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宝虎  闫崇仁 《法音》2022,(10):40-44
<正>一、引言觉山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南约15公里的红石塄乡觉山村,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后世多次重修,寺内现存密檐大砖塔为辽代遗构,其余皆为清末建筑。觉山寺塔建于辽代大安五年(1089),保存较为完好,为典型的辽代八角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是山西省辽代砖塔的代表。塔体包括:塔台、基座、一层塔身、密檐、塔刹等五部分。一层塔身内辟心室,可由南北版门出入,中央为粗壮的砖砌心柱,心室整体形成八角环形空间,  相似文献   

2.
崔颖 《美与时代》2014,(4):17-17
大理处于中国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交汇口,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大理所遗留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是人类文化遗产最密集和杰出的一个区域。唐代中期佛教传入大理地区,并成为南诏国的国教,佛教成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自此成为大理地区盛行的宗教,佛教建筑盛行。大理佛寺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崇圣寺。以崇圣寺为例来介绍大理古城的佛教建筑。  相似文献   

3.
常正 《法音》2006,(1):51-52
本刊讯2005年12月15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中国佛协副秘书长陈文尧先生一行4人,参加完在云南思茅景谷县召开的上座部佛教工作委员会暨第三次南传佛教工作会议后,应大理市党政有关方面的邀请,专程赴大理考察了重建的崇圣寺。15日早上,大理市委书记杨建、市长段玠专门到风花雪月大酒店看望圣辉法师,并共进早餐。随后,在副市长曾勇、市宗教局局长杨迁、大理旅游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和佳轶等的陪同下,圣辉法师一行来到闻名海内外的大理三塔下,并考察了重建的崇圣寺。据介绍,崇圣寺肇建于南诏国第10代王劝丰佑(824—859)时…  相似文献   

4.
大理崇圣寺始建于唐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经历代的扩建和重修,到宋代大理国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佛教寺院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南诏、大理国最著名的皇家寺院,有“佛都”之称。  相似文献   

5.
大理——东方的日内瓦。这里风景如画,洱海风景名胜区的苍山丽景、洱海丽景、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南诏风情岛、高原明珠、洱海公园、天镜阁、金梭岛、感通大索道、观音塘、清碧溪、小普陀、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独具特色,风、花、雪、月四绝更是闻名于世。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有13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18万,其中白族有130万,是全国惟一的白族自治州。大理古城内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纵横交错,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建筑为青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垒砌墙壁,十分的古朴、别致。全城清新湿润,一尘不…  相似文献   

6.
佛光寺现存的砖塔分布在寺内与寺外的山坡上,它们都是和尚的墓塔,虽体积不大,塔身不高,但造形奇特,各具风姿,是我国古代砖塔艺术中一批珍贵的遗产。一、祖师塔的艺术风格祖师塔位于佛光寺上院东南角,塔的平面呈等边六角形,下层塔基分六层,遂级收分,整体平矮。第六层上再起台阶,上盖六角形小屋,屋墙略有收分,西面开券门,门顶作火焰纹,六角形小屋是塔体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7.
正佛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建塔主要用于埋藏、供奉佛陀和高僧的舍利,形制也比较单一。后随佛教的发展、东传,为中国建筑所采用,经过古代匠师的不断创造和印度佛教文化的持续传播和影响,发展成为包括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花塔、过街塔、经幢式塔等在内的十几种形式[1]。金刚宝座塔也是随印度佛教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8.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道友:我本来18号去了云南大理,到那里看一座有说是南诏王朝与唐王朝盟约时期的道教建筑,有说是大理王朝灭亡后明朝洪武年间建筑的七开间城隍大殿。据说南诏王朝的文化是与道教天师道的信仰有关,唐开元年间南诏王朝归附唐王朝据称也以“三官手书”方式与唐王朝订立盟约。  相似文献   

9.
《法音》1986,(6)
我国第一个“中国古塔陈列馆”经过半年多的积极筹备,7月30日在杭州六和塔西侧原开化寺遗址开馆。全国政协委员、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和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侠,为该陈列馆开馆揭幕。市委副书记杨招棣以及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孙宗文教授参加了开幕式。面积120余平方米的“中国古塔陈列馆”,详细介绍了上至东汉,下迄明清的塔的起源和发展,按塔形分为楼阁式、密檐式、花塔、过街塔及浙江  相似文献   

10.
南京玄武山上有座五层方形砖塔,是1944年2月28日为供奉大唐三藏玄奘法师顶骨而建造的,故名三藏塔。玄奘法师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二月初五,荼毗后灵骨葬于长安(氵产)水之东,后五年改葬于樊川北原,为建塔(即今长安兴教寺玄奘三藏塔)藏之。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据长安,毁寺发塔,灵骨迁于终南山紫阁寺。迄宋端拱元年  相似文献   

11.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为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遗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塔通高67.31米,五层六檐,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檐覆盖筒、板瓦,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是国内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最高的木构塔式建筑,亦系世界木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木塔台基高4米,分两层叠涩砌筑,均用石块垒砌。下层为方形,每面各出月台一方;上层依塔身筑作八角,东、西、南三面亦各出月台一方,南面台基两侧有石阶可转折而上,台基和月台各转角处均置角石,其上圆雕卧狮凡卫7躯,姿态…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86,(2)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7)
正本刊讯6月12日,"河北幽居寺与北魏佛教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举行。学者张风雷、温金玉、徐文明、张文良等与河北省灵寿县委统战部部长张志强、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憨法师等,就幽居寺的沿革、保护及重建问题进行了研讨。河北省灵寿县幽居寺是北齐时期的重要寺院,由北齐官寺定国寺僧标禅师始建,继有赵郡王高睿扩建,增筑灵塔。经过一千四百多年的变迁,寺院早已废圮,但较完整地保留了七级方砖塔一  相似文献   

14.
公元9世纪,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契丹族崛起,占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947年,建立了大辽王朝。辽代各皇帝笃信佛教,在各京城与州城里建造佛寺,佛寺中建立佛塔,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当时佛教发展的状态。辽代寺院规模比较大,有的建塔,有的不建塔。建塔是根据寺院的经济状况和各宗派主持人来决定的。凡在寺院内建塔,都将塔建在寺院中轴线上,大雄宝殿的前端或者山门外,完全是仿照唐代佛寺市局风格。辽代塔造型基本相似,从总体观察,各种塔具有基本的标准式样。辽塔平面呈八角形,有繁复的基座;第一层塔身特别高,自第二层起做密檐式,…  相似文献   

15.
永祚寺双塔雄踞太原市东南山丘制高处,是该市重要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也是太原市的标志。400余年来,双塔经历了风雨侵蚀、大地震动和战争的洗礼,使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特别是东塔,发生了严重的倾斜、扭曲,岌岌可危,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太原市对双塔进行了成功的维修,使双塔整旧如旧,恢复和保持了原有的风貌。永祚寺双塔是太原市古老的建筑之一,其中东塔建成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西塔建成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两塔相距46米,高13层,底层高7米,从二层以上各层作规律性的递减,底面呈八角形。东塔边长4.36米,塔高54.76米,塔体…  相似文献   

16.
砖塔是重要的佛教建筑,楼阁式砖塔是中国各种寺塔中常见的样式,其历史的发展与演变,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技艺、艺术与精神象征的演变。文章分析了仿木楼阁式砖塔的含义,具体以溧水区永寿寺塔为例,对永寿寺塔的现状与保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昆明龙泉观     
龙泉观地处昆明北二十里龙泉山上。山下龙潭,涌泉漫出,古人以为有蛟龙居焉。南诏、大理国时,当时人民每逢水旱必祷于潭;元初,曾建祠祭之,中遭兵难,祠毁。明洪武年间,西平沐公于此地构建道院一所,供奉天师像,并请道士徐日暹主之。后长春真人刘渊然倡道于滇,曾以龙泉观为授道之所;通妙真人邵以正也于此得刘渊然“以道秘授之”。据今观内所存《龙泉山道  相似文献   

18.
沁阳清真北大寺河南省沁阳市清真北大寺于2006年6月2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北大寺位于沁阳市回族自治街,始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清代增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男寺和女寺组成的北大寺,现存明、清时期木结构建筑25座83间,为河南省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建筑群。该寺主体建筑呈轴对称布局,三进三段,礼拜殿由客厅、前后两重拜殿及窑殿(主殿)组成,纵深达36米,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礼拜殿建筑。其中,窑殿内部设施以三个穹隆券顶、殿顶将亭塔式与楼阁式巧妙结合在一起,具有鲜明的伊斯兰建筑风…  相似文献   

19.
坐落在西安门内西什库的天主教北堂,是一座风格奇特的灰色西洋式建筑。它高31.4米,比故宫太和殿还高3米多。顶端有许多高耸、挺秀的尖塔,门和窗的上部也都装饰着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尖拱形花边。走进教堂,人们会惊奇地发现,大堂的现状很象一座巨大的十字架,它的正前方是耶稣的主祭台,两侧分别是圣母玛利  相似文献   

20.
文泉堂西川大寺位于甘肃省广河县城关镇。它的布局与风格颇似麦地那先知清真寺,绿色大圆包巍峨凝重,上面白色的阿拉伯文ALLAH“(安拉”)苍劲俊挺,充满威严与灵气;六座仿麦加禁寺的宣礼塔高耸入云,座座塔上“嘎吉忍耶文泉堂西川大寺”几个金色大字傲然生辉,向四面八方昭示着这座清真寺的不凡。清真寺建筑总面积11,308.8平方米,礼拜大殿方正严整,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高24米,面阔九间,四层四面共81间,可容纳近万人同时礼拜。大殿正面的外观墙上镶嵌着四块大型的进口大理石,大理石中部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自然山水画,山水画两侧题有四幅对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