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理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伦理是执政主体的执政行为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执政伦理理念、执政制度伦理、执政主体的道德品质三个方面。执政伦理理念是对如何规范执政主体的执政行为的理性认识 ,是指导执政伦理建构和实践的思想价值基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 ,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理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东 《学海》2006,(3):12-15
中国共产党政党伦理和执政能力是在执政实践中发展起来并动态地展开其有机互动关系的,前者构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价值之维。政党伦理在理论框架上展现为一个包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和政权运作界面的权力道德等三大层次的立体结构。政党伦理建设在方法论层面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育、监督和制度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执政伦理关涉到执政党对执政正当性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执政未来性的预期判断,具有宽容性、制衡性和有序性等伦理属性。执政党对公权力的遵循与服从不是出于阶级意志,而是受制于正义的约束,正义理应成为执政伦理的主旨。从学科的定位看,执政伦理属于政治伦理,但是它并不是着重研究政党伦理的道德构成及其培养的方式,而是对执政的制度构成、性质及其建构所依赖的伦理价值进行研究。因此,执政伦理还应是一种制度伦理和公共伦理。  相似文献   

4.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出的治国理念与行动指南,在国家道德形象、社会道德风尚与个体道德修养的向度上体现出丰富的伦理意蕴与伦理价值。五大发展理念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走向深化:五大发展理念能够拓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路、丰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凸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功能;另一方面,五大发展理念通过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得以贯彻落实: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中融入五大发展理念、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中融入五大发展理念、在社会成员道德修养过程中融入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对执政道德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执政的道德指向、执政的道德理念、执政的道德特点、执政的道德基本要求、执政的道德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系统的理论观点,使马克思主义执政道德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铭记2008年带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反思是我们对不平凡的2008年的最好记忆.2008年我们看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升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扩展;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为民执政、科学执政的行政伦理的彰显;和平、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文明素质的提升和公民意识的蓬勃生长.当然,2008年也凸现出我们企业伦理和制度伦理的漏洞.2008年带给我们的道德记忆和伦理反思都是值得珍藏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小锡于2014年出版了《道德资本研究》一书。拜读再三,深感此书不仅是对于经济伦理、伦理经济等理念的创新性阐释,更是对道德与经济关系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刻探讨,尤其是道德资本理论的提出,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伦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制度伦理作为执政伦理的核心,在执政伦理体系的建构与实践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总体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自己所处的历史和现实方位而做出的科学决策,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国体与政体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制度伦理建设上的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GDP崇拜到GNH关怀,是两种发展观的转变,其实质就是对幸福的一种崭新诠释和评价标准的转变。GDP崇拜其实质就是唯效率崇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道德的困惑和系列社会问题,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极组成的GNH关怀发展理念,已成为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政理念,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道德资本与企业营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建新 《学海》2001,(4):194-196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营销的成败并非只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伦理问题.产品的道德涵量、品牌的道德价值、决策的伦理理念、营销过程的伦理投入等都将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或道德资本对营销活动产生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道德"之间的同一性及其生成的"公民道德",有待由"发生"到"诞生"的理念革命。"公民"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承认,"公民道德"的真谛是通过道德生命的生长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公"之"民"或"道德之‘民’"。道德之"民"的诞生经历了"伦理上的造诣"—"道德世界观"—"道德主体"的辩证过程,展现为"伦理人"—"道德人"—"成人"的有机生命进程。"德"或道德在本性上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伦理是人类的家园,伦理家园的守望迎来"精神"的日出。伦理造诣—伦理家园—伦理精神是"伦理人"诞生的三部曲。"道德世界观"是道德世界的自我意识,以道德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即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义与利、理与欲、归根结底公与私的对立及其自觉为前提;但是道德世界观的本质是二者之间"被预定的和谐",关键在于必须透过道德行动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现实中对立—信念中预定和谐—通过行动实现和谐,是"道德人"诞生的生命节律。"道德人"的发展,是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主体经过"良心—善—道德世界"的诞生过程,良心扬弃道德世界观的"二律背反",但内在"一个人的心"与"所有人的心"的矛盾;"善"是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但具有抽象性;道德主体扬弃良心与善中的矛盾与分裂,"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追求并达到"成人"境界。"公民道德"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既是"公民"与"道德"同一的道德主体的创造,更是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同一的人的世界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以自由、平等、博爱等人道主义现代伦理理念为指导 ,从道德本体、道德规范的内容、人格模式、道德价值定位等视角将传统伦理转化为现代伦理 ,实现了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的跨越。孙中山伦理思想在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以及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高科技和网络化背景,引发了中国社会深刻的伦理转型和社会道德难题.社会个体道德自我呈现出道德理想迷茫和道德冷漠、缺乏正义和规则意识、人格分裂和知行分离、职业道德缺失等不良特征.基于社会生活和伦理的现代转型,提升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以相互性和公共性、人道和良善性、公正和契约性、自主与自律性等理念塑造公民伦理,是道德自我价值转型和精神提升的根本对措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人们的道德思维可以说是遵循着伦理理性和伦理智慧两种模式进行的。所谓伦理理性,是指每一位行为主体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都应该合乎道德地行动。而人们之所以要用道德来规约自己的行为,目的在于使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与需求都能够得到保障与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与理性处于合一的状态。所谓伦理智慧,是指行为主体在面临道德困境和伦理悖论的时候,为了寻获道德的或者比较道德的解答,所采取的所有选择、权衡、谋略、处置、协调等实践活动。一句话,伦理智慧体现为一种寻求道德目标的权衡能力。如果说伦理理性是在实践道德、践行道德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伦理智慧是在寻找道德、追寻道德。伦理理性以道德真理为导向,伦理智慧则是以道德共识为依归。  相似文献   

15.
从人的生命本性看道德与伦理的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伦理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必然与人的生命本性有着内在关联.人的超自然性蕴含着做人问题,道德、伦理是做人问题在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两个方向上的解决.道德是个体做人方向与方式的选择,伦理是包含底线伦理和社会道德的规范系统.道德、伦理的区分具有重要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基督教的神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伦理是奠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伦理形态,道德的存在以神圣的信仰为来源为归宿,自身不构成自足的根据,以神圣性的精神理念为起点和终点,形成了基督教伦理的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并由此引申出一套伦理行为规范,对人的生活中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模式进行道德建构和道德评判。所以,基督教伦理的实质是将今世的相对性奠立在来世的绝对性之上,用神圣的视野观照世俗的道德,用超越的信念支撑经验的伦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都迫切呼唤绿色发展理念的伦理价值。其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诠释: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为伦理价值理念和规范,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伦理价值标准和准则,以永续发展为伦理价值目标和追求。根据对中西方历史上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伦理价值的思想进行梳理和挖掘,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是中西方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结合。必须将其融入道德教育、道德规范、道德评价、道德行为之中,才能促使人们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真正贯彻和实现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特定的人的观念,世界主义公民具有正义感和善观念这两种道德能力,拥有理智理性与合情理性的理念,是自由而平等的道德主体。这样一种人的观念也预制了全球正义的核心理念:全球正义是全球制度的首要美德;个人是全球正义的终极关怀单元;伦理普遍主义是全球正义的伦理基础;倡导平等主义的全球分配正义。作为世界主义公民的人的观念与全球正义理念是紧密相连、彼此印证和相互支撑的。  相似文献   

19.
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互助合作和无私奉献是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当代阐释。志愿服务与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内在统一、相互契合,前者是后者的外显形式和实践方式,后者是前者的内在动力和行为目标。志愿服务通过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和互助合作、无私奉献的伦理精神,实现对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彰显与弘扬。  相似文献   

20.
伦理与道德之辨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与道德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在许多研究者那里是比较模糊的。本文试图从词源学的角度并结合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相应观点对二者的内涵加以区别界定并对二者的关系加以厘定:道德是个体对自身完满性的价值追求,具有主体性与私人性;而伦理则是基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而形成的规范体系,具有“互主体性”与公共性。道德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是道德的提升。笔者认为,对伦理与道德加以区分和厘定将有助于伦理冲突的化解、伦理关系的协调以及伦理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