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神仙信仰石衍丰笔者探索近现代中国道教的神仙信仰时,涉及到中国的民间秘密宗教,资料搜集相当困难,有幸捧读了马西沙、韩秉方先生力作《中国民间宗教史》,该书以丰富的资料和精辟的论述,使我受益良多。又在四川大学图书馆觅得1948年由国立...  相似文献   

2.
由于鲁西北自然生态的脆弱,乡民之间的生存斗争成为社会常态,这不仅是地方社会动乱的重要诱因,而且也使得社会关系复杂化。民间秘密教门就是这种社会关系复杂化的表现。民间秘密教门的跨地域性特征及其潜在的反政府倾向,使其成为清政府的打击对象。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鲁西北的民间秘密教门将眼光投向基督教。美国公理会通过民间秘密教门人物的引导,在鲁西北的乡村获得了立足点。不过,作为一种制度性的宗教,基督教并不愿意为民间秘密教门提供政治上的庇护,也无意让基督教会民间教门化。美国公理会只是利用民间秘密教门的社会关系以楔入鲁西北乡村社会,希望建立基督教传教站和发展基督教的社区,而不是与民间秘密教门实现联合或融合。条约体制的保护以及信教所带来的现实利益,使得不少乡民纷纷涌向教会,其中就有不少民间秘密教门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宗教文化研究所濮文起先生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秘密宗教辞典》(1996.10)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价值的辞书。该书汲取、融汇了国内外学术界大量研究成果,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专科辞典。中国民间秘密宗教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家谱宝卷》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谱宝卷》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经卷中的稀世珍本,被中外学者所看重。本文对该部宝卷的不同版本、所属教派、问世年代以及形式与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证与论述,并揭示了该部宝卷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发展史中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对封建社会下层民众信仰世界与世俗斗争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0年5月我参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宗教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为《民间宗教研究之方法论琐议》(同年12月在《台湾宗教研究通讯》第二期发表)。读了路遥先生的新着《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年4月版)之后,受到很大启迪,尤其是他的一套方法论,使我感到那篇《琐议》殊嫌不足,有必要再议一番。一民间秘密宗教是秘密流传在社会下层中的,很不容易了解他们,很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内幕资料,这是历来研究这一课题的学者们最感困难的。不像佛、道教那样,佛教有《大藏经》,道教有《道藏》一类的经籍汇…  相似文献   

10.
《定劫宝卷》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劫宝卷》是《家谱宝卷》的姊妹篇,亦为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经卷中的稀世珍本。本文对该部宝卷的所属教派、问世年代以及滥觞于《家谱宝卷》、定型于该部宝卷的民间秘密宗教谶纬思想体系,作了较为缜密的考证与论述,并昭示了该部宝卷对清代民间秘密宗教及其反清斗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指出阻碍生产力发展是邪教的应有之义。根据秘密教门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得出封建社会的秘密教门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邪教,民国以来的秘密教门,丧失了反封建的革命性质,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蜕变为邪教。  相似文献   

12.
《民间秘密宗教经卷研究》简介北辰作者喻松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宗教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她参加过任继愈教授主编的《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初版)“中国民间宗教”词目撰写工作。后发表这方面的论文多篇。1...  相似文献   

13.
"修行人类学"是中国宗教人类学者提出的最新研究范畴,旨在探寻人类学的宗教研究之新进路,即以内部性理解的视角,去反思宗教人或信仰者自身的文化习得机制或信仰的内在动力,从而为中国的宗教人类学提出一个具有普世性和关键性的话语构建。中国近现代民间教派(道门、教门)思潮是一种以复兴或传承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宗教本土运动,具有典型的"家族相似性"和"济度宗教"(salvationist religions)的精神气质。从修行人类学的视角观之,道门或教门之有效存续和持续成长的弘道动力,主要来自于一种以"救劫"、"济度"(济世度人)为主导的修行传统。中国宗教谱系自身的传播方式,并非仅仅是西方式的"传教模式",而是带有"存神过化"(道化)特征的"修行模式",遵循"礼不往教"的"化育"的原则。济度宗教反复提撕"道化"(道降庶民)的范畴,充分反映了它们对于"正统化"的文化诉求和"文明化"的价值想象。讨论济度宗教"存神过化"的方式、特性、结果,有助于综合思考中国精神世界中的修行模式及其超越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佛说皇极结果宝卷》作为明清时期富有影响的教门宝卷,学界虽多有考证研究,但关于其产生年代、教门渊源与教门归属、历史影响等核心问题,依然争议颇多。本文在前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明清民间宗教宝卷与官方档案为依据,对上述问题做了新的辨正与补充。该宝卷的刊刻时间,应该是在嘉靖三十七年到万历三十四年之间;宝卷作者与黄天教颇有渊源,宝卷当系黄天教旁支所作;该宝卷曾对收元教、大乘教、天地门教等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真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清真”这一特有宗教概念的出现,使伊斯兰教跨越了一个久远而巨大的历史文化门槛,由“他在”变为“我在”。“清真”标示着一种特殊的宗教语言、民族饮食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宗教哲学思想,展示着中国伊斯兰教文化的本质属性。一、“清真”宗教哲学概念的历史文化溯源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先后被称为“大食法”、“大食教度”、“西域教门”、“穆罕默德教”、“回回教门”、“回回教”、“天方教”、“回教”等。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开始被称为“清真教”,其宗教活动场所的称谓亦开始…  相似文献   

16.
法轮功一种具有民间宗教特点的附佛外道︵上︶评李洪志︽转法轮︾及其法轮功陈星桥【编者按】中国的民间迷信具有漫长的历史,它一般依附于当时的主流文化。秦汉时期,民间迷信主要依附于谶纬和神仙方术。隋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以儒释道为核心的格局,因而此后的...  相似文献   

17.
澳门的宗教     
澳门的宗教李桂玲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澳门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而且16世纪以后还受到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使其地域文化呈现多元的特色,宗教也多种多样。一、澳门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特征澳门宗教历史悠久,主要有佛教、道教及一些民间宗教,还...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信仰,虽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但由于它不完全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因此,按正统说法它不属于宗教。尽管如此,民间信仰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宗教。它不仅渗入到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民间信仰对宗教神灵信仰、仪式、组织、教义四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它对中国宗教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天地门教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的重要教派。自清初问世以后,三百多年来,一直在民间社会流传,对下层民众的信仰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史籍缺乏记载,人们对它的来龙去脉和内中秘密很少了解。本文依据田野调查所得资料,从组织传承,经卷与教义、仪式、修持,历史作用与现实影响三个方面,对天地门教进行抉原梳理,旨在将这支被历史尘封已久的民间宗教教派昭示于世。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记忆是一个共同体有关自我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文化理想等知识生产与传承的精神生活。因其记忆的信息既非个体生活史亦非普通社会史,而是通过"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所创造的集体共享假设,具有关于世界的公义与秩序、生命的尊严与幸福等"超越日常之上"的价值维度,故它多以宗教类文化为承载形体。中国文化记忆亦与中国特有的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密切相关。中国民间信仰不仅因其记忆形象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气脉相通而传承着中国文化记忆,而且它的运作机制、所使用的信息载体以及激活、唤醒文化记忆的积极过程,也奠定了其中国文化记忆承载基石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