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管仲观的变迁对《管子》的一个看法《管子》的经济思想关于《管子沙成书的几个看法《管子》的“心术”篇和“内业”篇《管子》“轻重”篇沦《管子》“九败”篇臆解《管子》“幼官”篇考论《管子》“轻重”篇《管子》书中的“人性论”研究论《管子》“弟子职”篇—古代专制体制和 社会各集团的关系的研究《周礼》的泉府和《管子》的轻重敛散法《管子》“轻重”篇考管子 小林升 《历史学研究》4卷6期1935 小林升 《东洋思想研究》2 1938 穗积文雄 《经济论丛》52卷4一号1941 木村英一 《支那学卷》10特号1942 武内义雄 《支那学卷》10特号1942…  相似文献   

2.
《管子》在《七法》和《明法》中探讨了其治国策略,明确提出了“正天下有分”、“动无非法”及“以法治国”理念。今天我们尝试着从《管子》治国策略思想本源出发,以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剖析《管子》这两篇文章中所渗透出的企业管理精髓,在管子治国策略与企业管理之间架一座桥梁,为今天的企业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3.
(作者后面括号内,圆点前是总 期数,圆点后是页码)·管子研究·论法家先驱者管仲的出现徐喜辰强权政治家管仲宣兆琦管仲学派伦理思想的特色及其成因 陈升《管子》书作者〔台湾〕徐汉昌《管子》“乘马”释义李学勤《乘马》篇考证李曦谈《管子·八观》有感夏普论《管子》的重数思想周瀚光《管子》的军事思想初探哀德金论《管子》的富国富民思想 曹旭华《内业》等四篇的精气思想探微 李存山《轻重》篇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 周乾滞《管子》的本末观胡显中“相地而衰征”考辨李衡梅《管子》人才思想笔谈李德明 宋锦秀张雅琴《管子》的君主人格思想探…  相似文献   

4.
《管子》借鉴吸收先哲思想中“廉”的智慧,并赋予它充沛的生命力。《管子》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考察,使之成为立国的四大纲要之一。《管子》的“廉”思想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具体表现为:廉正为人、廉洁奉公、廉明治国。《管子》的“廉”思想在哲学、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均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管子》之间有着较复杂的关系,它们都以“道”、“气”解释世界和人的存在,把“道”作为价值和意义的根据,但《庄子》更多关注的是个体性的存在,即治身问题,而《管子》则服务于治国之道,把治国与治身相结合。《庄子》对“名”持一种否定的态度,拒斥功名,《管子》不同之处在于把“名”与法术相结合,运用于政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管子》认为经济系统必须顺应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法则:“天时”;《管子》阐述了正确处理人口、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间关系的“务地利”的可持续经济思想;《管子》提出了修德、贫富有度及适度消费的生态经济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思想史上,《管子》一书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念。《管子》中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人本”和“民本”两层含义,并且着重点在后一层意义上。在《管子》一书的作者看来,人民对于政权稳定、国家富强、战争胜利和称霸天下都是决定性的力量,因此统治者必须做到“顺民”、“富民”和“爱民”。《管子》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尽管还不是近代意义上的人本主义思想,并且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落后的东西,但在许多内容上,都达到了同时代的著作所没有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论《管子》“精”、“虚”概念的科学与哲学意义——兼探讨是否存在《管子》的“精气论”及其他刘青泉常言道: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评价《管子》的“精”、“虚”概念,我们有必要先说说近几年来有些文章作者所称呼的《管子》“精气论”、“精气说”和“精气思想”。这些...  相似文献   

9.
《管子》与《齐民要术》表有枝叶之异,而里则本根相连。二书在“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大农业观”、“农时观”、“科技兴农思想”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和相通性,甚至可以说相通相同、一脉相连;然而由于成书年代的不同,在“商业思想”方面却有很大差异。《齐民要术》重农而富民强国的思想是直接受了齐文化深刻影响的。《管子》与《齐民要术》可谓广义齐文化园地里的双璧。二书的智慧都对当今社会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因而,如同《管子》一样,《齐民要术》亟需深入研究、有效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马斗成 《管子学刊》2004,(4):5-9,42
“刑、德”命题是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中近乎永恒的命题。《管子》中有丰富、深刻的刑德思想:《管子》肯定刑在治国施政中的必要性,却大抵主张轻刑;《管子》更重视德,倡导以利民、惠民、养民为内容的德政及以“礼义廉耻”为主要特色的德教。其刑德兼施、先德后刑思想,可谓远绍周、吕,近承管、晏,下启苟、董,在中国古代正统刑德法律思想发展史上是重要一环。《管子》刑德思想还打上了齐地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具有浓厚的齐学色彩。  相似文献   

11.
现存《管子》一书部分篇章被认为属于法家系统著作。一些学者认为《管子》是齐法家的代表,甚至认为《管子》以齐法家政治思想为主导,其特点是"法教并重",强调《管子》法家与商、申、韩等为代表的三晋法家思想有别。而另一些学者则将《管子》中的一些篇章与三晋法家同等看待。事实上,《管子》中的法家作品应分属不同的两派,一派体现出"法教并重"的特点,可用"齐法家"概念概括;而《法禁》《重令》《法法》《任法》《明法》《明法解》《正世》等7篇则并不体现"法教并重"观念,应属于三晋法家一派。  相似文献   

12.
陈鑫 《管子学刊》2012,(2):11-14
《管子》四篇是战国时齐国稷下道家的代表性著作.本文以“道”为中心,对“道”的含义,“道”的两大特征和三种类型,以及“道”与其他五大范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揭示了《管子》四篇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对儒家、法家思想的吸收,最后,本文简要总结了《管子》四篇中道论的线索、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民众观和法律观为中心,就《逸周书》和《管子》作以比较。首先,关于民众观。其共通的部分可归纳为四点:第一,为政者对于民称其为“牧”。牧民这一词,在《管子》中是放在卷首的同名篇,《史记》管仲传中最初也曾用了这一篇名。可以说“牧民”一词是构成《管子》思想内核的用语之一。但在其他先秦文献中都找不到这一语的用例,单从语意上看,只不过是治民,但如果进一步理解和使用这一用语,肯  相似文献   

14.
《管子》吸取了以往阴阳说与五行说的基本思想,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完善了阴阳五行说体系,阴阳与五行相结合是在四时观念系统中完成的,而《管子》就有非常大的贡献;《管子》中论述四时之象透露出二气消息不同状态与格局之信息,为汉代易“卦气说”奠定了基础;并且《管子》“精气说”为王充以后的“禀气说”产生重大影响。以上三个方面《管子》对易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5.
《管子》一书具有丰富的管理思想,本文试就《管子》的管理力法思想作初步探讨。政令为主的行政方法《管子》中有关管理方法的材料以论及政令为主的行政方法居多。在《管子》看来,管理百姓不能没有行政方法。它甚至认为“令重于宝”(《揆度》),即行政命令比  相似文献   

16.
“侈靡”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巫宝三同志说:“侈靡就是奢侈,就是剥削阶级用豪华方式消费社会产品”(《〈侈靡篇〉的经济思想和写作时代》,《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姜旭朝同志进一步认为“侈靡”是中国消费思想史上的一种消费观,“从先秦时代起,侈靡消费观第一次在《管子》中得到阐述后,一直作为正统的消费观——崇俭观的‘异端’而存在着”(《〈管子〉侈靡观:中国传统崇俭消费观的“异端”》,《管子学刊》1988年,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思想的角度,对《管子》与《礼记·月令》的阴阳五行说、物候思想、农时思想和生态思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由许多共同之处,这可以为所谓“《月令》出于《管子》”提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8.
《管子》的思想,主要为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治国的理论,体现了这一新兴阶级“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下引《管子》,只注篇名)和“化故从新”(《侈靡》)的革新进取精神。就其教育思想而言,很明显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其内容丰富多彩,且有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管子》“贫富有度”论探析边树本,崔建文《管子》关于经济管理方面的众多材料,体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观点,这就是"贫富有度"论。这一重要思想是作者从当时社会、即春秋时期国家治理经验中得出来的。这一思想的提出,使《管子》的富民思想超越了其他政治家的同类思想...  相似文献   

20.
《管子》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把教育看作是“治国”、“富民”的根本途径之一。在《七法》中曾提出所谓治民七法:“则、象、法、化、决塞、心术、计数。”其中“化”就是教化,它包括改变社会风气和教育两个方面,相当于今天所谓的广义的教育。本文拟就《管子》一书的教育思想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