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不离世间觉     
我的《读(天风)想到(法音)》能在《法各})上发表,令我欢喜无量,勇气倍增。我在文中提到《天风》的“问题讨论”,此法妙极,因此我愿舍身为座,再作抛砖引玉。我以为佛法之伟大,正惟大乘菩萨随缘普度思想。《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普门品》“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问身而为说法”,《僧宝赞》“赴感应群机”,三处都讲到个“应”字。如何个应法?“群机”的“机”安在?我们知道:舍方便无究竟。我们学佛,难道应该消极逃避、脱离时代和社会吗?以下是我在学佛中遇到的新情况,提出来供大众讨论、批评、指正。各位都是正…  相似文献   

2.
“仁”是最能代表孔子哲学思想的范畴。“仁”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以下只注篇名)仁远乎哉?我欲仁,斯六至矣。(《达而》)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君子无终日之间违仁,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里仁》)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从这些论述看,“仁”…  相似文献   

3.
游坟是穆斯林纪念亡人、寄托哀思、参悟自省的一种形式,是关系着每个人的实际问题,属于人之常情。《古兰经》云:“人人都要尝死的滋味。”(3185)死亡是真主创造的自然规律,那么,活人应对亡人负有怎样的义务?伊斯兰教法对游坟持怎样的态度?一、伊斯兰教是否禁止游坟?据艾卜·赛义德·胡德里传述,穆圣曾说:“我曾经禁止你们游坟,(现在)你们游吧。因为其中可以汲取教训”;又据伊本·麦斯欧德传述,穆圣曾说:“我曾经禁止你们游坟,(现在)你们游坟吧。因为可以淡泊今世,参悟后世”。显然,伊斯兰教前期曾经为了与多神教…  相似文献   

4.
思考《废都》与“废都现象”陈辽《废都》(贾平凹著)与“废都现象”的出现,无疑是中国文学界1993年的重大事件之一。如何评价《废都》?如何看待“废都现象”?《废都》与“废都现象”又为什么得以在1993年出现?现将我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所得,向读者们谈谈我...  相似文献   

5.
郭沂先生的《从郭店楚简〈老子〉看老子其书其人》(载《哲学研究》,1998年第7期),读后颇受启发,获益良多。但是,“简本优于今本”诸论断,又甚感失之偏颇。现不揣冒昧,就教于郭先生及诸同仁。(一)能否断言“完整”郭文认为“简本是一本完整的《老子》传本”,看来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是楚简《老子》各篇情况对照表:为什么长短不一,形状不一?是否用以标明分篇与篇次之先后上下?看来很有这种可能。整理者很可能就是据此排列并定名为甲、乙、丙的。这种先后次序是符合古意的。竹简是否有缺失?先看楚简本“甲”篇。…  相似文献   

6.
宇宙论和规律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老子的其他思想便无从说起。尽管学术界在这方面的讨论已经非常丰富,并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上有许多发现,但我认为,老子宇宙论和规律论的实质意蕴还需要深入发掘。因此,本文希望对此作进一步的研究,以就教于方家。《老子》四十章和四十二章是考察老子宇宙论的关键。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里实际上包含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何谓“有”、“无”?(2)“有”、“无”和“道”的关系如何?(3)怎样具体理解从“无”到“有”再到“万物”的创生过程?在…  相似文献   

7.
校园拾趣     
结果挨揍 上数学课,老师问亮亮:“比如:你哥哥有七个苹果,你拿了他五个,结果是什么?” 亮亮:“别说拿他五个,就拿他两个,非揍我一顿不可。 高音与低音 上音乐课,老师问涛涛:“什么是男高音?什么是男低音?” 涛涛:“我爸爸训手下时,是男高音,跟领导汇报时是男低音。” 视听反应 老师问强强:“下雨时,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强强:“因为眼睛在前边,耳朵在后边。” 电话号码 老师问莉莉:“大诗人李白名字后边(701—762)这是什么数字?” 莉莉:“这是李白家的电话号码。” 无家可归 教授问学生:“…  相似文献   

8.
旅途闲话     
莫子 《佛教文化》1997,(3):22-23
甲:今天的谈话除我之外还有另一位朋友(指丙)行吗?乙:行啊!一块谈嘛!甲:我俩的看法可是有矛盾的,看你怎么说了。乙:(笑)有啥说啥呗。甲:好!我们的话题来自贵刊谢慈悲先生的《客行悲故乡》,我为他描述的那种情景、担忧、悲哀,可是地(指丙)却认为这是必然的发展!丙:本来嘛5物质文明总是要发展的,难道我们能永远厮守在山野之中么?山川早晚要被高楼大厦代替的。谢慈悲先生自己不是也到了北京么?他还有外婆家的回忆怀念。他的孩子是说什么也不会愿意回到他父亲所怀念的故乡去生活的甲:难道物质文明的代价就是青山绿水变…  相似文献   

9.
西王母事屡见于《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庄子》、《荀子》《穆天子传》及汉魏典籍。在人们的印象中,保留得更多的是《穆天子传》中西王母的形象。穆天子在瑶池大摆宴席,宴请西王母,二人酬答赋诗,互相祝福,惜别依依。无怪陶渊明在《读山海经》里写道:“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观宇宙,不乐复何如?”在这则神话传说里,穆大于为神化的人,西王母为人化的神,我们看到一位雍容和平的西王母的形象。其实,这并非西王母的初型。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自云:“徂彼西山,爱居其野,虎豹为群,放(乌)鹊于处,嘉命不迁,我…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2001年第六期发表陈永明《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陈文),文首自称“匆匆浏览”了《中国儒教史》上卷;文末结论是,该书“代表的是一种学风的败坏,是一个国家级学术研究的豆腐渣工程”。拙著是否堪当这一称号?笔者愿对此做出必要的说明。 陈文提出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儒教史》建立了一个浅层次的“上帝输入程序说”,接受了被西方人称之为“发生学谬误”的东西,并因此“完全不顾治国学所必需的重训估、治考据、别真伪、明寄托”等基本方法,“曲解字词”,“妄释古文”,以致“造成很多硬伤”。其例有:对《庄子》中…  相似文献   

11.
乌杰同志在《系统辩证论》一书中,提出系统辩证论的四条基本规律,即整体优化律、结构质变律、层次转化律、差异协同律。其中,差异协同律是“系统物质世界最根本的规律,也是系统辩证论的中心规律”(《系统辩证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这涉及到对差异、对立、矛盾及矛盾斗争的一系列基本范畴的理解,涉及对立统一规律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必须认真讨论。在此,我对“差异协同律”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望能得到批评指正。什么是差异?什么是差异?乌杰同志说:“差异是指系统整体…  相似文献   

12.
《易传》阴阳思想的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易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关于阴阳的概念,特别是,作者还把阴阳看成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最根本的原因,认为是“道”的基本内涵。《易传》这一思想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重大飞跃。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易传》这些阴阳概念和阴阳思想的来源。有人说,《易传》的阴阳思想来自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而不来自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这种说法对吗?另外,它是不是还有更古老的来源?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一)殷周出土文字中的阴阳思想从十九世纪末直到现在,殷周甲骨文的大量出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勃勃生…  相似文献   

13.
(-)《刍■》一集吐真言道、哲、诗词三大篇①苦学深思成美业灵童生在万全山②①《刍■集》巴蜀书社出版,内容分三篇:“道学”、“哲学”、“诗词”.集前有作者“小传”。②集中有《自嘲》诗云:“万全山下一狂重”,及其意用之。(二)幼经家塾筑基深《道史》修成举世惊(钦)①弘法殷勤讲辩证泰然历劫献红心阶中国道教史阳卷本,即在台湾出版.全书约二百万字。(三)宝书晚读岂无缘““道学篇”中卅万言中国根基枝叶茂期君继写《悟真篇严①君以新著(刍菜集)题赠。②篇中引鲁迅论道教名言:“中国报批全在道教”。我爱南宗祖师张贵…  相似文献   

14.
爱惜     
计文 《天风》2009,(8):1-1
圣经中有一卷很特别的书,它的结尾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读过的人都知道那就是(《约拿书》,记载了上帝对约拿一个沉重的反问:“……我岂能不爱惜呢?”(参拿4:11)这“爱惜”一词不但对《约拿书》画龙点晴,而且让上帝对人类的爱意和怜悯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5.
上主,我的心灵不知骄傲蛮横,我的眼目不知高视逞能,伟大惊人的事,我也不想干,超过能力的事,我不想办。(咏131:1) 中国人爱谈平常心,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平常心;佛教的修禅悟境“不执心,不执著,”是平常心;一个人面对一生中的荣辱能够“宠辱不惊”是平常心。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世间、造化奥妙后的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们在心境上,会反复震荡于浮躁、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呢”?恐怕是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时候,便被灌输了一种过于狭隘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鲁宾逊在最近哲学季刊上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在休漠《人性论》一书中关于因果关系的两种定义并不是定义,而是一种根据经验的心理学论述即已经被确定的内容的定义。他的这个命题我不能接受,尽管他的那些次要的论题即(a)详细阐明了休漠所谓的“哲学关系”和“自然关系”,()与史密斯相反,休漠支持因果关系的“统一性”观点确实是合理的。因此我希望(I)能够解释为什么鲁宾逊的主要命题不能真正说明休漠的两个因果关系定义,(巨)并证明他的结论并不是来自他自己的论述(巨)试图解释体漠关于“因果关系”的两个定义,这可以较真实地…  相似文献   

17.
我一生从事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及宗教史的教学与研究。喜与学生谈天,谈起历史(包括宗教史)来,师生恍如做愉快的旅游,聊到兴起处,同学往往笑言:“教授,您是一位很出色的导游,多么希望您能是一个兼职的‘传道士’呀!我讲授宗教史坚持叙述、评论尽量客观,避免片面。学生听得十分入神。曾有学生怯生生地问:“老师你信教吗?”我反问:“你说呢?”我说:“我讲授世界三大宗教,还讲过中国道教,日本神道教。在我头脑里的神明太多了,你说我信哪个才好?”其实,我研究宗教史,越研究越不信宗教,因为我对宗教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章(下简称《颛臾》)的“萧墙之内”一语,古今疏解纷坛,总括而言,不外两派。郑玄(何晏《论语集解》引)、邢员(《论语注流》)和今人南怀道(《论语别裁》)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萧墙之内”指代季氏家臣。朱幕(《论语集注》)、刘宝捕(《论语正义》)和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指代鲁君。拙文试斟酌各家疏注,依据文理和史实,重行辨别此语的确切含义。一、据之际,“普墙之内”指何人?辨别某词确切含义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从文豚和语境进行考察,这也适用于“萧墙之内”。《频臾》由…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个梦想:写一本《佛教文化史》,至少是《中国佛教文化史》。“主旨要写什么呢”朋友问道。“就八个字:美的信仰,信仰的美”。这么回答朋友的话时,那一刻,我就觉得自己真地进入梦境,一腔神往。您可能要说了:写书就写呗,用得着书还没有写成,就先吹乎出来么?不,朋友啊,我想我没办法不一言及此,就悠悠神往。佛教文化是一条美的信仰的河流,《佛教文化》就是一艘长年镇日航行在河上的兰舟,我就是这条航船上的一个水手.一个导游,一个痴情的追求者啊!您注意到本期中心插页匕赵朴初居上的最新诗作吗?在发稿之前,我曾久久地…  相似文献   

20.
古籍中多有“见微知著”之载,每每读来,颇受启发。今于学术研究之中,亦多见“见微知著”之例,思索起来,更有其感。集记于兹,作为管见。何谓“见微知著”?汉·班固《白虎通义·情性节》载:“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宋·苏洵《辩奸论》亦载:“惟天下之静者,能见微而知著”。查《现代汉语巨典》和《中华成语大词典》等典籍,释日:见微知著,即“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前典);“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亘知发展白趋势(后典).宜采,见田知著,6任会来连指一种对卖烟的预见往感推测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