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利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最具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对世界美术的发展与艺术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达利艺术展在西安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成功举办,达利的版画、雕塑、油画、电影等不同的艺术语言,全面领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的诗意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绘画大师非萨尔瓦多?达利莫属,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幻想力的画家,他的作品刻画真实而又非抄袭,氛围荒诞而又神秘,达利对象征性手法的开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现实性的角度去分析达利的超现实主艺术,让我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达利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如今中国的艺术样式风格是有史以来最为丰富的,艺术名称与流派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具象的、抽象的、古典的、现代的、先锋的、前卫的、架上的、装置的、行为的、观念的,而且展事不断。 2002年末,上海同时举办了三个在全国来说可算重量级的展览。三个展览各具特色;古典的国宝展,现代的达利展,当代的双年展。从观展的人数看,国宝展人数最多,达利展次之,双年展最少。这种现状与人们的传统欣赏习惯和理解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画家达利,20世纪西方画坛上的一位奇才。无论是他的人生还是他的艺术都充斥着矛盾:个性放荡不羁,但对艺术创作却坚持执著而严谨的态度;生在现代社会却对腐朽的古典主义技法着迷,而他用古典主义技法所描绘的却是现代艺术所表现的心理的骚动、压抑、苦闷、悲伤、神秘等时代主题。达利,在一定意义上,真正做到了超现实——超越自我、超越理性、超越时间,自始至终遵循着超现实主义的主张,抛弃理性,像仪器一样记录着理性之外的精神状态,创造属于他自己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堪称是超现实主义唯一的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5.
达利画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流派,风起云涌催生的产物。在创作中,他深刻融入自己的烙印。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沛的创作元气,贯通始终。作品反思人性,探寻自我,抒解性情,开发幻觉。画家把对物像的思考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融汇在一起,由此编织了,一场地老天荒的梦。梦境中,含有他的多元视角。此乃达利在艺术史上的永恒地位。  相似文献   

6.
达利是20世纪艺术的表现者,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利用潜意识的幻觉来表达抽象的情愫与怪诞的意境。其画作营造了梦呓般的形象,充斥着魔幻般的色彩。他将绘画作品作为交流媒介,用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观者对话,在这一过程中绘画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了影响,高于视觉表象层面的精神思想领域的互动交流也就由此诞生。达利的作品有他自己的艺术特色,而这种艺术特色为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世界艺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时时刻刻,我感到自己是一只蜘蛛,一只庞大黑色的,伸着许许多多看似嚣张实质软弱无力的蜘蛛。 我的心灵空虛无力。那么多高涨澎湃的热情褪了;那么多美丽悲伤的故事,如达利画中的钟,挂在那儿,漂在那儿,蔫了,塌了…… 我曾无数次梦想海阔天空,天马行空,自由自在  相似文献   

8.
折断的时间     
早年,我曾在多种画册中看到过达利的《记忆的残痕》这幅画,画面上是三只时间完全停滞的柔软扭曲的钟表。记得当时我每次看到这幅画,内心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矛盾感,至于怎么个矛盾法,我一直没来得及深思与  相似文献   

9.
论因明之喻     
一、喻的涵义、组成和作用 先从喻的涵义说起。喻,梵语“达利瑟致案多”(Drstānta),本义是“见边”,意思就是以喻这个所见之边,去推断宗这个未见之边。故无著(Asanga,约公元四世纪)《阿毗达摩集论》卷七云:  相似文献   

10.
"梦"是一个让人朦胧的字眼,是我们的心灵世界,而梦幻是指如梦的境界,即梦境。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不同方式把其追求的梦境强烈地展现出来,艺术家也是如此。现代绘画史上的伟人夏加尔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更是将梦幻、象征性的个人经验意象和梦境的主观世界通过绘画的形式把他们内心深处的追求描绘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1.
该画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连利的重要作品,作于1958-1959年。达利的这幅画,对哥伦布率领3艘木帆船到达美洲的历史作了神奇的构思,用许多古代仪仗队伍所惯用的旗幡以及十字架、耶稣像和圣母画像等,勾画出了一个亦真亦幻的境界,表达了哥伦布一行抵达新大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现代工业文明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更是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照相机的发明使得写实主义绘画被摄影技术取代,画家解放了思想,由再现艺术慢慢地转向表现艺术,由描绘事物的客观形态逐渐走向画家的内心世界,绘画不再是自然的奴仆,而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各类艺术思潮和流派摆脱传统美术的束缚得到迅速地发展,而超现实画派则是在达达主义之后产生的在近代艺术史上影响力最大的画派。一提到超现实主义画派,萨尔瓦多·达利就会成为代表性人物被人们所提及和探讨,事实的确如此,萨尔瓦多·达利的成就不仅可以成为超现实主义的焦点人物和领军人物,在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在达利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更多人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是达利怪诞夸张的手法,超写实的笔法及不合常规的拼凑组合。  相似文献   

13.
童年意识对画家绘画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童年记忆对每个人都非常珍贵,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会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部分。尤其是对艺术家而言,童年意识更是其创作的源泉。达芬奇的创作,以他笔记中描写自己童年记忆的一段文字为出发点;米罗无论是绘画表现手法还是创作题材均来自他的童年意识;达利儿时养成的特殊性格和心理影响着他整个的创作思维与生涯;蒙克的作品中充满了悲情色彩,与他不幸的童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出版物中经常论及信息社会,论及在全世界和在我国建成信息社会的可能性(参见B.C.米哈列维奇《论信息社会观念》,载《社会生产信息化·国际会议论题》,苏兹达利,1989年4月17—21日,莫斯科,1989年第7页;拉基托夫《苏联信息社会前景:问题、观念和社会经济变化》,同上)。许多外国理论家也把信息社会作为后工业社会加以思考。这种观念赢得了许多人的拥护。然而,仅仅把人类文明的后工业化状态看成是信息社会,仅仅把重点放在未来发展的信息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圣母的形象作为基督教中最神圣的形象之一,使得无数艺术家对她进行描绘.从中世纪神圣且不带任何感情的刻画,到文艺复兴时拉斐尔具有人性的描绘,再到鲁本斯的看似像贵妇的形象表达,最后到夏加尔充满梦幻般色彩的和对传统的追求形象逼真的反叛,以及达利处处利用他的妻子加拉的形象来表现圣母,无不反映出时代精神的变迁,同时也勾勒出艺术史发展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发轫于美国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所作的“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1968)。后继的其它人的研究也多着重探索教师期望效应是否存在和效应幅度的大小如何。往后的研究涉及教师期望的实现过程问题,主要的如布罗菲与古德(1976),布朗(1976),达利与费佐(1980)等分别提出的各自的模式。罗森塔尔根据当时的大量研究文献,也提出一种研究人际期望效应的“10箭号”模式(1981),如图1所示,具体说明见本文作者另文。  相似文献   

17.
沈顺福 《现代哲学》2006,(4):102-107
先秦名家通过辨析概念与事物的关系,揭示了一、概念是主观的;二、概念作为实在存在的条件;三、概念的真实意义在于运用;四、事物作为现象存在,其空间性、时间性是主观的;五、作为现象的事物是不确定的;六、现象是主体先验感知模式与外在尘缘的作为;七、现象是静止的;八、理性思维只能关注经验现象,对事物的真正无效。  相似文献   

18.
<正>穆圣教导说:"祈祷是功修的精髓。"(铁尔米兹圣训集)祈祷是阿语"杜阿"的意译,亦称祈求、乞求、哀求等,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祈祷是穆斯林为在今世和后世得到慰藉而向真主真心的祈求;是穆斯林承认自己的罪过,并向真主的忏悔;是仆人的心灵与造物主直接对话的一种方式;是对真主的崇敬、依赖、感恩、祈求等情感的自然流露与倾诉;是向真主敝开心扉,犹如同知己谈心一样;是穆斯林与真主的进一步沟通。  相似文献   

19.
爱的信念     
基督徒生活的信念是爱,因为爱使人精神富有,正视贫穷;爱使人心胸宽广,化解狭隘;爱使人良善心谦,远离邪恶;爱使人处世公正;爱使人正义,剥开虚伪;爱使人生活甘饴,面对痛苦;爱使人勇敢和平,重振懦弱,爱使人心底纯洁,涤荡污秽;爱使人不骄傲,谦虚忍耐;爱使人不嫉妒,亲近宽容;爱使人不谋恶事,向往和平;爱使人不生事,相互理解;爱是生活的底色;爱是慈祥的,爱是忍耐、盼望、相信、包容、奉献、牺牲、无私、良善、诚实、恒心、追求正义、高雅的风度。  相似文献   

20.
此为《异于去是》的第一章,其中概括地提出了书中随后将分章专题论述的全部主要思想。莱维纳斯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的主体如何可以超越去是而成为一“我而为他(人)”者。凡物皆欲去是其之所是,并皆欲在其去是其之所是之中坚持住自身之所是。于是诸去是者在坚持自身之是时即互相冲突。而主体之为主体,或主体之主体性,则相对于此而构成一“例外”:在应于他者之时,我对他者之“应”即成为我对他者之“应—承”,亦即,对他者之承担,或为他者负起责任。此应承则来自于我之暴露于他者,来自一种比所有被动都更加被动的被动性。此章共分十节:一、去是之他者;二、去是与关心;三、说与所说;四、主体性;五、对他者之应承;六、是其之所是与表示;七、感受性;八、去是与外于去是;九、主体性不是去是的一种样式;十、(全书的)论述路线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