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家生命伦理学是否可能,是目前生命伦理学界争论的一个话题。对这一问题最有代表性的诘难是对儒学能否作为我国生命伦理学的思想基础以及儒学能否提供构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性基础的质疑。本文回应了这两个问题,并且认为儒家生命伦理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同时分析了儒学与生命伦理学会通的可能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述了对由IBC负责起草的"生命伦理学普适规范宣言"的不同的宗教和道德观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法国巴黎,2004年8月23-24日)上,由分别来自佛教、儒家、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天主教的代表发表了这些观点.文章评述了这个生命伦理学宣言产生的过程,其对世界上截然不同、不同通约的宗教和道德观点必定是敏感的.文章主张,具有不同道德传统的生命伦理学家,而不是生物医学科学家,应该在制定国际适用的可行的生命伦理学规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对于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提供了一种理论资源和研究进路,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一方面,儒学是一个历史概念,儒家伦理有其历史局限性和文化相对性,另方面,生命伦理学有不同于传统伦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方法,因此,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而言,儒家伦理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儒家伦理不能自发地成为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核心价值.只有在认真地清理传统儒家伦理的基础上,在不断地对儒学进行"现代诠释"或称之为"儒学创新"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儒家生命伦理学才能在后现代多元文化处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探讨生命伦理学的起源,并阐述了不同理论支持者的观点,发现无论准确的生命伦理学历史起源是什么,目前生命伦理学已经变成了一种真正的全球现象。它在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类不仅仅是欧洲人或亚洲人,也是世界公民和一个全球道德共同体的成员。生命伦理学对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是"拿来"的,而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普遍的框架去解释和管理正在经历的变化,这个变化包括了目前所有的国家和文化。然而,这个框架的解释和应用必须依据本土环境。因此,现代生命伦理学具有全球性和本土特征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生命伦理学兴起,有着深刻的多方面的理论根源.其中,诺斯替主义对其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探索路径的独特性;立足后现代道德多元化,反理性、挑战原则主义;承认道德异乡人,构建次级相对主义以及对人内在精神本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国际生命伦理学和伦理学相对主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DanielWikler国际生命伦理学会会长东亚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EACB’95)召集人邱教授和坂本教授邀请我谈谈伦理学和文化相对主义与国际生命伦理学的关系。这是一项困难的任务,一项超过我个人作为生...  相似文献   

7.
该著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关于儒家哲学的文章,试图结合中西方道德哲学中的主要概念、原则、理论框架等,重新解释儒家哲学的当代意义。作者认为,可以将儒家伦理学说的核心与基础理解为存在论意义上的“感动论”,而儒家的示范性道德人格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够感动、激励人们行善。  相似文献   

8.
李明辉 《哲学研究》2012,(10):111-117,129
<正>近年来英语世界出现了一股藉西方的"德行伦理学"(Virtue Ethics)①诠释儒家伦理学之风潮,例如万百安的《早期中国哲学中的德行伦理学与结果论》(见Van Norden)、余纪元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见Yu;另见余纪元,2009年),以及沈美华的《藉亚里士多德与孔子来重探道德》(见Sim)。最近,"德行伦理学"的提倡者之一斯洛特(M.Slote)也涉入了此项主题。2008年10月他在台湾政治大学"人文价值讲座"针对"德行伦理学"所发表的系列演讲,便属于这类尝试。不过,他所主张的并非亚里士多德式的"德行伦理学",而是所谓的"情感主义的德行伦理学"(sentimentalist virtue ethics),其主要代表是休谟。  相似文献   

9.
李喜英 《学海》2007,(3):46-50
从表面上看,元伦理学似乎对人类道德实践没有实际作用,因为它远离了客观现实生活,仅仅是对道德语言的逻辑分析,偏离了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旨趣和道路。然而,元伦理学并没有因此而丢掉其作为伦理学的学科身份。通过对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主要观点的分析,本文认为,它并没有和传统规范伦理学产生彻底“断裂”,只是谋求对伦理学的道德概念和判断进行科学的逻辑论证,以此保证其伦理学的“科学”品格,进而间接地对人类社会生活和道德行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儒家内圣之学与应用伦理学[香港]罗秉祥一、儒家伦理学之核心是内圣之学所谓内圣之学,就是“为己”之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荀子·劝学》),也是“修己”之学(《论语·宪问》)。(参刘述先,1987;Tu,1979:17-34...  相似文献   

11.
(一) 在错误方向上走得太远的伦理思想,其要走的回头道路是崎岖而艰难的。然而如果它不走看来方便的捷径而从一开始就采取正确方向,则它的旅途也就非常平坦。为了避免误入歧途,伦理思想必须注意下列三点:-,决不给世界搞什么伦理阐明;二、要从宇宙着眼,要有神秘意味,这就是说,要把伦理中流行的一切虔诚行为理解为一种内心的精神的处世态度的外在表现;三、不作抽象思维,而勿宁停留于思维的初级状态,具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与生命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任何历史阶段 ,人性论都是医学伦理观建立的基础 ,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我国古代医学伦理观的基础是儒家的性善论 ,西方近代医学伦理观的基础是西方近代人性论 ,现代西方生命伦理学的基础就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文化思想。因为任何时代的医学家、伦理学家都是在受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而成长起来的 ,他们对医德伦理问题的思考或多或少受当时人文文化的熏陶 ,而有其所处时代的文化烙印。正如西方著名文化学学者兰德曼所说 :任何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受其文化环境的影响 ,“文化如同人体内的血管系统是属于人的一部分 ,而血管里流…  相似文献   

13.
韩国在积极推进生命伦理学立法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法学院Un -JongPak从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 ,在韩国已有 9次对生命伦理学和生物安全进行立法的尝试。有人建议修改现有的“生物技术支持法令” ,有人提出新的立法草案 ,如“禁止克隆人法令草案”、“生命伦理学框架法令草案”等。这些草案有一半是国会提交的 ,主要集中于禁止克隆人 ,其余由各管理机构提出。 2 0 0 0年以后 ,立法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 ,从胚胎研究、胚胎干细胞研究到遗传信息保护和生物技术专利等等。然而 ,这些努力都失败了。立法失败的原因可归纳为 :(1)优先考虑技术进步的…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与生命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世界危局一场罕见的全面性危机正朝人类逼近。全球险象如同黑云压城,在地平线处聚集。今天我们所处的生存世界,危机四伏:气候变化、粮食紧张、环境恶化、染病蔓延、能源短缺、恐怖主义、大量贫困,等等,不一而足。危局之严重,已然不是寥寥几个困扰的问题那么简单,已不是少数个体按部就班即可解决。  相似文献   

16.
从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在韩国已有9次对生命伦理学和生物安全进行立法的尝试。有人建议修改现有的“生物技术支持法令”,有人提出新的立法草案,如“禁止克隆人法令草案”、“生命伦理学框架法令草案”等。这些草案有一半是国会提交的,主要集中于禁止克隆人,其余由各管理机构提出。2000年以后,立法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胚胎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仁性即是孔子之仁、孟子之良心。仁性有两个来源:一是生长倾向,二是伦理心境。这两个来源的性质不同:生长倾向来自天生,是人的自然属性;伦理心境来自社会生活和智性思维,是人的社会属性。生长倾向是仁性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它,没有办法说明伦理心境以什么为根基的问题,更无法证明成德成善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伦理心境是仁性最重要的部分,是整个研究的枢纽。失去这个枢纽,既无法划分人性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也无法解释生长倾向在发展过程中何以能够成为道德的根据,更无法回答同样是人,但其仁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何以会有不同表现等一系列问题。生长倾向在正常情况下一定会发展为伦理心境,伦理心境也一定要建立在生长倾向的基础上。二者只是一本,不是二本。无论是生长倾向还是伦理心境都具有先在性,正是这种先在性保证了仁性可以成为道德的根据。在这一根据中没有恶的位置,恶只是善的缺乏。  相似文献   

18.
1从医学伦理学到生命伦理学:知情同意的重要性卡特莱特调查代表着新西兰医学伦理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它不仅暗示了一个传统医学伦理学时代(主要着力于医生个体从职业立场出发而应有的礼仪)走向尾声,还宣布着一个新的生命伦理学时代(有着更宽泛的并以患者为中心的观点)的到来。新西兰的传统医学伦理学,就像世界的其他许多地方一样,总的来说是家长式的,独裁主义的,由医生和医疗界把持导向。它的前身为英国医学协会新西兰分会,其1887年医学伦理学准则,采自美国医学协会准则。一方面,该准则强调医学职业的伟大与高尚:“当瘟疫流行时,迎…  相似文献   

19.
生命伦理学是上个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主要研究现代医学及生物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由于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建构方式,使得生命伦理学具有多重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基督教伦理神学、医学科学哲学、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和西方道德哲学等.上述理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繁复的思想网络,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共同为生命伦理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今天,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还处在不断丰富和演变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1从医学伦理学到生命伦理学:知情同意的重要性 卡特莱特调查代表着新西兰医学伦理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转折点.它不仅暗示了一个传统医学伦理学时代(主要着力于医生个体从职业立场出发而应有的礼仪)走向尾声,还宣布着一个新的生命伦理学时代(有着更宽泛的并以患者为中心的观点)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