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德格尔指出:“无”乃是最广泛、最深刻、最原始的问题,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传统形而上学只知问“有”而不知问“无”,而海氏认为只有在“无”中,存在者之可敞开状态才是可能的。中国古代的老子对有与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老子的学说对海德格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海氏关于“无”的论说是在老子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德国哲学对老子的接受——通往“重演”的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思想在德国哲学几百年的发展史中早已留下印迹,甚至在某些重要哲学家那里,比如谢林、M.布伯和海德格尔等,产生了呼应式的对话。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中西思想沟通中的"文化间性"(Interkultualitt)。本文作者艾尔伯菲特站在文化间哲学(interkultuelle Phi-losophie,又译比较哲学)的立场上,一一回顾并且精要点评了老子在几位主要德国思想家那里产生的影响,他对德国哲学自海德格尔以来的新动向的阐发,指出了一条相对清晰可辨的"重演"道路,表明德国哲学家如何运用外来思想革新自身传统,也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相似文献   

3.
在海德格尔与中国道家的关系中,从思想层面上讲,最引人关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海德格尔到底从老庄那里获得了什么启发?在事实层面上,则他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于1946年共译《老子》的经历,由于某些人士(比如海德格尔的)L二子赫尔曼)的否认,也似乎成了一个问题。这里选译的三篇文章直接有助于回答这两个问题。迈(May)的文章出自他那本探讨海德格尔哲学中《隐藏着的东亚思想来源》的名作。此文最突出的贡献是考订了海德格尔所使用的《老子》与《庄子》的德文译本,并将它们与海德格尔著作中的一些相关说法进行对比,由此而表明后期海德格尔在何等深刻和关键的意义上受到了老庄的影响。萧师毅的文章是关于那个“共译《道德经》”问题的第一手材料,而著名的海德格尔专家波格勒的《再论海德格尔与老子》,则是继他以前的那篇《东西方对话:海德格尔与老子》之后,考虑到有人否定有关事实而做的再次考察的结果。而且,此文还提供了一些新的有关事实与材料。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与我们《道德经》的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于1946年春天,在弗莱堡(Freiburg)的木材集市广场(Holzmarktplatz)与海德格尔的相会之中,得悉他对翻译老子《道德经》感到兴趣.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国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话题.本文作者围绕雅斯贝尔斯《关于马丁·海德格尔的笔记》等著作,重新探讨了海德格尔前后思想与纳粹主义的内在关系.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的亲合性并非是他校长任期以后就放弃了的暂时的亲合性,而是自始至终都与其自身的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恒久的亲合性.不仅他的早期思想就坚信纳粹主义代表德意志民族的未来,他的后期思想也坚信想象中的纳粹主义代表德意志民族的未来.在与纳粹主义的深远而持续的联系中,海德格尔扮演了一种出卖理性、不负责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柴文华 《哲学动态》2012,(10):44-51
老子和冯友兰都是从中原大地走向世界的哲学家。冯友兰虽然是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老子思想也非常重视;在其"三史"[1]和"六书"[2]中,冯友兰提出了系统的老子观。那么,建国前冯友兰的老子观都有哪些内容?他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中国哲学史家的老子观有哪些不同?  相似文献   

7.
文章梳理了海德格尔以"四位一体"、"四重保护"和属人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建筑伦理思想,揭示了"此在本体论"和中国的老庄哲学与海德格尔建筑伦理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独”观念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子》《庄子》中蕴含着丰富的“独”观念,尤其是在境界论方面,“独”可谓是老庄生命、精神境界的另一种概括,这主要体现在老子的“我独”,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见独”等内容上,老庄的“独”之境界论始终蕴含着人“法”道的思想理路.境界论又与践行密切相关,老子的“隐”是对精神境界较为彻底的践行,庄子则更为复杂,他面向的是世俗生活,在从至高精神境界向世俗生活践行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谴是非”,在另一方面又“谴是非”.  相似文献   

9.
赵明 《管子学刊》2020,(1):59-65
司马迁将韩非子与老子同传,旨在礼乐文明转向帝制文明的背景中揭示韩非子思想的丰富内涵。老子对年轻孔丘的教言实质上是对韩非人生际遇的历史预言。老庄与申韩虽同"绌儒学",但二者本身其实是对立的。汉儒虽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却是韩非子架设了连接春秋战国到西汉帝国之政治立法主张的桥梁;此乃史家反思和批判汉儒的高明见识。  相似文献   

10.
<正> 老子和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创立者,因学说宗旨一致,思想旨趣相同,被后人并称为“老庄”。然而,“老庄”并称究竟始于何时?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问题的答案也一直被误解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