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跃 《美与时代》2007,(5):114-117
戏剧与电视艺术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有其自身的艺术审美特性.有关电视戏剧本体特征方面的论述,虽不乏精见,但大多是零散的、甚至是感情式的,并未构建成一种理论体系.本文不针对电视戏剧本体特征进行阐述,而主要从戏剧本质的角度出发,探讨戏剧与电视媒介的融合与互补.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不断深入,戏剧艺术呈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新特征。中国戏剧虚拟写意、注重抒情、崇尚天人和谐的审美创作观念逐渐被西方借鉴;而西方求真求实、重叙事的创作传统也逐渐被应用到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中西方戏剧艺术之间的交融并蓄,有利于戏剧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的长远发展。通过对英国皇家剧院与布里斯托老维克剧院联合制作的《JANE EYER》和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演的《简·爱》之间的比较分析,从而展现出中西方戏剧审美交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服装表演形式美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美的感受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生理愉悦,服装表演要达到这种满足感官的效果,取决于它的形式美。一台经过精心设计组织的表演内容,必须而且只能通过形式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反应、情绪变化。艺术离开了形式美,就会失去魅力,就不能引起观众的欣赏兴趣。因此我们要认识服装表演艺术,就应该了解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掌握服装表演的形式美的特征。服装表演是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虽起源于商品化的社会经济活动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时至今日,它已成为体现现代人审美情趣、审美理念的艺术形式。 服装表演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主…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戏剧毋宁是审美与伦理并存的文化存在物。因审美与伦理具有统一性,传统戏剧在审美怡情的同时,兼具民风教化、善德培育之功用;因审美与伦理具有矛盾性,传统戏剧的审美只可能是在伦理规定的"可以然"之域的审美,所谓"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受传统伦理的影响,传统戏剧在有关价值主题的宣泄上,自觉将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忠、孝、仁、义作为审美关注的重点,这也导致传统戏剧审美将愚忠愚孝、贞洁观念、皇权思维等封建糟粕掺杂其中。审美与伦理的矛盾运动,导致了传统戏剧在对名教经学不断的质疑和反叛中彰显人的价值和力量,最终接近审美的"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上“审美自觉与艺术自觉”的时期。所谓“审美自觉与艺术自觉”,是指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的独立价值的被认可。从学理上讲,“艺术自觉”必致艺术形而上学(或曰艺术本体论)的确立。“艺术自觉”发生在观念领域,它是人因着对艺术活动的反躬自省而达致的对人生审美维度的肯定。在艺术观念领域的重大建树,往往得力于一个时期的哲学反思,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不例外。艺术形而上学的建构与魏晋玄学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它紧密关联于魏晋玄学所表达的“人的自觉”。一、魏晋玄学与“人的自觉”魏晋玄学具有一种特质,这种特质使我…  相似文献   

6.
装饰图案的情感因素通过形象、色彩、组织、表现技法等诸因素,用外在的形式,给人一种内在的美感享受。它是整体的精神把握,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审美情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修养、艺术技巧、创新意识和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赵旭峰 《美与时代》2014,(3):140-140
作为与戏曲相结合的音乐,中国戏曲音乐与其他形式的音乐艺术的区别,在于它体现着适应戏剧的要求,要为表现戏剧人物、推动戏剧情节发展营造情感氛围服务。它是一种戏剧化了的音乐,同时也是区别一个剧种与另一剧种的重要的标志。这种戏曲音乐有自己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艺术技巧,具有强烈的民族民间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实践—生存论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美学现代化的可能性及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认为,从实践—生存论角度对审美和艺术的研究就不再像西方传统美学那样静态地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而是把审美和艺术活动放到人的整个生命活动中去考察。从这个角度来看,审美和艺术活动是一种精神性实践活动,是人作为审美活动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所进行的精神性交流活动。它的特点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活动对象的外物(自然、艺术品)之间在精神上的交流和交融,用中国美学的话说就是物我同一,物我交融。人不是站在对象之外去认识它,也不是从人自己的功利目的出发把对象当作某种获取利益的手段或资源,而是以平等的态度,从对象本身的形式存在和精神实质上去把握对象,与对象发生精神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正是中国古人看待自然和艺术的观点:自然就是人的“无机身体”,人是既是自然之子,也是自然之精华(人负有“为天地立心”的任务)。艺术就是人与自然之间内外激荡而产生的精神产品。艺术的本质必须跟人生理想获得内在的一致性:它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在中国古代的意境说里得到了充分的论述。因此,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主要有:研究方法论上不是抽象地追问美的本质,而是把审美、艺术活动和人的生命存在以及宇宙自然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生态美学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双方作为审美参照的科学,它不把人与自然看成对立面,而是看成相互交融的整体。人在自然中生活的有诗意,有着审美的预约,同时,自然也因人的维护而提供给人类以诗意的生活环境,这是人们得以诗意栖居的美好理想。把城市的园林建设纳入到生态美学的视野之下进行研究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是通过物品的形态语言而传达出一定的审美境界,体现出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功能的.它的造物理念,体现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是社会的和谐之美;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是天人合一之美;体现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是心与物、文与质、形与神、材与艺、用与美的统一.总之,中国传统造物艺术具有五种美的特征,即灵动美,意匠美,雅致美,材质美,工巧美.由手其深厚神秘的东方风采,丰富神奇的质感肌理,诗情画意的优雅意境,以及对细部的精致处理,使得中国器物造型耐人寻味,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1.
黄远 《美与时代》2005,(2):27-28
在实用艺术设计的研究中,实用性和审美性始终是作为相对应的概念来讨论的.通常人们对实用艺术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比较容易理解,认为主要是指它的使用特征,属于人体工程学的任务和科技应用范畴;而对审美性的理解比较模糊,不自觉地认为实用艺术的审美主要是来源于单纯的美术方面形式的、艺术的表现和设计形象的艺术处理等,却忽视了人体工程学在设计形式中潜涵的、内在的审美价值以及其所必然代表的时代性的社会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通感在艺术审美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能沟通人的各种感官,突破思维定势,实现艺术的互通有无。艺术通感不但能融会贯通各种艺术审美,还能沟通艺术家和鉴赏者审美经验和共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视、听、嗅、触、味觉的相通与挪借,实现身心的无界交流,体味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进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中,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培养人发现美、认识美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艺术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形式,体现着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看待事物的眼光.美育和艺术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可使受教育者自然、健康、文明、快乐地且有责任、有尊严、有爱心、有创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14.
徐华秋 《美与时代》2006,(12):32-34
党校作为培养中国共产党干部的学校,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又有普通学校的一些共性,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都应遵循普通学校的共同规律。在党校的教学中也应该把审美和艺术的手段融入进去,使抽象的理念变得形象可感,使枯燥的道理变得生动有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设美的环境,激发学员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审美和艺术的方式引进课堂;3.增设艺术鉴赏课,提高学员的艺术和审美修养。让审美教育走进党校的课堂,让艺术和审美进入党校,这是我们作为党校人当前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通感在艺术审美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能沟通人的各种感官,突破思维定势,实现艺术的互通有无.艺术通感不但能融会贯通各种艺术审美,还能沟通艺术家和鉴赏者审美经验和共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视、听、嗅、触、昧觉的相通与挪借,实现身心的无界交流,体味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进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公共艺术,作为一门包括建筑、景观、壁画、雕刻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公共性,它较传统的艺术形式显得更为复杂。公共艺术的审美发展必须摒弃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艺术塑造模式,在展示其美感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际功能,不能流于形式。公共艺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形式,要求我们从内心深处去领会它的审美价值。抛弃浅表化审美体验,给公众提供有深刻内涵、独有启发性的审美创作。让公共艺术作品与公众进行交流,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只有这样,公共艺术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现代派戏剧在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直接影响下,显示出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美学品格.其实,"现实主义戏剧与现代主义戏剧都具有现代性.它们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资产阶级社会生活方式都有反思和批判,差别主要在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上."[1]我们可以把现代派戏剧的美学特征归结为视角内倾、情节淡化、情境怪诞和审美救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韩喆 《美与时代》2005,(10):46-48
广告艺术具有造型艺术的一般特征,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精神领域的美学特征,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广告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具有审美价值,它依靠经过艺术处理的富有感染力的广告形象,给人以强烈的鲜明的耐人寻味的视听享受.因此,现代广告意境的创造,强调科学性、艺术性和技巧性.  相似文献   

19.
戏剧艺术在现代社会艺术种类中的地位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稀少的演出场次、低下的上座率、本体功能的被替代、发展空间的狭小……这些就是当前戏剧艺术的现状。戏剧艺术的衰落不仅有本体原因,亦是外在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图像时代的到来,艺术复制品的批量生产与传播……所有这些都对戏剧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戏剧艺术危机重重、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20.
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关键决定于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艺术作品和作为审美主体的人,这两者之间一旦发生审美碰撞与融合,其特征就显得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