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读到诗人痖弦先生《人生十问》的短文。有人问他“你是如何处理周围人际关系的?”他的回答是“我曾央人以子敏送林海音的祝寿语刻了一方闲章:‘这里拉人一把那里拉人一把,这里放人一马那里放人一马。’没有能力做伟大诗人,愿做伟大朋友:”也就是说,他是以“愿做伟大朋友”的心怀来处理人际关系的。读后让人心为之动,情为之热。  相似文献   

2.
董桥偶于市上得到一枚闲章,材质也许不敢恭维,印文却是绝妙好词:“我是个村郎,只合蓬窗茅屋梅花帐。”这十四个字,印在纸上,无论怎么读,感觉就是一首诗,而诗眼就在“只合”二字上。这个村郎,肚子里肯定贮了些墨水,却不存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若以为他是个胸无大志不求长进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一点也不是,蓬窗茅屋梅花帐,是池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于洁 《美与时代》2013,(2):59-60
古代肖形印的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对于各个时代的生产、生活、习俗、礼仪、信仰等诸多民俗文化内容的表现,体现了肖形印不可多得的文化价值。民俗情境与民俗观念内外两个层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古代肖形印中的民俗文化表现。肖形印是以图形或图文兼备的形式构成的印章类型,虽被称为闲章,但与文字印相比,其内容形式都更为生动自由,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与文字印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给报刊写“豆腐块”文章,填填空白,名日“补白”。有位名叫郑逸梅的“文坛中人”就爱写填空儿的短文,一写就是70年,人称“补白大王”。那位《红岩》小说中烈士许云峰的弟弟许瘦峰,还为他刻了一方印章“补白大王长寿翁”,庄谐兼备,乐坏了这个“七十三行状元”。  相似文献   

5.
名垂青史的佛门弟子———林则徐陈星桥稍懂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林则徐是晚清爱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是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禁烟运动的杰出先驱。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林公晚年自刻印章语)的封疆大吏,还是一位虔...  相似文献   

6.
徐晓鸿 《天风》2012,(3):34-36
清代中叶,出现了描绘西洋音乐另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1794-1857)。魏源喜爱游览祖国山河,他有两枚印章,一枚是“我行半天下”,另一枚是“州有九,涉其八;岳有五,登其四”。  相似文献   

7.
平盖治小议     
一九八九年七月初,大邑县西门外团结机砖厂一位姓冠的工人,在深2.3尺的土层中,掘出一枚铜质“平盖治都功印”章。印章三寸见方。印文篆体,细平正直,布局严谨,与金石图章资料记载相符。出土印章四周,均有汉砖。距印章几十公分处,有一铜质印盖。现均存大邑县文管所。 平盖治是张陵在大邑鹤鸣山建立五斗米道(天师道)时所设的二十四治之一。《云芨七签》卷二十八《二十四治并序》中说:“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  相似文献   

8.
道教法印考举刘绍明道教法印用于召神、通神或辟邪驱鬼。《初学记》卷十三引《录异记》“恨不得印,可以驱策百神”。《洞玄经》云:“法印照处,魅邪灭亡。”《道藏》存有《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收“受持印章法”、“用印诀”、“发印诀”和“法印式”。《太...  相似文献   

9.
朱婉吟 《美与时代》2014,(8):123-123
印章艺术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印章篆刻完成了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演变。21世纪初,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于艺术设计领域---DIY手刻橡皮章。  相似文献   

10.
宁夏海原县文物工作者日前发现二件国内外罕见的回族文物,即二枚回族社团印章,并引起众多回族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这二枚印章均为木质,其中一枚高6厘米,印面方形,边长4.2厘米,印文为“辽阳回民联合会图章”九个字;另一枚高为6.1厘米,印面也为方形,边长为3.5厘米,印文为“辽阳回教会之印”七个字。二枚图章均为宽缘、阳刻文,瘦细线条小篆。文学结构、笔划、肥瘦均匀、圆笔圆折、转折皆方、秀丽工致、气势宏大、刀法精  相似文献   

11.
最近,印度考古局在东印度奥里萨邦(即玄奘所说的“乌荼国”)的佛教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枚世所罕见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佛教印章得以重新面世。这枚陶质印章体积不大,内容却十分丰富。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具做工精细,象征着佛教的法轮。法轮二侧靠下各有一鹿,相向对视。显然,它表现的是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而创立佛教这一场面。外侧书有铭文,清晰完整。该印章出自印度现存的最古佛教遗址之一——拉利格里的一所僧房内。据学者们研究,当属八、九世纪的遗物。值得注意的是,根据铭文,我们可以看出,拉利格里的一切佛教设施都统归整个佛教界所有,既不讲地区之别,也不讲教派之分,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当时印度佛教社会的历史状况  相似文献   

12.
权戒是天主教会主教们及其他部分神职人页所戴的戒指。戴上了经过祝圣的戒指,代表与上主的盟约和职权的合法性。这是每一位晋升牧职级别的神职必要的又一环节。 古代有许多民族都有戴戒指的习惯,如以色列人、希腊人、罗马人等戴戒指作为印章以便签订合同之用。教会主教们戴戒指的兴起源于圣经,旧约中就多次提到授戒指以表示职权转移的叙述,如创世纪四十一章 42节“法郎王将自己的戒指戴在若瑟手上”。“由自己的手上取下戒?交给哈默大达的儿子哈曼”(艾三:10)。 在初期教会期间,新上任的主教继续戴上原有的戒指,当作装饰品或…  相似文献   

13.
篆刻是中国文化史上十分重要的种类之一,我国的篆刻艺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对其他艺术门类产生了极其广大的影响,它是从实用印章、政治、经济、文化、书法等方面汲取优秀内涵而转化成文人印章的一门高深艺术。文人印章艺术篆刻从隋唐时期起源后经历了各时期各派文人士大夫的不断发展在明清两代达到了繁盛阶段并在其后继续发展繁荣,活跃于各种文化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海外消息     
《天风》2016,(1)
正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发现犹大王希西家印章2015年12月2日,在希伯来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考古学家称在一块2700年前的粘土上,发现古代圣经人物希西家的印章。据悉,这块皇家私人印章属于2700年前统治犹大王国的希西家王,在挖掘耶路撒冷一个古代碎石堆时被发现。印章宽1厘米,厚0.3厘米,发现时被串在一条由莎草纸包裹的细绳上。专家认为,这块印章很可能只限于希西家王自己本人使用,印玺上还刻有"属于犹大王亚哈斯的儿子希西家"的字样。发现该印章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他33块印章,上面都刻有希伯来文。  相似文献   

15.
丙子春,谒南普陀寺,于慈善堂见智华法师遗墨一卷,初不经意,细阅之,竟不忍释手。问本如法师,智华何处人氏?答曰:“苏北人,50年代曾驻锡本寺,后殁于闽西。”另一法师告我,1993年仲夏,寺中整理库房,妙湛方丈于一堆即将付炬之杂物中,发现一批霉迹斑斑的书画旧作及毛笔、印章等文房用品,惊呼宝物,当即令其衣钵弟子本如法师珍重修膳装裱。是年秋,本如法师认真拾遗补阙,精心编辑后由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捐资,延请福建美术出版社结集出版。于是,智华法师墨宝遗珠重辉,为诗坛画苑书林增一树菩提,添几瓣青莲,此乃宗教、文艺…  相似文献   

16.
人生第一次,是一枚生命印章,盖在记忆里,成为一道永不褪色的真迹。20岁郡年,我的第一篇文章在辽宁《青年知识报》上发表了,萦绕在心闻的文学情结,像一粒饱满的种子,落地生根,迎风抽叶,终于开出一朵小花儿来。  相似文献   

17.
纯空法师是一位画僧兼书法家,非常勤奋,这是与他相识以来给我的印象。他的书画作品很有新意,画面恬淡,风格自然,很能让人体会出一种禅意。法师作画署名云居山人,钤上平常心的印章,这署名和印章都很别致,我很想就此说几句,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纯空法  相似文献   

18.
汉代印章在中国篆刻艺术史上堪称高峰,不论是在品种数量、风格多样性上,还是在制作精美程度上都远远超过前代。汉代印章的制作材料多为青铜,其印章类型大致可分为官印、私印、吉语印、肖行印等四大类。在艺术表现上,汉印通过留白匀称、布局严谨、气势雄壮、虚实均衡的构图,凸显了出乎心而合于道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9.
印章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从它的起源到发展成熟,从实用价值到到艺用价值的升华,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转折,经历了千百年的历练,印章终于成为书法绘画中可缺少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20.
齐白石争画     
建国不久,齐白石精心制作了两方印章,用宣纸包好后托人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很高兴,特意在中南海设宴答谢齐白石,并邀请郭沫若作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