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引言研究“哲学——非洲”的每一种尝试都面临一个问题,即找出所论课题的正确题目,因为有时所用的“非洲的哲学”一词大多被人狭义地理解为黑非洲哲学。这样便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黑非洲以北——从埃及到摩洛哥——还有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往往被理解为是地中海哲学的组成部分,其传统渊源可追溯到古典文化。由于上述原因,本文简单采用“非洲现状中的哲学”这个标题。为了便于对这层意思的理解,首先作几点历史性的开场说明似乎是有意义的而且也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2.
“人为”与“情理”──中国哲学传统的基本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哲学传统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鲜明地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这就是重“认知”和扬“理性”。正是从这种“认知理性”精神出发,西方哲学传统对各种哲学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建构起了它自身很有特色的理论体系。自上个世纪末“西学东渐”以来,人们常常以西方哲学传统的这种认知理性精神作为典范模式,考察中国哲学传统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结果往往使后者的本来面目处于某种扭曲之中。其实,中国哲学传统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两个与西方哲学传统很为不同的基本特征,这就是重“人为”和杨“清理”。也正是由此出发…  相似文献   

3.
有时哲学家们有这样一个愿望:从根本上重新考察现有的被普遍接受了的一些哲学观点、学说和问题。古希腊的怀疑论者(如皮浪、阿尔克西拉伊、卡内亚德等)为批判地考察事物和现象的哲学传统打下了基础。文艺复兴晚期,笛卡儿继承了这一传统,批判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一些神学学说和愚昧无知的偏见。“自然理性的光辉”应当继承确信不疑的才能从而代替在宗教改革时期占统治地位的那种充满感情激动和理智混乱的喧嚣噪音。在宗教不容异说的条件下,“怀疑一切”的笛卡儿是难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的。他的著名的“系统的怀疑方法”是以这一信仰为前提的,即不允许对这一方法的可靠性有任何怀疑。既然断言“无中不能生有”的论  相似文献   

4.
运用“理性”概念来诠释先秦哲学的确有助于揭示中国思想的特点,但同时也揭示不同学者对此概念运用的任意性。无论是葛瑞汉对中国古代哲学中存在理性论辩的宣称,还是陈汉生对中国古代哲学中没有“理性”概念的断言,都仅仅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西方对“理性”的传统定义并不能完全概括东西方的相应经验。这一解释模式所揭示的,不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恰恰是西方概念体系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尚未真正梳理清楚,他的三个《批判》的内在关系,也还需要进一步地阐发。我们常说,康德的“实践理性”是引向“宗教”的桥梁,这话不错,但具体都有哪些内容,其中关键的核心问题又是哪些,所知并不十分确切。应该说,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意义,远不仅在于确立与“理论理性”相对应的另一种“理性”之功能,而更在于:此种理性功能之开发,扩充了自柏拉图、亚里土多德以来的哲学传统,使它有了新的内容,即:将已深入欧洲人心的基督教思想,融贯到以希腊为传统的欧洲哲学思想中来,使其不再游离于哲学之外,不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两种宗教哲学类型——阿奎那的宇宙论方式和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从历史上说明西方基督教哲学是如何回答人和上帝这一核心问题,如何解决理性和信仰这一内在矛盾的。为弥补安瑟伦本体论证明的不足,阿奎那提出了较为完备的宇宙论证明。然而这种证明不仅被康德斥之为理性的“幻想”,而且也被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所不容。信仰对象的理性不确定性始终是基督教哲学难以消除的“硬核”。  相似文献   

7.
“本体论”译名辨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的“ontology”一词在我国迄今多译为“本体论”。近些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有关“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它涉及到哲学的根本问题。但是,所谓“本体论”到底应包括哪些含义,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不仅国内,而且国外哲学界也众说纷纭。因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直截了当地说:“本体论”一词“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  相似文献   

8.
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导言: 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研究若干进路从最近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看, 以往的科学哲学都可以被称为传统科学哲学。而在传统科学哲学中, 我们知道, 按照历史进程它又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即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阶段。逻辑主义的科学理性研究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开, 认为对理论理性的逻辑分析是理解科学理性的唯一途径, 并把实践理性归入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中。许多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在否定逻辑主义方向的前提下, 因为未能将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重新整合, 从而对科学理性不可避免地采取了怀疑主义态…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理性的哲学中,有一个谜。传统上,理性被认为是我们最高级的能力,是哲学的核心。例如,亚里士多德赞美理性是自我认知(noesis noeseos)。而现在,许多哲学家都想脱离理性。费耶阿本德宣称“告别理性”起到了范式的作用。如今人们不像从前那样给理性以最高的赞赏,而是鼓吹抛弃理性。  相似文献   

10.
蒙培元先生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的核心是“情即理”,它既不是情感加理性,也不是符合理性的情感或情感与理性的混合体,而是情感本身自有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理性思想,能够真正将中国哲学的理性思想与西方哲学的理性思想区别开来。蒙培元先生所首创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是他对中国哲学和哲学最为重要和最为独特的贡献,这一思想从新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本质的精神特质,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树立了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第9届维特根斯坦国际专题讨论会的主题是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或译心智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详细地讨论过的问题包括:心身问题、心灵哲学的传统问题和心理学哲学。 1.心身问题什么是心身问题?“心灵”(mind)一词有多种非常不同的用法,这一事实导致了现代讨论中的某种混乱。对这个词,我们至少可以区分出五种不同的用法,因此心身问题至少有五种意义。 (1)我们可以象笛卡儿使用“mens”一词那样使用“心灵”一词,让它指称具有心理属性的东西,亦即指称那种能思想,能感知,能相信和能欲求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是用“心灵”这个词意指“人”这个词所意指的东西,因而该词表示的就是你和我这样一些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关于理性的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名词。但是,理性一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却属罕见,理性是一个来自西方的翻译名词。中国哲学中有没有与现在所谓理性相当的观念呢?回答是肯定的。我认为,《中庸》所谓“德性”,《易传》和《大学》所谓“明德”,就是指理性而言。而宋儒所谓“义理之性”就更与理性相似了。理性的意义、性质与作用,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  相似文献   

13.
江怡  李红 《世界哲学》2005,(6):12-12
主持人的话:近十年来,分析哲学正在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这种变化不是来自外部的批评,而是来自内部的反省,来自分析哲学家对哲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在思想渊源上,分析哲学从来没有被看作是与传统哲学完全背道而驰的哲学,但分析哲学家真正有意识地确认这种血缘联系,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在这些哲学家中,罗伯特·布兰顿就是一个重要代表。作为罗蒂的学生,他强烈地意识到语言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内在关联,但他不是据此批判语言哲学,而是以建设性的思路改造语言哲学,试图依照语用学方法重建关于意义的语义学。他提出的“推论主义”及其理性…  相似文献   

14.
价值理性的恢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近代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是被认为与理性主义传统相对立的。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 ,主要从经验主义导出的科学主义 ,却成为今日理性主义的代名词。由此可以看出 ,工具理性之“理性”与原本理性主义意义上的理性简直就是南辕北辙。本文不打算探讨一般的理性问题 ,而仅想在与工具理性的对照中为价值理性的恢复作些概念性的准备。一、现代性与价值理性从欧洲启蒙运动开始直至尼采宣告“上帝死了” ,价值上的虚无主义运动似乎走过了一个完整的段落。结果是 ,对理性的工具性理解从此成为人们基本的思维定向。因为理性被放在信仰的对立面 ,而传统中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知识者“志难酬”的哲学思考刘士林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传统知识者生命咏叹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现当代诸多学人中,也常能见到这种复杂情感。这就是中国知识者特有的“志难酬”现象。从哲学角度看,它涉及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关系问题。也只有从这里,才能排除情感和心理因素的困挠,给以科学的解释。“志难酬”现象表明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志难酬”的精神痛苦是基于“志酬”(知行合一)这一主观信仰之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中国哲学中从未经历过康德式的批判阶段,而是由先秦儒家哲学先验地规定下来的,这种规定也源于儒家学说自身的自我崇拜和信仰方式,因之它的理论根据只能是一种危险的独断论。这种独断论主要表现在:1.出于实践理性的需要,先验地规定理论必须有实用目的,理论必须与实践本身一致,因此理论只能是一种实践理性。2.知识探索被道德命令取代,必然导致对知识的轻视和独断、专制要求。这尤其表现在儒家的知识价值观上,强调学以致用。于是,本应起理论作用的“志”就成为一种与实践理性一体化的道德人格与人生信仰。这就完全混淆了知识与信仰、理论与实践的区别。所以,“志”就仅仅成为实用性的“志向”和“政治理想”。“志难酬”悲剧的最深根源正在于混淆了  相似文献   

16.
如同“历史主义”和“主观主义”等概念一样,在当前哲学用语中,“反理性主义”也是一个含义很不明确的概念。人们常常在许多不同的意义和场合使用它。因此,如果企图言简意赅地阐明它的含义,很快就会遇到重重困难。例如,人们可以说:把一个作者称为反理性主义者,也就是说他否认理性(Reason)的权威。但是,“理性主义”一词本身又该作怎样的理解呢?它的权威性又是在哪些方面才可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概念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意识形态”是当今世界被使用得最多的概念之一。从记者们敏锐的评论到政治家庄重的宣言,从各种各样的学术著作到措词谨慎的外交文件,无不频繁地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意识形态”概念的广泛流行应该归功于马克思,但马克思并不是它的最早使用者。意识形态的历史可以回溯几千年,然而这个词的诞生还不到二百年。18世纪末,一群被称为“意识形态学家”(jdeologue)的法国哲学家杜撰出了“意识形态”(jdeologie)这个词。这些人追随洛克和孔迪亚克,拒绝传统哲学中用本体论统一一切的做  相似文献   

18.
“超越”是人类语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词,它被广泛地使用于涉及到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哲学,宗教,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其中原因,简单地说,当然就是:超越是人类精神生活中至为重要的问题.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西方还是东方,都是如此.在现代汉语中出现的“超越”一词也具有同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哲学究竟是什么?——从元哲学的观点看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近些年来,“元哲学”(metaphilosophy)一词越来越频繁地见诸于各语种的哲学文献。在美国,有以“元哲学”命名的专门刊物和专著。至于专辟一章讨论元哲学的论著就更为普遍。例如,著名美籍华裔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王浩先生的近著《超越分析哲学》(Beyond Analytic Philosophy,1986)就有一章专讲“元哲学观察”。在我国,元哲学也开始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20.
“本体诠释学”是著名美籍华裔学者、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先生创立的哲学理论.这一学说的基本理论特色在于:在哲学内容上,它要整合西方传统的知识哲学和中国传统的价值哲学,从而统一科学主义传统与人文主义传统;在哲学方法上,它既要保有中国哲学“机体理性”之圆融与统贯,又要吸纳西方哲学“机械理性”之明晰与条理.其理想目标则是要建立人类未来整体性的“世界哲学”.本体诠释学的提出,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人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拟从中国哲学现代化与世界化的视角,对本体诠释学作一评析.限于篇幅,再加之国内学界对本体诠释学已有相当了解,本文将不对本体诠释学的具体内容加以系统梳理,而只是在论述中随文点出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