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红薇 《美与时代》2005,(10):58-60
音乐表演是在音乐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是音乐作品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通过表演者对作品的充分理解,注入丰富的感情和运用形象化的手段使作品更加丰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应兰坚持主观性与客观性、历史性与现实性、技巧性与本体性相统一的美学原则.研究和掌握这一问题,对于表演者完美地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充分再现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将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咏 《美与时代》2004,(9):65-66
美感与技巧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两大要素.美感就是音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技巧就是音乐表演者展现音乐作品的技术手段.音乐表演的技巧应围绕美感的表达展现,美感的表达又要依赖于技术手段的运用.在音乐表演实践中,要使美感与技巧协调统一,完美地表现作品的美学价值.因此,音乐表演者要从美感的获得、技巧的提高、美感与技巧的统一等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3.
王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6-196
音乐的创造离不开作词家的创作,音乐作品的演绎离不开音乐歌唱者,音乐歌唱者在音乐作品的完美演绎离不开钢琴伴奏的完美配合,由此可见钢琴伴奏和音乐演绎者在音乐作品的演绎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有两种的完美配合才可对音乐作品内涵的完美诠释。钢琴伴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器乐和声乐表演之中,作为伴奏,要从视奏能力、角色把握、节奏呼吸、声部平衡、聆听演唱等多方面与演绎者相互配合,注重合作过程的完整性。钢琴伴奏在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你是歌唱者、歌唱演员等都脱离不开钢琴伴奏进行演出。既然如此,那么钢琴伴奏在音乐演绎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下文,本文将对钢琴伴奏在音乐作品演绎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一一阐述,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希望能你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
覃莉 《美与时代》2005,(11):79-80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其表演的程式化和虚拟性,舞台美术的虚实结合,时间、空间的随意和假定,乃至戏曲艺术融戏剧、音乐、舞蹈为一炉的民族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都可追溯到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戏曲中的写意性从表面上看只是技巧层面的东西,实质是在传统美学影响下形成的.因此,考证戏曲的写意性必须先考察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写意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标题音乐"在音乐史和欧洲音乐艺术美学中的严格定义是:19世纪一些浪漫主义作曲家自觉地按照一种审美意识发明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一种体系的新音乐.它是具有明确文学含义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反映出具有情感的明确标题[1].欧洲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努力体现这种新的标题性思想(李斯特、舒曼、柏辽兹等),并试图为这个艺术新课题的实施制定一系列解决方案.他们力图在音乐中展现有个性的艺术内容和形象,展现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色,以及运用一种充分体现浪漫主义原则的方法——在音乐中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特殊思维和创作方法深刻影响了未来的音乐作品.而这些体现在欧洲钢琴音乐中的标题性思维,其中的许多观点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丁善德是20世纪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选自<春之旅>组曲的<晓风之舞>是一首旋律优美、性格鲜明、色彩丰富的钢琴作品.本文从该曲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对其作了详尽的分析阐述,力图窥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器乐的演奏,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当今社会人们欣赏水平的不同及欣赏要求的多元化,使古典音乐时期器乐单一的表现形式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听觉的享受,视听一词就是对这一要求最好的表达。适当的肢体表演统一于音乐语言的变化,同整个音乐旋律的变化相相合,对刻画音乐形象来说,起着一定作用。同时在器乐的表演过程中加入肢体语言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加深听众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学科中,艺术,尤其是音乐的创作自由度最高.教师在给学生上好专业技能小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正确地演唱(演奏)作品、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在此过程中内心听觉训练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绘画创作中,艺术语言是绘画创作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绘画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出来,成为可供人们欣赏的对象。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创作的存在。各个艺术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以线条、造型、构图、色彩、色调等艺术语言,构成绘画形象;音乐以有组织的乐音、旋律、节拍、速度等艺术语言,构成音乐形象,等等。作为绘画的学习者和艺术家来说,对绘画创作中的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在诸多艺术形式中,当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相辅相依、紧密配合,共同编织着美妙的艺术之花。同时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通过多种音乐元素表现出来,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所以说,一首好的舞蹈音乐完成了舞蹈创作和塑造人物的一半任务;为舞蹈创作打下了坚实、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在神思飞越,情感激扬之际创造的产物,也是人们鉴赏、品味的审美对象.音乐是用有组织的声响来塑造意象,表达情感,使人们得到审美愉悦的艺术.在音乐的表现和鉴赏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审美特征,音乐能全面而深刻地向人们展示感受和认识世界的感性力量和情感愿望,使人们得到美的满足.在音乐的创作与鉴赏中,艺术家与欣赏者的情感活动自始至终都伴随着一定的意象.  相似文献   

12.
在理所当然地将音乐作品视为文本的见解下,是否有人对此怀疑,为何音乐作品能与文本等同?是否有人质问,音乐作品是什么?文本又是什么?如果说,音乐作品是呈现于眼前的曲谱,那么,这种所谓的音乐作品就如同陈列于博物馆中的文物,只承载着过去的那一段历史,却缺失了音乐最重要的特性,"音乐的即时性"。如果说,音乐作品只是在音乐会上那一段段被奏响的旋律,那么这种说法,却又忽视了"音乐的同时性",也就是沉淀于音乐旋律中的历史。这两种认为,前者是混淆了语言文本与非语言文本,后者是忽视了音乐作品作为非语言的文本,是如何与音乐家的创作活动之间的关联。本文以这两点作为论述的前提,尝试凭借三个问题,来阐述音乐作品何以成为文本的哲学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任何艺术都以创作形象为主要任务,歌曲作品也不例外。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能够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内容与风格。而歌唱是一门听觉艺术,一首歌曲创作成形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听到它欣赏它,必须通过演唱者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将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后,再对它进行演绎。每一位歌唱者要想把歌曲真正地表现好,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下面就如何艺术地处理与表现歌曲,浅谈一些笔者的看法:一、了解熟悉作品是前提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和…  相似文献   

14.
<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的完美配合有赖于伴奏者自觉运用音乐听觉达到理想的伴奏效果,并使自己的伴奏与演唱者的内容和情绪保持一致。因此在钢琴伴奏中注重音乐听觉的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十分必要的。音乐听觉是指对音乐作品中各音存在意义的认识,音与音之间微妙关系的感觉以及在音乐方面的记忆能力、模仿能力等[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声音向观众传达音乐形象的,所  相似文献   

15.
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鉴赏都源于和归线为人的情感,它不失为音乐本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它是具体可感和确切的,它对人的人文感化和润泽效应具有自身内在的原理和方式。音乐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实质上是情感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戏曲艺术的灵魂,从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无论是其剧目结构、舞台表演,还是剧种风格,无不融会在音乐之中,因此音乐成为戏曲中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作曲家的劳动,就是把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外化成听觉形象,转化成一种与文学语言相对应的音乐语言.音乐能否与戏曲文学和表演完美结合,达到和谐统一,直接影响一个剧目,乃至一个剧种艺术呈现的高低和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音乐欣赏者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可以看到它们是密不可分,互相交融的。由于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所以音乐主要擅长表现内心世界,善于抒情。本文以音乐作品中的大海、暴风雨、清晨、田园为例,欣赏具体的音乐作品,使读者了解到音乐的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多元发展催生了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以往所谓"纯粹"的演唱方法和分类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艺术家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唱法之间获得了灵感的冲动和创新的喜悦,突破了原有界限之间的结构限制,将不同音乐元素、音色的表现、表演手法及风格等进行融合调适,创作出了更多新颖时尚的演唱形式和风格,使得声乐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9.
书法音乐的创作其实就是作曲家将从书法作品的心理体验积聚的创作情绪,由量变到质变,即脑中构建出的"蓝图般的原始音乐线"或称之为"音乐模型",这是一种依靠直觉和想象力获得的下意识的内心听觉中的"模型".这里仍要强调的是,它和一般音乐作品不同,对书法作品的感悟能力和深度、广度决定了书法音乐这种创作情绪的浓淡.  相似文献   

20.
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鉴赏都源于和归结为人的情感,它不失为音乐本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它是县体可感和确切的,它对人的人文感化和润泽效应具有自身内在的原理和方式。音乐教育是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实质上是情感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素养。 音乐是乐音与时间有机结合的听觉类表情艺术。它通过音响、节奏、旋律、和声等诸多方法与方式来表现和塑造音乐形象,表达和诱导人们的情绪、情感以及人的思想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