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民大跃进的高潮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史教研室的全体同志,经过半个多月的苦战,写出了批判冯友兰哲学思想的论文八篇,共计约十万字。这些文章比较全面地批判了冯友兰在解放前后所发表的主要哲学著作和文章,而且批判冯友兰以前的哲学思想都联系到他解放后所散布的修正主义哲学思想,批判他解放后的哲学观点也都追溯到他过去的哲学体系。其中有些文章质量还是较好的。如:杨宪邦同志的“冯友兰的新理学——封建买办王朝的御用哲学”一文,着重揭露和批判“新理学”的阶级根源,揭露冯友兰全部哲学的政治内容是为蒋介石王朝的反动的政治纲领服务的,文章并且深刻地分析了冯友兰如何以他的哲学唯心主义、不可知主义、神秘主义、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来为他的反动  相似文献   

2.
质疑和请教     
“哲学研究”第一期发表了汪子嵩同志的“冯友兰的哲学是为谁服务的”,第二期又发表了关锋同志的“揭露‘新原人’的原形”。我读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关锋同志指出,“新原人”是新理学的系统的内脏,这是正确的。在我早期所写的东西中,本来有个思想,认为“哲学之功用及目的在确定一理想人生,以为批评实际人生,及吾人行为之标准。哲学即所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享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及哲学史家。他用“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努力,中外学术界也普遍认同他的这种努力并誉之为中国哲学史上具有理程碑性质的贡献。三史者,即《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者,即《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研读“三史”可以想见到冯友兰作为哲学史家的贡献,研读“六书”则可体会到冯友兰作为哲学家的思想扭力。冯友兰先生逝世后,哲学界几乎每年都有一个规模不等的研讨会或纪念…  相似文献   

4.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冯友兰提出的一对方法论概念。这一对方法不仅是冯友兰建构新理学体系的方法,而且是他治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因此也可以说,这一套方法论既是他的哲学方法论,也是他的哲学史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哲学体系。由于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尽力追溯他的学说如何系‘接着’而不是‘照着’程、朱、道家、魏晋玄学及禅宗发挥推进而来,有集中国哲学大成之地方”,①加之他在“新理学”中讨论了人们广泛关心的中国文化建设、生活方式和思想修养等问题,使“新理学”在中国思想界一度广为流传。贺麟曾认为“新理学”的“流传”使冯友兰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影响最广声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理学》表述的是一种形上学的思想体系。冯友兰认为,他的《新理学》是“接著”宋明理学讲的。而不是“照著”宋明理学讲的。这表明《新理学》中的形上学系统既与宋明理学有着思想渊源的关系,又有着性质上的差异。这种思想上的渊源关系表现在冯友兰反复强调“哲学是对于人生底,有系统地,反思底,思想”,“形上学是哲学中底最重要底一部分。因为它代表人对于人生底最后底觉解,这种觉解,是人有最高底境界所必需底”,“形上学的功用,本只在于提高人的境界。它不能使人有更多底积极底知识。它只可以使人有最高底境界”。冯友兰对哲学…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理性特征。一方面,他借助于逻辑分析的理性思维方法,创建了“新理学”的形上学体系;另一方面,虽然冯友兰以理性来定义人的本质,但是由于他仅仅强调其中作为思维分析方法的逻辑理性,而完全忽略了价值层面上的理性的批判向度以及与理性密不可分的人的自由本质,以至于从根本上严重制约了“新理学”对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冯友兰新理学与新儒家的哲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的目的在于给新儒家以哲学的定位。新儒家哲学是现代的亦或是后现代的?它能不能改变中国传统哲学前现代的结构,能不能为解决当代哲学问题提供某种值得参照的途径?我们将从分析冯友兰先生1949年前完成的所谓新理学体系入手来讨论上述问题。由于此种分析与本文的主题关系重大,我将引进一种模式来界定新理学的现代性。           一冯友兰的新理学可以说在西方从没有产生过影响,它在中国出现之际却颇引人注目,但是很快就被中国哲学界所摒弃并几乎被遗忘了。新理学首先被冯先生本人所摒弃,因为他在1949年以后迅速…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后,馮友蘭先生曾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对他解放前所發表的著作中的哲学、历史、社会文化观点作了批判和清算。但解放初期所写的一些文章,在基本立場上还沒有轉到工人阶級和馬克思主义方面来,比如“新理学底自我檢討”一文还在强調自己写的那些書的所謂“进步性”,还在为它們辯护。在“新旧哲学底区別”中,也只对那些观点作一般性的批判。对于以“新理学”为中心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反动性认識很不够,沒有把它作为敌对的思想加以徹底的批判T友蘭先生在去年“哲学研究”第一、二期發表  相似文献   

10.
一、冯友兰新理学要解决的问题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可以说是一部中西文化不断碰撞的历史。人们由介绍传播西学,经过中西文化的论争,最后走上了自觉寻求中西文化和中西哲学的结合点的道路。冯友兰的“新理学”的思想体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方面的成果。冯友兰的新理学与程朱理学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他对程朱理学重新发现的“理世界”特别推崇,认为理世界的重新发现,使人得到一个超乎形象的、洁净空阔的世界,这正  相似文献   

11.
新理学旨在建立一近代化的中国哲学,冯友兰认为,新理学不是“凭空创造”一新哲学,而是接着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宋明道学中的程朱理学(以下称旧理学)讲的。与“照着讲”相对,“接着讲”确乎是在标明新理学的创新面,不过,如撇开与“照着讲”相对的语境,“接着讲”实际上意味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既然是“接着讲”,就必有所“接”,就必有继承或依照的部分,否则就成了与传统哲学无关的“凭空创造”;同时,又必有自家的创新,不然就成了“照着讲”,也就与近代化的新哲学毫无干系。根本的问题是新理学如何继承如何创新,新理学究竟依…  相似文献   

12.
宗教及其命运──略论冯友兰先生的宗教观点单纯,丛春霞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冯友兰先生是以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的双重身份名世的。就哲学家的身份言,他创立了自己的新理学体系,就哲学史家的身份言,他首次写出了中国哲学通史,并把中国哲学史分成先秦的子学时代和秦...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开头就说 :此书“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冯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又说 :“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 ,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 ,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 ,这就是‘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分别。”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2 0 0页 )张立文教授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年第 2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 :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的文章。笔者受冯、张两先生的启…  相似文献   

14.
一最近两年,冯友兰先生在关于哲学史继承问题上发表的“抽象继承法”,在关于教育方针问题的辩论中发表的“理论——实践——理论”的公式,受到学术界应有的批判。许多同志正确地指出:冯先生现在发表的这些错误理论,是他在解放前那套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新理学”的幽灵重现,因此有必要对冯先生的学术思想从根本上作彻底的批判。冯先生自己在“批判我底抽象继承法”中,也承认:“解放后,我对于这个体系,只作了一些皮毛上的批判,它基本上还是原封不动地存在我的心里。……一切潜伏的东西,遇有时机,总是要冒出来的。‘百家争鸣’底  相似文献   

15.
引言:接着讲与创造的诠释新理学一开始就标明是“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不是“照着”讲,那么,从方法的意义上,此接着讲究竟有什么含义呢?冯友兰对于其接着讲的思路,有一个逻辑的说明。冯认为,哲学是形式的释义,只是“以。心观大全”,只讲事物各有其理,而不研究各个理的具体内容(属于科学),因而古今哲学不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哲学不可能超出前人的“大致轮廓”,只能更“完备精密”而已,此所谓“完备精密”,即在于思之能力即逻辑的进步。所以,冯友兰说:“近代化的中国哲学,只能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自认继承程朱理学的“新理学”是最哲学的哲学,即最哲学的形上学,或称真正的形上学,理世界(真际)是其研究领域,得到对共相的认识是其重要任务。他说:“新理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正底方法;一种是负底方法。正底方法是以逻辑分析法讲形上学。负底方法是讲形上学不能讲,讲形上学不能讲,亦是一种讲形上学的方法。”以冯友兰集》,群言出版社,第439页。1993年版)在冯友兰看来,逻辑分析法在西方哲学中有“很高底发展”,而“在中国哲学中从未充分发展。”(同上书,第52O页)因此,要使中国哲学像西方哲学那样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方逻辑传播对冯友兰哲学的影响 ,主要涉及哲学观和哲学方法两个方面。就哲学观而言 ,他既指出哲学与逻辑的差异性 ,又强调二者的一致性。其中 ,后者更为冯友兰所关注。就哲学方法而言 ,他把逻辑方法即“正底方法”作为其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 :基本概念含义清楚、明确 ,观念的提出讲求逻辑推导 ,利用类知识阐述哲学思想等。逻辑理性在冯友兰哲学中的自觉融入 ,对其“新理学”体系之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民族哲学的世界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上一世纪40年代,王恩洋曾撰<新理学评论>一书,对冯友兰新理学的理气与真际、阴阳与天道、道德观与圣人观诸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二人的分歧既是佛学与儒学的分歧,也是宋明以来心学与理学的分歧的继续;既预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心理合一的发展方向,也表明了道学和哲学在方法论和学术指向上的差异.冯友兰具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使道学或者广义地说儒学、传统哲学转型为以西方哲学为典范的现代哲学,王恩洋缺乏这种意识.但是,儒学转型后也失去了它的成圣指向,欲纳成圣于哲学之中,便不可避免地形成矛盾;成圣的儒学和思维的哲学各行其是,或许是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可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上一世纪40年代,王恩洋曾撰《新理学评论》一书,对冯友兰新理学的理气与真际、阴阳与天道、道德观与圣人观诸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二人的分歧既是佛学与儒学的分歧,也是宋明以来心学与理学的分歧的继续;既预示了中国现代哲学的心理合一的发展方向,也表明了道学和哲学在方法论和学术指向上的差异。冯友兰具有自觉的方法论意识,使道学或者广义地说儒学、传统哲学转型为以西方哲学为典范的现代哲学,王恩洋缺乏这种意识。但是,儒学转型后也失去了它的成圣指向,欲纳成圣于哲学之中,便不可避免地形成矛盾;成圣的儒学和思维的哲学各行其是,或许是未来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可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道家思想对冯友兰“新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最富独创性的思想家,他在抗战时期完成的新理学体系是20世纪中国人自己创制的少数几个系统之一。由于冯氏本人一再声称他是接着宋明道学中的理学一派讲的,所以这个系统通常都被划归到现代新儒家的行列之中。其结果,人们多着眼于新理学与程朱理学的承续关系以及对儒家传统的创造性诠释方面,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的广泛思想来源。其实,仔细地分析就会发现,在冯氏的思想形成过程中,西方的新实在论和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道家、玄学和禅宗均扮演了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本文中,我将把论题限定在新理学与道家的关系上,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