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是中国封建时代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产物,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亦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精华。“性欲即罪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尊女卑歧视妇女是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封建性糟粕。主张对婚姻与两性关系的严肃慎重态度;强调对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女性珍视自己的贞操,则是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道德精华。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中的优秀道德成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妇女的权利和地位往往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及价值理念的重要尺码。14个世纪以前,当蒙昧时代的阿拉伯人及古代东西方封建社会都在鄙视妇女的时候,《古兰经》的出现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妇女的看法,它不仅提出男女同根相生的生物学理念,尊重妇女的人格和生命权,还给妇女在婚姻、家庭、宗教、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权利和保障,从而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毫无疑问,研究《古兰经》的妇女赋权思想对了解穆斯林的妇女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作家以细腻的写作手法,通过小说中的婚姻问题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19世纪英国社会对女性婚恋问题的态度。尽管受当时社会的限制,奥斯汀无法将父权社会套在女性群体思想上的枷锁打破,但她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女性的尊严与独立人格对于唤醒女性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后期女性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先哲至近代西方哲学家对爱情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人与爱情、爱情的本质与特征、爱情的价值与意义、爱情的形式与艺术、爱情与婚姻、爱情中的嫉妒等六个方面.这些思考为正确认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一些思想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和深刻的.对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进行反思,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强  魏凤莲 《管子学刊》2011,(2):110-113,117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男女两性通过婚姻构建起来的。但是,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是很低的,她们被当作传宗接代的工具,受到诸多礼教的束缚。对比这两个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我们发现,同先秦社会一样,古希腊社会实行的也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虽然那时东西方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中都有“妾”的存在,但是作为“妾”的“悲惨的妇女”所处的境遇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女青年婚恋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婚恋价值观成为敏感区域。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群体其具有双重角色(青年角色,女性角色),研究探讨她们的婚恋价值观有着现实的意义。本文仅就当代女青年婚恋价值取向作一粗浅探讨。 一、当代女青年婚恋价值取向轨迹拾零 当代女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即当代女青年对婚姻、恋爱中利弊得失,值与不值、好与坏观念的选择、追求、判断。下面仅撷取女青年在婚恋中的零星轨迹,以现当代女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的基本概貌。  相似文献   

7.
孙美慈 《金陵神学志》2000,(3):55-58,61
作为一位女性教牧人员,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圣经》中妇女在教会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女性对自身的认识,积极参与中国教会事工,在教会乃至社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最初上帝创造女性的真正价值。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上,在世界范围内,妇女受歧视的现象太普遍了,乃至有第二性之称。在耶稣生活的那个时代,对妇女的歧视也是很严重的。当时的社会贬低、蔑视女性,意至告诫男人们尽量少和妻子交谈,对其他女性不用说,更是鄙弃、疏远,形成一种不和女人来往的习俗。但明智而充满爱心的耶稣却不受这个愚昧习俗的束缚,他勇敢地摒弃世俗偏见,以慈爱、友善的态度对待女性,并在婚姻问题上极其有力地维护了妇女的权益。这些,福音书中都有记载。耶稣和妇女们的往来相处是十分自然、融洽的,“她们当耶稣在加黎利时,就追随了他,服侍他。还有许多别…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是人类商业文明的表现,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目前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兴起条件分析中所缺乏的伦理视阈,本文从企业性质的社会伦理学思考、经济价值中立论的逆转、环境危机的伦理诉求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责任分担的伦理理念,阐释了社会伦理文化对企业社会责任兴起的价值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赵紫宸的人生经历与他的相关神学作品来阐述他的婚姻伦理观,主要从真爱婚姻、两性契合、有节有义和伦理责任四个方面来分析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共构了赵先生的婚姻伦理观念。一方面赵紫宸从上帝的创造、基督道成肉身彰显真爱来凸显婚姻的圣礼性内涵,另一方面结合中国传统婚姻哲学,指出在赵先生的思想里"参配阴阳"的"夫妇之道"何以"通达神明"。重视婚姻道德、促进人格发展,助力社会和谐,赵先生婚姻伦理观不仅能给今日的基督徒带来道德激励,更能在一个婚姻危机的时代发出基督教婚姻伦理的声音,为社会的稳定和伦理的重建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妇女为中心”生育健康概念的提出,女性的健康与他们在社会中享有权利的关系正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如何实现女性有生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解决她们所面临的与社会选择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有的社会伦理背景以及所遵循的价值原则。由于中国与西方的社会伦理发展轨迹的差异,构建生育健康的伦理框架和强调女性生育自主权的努力方向也应异于西方。  相似文献   

12.
从婚姻家庭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婚外恋与社会文明的关系郭学贤婚外恋是我国目前婚姻家庭进步发展趋势中的一股暗流。它虽然表面上是当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但实质是现代社会生活在婚姻爱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它的滋生蔓延和对社会文明的危害,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婚外恋是...  相似文献   

13.
经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情小说有不少情节涉及到行权,其中最典型的模式是易装和改嫁。行权故事及言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是强调情,重视情在婚姻中的作用;二是对生命的珍视,以生命为至上、以孝道为先、以后嗣为大;三是新型的贞节观。世情小说中的行权所体现的人本思想,与明清时期新的社会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妇女伦理模式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妇女伦理模式 :从男、贤妻、良母、孝媳、贞妇、妇仪、女红等。本文在述论古代妇女伦理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现代妇女伦理建设应坚持批判摒弃其片面维护男性特权 ,剥夺女性人权 ,重妇女家庭道德义务 ,轻妇女个人正当权益等历史局限性、非人道性的糟粕。同时 ,主张大力发掘、改造、继承其中蕴涵着尊爱丈夫、赡老育小、性爱文明、仪态端庄、勤俭持家以及善待亲邻等具有超时代性与现代价值的传统妇女美德 ,建立历史延续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现代妇女伦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田野调查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大墩、梅坡、甘河滩村,刘集乡的团结、肖家、高李村的基础上,对保安族宗教经典和世俗社会中有关妇女社会地位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保安族社会中男女平等是普遍认同的心理。并从社会性别和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为视角,就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保安族日常生活实践中得出,青壮年婚育期家庭中妻子和丈夫承担了自己应有的义务和责任,而且中老年女性在宗教实践中也构建了自己较高的社会地位。本文认为以一个民族的宗教实践来探讨宗教诸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证研究,当下婚姻道德观的文明程度在不断提升,爱情动因既功利又超功利.爱情的存在只是婚姻满意的前提,夫妻经济地位的平等和物质生活务件的逐步改善才是婚姻持续幸福的保障.爱情和道德责任相互结合是确保婚姻美满的两大支柱.对婚外情宽容而不纵容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配偶排斥对女性离婚意愿的影响,以及愤怒情绪和婚姻满意度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对543名已婚女性施测了社会排斥体验量表、特质愤怒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以及离婚意愿问卷。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配偶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女性的离婚意愿,愤怒情绪和婚姻满意度分别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同时配偶排斥还顺序地先通过导致愤怒情绪增加,再使得婚姻满意度降低这一链式路径对女性的离婚意愿产生影响。未来可以通过减少配偶排斥以及减弱愤怒情绪和提升婚姻满意度的途径来增加婚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卵子捐赠助孕是治疗妇女不孕的一项辅助生育技术,它的实施具有重要价值,可使不孕妇女的家庭完整、婚姻美满,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通过对卵子捐赠产生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初步提出了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元代社会道德观念的限制使得妇女的宗教活动更多地需要女性宗教师,而全真女冠们禁欲苦修的信条又契合元代社会道德观念对守节妇女的要求,得到了上层社会的广泛支持,从而形成了继唐代女冠热后又一个女性信仰道教的热潮。在这场热潮中虽然很多全真女冠表现出了封建社会女性难得的独立意识和平等精神。但是,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大环境下,即使在标榜平等的全真教内,她们也很难获取真正的平等。  相似文献   

20.
择偶是婚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女性择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从进化心理学的择偶理论出发,研究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的择偶偏好。使用自由回忆法对女性择偶偏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女性在经济压力之下,更青睐具有“好资源”的男性;(2)无论哪一组的女性都更重视男性的社会经济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择偶时普遍更重视资源线索,在经济压力之下,这种择偶偏好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