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8年9月15日、10月10日,本刊编辑部对长期从事伊斯兰教研究的著名学者吴云贵先生进行了两次学术采访。这里发表的访谈录,内容广泛丰富,表达了一位资深宗教学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伊斯兰宗教文化及伊斯兰世界、伊斯兰文明的系统思想观点和见解。本刊编辑部热切希望,这篇访谈录的发表能够进一步促进与深化我国伊斯兰教界与学术界的思想文化交流与沟通,在互相尊重、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2.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聚居的地区,也是宗教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的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将直接给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宗教有哪些特点?宗教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最近专程赴宁夏、甘肃和青海,分别采访了三省(自治区)政府宗教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本刊将陆续刊载访谈内容。(以下记者的提问简称“问”,吴国才主任的回答简称“答”)  相似文献   

3.
国内“宗教学界”对西方宗教的兴旺颇多张扬,对基督教神学尤其是情有独钟.以至在国人中制造出一种假象,似乎西方文明,包括科学与民主,都是由宗教滋养出来的.至今仍然炽热,统治着一切。这不仅篡改了西方全部近代史。也严重扭曲了当前的西方现实。为了校正此类偏颇,我刊开辟了《国际视窗》、《无神论在西方》、《阳光书系》(西方无神论著作介绍),报道和反映西方世俗人文主义、新无神论运动等近期信息和主要思潮.以助读者对西方文化的全面了解。由于人少力微,欢迎学者赐稿,欢迎读者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刊连续刊登了乔纳森.米勒为英国广播公司(BBC)编写主播的电视片《有关无神论问题访谈录》的部分中文译稿,读者反映良好,普遍希望能将该公司播出的正片《无神论简史》译出.以资同好。以见全豹。本刊拟从本期开始将它的三集分三期刊载。译稿或有错讹之处,恭请大家指正。无神论涉及西方许多神学、哲学和科学问题,好像是远离现实社会人生,枯燥无味。但在米勒先生的编导下,一些历史现象有了当代意义,而一些当代现象似乎就植根在历史深层中;他讲的主要是西方的事.而作为东方的中国人。也有些感同身受样地戚戚然。,他追忆西方的思想家们为无神论经历的种种痛苦和遭遇的诸多迫害以至屠杀.联想今天的无神论者享受着前辈们争得的文明成果,“可以轻松的选择信仰”,不胜感慨。而当9·11事件发生几天后,看到在纽约举行的一场大型宗教仪式上.人们高声唱“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又不由得产生了“牧羊人”的奇异感受。《简史》对于三大“一神论宗教”(即亚伯拉罕诸教)的分析及其关系的揭示,是基于当代世界局势对于历史的一种逆观,可以提供我们思考的地方甚多,很希望听到无神论就皱眉头,遇见鬼神论就亢奋的同志也能勉为其难地读一读.至少可以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对于美国的国家性质,即:是宗教国家还是世俗国家?在美国国内也有争论。《简史》认为,近数十年美国最高统治者把美国确定为宗教国家。对无神论者公开排斥,这既违背美国宪法,也背离美国建国领袖们的初衷,有回归欧洲中世纪的迹象,尤其反映在对外关系和发动战争上。但是,在美国的知识界.并不都认同这类做法。  相似文献   

5.
宗教文化与中藏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于宗教而言 ,在其发展早期 ,深受宗教的影响。如果我们忽视了宗教这一层面的意义 ,就不能真正了解医学文化的所有精髓 ,尤其对于中国传统医学而言更是如此。在近代西方科技繁荣昌盛、普及全球之后 ,惟有中国传统医学仍然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 ,人们又不断地以西方科学的目光与标准来审视、衡量、评价、要求、改造这惟一具有生命力的传统科学。研究与之产生、发展紧密相关的宗教文化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在传统医学知识上的有用见解。1 宗教文化与中医中国三种主要宗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三教”是道教、儒教和佛教。中医常用…  相似文献   

6.
8月28日,“宗教和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在联合国召开。中国五大宗教领袖联合组团参加了此次会议,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9月6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刚刚从美国归来的中国宗教代表团团长傅铁山、副团长韩文藻先生。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这次美国之行的主要成果? 韩文藻(以下简称韩):此行的主要成果是:第一,向世界介绍了中国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和五大宗教的现状。我们是本着反对有人利用宗教人权问题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制裁中国这样一个出发点去的。第二,我们向大会提出中国宗教界维护和平的主张,希…  相似文献   

7.
作为宗教理论研究者,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与我们关涉的宗教实际相结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从事宗教研究和宗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探析宗教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复杂关系,看到宗教作为“潜在的精神力量”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认识到“精神变物质”的意义,从而从促进、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角度来评价宗教的历史及现实作用,引导宗教今后的发展。遵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应该了解宗教的文化意义,把握宗教在人类文化及文明发展中的定位;“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徐季良 《法音》2003,(2):37-37
2002年第6期《法音》刊登了学诚法师的《对新世纪中国宗教的一些思考》,读来令人振奋,堪称是一篇爱国爱教、见解深邃之作。文章放眼世界,视角宽阔,从民族复兴、世界和平繁荣、文明重建这一大背影来考量中国宗教的历史责任,气魄宏伟。文章提出对世界宗教的“三新”观点(对世界宗教有新的了解,对宗教问题有新的观点,对宗教工作有新的思路。这是涉及对待宗教有关理论、方针政策的根本问题)及必须面对的三个“基本事实”,是对江泽民总书记在2001年底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要了解当今世界必须了解宗教,对宗教问题在当今…  相似文献   

9.
美国出版的国际政治权威刊物《外交》1993年夏季号,发表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吗?》的长文。该文提出的文明的冲突将取代其它形式的冲突而成为21世纪冲突的主要形式的观点,在国外学术界激起了一定程度的争论。该文提出的观点也被称为“文明冲突论”。本文认为,“文明冲突论”及其论据是否能够成立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文明冲突论”所提出的问题本身是值得注意的,尤其是该观点之所以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根据,触及到西方文化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值得我们加以讨论、重视。本文正是从本世纪西方文明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按照自己的观点与方法考察了人类社会关系,对西方社会学上通用的“社团”(community)与“社会”(society)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作了哲学上的分析,并相应地区别了“人”(person)和“个体”(individual)这两个概念。这对于我们了解西方的某些社会理论或许有参考意义;当然,为了正确地理解,还需要联系西方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背景。 道伊奇(A.Deutsch)是美国知名的比较文化研究专家,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东西方哲学》杂志主编。他的专著之一《比较美学研究》一书已译成中文将在我国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