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的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好原生态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和抢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主要是一种道德要求,其要义是要求我国社会各界自觉热爱中华文化,自觉敬畏中华文化,自觉践行中华文化蕴含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中华文化形成正确的道德态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激荡的复杂局面中,中华民族既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自身在历史上形成的正确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也应该心系世界、心系人类,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积极贡献力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主要道德要求是:中华民族应该充分张扬自己的文化主体性,应该坚决挺立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应该理直气壮展现自己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应该共同遵循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这一极其重要的道德要求,既不能做唯我独尊的中华文化中心主义者,也不能做崇洋媚外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贡州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个民族都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涵载这些历史文化的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作为凝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古籍,无疑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闪烁着各民族的睿智和传统的独特光彩。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伟大民族对世界、对人类不朽的贡献。下面我想着重谈四点。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民都要认真学习、了解、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融汇而成博大精深、多彩绚丽的中华文化。每一个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在文化交流共建共享中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回族匾额楹联即为回族继承传统兼具创新的典型文化事例,这也是回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特色贡献。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七大报告在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7.
《法音》2016,(1)
正中华文化复兴论坛将于2015年11月12日在京举行,届时学诚法师将出席。日前他接受中评社采访时表示,中华文化的信仰特质集中体现于心文化。"水有源头方能行远,草木有根方得滋长",台湾地区文化之根、信仰之源、民族力量之本是中华传统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两岸的深厚精神纽带。两岸佛教的交流合作,能够增强两岸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将为中华民族的复  相似文献   

8.
苗族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人数众多,自古就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苗族共有8940116人。从人口数字看,在我国56个民族中,苗族仅次于汉族、壮族、满族和回族,居第五位。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累丰厚的民族。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岁月里,苗族为中华文化大厦建设付出辛勤汗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华民族的伟大诗人屈原将自身携带的苗族文化与楚文化、中原华夏文化碰撞,激射出灿烂火花——《离骚》一曲,震荡寰宇。  相似文献   

9.
明生 《中国宗教》2017,(5):40-41
一、和而不同,增强文化自信 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相似文献   

10.
探索当代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的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民族文化出现复兴曙光之际,我们在当代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贡献就在于它崇尚道德的精神,这是中华文化的真正"国粹"。当前文化建设的核心是重新反思我们近百年来受到的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着力弘扬中华文化的群体和他人价值导向、义以为上的道义追求、义务为本的责任意识、等差礼让的人际伦理、人心自律的主体精神,只有重新弘扬中华文化的这些核心价值观,才会为民族唤回灵魂,才会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凝聚力,才会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粘合剂和调和液,真正重塑起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哲学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作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观念形态 ,既为文化系统中的诸种学科作逻辑上、理论上的论证 ,又为其提供宇宙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凝聚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民族精神”之荟萃 ,从而居于文化系统的最高层次。毫无疑问 ,不同的民族 ,自有不同的哲学。在富有早熟、丰富、深刻之特征的中国古典哲学中 ,不仅可以触摸到华夏民族思想发展的脉搏 ,亦可探索到华夏民族思维的特色。中国古典哲学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而且也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各种学科的理论基石。中国古典哲学以其独特的范畴体系 ,为中华民族认识宇宙和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之网…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华文化是以儒佛道为主体的宗教性文化.文化大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组成部分,而传统中华文化是文化大发展的主要基础和资源.为此,要振兴中华文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首先需要对其精神内涵、价值、功能等做出全面客观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根据这一精神,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做好民族文化工作谈三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因置身的时空多样性和连续性而呈现出一体多元格局。新疆区域文化是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它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元主导,多元交融,和而不同"的文化特点。本文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视野,着眼于中华文化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对新疆萨满教等原始宗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等宗教文化作粗线条勾勒,以展现新疆多元宗教文化交融共存格局。  相似文献   

16.
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担负着培养良好思想道德人才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的犬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应用内容和主要方式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蒋坚永 《中国宗教》2014,(11):57-59
一、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以开阔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高度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和当代价值,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对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记载,对五千年文明史的记录和传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周边国家文字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了解汉字的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更好的开展识字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方法记住汉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造字的神奇之处,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在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讲授汉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道家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伟大的中华文化的支柱之一,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回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对于回族文化的新要求,并对回族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