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同伴冲突解决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伴冲突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同伴冲突的各成分中,冲突解决方式是决定冲突结果的关键因素。以往有关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冲突解决策略的内容、分类、影响因素等方面。在综述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还对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回溯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同伴冲突的研究,在总结其在冲突解决策略的划分类型、影响因素及其理论、实证研究等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在研究方法及测量工具上的不足;并对未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同伴冲突解决的干预训练对小学儿童合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小学儿童进行为期六周的冲突解决六步法干预训练,探讨培养合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结果表明,实验班被试与控制班被试相比,他们在假想情境中的冲突解决策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显示,实验班被试能将解决冲突的高水平策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事实证明,同伴冲突解决六步法能提高小学儿童解决假想情境和实际生活中同伴冲突的策略水平;“六步法”的干预训练是培养儿童合作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图形推理策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我们修订的瑞文推理为材料,对145名儿童图形推理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在解决图形推理问题时使用六种策略,它们分别是分析策略、不完全分析策略、知觉分析策略、知觉匹配策略、格式塔策略和自主想象策略;不同年龄儿童在解决不同类型题目时的策略使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在解决数量规则题中,知觉分析策略在整个小学儿童阶段占主导地位,而在解决加减规则题中,分析策略占主导地位,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小学二年级开始出现图形推理能力发展的飞跃,二年级儿童开始能够同时观察到两种规则,五六年级儿童更能够不受题目形式的影响.而是从本质上把握逻辑规则。  相似文献   

5.
儿童人际冲突解决策略与欺负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陈世平 《心理科学》2001,24(2):234-235
儿童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程度和社会适应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同伴交往中,有的儿童经常成为同伴攻击和欺负的对象,有的却很少成为受害者。其原因除了其自身生理条件、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因素之外,儿童的社会化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反映社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儿童对人际冲突和人际矛盾的基本应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独裁者博弈任务为载体,考查了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不同来源的正向反馈信息对于儿童分享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选取了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共386名,每个年级的三个实验组在自然分享条件后分别接受来自权威、同伴和自我的正向反馈信息,继而完成后续任务。结果表明:(1)在自然分享情况下,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显著多于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随着年级升高,儿童从倾向于利己分享逐渐转为以平分为主;(2)来自同伴和权威的正向反馈可以提高二、四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自我评价的正向反馈明显提高四、六年级儿童的分享数量。结论:小学儿童的分享数量和进行平分的人数比例都随年级升高而增加,来自同伴、权威和自我的正向反馈分别适用于特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分享行为促进。  相似文献   

7.
儿童社交问题解决与其社交地位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宗奎  范翠英 《心理科学》2003,26(5):834-838
本研究初步考察了小学儿童的社交问题解决与其社交地位的关系。采用访谈法研究了小学儿童在发动交往、维持交往和解决冲突三种情境中的社交问题解决。结果发现,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对社交目标的选择并无显著差别;而在发动交往时,被拒绝儿童更倾向于借助他人帮助。被忽视和被拒绝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少选择言语沟通和解释策略。被忽视儿童发动交往的有效性低于其他儿童,被拒绝儿童解决冲突的适当性低于受欢迎儿童和一般型儿童。  相似文献   

8.
家庭环境类型与青少年亲子冲突解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829名普通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家庭环境类型与亲子冲突解决的关系.结果表明: (1)高亲密度、高情感表达、低矛盾性的家庭在亲子冲突解决的关系目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家庭;低亲密度、低表达性、高矛盾性的家庭在权力、公平、自认和自主目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家庭. (2)高亲密度、高表达性、低矛盾性的家庭更多使用积极的冲突解决策略;低亲密度、低表达性、高矛盾性的家庭更多使用消极的冲突解决策略.说明不同家庭环境类型下的青少年亲子冲突解决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小学4~6年级被试86名,从辅助策略、比例推理策略的策略选择和策略效用三方面,通过五种类型的天平任务考察儿童比例推理策略的表现。结果表明:(1)儿童最常使用手指动作辅助加工基本数量信息。辅助策略的使用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五年级开始使用出声思维,反映出元认知能力的发展。(2)在正式学习比例知识之前,各年级儿童都能使用两种以上策略,也能根据任务难度自发产生新策略,具备策略选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其中,三个年级均能使用定性比例推理策略(双维策略,IIIA策略,补偿策略),表明儿童初步认识了距离和重量两个维度的共变关系。此外,六年级儿童能使用"运货车策略"将冲突问题灵活地化解为简单问题。(3)儿童的错误策略表现为:在冲突任务中盲目使用补偿策略、简单策略或加法策略。(4)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年龄后,儿童的一般推理能力越高,其对重量策略的依赖性越低,且可能更容易发掘距离维度的意义,其使用运货车策略的频次更多。此外,一般推理能力对解决冲突类天平任务的正确次数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应对权威的矛盾解决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秋玲  陈国鹏 《心理科学》2004,27(5):1069-1072
本文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7~17岁)在与三种权威(父母、教师与社会上的成人)发生两难冲突时所采取的矛盾解决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与权威发生矛盾时所采取的解决策略存在(1)显著的对象差异,即儿童对教师更倾向接受策略,儿童对父母更倾向协商策略,儿童对社会更倾向拒绝策略;(2)显著的年龄差异,即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从接受权威的观点发展为坚持自己观点;(3)男女儿童,不同地区儿童应对权威的矛盾解决策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特质情感对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影响机制,以638名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青少年为被试,用问卷法考察青少年朋友冲突解决策略的类型和特点,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少年朋友冲突解决策略类型包括反省和解、说服建议、消极情绪、忽视回避和攻击伤害五种,女生的反省和解策略得分高于男生,男生的攻击伤害策略得分高于女生。(2)积极情感以积极解决策略为中介预测积极友谊质量,积极情感还对积极友谊质量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消极情感通过积极和消极的解决策略为中介,分别预测积极友谊质量和消极友谊质量;消极情感对于友谊质量没有直接预测作用。说明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是通过不同的路径、相对独立地影响友谊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一~三年级儿童加减法策略选择的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随机选取90名小学一~三年级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和访谈法对儿童解决加减法算术题的策略发展特点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儿童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加减法算术题,在解决两个数的算术题时用到了13种策略,在解决三个数的算术题时用到了8种策略。2儿童在解决同一道题时大多能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策略。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使用策略的总目呈简约化发展的趋势。4在解决两个数的算术题时,不同年级的儿童在使用出声策略、拆十策略、手势策略、逆算策略、数数策略的次数上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长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5儿童在解决三个数的算术题时,各年级儿童使用出声策略、手势策略、对位策略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长其使用频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3.
以270名小学三~五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问题解决类比任务范式,探讨了小学儿童类比问题解决及策略运用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在儿童类比问题解决质量的发展方面,不同年级儿童差异显著,四年级儿童成绩最好;而儿童类比问题解决速度则随着年级增高而加快;(2)儿童类比策略发展更符合混合模型;随着年级发展,儿童初级、中级和高级类比策略运用逐渐增加,而非类比策略运用渐少;儿童类比策略发展的“飞跃”发生在四到五年级之间;儿童策略运用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竞争性、适应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亲子冲突处理策略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亲子冲突处理策略的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青少年亲子冲突处理策略问卷。914名适龄被试接受测试,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青少年亲子冲突处理策略的测量工具。研究发现,青少年亲子冲突处理策略有如下特点:①青少年处理亲子冲突的策略主要有主动解决问题策略、屈服让步策略、回避冲突策略、反抗攻击策略、他人调节策略。②青少年在亲子冲突处理策略的使用上具有显著的类型、性别、年龄差异,且冲突对象不同,策略的使用也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8~11岁儿童解决加法等值问题的策略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选取142名8~11岁儿童进行了加法等值问题测试,采用口头报告的方法考察了儿童解决加法等值问题的策略发展特点。研究表明:(1)儿童在解决加法等值问题中,策略具有多样性;(2)儿童在策略使用的数量上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在不同学习成绩的被试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同;(3)总体上看儿童对正确策略的使用基本上都是随着年级的增加在逐渐提高,而对错误策略的使用却相反。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学选取82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与父亲和母亲在8个方面冲突的频率和强度,以及与父亲和母亲冲突的形式,冲突时的应对策略,以此探讨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结果发现;(1)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处于较低水平,发生冲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个方面依次为学业、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务,而发生冲突最少和最弱的是隐私;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是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主要形式;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回避,使用最少的策略是第三方干预;(2)除家庭成员关系外,青少年与母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均显著高于与父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3)女生与母亲在做家务方面的冲突频率和强度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与父亲在花钱方面的冲突频率显著多于女生;男生与父母的身体冲突显著多于女生,而女生与父母的情绪冲突显著多于男生;在应对策略的使用上,男生使用第三方干预策略的情况显著多于女生;(4)随年级升高,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呈倒U型曲线发展,初二年级处于顶峰;青少年使用协商、回避和干预策略的情况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538名初一至高三年级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和自尊量表考察青少年父母冲突的特征、青少年对冲突的认知评价和自尊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级青少年报告的父母冲突特征没有显著差异,但其对冲突的认知评价却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则青少年越少感受到威胁并更少对冲突做自我归因;婚姻冲突对青少年自尊的直接影响显著,但当加入认知评价作为中介变量后,直接影响不再显著,而间接作用很显著,模型检验结果支持认知评价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指通过操纵或损害关系以达到伤害浪漫关系伴侣的行为, 可以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等类型.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以浪漫关系为攻击目标, 具有冲突解决策略的性质, 在浪漫关系中往往具有相互性.研究者通常使用问卷法对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进行测量.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能够导致较低的关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并会引发身体攻击和亲密伴侣暴力.性别,依恋,浪漫关系中的权力和同伴关系中的关系攻击能够对浪漫关系中的关系攻击产生影响.在未来研究中, 应关注浪漫关系中关系攻击的动机, 澄清关系攻击发起与受害之间的关系, 并加强理论建构与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小学儿童社交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宗奎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98,31(3):274-280
该研究采用该谈法了不同年级,不同社交地位小学生儿童对社会交往问题的解决策略4及其发展特点,该谈涉及三类假设的社会情境:发动交往,维持交往和解决冲突。  相似文献   

20.
以736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被试,着重探讨了父母冲突内容、青少年应对策略和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冲突中指向孩子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普遍较少,但指向孩子的冲突显著地多于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指向孩子的冲突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主效应;(2)青少年所使用的间接应对策略要显著地多于直接应对策略,直接应对和间接应对策略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主效应;(3)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学习问题、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4)父母冲突多的青少年和使用应对策略少的青少年出现的不良行为、学习问题和抑郁要显著地高于父母冲突少、使用应对策略多的青少年,但前者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地少于后者;(5)指向孩子的冲突和直接应对策略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指向孩子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学习问题。间接应对策略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同时,间接应对策略可以显著地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