥古斯丁论信仰●张荣作为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他首先指出,信仰是人类通往上帝之路的起点,也是人类理解的向导。在《论自由意志》一书中他说:“我们为何要作恶的问题曾使我苦恼,……上帝要帮助我们,并使我们了解我们所信的,我们也...  相似文献   

20.
奥古斯丁复形说是从救赎的角度来看上帝的形象。本文考察了奥古斯丁复形说的东传史,发现其中存在两个派别:一个是主流,坚持传统的奥古斯丁"记忆-理解-爱"形象观;一个是支流,倾向托马斯·阿奎那"心灵-理解-爱"形象观。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语境中,它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提出了如何恢复上帝形象的规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