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刚 《天风》2006,(2):24-25
最近国家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目标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和谐社会”与基督徒有什么关系?如何积极引导广大弟兄姊妹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摆在我们传道人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如何使这样一个系统和谐,关键是人。家庭是社会中最小也是最重要的细胞,用家的理念来理解“和谐社会”的建立。家庭是一个很小的社会细胞,但对每位个体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港湾。家庭和睦,可使人身心愉悦,人们在充分享受生活,享受亲情的同时,可以使人精神更加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家庭失去和谐,不仅会给个人带  相似文献   

2.
蔡建伟 《天风》2006,(3):28-32
“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人不能拥有真正快乐与光明的远景。同样,也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弥补婚姻、家庭的失败。”当全社会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家庭的和睦与和谐就成了社会和谐的基础。本文从实践神学的角度,立足圣经的教导,阐述了基督徒家庭的儿女教育。前言部分为提出问题的社会与家庭背景;第二部分阐明了基督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身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第三部分从灵、德、智、体、群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塑造一个健全平衡的孩子的方法和建议。结语部分在于强调基督徒的家庭教育必须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3.
陈明 《天风》2006,(13):30-31
圣经是神的话语,是基督徒信仰和行事为人的标准和指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个目标就是人心安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做到社会公平、公义、公正,人们依法行事。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  相似文献   

4.
张克全 《天风》2006,(23):36-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和谐也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政治概念。我个人理解,“和谐”这个概念含括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睦相处”、“社会团结稳定,具有良好的秩序”、“社会成员的精神生活获得极大的丰富和高度的自由”等不同层面的意义。今天,包括基督徒在内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郭峰 《天风》2009,(12):18-20
眼下又将迎来充满欢乐与温馨的圣诞节。说起“圣诞”,我们总会将其与普世欢腾的气氛联系起来。对基督徒来说,这种喜悦来自上帝的圣子道成肉身给世界带来的平安和拯救;对非基督徒来说,圣诞之所以是一个开心的节日,乃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收获友情、亲情和爱情。圣诞已经不再是专属于某一个宗教的节日了。当今,可以说是人们敞开胸怀来接受这个节日,毕竟,在人间多一份喜乐总是好事。  相似文献   

6.
本刊“专题讨论”栏从本期起,分期刊出一组有关“基督化家庭”的文章。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又称“细胞”),中国传统文化也十分强调家庭。我们基督徒要发光作盐,为主作见证,必然要先从家庭做起。今天传统的家庭观念受到来自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基督徒当如何面对?基督徒的家庭信念是什么?基督徒应当有什么样的家庭见证?这是本期以下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盼望读者对本刊的“专题讨论”予以留意,让我们都来关心、建立基督化家庭。  相似文献   

7.
陈永涛 《天风》2003,(5):38-41
导论: 在中国教会的神学思考中,基督论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基督论与广大信徒的信仰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但影响到基督徒对教会论和救恩论的思考,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基督徒对世界,对非基督徒的看法。也就是说,不但影响到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态度,也影响到基督徒的现实生活态度。 今天大多数中国基督徒仍旧接受由传教士所带来的“传统的”或“教义的”基督论。这个基督论建立在“尼西亚信经”和“查尔西敦信经”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督论在思想史和教义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对今天中国的基督徒来说,这个基督论,似乎很难充分帮助中国教  相似文献   

8.
美满和谐的婚姻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家庭中途夭折,不想品尝婚姻破裂的苦果 然而,现实生活又不得不令人感叹,家庭破裂、婚姻解体、夫妻离异之事似有无法遏制之势。这一社会现象犹如一股浪潮,也正在冲击看一些基督徒的家庭,所以教会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圣经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的依  相似文献   

9.
靖玖玮 《天风》2010,(1):10-12
环保问题与每个地球人息息相关,一个基督徒应当是个好公民。自然也应当是个环保者。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足要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正符合圣经的一贯教导本朔我们约请了几位同工、来分享“基督徒与环境保护”这个话题,相信对读者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复活节是充满喜悦的庆祝,是喜乐的时刻。对于基督徒来说,复活节更意味着一个完全的、圣洁的新生命的开始,这也是复活节的真正意义之所在。4月5日是复活节,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截然不同的两个节日,清明节寄托着人们的怀念,复活节传达着基督徒的喜乐和盼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北京基督教海淀堂准备了各种形式的赞美、敬拜和布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中,私房钱现象大都存在着。面对这一现象如何评说?存私房钱者心态若何?夫妻一方对对方存有私房钱持何态度?私房钱能否根除?此种现象既是一个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12.
常乐文 《天风》1994,(11):33-34
今年是国际家庭年,社会上的家庭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基督徒,应如何认识家庭问题的重要性?怎样对待自己的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3.
论点摘编     
爱国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王怀茂在《中国天主教》2003年第3期撰写题为《爱国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基督徒的世间使命》的文章。文中谈到,爱国是人类公认的道德准则,对基督徒而言,爱国与爱教是统一的,是基督徒“爱德”的重要表现。爱国不但是遵循“上主”的意志和“诫命”,更是基督徒必须的道德修持和在世间“积德立功”的最具体的表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基督徒最基本的爱国,更是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听从“天命”的高尚道德修持和纯正的信仰表现;爱教首先要从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和社会这个根基开始。因此任何教会…  相似文献   

14.
《天风》1997,(3)
由广东省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这篇《社会公德四字歌》,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倡导人们正确对待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然这三个层面的关系,读来琅琅上口,给人启迪。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类似广东《四字歌》的做法,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在开展。社会正在大力营造一种讲公德的良好风尚。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全国基督教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提倡“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置身这样形势下的基督徒,应怎么样?如何更好地在人群中见证基督?这篇《四字歌》所讲的多数似属生活琐事、礼仪小节,但也有“保护环境”、“报效祖国”、“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等重大内容,作为一名好的基督徒公民,这些内容仍不失为必要的提醒。  相似文献   

15.
《天风》1997,(3):24-24
由广东省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这篇《社会公德四字歌》,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倡导人们正确对待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然这三个层面的关系,读来琅琅上口,给人启迪。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类似广东《四字歌》的做法,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在开展。社会正在大力营造一种讲公德的良好风尚。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全国基督教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提倡“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置身这样形势下的基督徒,应怎么样?如何更好地在人群中见证基督?这篇《四字歌》所讲的多数似属生活琐事、礼仪小节,但也有“保护环境”、“报效祖国”、“尊师重教”、“崇尚科学”等重大内容,作为一名好的基督徒公民,这些内容仍不失为必要的提醒。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个全国性社会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三个面向:基督徒的规模和格局、基督徒的人口及社会分层特征、基督徒的社会心态。分析显示,2010年基督徒占我国成年总人口的比例大致在1.9%至2.2%之间,相对应推算全国基督徒总规模为2568万至2936万人。基督教在我国汉族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与佛教徒相比,基督徒的活动更为绵密、组织化程度更高、信众对宗教信仰的重视程度也更高。因此我们认为基督教在我国已经形成“全国存在,局部聚居”的格局。在信徒特征上,基督徒的女性比例很高、年龄结构偏老、居住在农村的信徒相对多。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基督徒的个人收入、受教育水平、职业地位不仅低于无信仰群体,也在各宗教中排名最低或几乎最低。尽管如此,基督徒平均的信任度、公平感、幸福感、精神健康程度与无信仰群体没有显著差异,甚至在社会底层,基督徒的社会心态比无信仰群体更积极。  相似文献   

17.
李彩虹 《天风》2011,(9):34-34
河南省郑州市园田路基督教堂于2011年8月14日,组织了“倡导文明出行,共建和谐郑州”的社会服务活动。教会是金灯台,基督徒更是世上的光,基督徒发光不仅照亮教会也要照亮社会,因此在“创建文明城市,和谐郑州”的契机下,园田路教会组织青年团契的弟兄姊妹们,在8月酷暑的每个周日,义务协助疏通园田路的道路交通,从交通做起,“倡导文明出行,共建和谐郑州”,从自身做起,在凡事上荣耀神。  相似文献   

18.
王跃忠 《天风》2013,(4):23-23
早年由美国基督徒倡导的“母亲节”与“父亲节”已得到了全世晃的认可,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家庭伦理果效。  相似文献   

19.
“文化”(CULTURE)这个词源于“耕作”(CULTIVATE),含有变化发展之意,因而文化就被认为是一种反映一个社会的知识、思想方式、价值、法律、信仰及日常仪式等社会系统的形成、发展及被改造的模式。不同的社会,其文化发展的模式和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组织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纵观社会的发展,在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传统社会里,人们的态度和信仰系统表  相似文献   

20.
徐晓鸿 《天风》2006,(14):37
当今的基督徒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世俗化,人们不断地被世界的时尚、潮流、眼目的情欲等吸引, 被物欲渐渐所控制,心灵常常失去平静,内心无法进到灵的深处,享爱与主相交的甘甜,得不着里面的安息,更谈不上在生活中有美好的见证,而是内心常常发出忧伤的叹息。可以肯定这不是基督徒生活的模式。可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我们忘记基督徒的身份,忘记上帝对我们神圣的呼召,忘记天国子民的特征一一“光”、“盐”。主所重用的仆人俭纯正老弟兄,他是一位真基督徒,是一位作光作盐的基督徒,一生为爱活着,为侍奉主而活着,充满基督的馨香之气。他人生中的最后12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他却以惊人的信心和毅力写下了几十万字的作品。里面没有绝望,没有悲天自怜,没有对伤害他的庸医的仇恨,而是流露出对神的爱,对主谦卑的依靠,对人的安慰的话语,句句读来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透过《幽谷清泉》,这些文字能激励我们的心灵,愿意为主而活,为爱而活,在这个时代成为有见证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