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他一生的后期中,从事于历史、语言、文学的研究和创作,表示与哲学分手,但他一刻也没有与哲学分离,无时不受哲学支配。什么哲学支配他呢?叔本华哲学。当王国维宣称他与哲学分手时,他就着手于美学问题的研究。除《红楼梦研究》是美学的著作外,他还写了多篇的美学论文,处处都流露出他对叔本华美学理论的惓惓之情。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年)、《文学小言十七则》(1906年)、《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年)、  相似文献   

2.
谢林的“艺术哲学”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同时表现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阶段。谢林在其研究中立足于哲学-美学的民族传统,特别是立足于康德,席勒和费希特的学说。他吸收  相似文献   

3.
1986年5月上旬,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在莆田召开第五次年会,着重讨论了中西美学史上的文艺美学问题。与会同志普遍感到,文艺美学既可作理论上的探讨,也可作历史上的研究。西方美学史上的美学家,或就文艺某个门类为研究对象上升到美学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或干脆称美学应为“艺术哲学”(黑格尔)。把西方美学传入中国的王国维,也用美学观点研究《红楼梦》、古典诗词和戏曲;朱光潜在这方面的力作是《诗论》。总结研究中西美学史上的  相似文献   

4.
奥伊则尔曼是我国哲学界非常熟悉的苏联哲学家 ,在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领域成果卓著。苏联解体以后 ,他虽已 80高龄 ,仍然充满活力 ,勇于探索 ,从 1991年起发表了一系列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在俄罗斯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文章主要有 :( 1)《马克思主义与 2 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科学》 1991年第 7期 ) ;( 2 )《哲学学说多元化的历史命运》 (《哲学问题》 1991年第 12期 ) ;( 3)《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 (《自由思想》 1993年第 7期、 1994年第 11期 ) ;( 4)《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  相似文献   

5.
美学没有自己的方法论,其方法是借自相近的诸学科。“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似可为美学研究者的座右铭。信息论美学是因借信息论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的,正如哲学美学是因借哲学的方法为方法而得名一样。信息论美学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法国和德国先后兴起,法国人A.A.英里斯(A.A.Moles)和德国人M.本泽(M.Benhse)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莫里斯的《信息论与审美感知》(1958)为这一学派的代表作。信息论美学在美学发展史上可视为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言分析美学—符号学美学的继续和发展。俄国形式主义认为,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只要分析艺术的形式,就可得其应得的东西。这种从形式去规定艺术、从形式分析可得艺术真谛的思  相似文献   

6.
<正>毋庸置疑,纳尔逊·古德曼(Nelson Goodman 1906-1998)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学家之一。通过《艺术语言》、《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心灵及其他问题》和《哲学、其他艺术和科学的重释》等一系列著作,古德曼在分析哲学、符号学和实用主义的广阔哲学背景中,对艺术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和诊断,并最终构造了一套精致的"艺术语言",不仅肇始了"艺术(美学)的认识论转向",而且导引了此后20年艺术哲学的分析大潮,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尊崇为分析美学最有建树的"四大家"之  相似文献   

7.
(1980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德国是马克思主义故乡质疑林今柱 《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哲 学—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美学 观点在唯物史观中的作用〔苏〕IO· 口·弗洛贝《文摘》198。年第3期人类认识史上的空前大革命—浅谈马、 恩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继承何玉德 《实践》1980年第5期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辩证法思想 房良钧《学术研究》1980年第3期辩证法也有它保守的方面—学习恩格斯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 书笔记冒从虎《天津师院学报》 1980年第…  相似文献   

8.
访谈对象:高宣扬(上海交通大学精裕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从事德法哲学美学研究) 访问者:林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启蒙哲学与现代西方艺术研究) 问:高教授,您近来连续出版《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和《毕加索与当代艺术》(人民出版社,2014)等关于艺术和美学的著作.在您的学术作品中,我们发现,您不只是在研究哲学,而且,还关注艺术,尤其是对生存美学进行集中研究.而且,您近几年在国内外连续策展有关“生命艺术现象学”这一主题的画展.您能不能谈谈什么是“生命艺术现象学”?  相似文献   

9.
扬祖陶教授积数十年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教学和研究的结晶、精心撰写而成的《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一书,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要旨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与展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经过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的思维的逻辑发展进程,揭示其内在必然规律,论证从德国古典哲学走向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的思维逻辑的必然性。像这样的研究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属首见。该书指出,近代哲学自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以来,便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10.
在卢卡契漫长而曲折的学术生涯中,美学是贯穿其一生的研究领域。从他的博士论文《戏剧的形式》和第一部美学论文集《心灵与形式》(1911年德文版)到晚年的代表作《审美特性》(1963年德文版),跨越了半个世纪。如果说《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是卢卡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独创性探索,那么《审美特性》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拓性贡献。他提供了一种在知识论基础上对审美现象进行哲学研究的方法,开拓了一条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论与生存论视野中的美学研究路线。一美学作为研究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的人文学科,哲学观念的取向是决定其世界观和方…  相似文献   

11.
匈牙利《社会评论》(月刊)1983年第8、9期发表了《纪念乔治·卢卡奇诞辰100周年提纲》。这个文件是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委员会文化政策工作部根据政治局决定拟定的。该材料对了解、研究卢卡奇及其论著有参考价值。提纲介绍了卢卡奇的政治生涯和他的思想的发展过程。提纲认为,乔冶·卢卡奇(1885—1971)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毕生的理论工作,为本世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中,他特别注重分析马列主义的哲学遗产、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问题、德国古典哲学史和批判现代资产阶级的哲学。他的艺术理论也为本世纪的欧洲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活动和功绩远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进行,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等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图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1]黑格尔的美学建立在他唯心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之上,乃至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但是在他那有些神秘化甚至晦涩的叙述中却时时闪现出令人叹服的真知灼见。我们应该善于将这些宝藏从那貌似神秘的外衣…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做过最详尽论述的经典作家。他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研究美学需要资格的话,那么在德国哲学家中,叔本华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对于美学的经验性对象,各种各样的艺术,他毕生都在“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他每天都要阅读文学作品,每天都要用笛子吹奏音乐,而且几乎每个夜晚都要参加音乐会,或者观赏戏剧演出。在他四十五岁以前的漫游中,他到过欧洲许多美丽的城市,尤其是对它们的建筑和艺术博物馆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不仅撰写过专门的文艺论文,如《艺术的内在本质》、《音乐的形而上学》、《文学的美学》,而且在其哲学论著中还表现出对古代和现代文学知识的了如指掌,为了…  相似文献   

15.
R·G·克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wood,1989—1943年),英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新黑格尔主义哲学家。其晚年尤为侧重于探讨历史哲学,由于他在历史哲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被认为是英语国家中最重要的历史哲学家。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近几十年来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发展和成就,部分地要归于克林伍德”。他的著作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其少年时代的作品,《宗教与哲学》(1916),《知识的图式》(1924)。第二组包括《哲学方法论》(1933),《自然的观念》(1934),及《历史的观念》(1936)的大部分。最后一组包括他的《自传》(1939),《形而上学说》(1940),及《新利维坦》(1942)。《艺术原理》(1936)则部分地与第二组接近,部分地和第三组接近。②其中,他的学生和友人T·M·诺克斯整理的在其死后出版的《历史的观念》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历史哲学的思想。下面我们对克林伍德的历史哲学的主要观点作一简介,并综述一下对其历史哲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对于精神哲学的研究是德国古典哲学以致迄今为止人类哲学的最高成就之一,然而他的《精神哲学》却一直没有中文译本,以致黑格尔的《哲学全书》的中文本“不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以致整个哲学界的一个遗憾。近日,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杨祖陶教授以其耄耋高龄从德文原版翻译出这部著作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衡量一部译著的价值和意义的核心标准是该书的学术价值与地位,而这首先是由其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所规定的。黑格尔《精神哲学》之所以值得我们关注,首先在于它所研究的是世界上最具体从而最复杂最…  相似文献   

17.
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教授、《费希特全集》(巴伐利亚科学院版)主编、国际费希特学会荣誉主席、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劳特(Reinhard Lauth)博士因病于2007年8月23日去世。劳特教授1919年8月11日出生于北德的奥伯豪森,曾获医学与哲学两个博士学位。1954年任慕尼黑大学哲学教授。从1961年起便开始了《费希特全集》的主编工作,这项浩繁的学术工程几乎耗尽了他后半生的全部心力。为了这个项目,他拒绝了来自包括柏林自由大学在内的国内外数家高校的教职邀请。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哲学家,劳特教授在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对先验哲学的阐释方面…  相似文献   

18.
G.齐美尔(Simmel)是德国社会学家、美学家与哲学家,1858年3月1日生于柏林,1918年9月26日在斯特拉斯堡逝世。1901年在柏林,1914年在斯特拉斯堡任教授。他在美学上有重要建树,特别是在艺术的自律性和艺术的社会性这一复杂的关系上,作了很有意义的研究。由于齐美尔的思想近年来在联邦德国与欧美范围再度引起了巨大兴趣,引起了空前重视,而我们对他的研究似乎还是一个空白,译者翻译了下面这篇文章,以期引起同行们对他的注意和研究。文章作者是西德哲学家U.狄塞,他在鲁尔大学哲学研究所工作并执教。下面所译文章是作者在第2届国际美学会议上的报告,已收入会议报告集《艺术的理念》(1985)。  相似文献   

19.
德国古典哲学历来被看作哲学研究的模板,然而,这种看法之所以形成有其历史的和时代的原因。中国传统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在精神风格上的契合以及历史的原因,使得中国哲学更容易把德国古典哲学接受为模板。西方哲学的近代发展以及当代哲学的演变又使得德国古典哲学逐渐变成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或特殊哲学形态。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哲学的近现代发展,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西方哲学史家、翻译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共产党党员王玖兴先生 ,因病于 2 0 0 3年1月 4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 87岁。王先生19 46年入清华大学学习哲学。 1948年赴瑞士留学。 195 7年回国 ,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他的学术专长是德国古典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他的主要译著有《精神现象学》(合译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等。著名西方哲学史家王玖兴逝世@周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