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吃鱼与吃鲸有个很想出名但又怕下苦功的青年,写给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这样一封信:“听说鱼骨含有大量的磷,而磷是补脑子的,看来要成为一个大作家,一定要吃很多的鱼。请问您吃了多少鱼?吃的哪种鱼?”马克·吐温回信说:“看来,您得吃一对鲸才行!”  相似文献   

2.
从先秦恋俗看孔子的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种风俗最初产生时是一种婚俗 ,那么 ,到西周、春秋时 ,已经不是婚俗而是恋俗了。《行露》的第一章应该是回忆男女双方野合时的情景 ,因为诉讼是由此引起的 ,所以要加以回忆。《周礼·地官·媒氏》 :“听男女之阴讼” ,《小序》在《王风·大车》中说 :“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 ,媒氏的职责之一 ,就是解决男女间的这种争端 ,可见这种争端在当时并不少见 ,由此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野合在当时的普遍性。根据《孔子家语》的记载 :“梁纥娶鲁之施氏 ,生九女。其妾生孟皮 ,孟皮病足 ,乃求婚于颜氏征在” ,说明叔梁纥在与孔子的母亲结合以前 ,已经…  相似文献   

3.
<正> 《周易·蒙卦》和儒家的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且看《蒙卦》的卦辞: ■(下坎上艮)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据《尚书·洪范传》解,“蒙,阴闇”;《尚书正义》说:“性不通晓,则行必蒙闇,故蒙对圣也”;可知“蒙”即闇昧不明的意思。为什么要以“蒙”为本卦卦名呢?这还得从卦体上说起。卦体的上卦是艮,为山,下卦是坎,为水,象征山下有一股泉水刚从地底冒出来,它还不清楚外界的情况,又无现成的沟渠可循,故不知流向何处为宜,致处于闇昧不明的状态,这是初生事物的必然现象,故《象传》说:“山下出泉,蒙”,《序卦传》也说:“物生必蒙”,“物之稚也”。蒙卦卦象的内容决定了蒙卦的卦名。  相似文献   

4.
漫话壶与道     
壶,古器名,深腹,敛口,用以盛酒浆或粮食。《诗·豳风·七月》:“八月断壶”,指的是壶卢,现在写作葫芦。俗话说的“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与它的用途有关。《西游记》第五回中说:“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老君)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因为古代的游医习惯用葫芦装药,所以“悬壶”就成了行医的代名词,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卷八十二《费长房传》和葛供《神仙传》,说汝南人费长房曾为市吏,见一老翁卖药,总悬一壶于…  相似文献   

5.
教堂幽默     
单信 《天风》2018,(11):45-45
寻找完美 一个愁容满面的老人,快70岁了还没结婚。牧师问:“您有独身的恩赐与呼召吗?”他说:“不,我无时不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并娶她为妻!”“你走过五湖四海,难道就没有遇到一个你认为完美的人吗?”“去年终于找到了一个,我好一阵激动。”“那你赶快娶她啊!”“噢!可是,她说她要去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相似文献   

6.
按是篇大旨务在裒多益寡,均剂盈虚,所谓“夺余满,补不足,以通政事,以赡民常”是也。《说文》“侈”与“奢”互训(人部378页);《尔雅·释言》:“侈、多也”。“靡”,有“靡散”之义。《易·中孚》:“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注:“靡、散也,分散而共之。”《礼记·少仪》:“国家靡敝。”《正义》亦有“靡散”一训。《荀子·富国》篇:“有倚契伺诈权谋倾覆颠倒以靡散之。”侈靡者,有饶多之财必使散于众之谓。《管子·霸言》  相似文献   

7.
隋释智(岂页)说,门人灌顶记。此疏古作六卷,金陵刻经处会入经文,作十卷,与《玄义》合刻。历代疏释此经,三分科判,盈缩不同。智者之科,以《序品》及《寿量品》天龙集信相菩萨室为序分,自《寿量品》四佛告说及《忏悔》、《赞叹》、《空》三品半为正宗,以下十三品为流通。正宗之中,《寿量》明常果为宗,《忏悔》灭恶,《赞叹》生善,《空品》导成为用,尤以《忏悔品》及《空品》为宏经之纲骨。《五悔法门经》即《金光明经·忏悔品》别译,为西土行人昼夜六时行道之通轨。是故受持此经者,应先谛了此疏,识忏处  相似文献   

8.
孙、老、韩合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言十年前毛泽东同志说过,《老子》是一部兵书。前人也有此论议。唐代王真说,“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叙表》)。王夫之说,“言兵者师之”,“持机械变诈以徼幸之祖也”(《宋论·神宗》)。章太炎说它“约《金版》《六韬》之旨”  相似文献   

9.
一、圣经集句仁道不朽,爱德永存。(格前·十三)彼此作仆人。(《迎拉达书》五章)心存圣神,才有爱人德;僧恶弟兄,定无孝主情。(若一三·四)欲人施诸己;如己待于人。(玛·七·十二)二、灵修你我发神爱;贞心事主为动机;舍己救人作式模。事主必益人,福音有训;奉教当爱国,圣经明言。恶语伤人心。办事经商为基督作证;仗义济穷依福音精神.利己眼界窄;无私天地宽。热爱生活,信德表现生活里;忠诚人群,服务融贯人群中。 四、《献心颂》骨肉相连结深爱;肺肝出示契真情。三、警策谎言害己体;以爱还爱我爱之爱;以心体心我心之心。圣教对联集粹@陈大明 …  相似文献   

10.
重视婚姻,是孟子家庭伦理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说:“男女居窒,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上》,以下凡引自《孟子》,只注篇名)“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公孙丑下》)可见孟子是把婚嫁和孝父、忠君都作为“人之大伦”来看待的。在婚姻问题上孟子主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下》)但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他又敢于推开这种成见,例如,在出现“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万章上》)的情况时,就可以不告而娶。只要符  相似文献   

11.
一、孔子正名思想的提出孔子的正名主张,显见于《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于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近也!奚为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阈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于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见.子路与孔子问答,关乎卫君待子为政事。对此,还可从《论语·述而》中找到另一记载,此即于贡与孔子问答: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相似文献   

12.
1《吕氏春秋》中的中医学治则思想《吕氏春秋》作为杂家名著兼采先秦诸子各家之说,有些学术观点与《内经》很接近,如其反对用宗教迷信方法抵御疾病,说:“今世上(尚)卜筮祷词,故疾病愈来”(《季春纪第三·尽数》)。《素问·五藏别论》则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吕氏春秋》蕴含有许多中医治则思想,在《内经》中亦有所体现,如《季春纪第三·尽数》曰:“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孝行览第二·孝行》又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养生治国须“知本”“求本”,治病亦须“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  相似文献   

13.
惠施之学是战国时期的显学之一。庄子曾经对惠施说:“然则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果孰是邪?”(《庄子·徐无鬼》)可证惠施在当时诸子中是有重要地位的。然而,自从荀子提出“言无用而辩,辩不急而察,治之大殃也”(《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提出“坚白、无厚之辞章,而宪令之法息”,“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问辩》)  相似文献   

14.
《续 仙 传 · 侯 道 华 》条 称 :侯 — — 邱 祖 虽 没 有 进 过 学 校 读 儒 ‘月 体 映 日 则 日 食 ’。 以 今 料“又 常 好 子 史 ,手 不 释 卷 ,一 览 必 书 , 但 也 并 非 “不 肯 读 儒 书 ” 者 , 之 :盖 当 其 下 ,即 见 食 ,既 在诵 之 于 口 , 众 或 问 之 : ‘要 此 何 自 从 他 追 随 王 重 阳 祖 师 学 道 后 , 旁 者 , 则 千 里 渐 殊 耳 。 正…  相似文献   

15.
<正> 荀子有两种明显的自觉意识,一是把人同自然界的禽兽草木区别开来:“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以下引《荀子》书只注篇名);“凡生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  相似文献   

16.
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义利问题多有论述且影响深远。孔子说 :“礼以行义 ,义以生利 ,利以平民 ,政之大节也。” (《左传·成公二年》)因此 ,孔子主张见到利的时候 ,首先要想一想是否合乎义 ,要做到“见利思义” ,如果符合义 ,那就可以获取 ,“义然后取” (《论语·宪问》)。如果不合义 ,即使能使人富贵的大利 ,也不应要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当然 ,人不能不要利 ,但手段要合于义。他说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 ,是人之所恶也…  相似文献   

17.
<正> 对于《周易》的“易”字,各家解说不一:《易纬·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系辞传》说:“易者象也”;“生生之谓易”,韩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礼记·祭义》以为“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疏》谓“立此阴阳以作易”;《说文》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所以,《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这些解说,都说出了“易”含阴阳转变化生的哲理。至于分歧之处,一是说“易”是“不易也”,即变易之道和贞正的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另一是秘书说:“日月为易”。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雅量》记载:“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也许早有人怪我太麻烦太嗦了,这则典故谁个不知?后世每每叹服王戎的高明,并把“道旁多苦李”奉为至理一路...  相似文献   

19.
刘直 《中国道教》2002,(3):42-44
壶 ,古器名 ,深腹 ,敛口 ,用以盛酒浆或粮食。《诗·豳风·七月》:“八月断壶” ,指的是壶卢 ,现在写作葫芦。俗话说的“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与它的用途有关。道教的“八仙”之一铁拐李 ,就常背一个药葫芦 ,周游江湖 ,治病救人。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五回中说 :“大圣直至丹房里面 ,寻访 (老君 )不遇 ,但见丹灶之旁 ,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 ,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 ,就都吃了 ,如吃炒豆相似。”本文要谈的就是道家、道教中的壶。因为古代的游医习惯用葫芦装药 ,所以“悬壶”就成了行医的代名词 ,这个…  相似文献   

20.
<正> 卫灵公问陈(同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刘宝楠《正义》引《新序》五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言俎豆,贱兵而重礼也。”按以孔子“贱兵”,不答卫灵公军旅之问,非也。考军旅之事,儒家所重,《尚书·洪范》:“八政,八曰师。”盖戎为国之大事,有国者必重之。《春秋》谷梁襄二十五年传:“古者,虽有文事,必有武备。”为人臣者,必文、武兼擅,诗人所以褒讚尹吉甫“有文有武”(《诗经·小雅·六月》)者,惟孔子以“文”为首而己。他于军旅,一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