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列克托尔斯基是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现任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主编、科学院哲学所认识论研究室主任。《主体·客体·认识》一书是他的一本有相当高学术价值、享有国际盛名的力作,已被翻译为七种文字。本文系他为该书中译本写的前言,其中谈了对认识论发展的重要看法。该书中译本由贾泽林等人译,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三、艺术家/科学家与社会 (一)矛盾的社会位置 科学家与艺术家,同整个大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从结构和心理两个层次来谈.在结构方面,根据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关于社会场域的构图,科学家和艺术家是属于广义的"知识分子"圈,他们和国家、资本家、社会大众形成依赖和抗拒的矛盾关系.知识分子的出路,主要为包括国家、学院、产业界、经纪商等的赞助或雇用.  相似文献   

3.
徐志跃 《世界哲学》2004,(1):104-108
七年前,我在复旦和讲授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先生谈到,在阅读冯·赖特谈<文化与价值>的一篇文章并参阅该书中文版(1987,清华大学出版社)时我发现,所涉引文的相应汉译似乎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出版社 1999年 12月出版的《后现代卫生经济伦理学》(东南大学孙慕义教授著 )一书 ,是我国近些年来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可喜成就 ,是我国医学伦理面向实际 ,介入卫生实际工作的富有意义的重要努力。我以为此书不仅是我国医学伦理学工作者 ,而且也是各级卫生行政官员和医院管理人员乃至广大医务人员都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该书涉猎内容广泛 ,本文仅就该书的主题———卫生经济伦理学谈一些看法。1 当代医学伦理学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 ,自近代医学形成以来 ,医学就一刻也离开不了经济。特别自本世纪 6 0年代起 ,医学已发展为一种社会建制 ,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一书1987年8月问世来来,受到了国内外宗教界和音乐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笔者作为该书的编辑成员,除致以衷心的谢意外,谨就该书在编辑成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所采取的处理办法,将编辑札记整理介绍如下: 一、关于该书的版本结构道教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正如我国著名的道教学者李养正在该书的《序》中所说:“早在东汉时期,道教的《太平经》便已记载有音乐理论,……至东晋,《元始无量度人经》出,认为梵气之离合而成音,……至南北朝,北魏道士寇谦之改直诵为乐诵,即把念诵经文与音乐结合  相似文献   

6.
简讯     
华南师范大学王守昌教授著述的《西方社会哲学》1996年8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周哥伦布学术文库书目之一,也是我国介绍西方社会哲学第一本专著。该书在深入研究西方社会哲学的历史和现状后,从社会本体论、社会价值论、社会方法论三个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西方社会哲学体  相似文献   

7.
最近,《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若干问题研究》一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全国第五次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选集。主编张江明、陈国志,副主编王克修、王文、巫贵均。全书由45篇论文编辑而成,论文在编排上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400千字,408页,定价78元,该书为印顺法师主编的"弘法文库"之一种。该书收录作者关于当代佛教的论文32篇,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当代学术研究的回顾,主要对学术界曾经重视的方法论以及汉传佛教资料的重要性进行讨论;二是结合新世纪的社会发展特点和主题与佛教界的关系,谈了一些个人看法;三是针对当前佛教  相似文献   

9.
景天魁同志的著作《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结构初探》,是一本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论著,是我国哲学界第一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探讨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体系的学术专著。该书面世于1981年,根据读者要求,1983年重印。书中就当时我国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所作的哲学思考,至今仍然启发着人们的思想。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该书的影响和学术价值。 该书的题目是《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顾名思义,就是要为人们解开社会历史之谜提供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03年5月11日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50周年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个喜庆的日子,《陈进惠阿拉伯文书法选》经过作者两年多的运筹帷幄,已于2002年8月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进惠阿拉伯文书法选》的编辑、出版曾得到有关方面领导、专家的热情支持和鼎力协助。其中,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在百忙中拨冗为本书作了“发扬伊斯兰教优秀的文化传统”的题词,坚定了作者出书的信心;年逾九旬的阿拉伯历史学家纳忠教授除了热情为本书题词外,还多次向作者询问该书的编辑、出版的进展情况,表现出老一代穆斯林学…  相似文献   

11.
游唤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与当代中国》一书已于1997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站在时代的高度,论述了我国爱国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论述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内涵、表现形态、产生的根源及其在当代的升华.该书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扩展了爱国主义传统的内涵.学术界谈爱国主义传统,一般是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进入近代以来反对外来民族的入侵方面来立论的.而本书却突破了以  相似文献   

12.
“认知神经科学导论”高科技教育新书介绍王玲(北京大学心理系)1994年9月由国家教委推荐,华北五家教育出版社推出一套(1本)高科技教育丛书,“认知神经科学导论”是该丛书中的一本跨学科专著.该书由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沈政及其合作者林庶芝合著,全书30多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基督教协会陆续出版一些书籍,供应信徒。今年3月,又有《基督比喻实训》一书与读者见面。一册在手,深感主恩,也回忆起该书封面设计过程中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去年5月,我有机会参与《基督比喻实训》的校对、排版工作,编辑也希望我完成封面设计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辩论与言说很早就受到我国思想家的重视和研究。《论语·先进》载,两千多年前儒家就把“言语”列为培养教育和考察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并使之与“德行”、“政事”、“文学”并重。因此,不仅儒家创始者孔子“善为说辞”,且弟子中亦多有宰找、子贡等擅长言谈辩说之能者。(参见《孟子·公孙丑上》)墨子更进了一步,他直接了当地把“谈辩”做为墨家在天下实现“义”事的首项要务。“治徒娱、县子顾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管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  相似文献   

15.
正杨立华著《一本与生生》一书于2018年4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为对两宋道学思理的接续,该书对于北宋五子及朱子的核心哲学问题,如实体与生生、理气关系、心性关系、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仁包四德等,都以当代汉语的习见概念作了解析性的阐发和论证性的思考。而理一元论的取向,则是基于对朱子《太极图说解》的体系化思考的深入理解。在这个意义上,该书可以被看作  相似文献   

16.
单位唁电     
正1.国家宗教事务局四川大学:惊悉卿希泰先生不幸逝世,万分悲痛,谨致以深切哀思与悼念!向卿先生的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学者、宗教学家,曾负责创建我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专门研究机构——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历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等职。卿先生编著的《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纲》  相似文献   

17.
<正>在这本书中,现代无神论包括怀疑论、世俗主义和无神论。可以认为,前者是无神论的广义用法,后者是狭义用法。该书揭示,无神论曾经是少部分人的观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以及诸多名流倾向无神论。为什么昔日小范围私谈的世俗主义,变成了富有挑战性、但切实可行的哲学世界观,如今越来越占据主流?这本简明的著作,追溯了现代无神论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十九世纪初,一批知识分子公开怀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基督教信仰,作者考察了赫胥黎、J.M.穆尔、尼采、马克·吐温等思  相似文献   

18.
认知与决策     
人们往往习惯于将决策与管理科学联系在一起,其实探讨决策问题对于深化认知科学的理论、发挥认知科学的实践作用以及显示认知科学的社会意义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H·西蒙在为日本产业能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的决策》一书所写的序言中就明确指出:该书是一本讨论认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及其社会意义的书。本文拟从决策问题入手来阐明认知研究的社会意义。一决策问题概述人们通常把决策简单地说成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抉择。但是,这种定义容易使人们  相似文献   

19.
经学是封建时代的官学 ,是统治者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 ,它与传统社会的关系极其密切 ,值得深入研究。张涛先生最近出版了《经学与汉代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版 )一书 ,选取经学与汉代社会这一课题作了一次全新的考察 ,尤其是对汉代经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阐释。通读该书 ,我们深感这是一部创发精深、颇具学术见地的经学史研究力作。该书的主要特色 ,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该书编著体例、叙述体例系统清晰 ,结构安排合理。全书 2 6万余言 ,共分两部分、六个章节。前三章依次为“经学的早期发展”、“汉代…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争论》编辑组编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争论》一书,1980年10月出版后很快脱销,应广大读者要求,已于1981年4月重印发行。该书是根据1977年至1980年初我国哲学界各学科的重大争论问题编写而成,各家观点尽量引用原文,文后并附有目录索引,便于读者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