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被     
正我是盖着奶奶的棉被长大的。奶奶住在农村,我长在城市。奶奶对我的疼爱,絮在暖暖的、厚实的棉被里,包裹了我17年。棉被,就是奶奶嵌入我生命中的爱。奶奶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我爸爸最小,大学毕业后结婚晚,婚后7年才迎来我。我出生那年,奶奶已经78岁了。我是她孙辈中最小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讨饭奶奶     
讨饭奶奶是我的一个远房奶奶,一个人住在一间草屋里。听说她年轻时,很能干,插秧、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她还会剪鞋样,天上飞过什么,就能剪出什么,地上长出什么,  相似文献   

3.
老海棠树     
正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抱着阿尔姗娜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遇到一个小女孩,大约三岁吧,指着旁边一个小男孩骑的漂亮小自行车对奶奶说:我现在就要给妈妈打电话,让她下班后把这个车给我买回来!奶奶哄劝她:不过现在你妈妈正在上班呢,待会给她打好不好?小女孩立刻生了气,一边拍打着奶奶,一边哭闹着要手机。奶奶说没有带手机来,  相似文献   

5.
简单的爱     
那年,奶奶因病住院。在医院时,奶奶对我们说,她常常梦到爷爷找了个新奶奶,不要她了。我们听后大笑不已。当时爷爷也在场,但他只是淡淡地对奶奶说了一句:“在我眼中,谁也没你好!”  相似文献   

6.
两把单人春秋椅,一张小茶几,两位老人,两只苍老的手相互握着——这是我的爷爷和奶奶。从奶奶52岁双目失明那天起,爷爷和奶奶的手就这样紧紧相握,可能比以往几十年中握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奶奶失明的几十年里,不再干什么活儿,她唯一不曾放弃的是家里所有柜子的钥匙。每一个柜子都上着锁,沉沉的钥匙始终挂在奶奶腰间。需要拿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7.
正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一边念叨着:"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猫拉了,猫哪?上树啦。"月光越来越淡,薄得几乎透  相似文献   

8.
奶奶的草屋     
正我永远忘不了奶奶和她的草屋。呜呜的纺车声、喷香的马兰头、赭色的螺蛳壳,还有缠着银丝的桃木梳子,一切是那样的亲。扑入奶奶温暖的怀抱,躲进巨伞一般的草屋,吟唱童年的歌,编织少年的梦。春雨,从草檐边落下来,滴滴答答的。奶奶披着蓑,背回一块块新泥;从紫砂坛里掏出一包南瓜籽,播下了黄橙橙的希望。弄间,叽叽着一簇奶奶前天哺成的雏鸡,毛茸茸的,拥挤在麻栗  相似文献   

9.
奶奶在世时一直梦想去新疆。新疆有我少小离家出门闯荡天下的三叔,三叔是儿女中奶奶最心疼最挂念的“奶干儿子”。新疆有苍茫的天山、浩瀚的沙漠和沙漠深处的戈壁、绿洲;新疆有咬一口能将人肚子里的馋虫勾出来的香甜的哈密瓜、甜津津的葡萄干、又酸又甜的杏干;新疆还有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他们将男孩叫“巴郎”,将集市叫“巴扎”——所有这一切,对于一辈子从没出过远门,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父亲多病,奶奶体弱,弟弟瘦小,我们一家四口,蜗居在一小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年复一年地挣扎在温饱线下。  相似文献   

11.
奶奶的脊背     
正奶奶的背脊像什么呢?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有些忧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张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2.
奶奶的吊筐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个大字不识,没文化是肯定的了。因为没进过学堂,所以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她娘家姓冯,据她回忆,家里人和街坊邻居都喊她四丫。嫁给爷爷后,姓氏随夫,便成了赵冯氏,一直到离世,灵牌上也是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13.
韦长安 《天风》2018,(5):47-47
奉献上帝的祭物,正是母亲最好的礼物去年母亲节,我抽时间回乡下老家看望母亲。还没到家门口,就看到她老人家熟悉的身影,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见面的第一句话还是那么熟悉:"可把你们盼回来了!"妻子从袋子里拿出一双新买的鞋子,忙着给母亲穿上,儿子小宝费力地把水果提到客厅里,我把购置的一些生活用品也搬进屋里去。"奶奶,这都是给您准备的礼物!"小宝抱着奶奶,开心地说。  相似文献   

14.
思念的滋味     
小时候,我特淘,打坏邻居家的窗玻璃、蹭破衣服是常事,母亲拿着小竹竿教训我,我撒腿就跑。我在前面跑,母亲在后面追,一直追到奶奶家。我躲在奶奶身后,探出头朝母亲做鬼脸。母亲的小竹竿又抡了过来,奶奶一把接住竹竿,不给母亲好脸色:"小孩子淘气很正常,干吗要动刀动枪?"母亲知道奶奶一贯袒护我,  相似文献   

15.
我的奶奶     
袁华玲 《天风》2004,(10):48-48
我曾记得,上初中时,我在学校几天没回家,奶奶就把一个烂得只剩半个可吃的苹果让同村的同学给我捎去,我拿着半个苹果感动得直掉眼泪,虽是半个苹果,却是奶奶对我的爱啊--奶奶今年已九十多岁高龄,虽年纪老迈,白发苍苍,但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但能照顾自己而且还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令我高兴的是奶奶在晚年时接受了  相似文献   

16.
柔弱的力量     
一位年长的女士,有个极调皮的孙儿,但在她面前,孙儿乖巧.和她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孙儿第一次到她那儿小住,见面的那一刻,她以赞誉的口吻说,你的长相很有雕塑感,当模特非常合适,能不能坐在院子里让奶奶做个雕塑呢?调皮的孩子听了奶奶的赞誉,心里甜滋滋的,乖乖地静坐了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17.
守望     
正一张旧时的相片把我的记忆拽回到多年以前。这是一个农家小院,院内有一棵桂花树和一棵梨树,离树不远的院内场地上,堆满了钉耙、锄头、桌子、椅子、竹篮……原本的这份宁静被村头的拆迁公告打破了。经过几轮商谈,房子被拆了,奶奶和我们一起住到城区的房子里。妈妈说奶奶正好开始享清福。奶奶自己也说:"再也不用下地做事了。"妈妈做好晚饭后,经常看不到奶奶的身影,有时等很久都不见她回来。问她时,她总是说找  相似文献   

18.
奶奶的吊筐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个大字不识,没文化是肯定的了。因为没进过学堂,所以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她娘家姓冯,据她回忆,家里人和街坊邻居都喊她四丫。嫁给爷爷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春节的时候,我休假回了家乡。家乡的教会有个非常好的传统,那就是聚会点每天晚上都会组织聚会。春节期间的聚会,和平时略有不同,每晚都是唱诗赞美会。那一天,奶奶从包里拿出来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红色塑料封皮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抄满了赞美诗歌。看到这个本子,我不禁莞尔。算来这个本子已有三十年了,那时,因为当时奶奶识字不多,这个本子上的赞美诗  相似文献   

20.
柴门清欢     
正黄昏时读诗,读张岱的"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很容易联想出一副月光与竹林相映成趣的画面,林下月光星星点点,犹如残雪,自是美极了!除却这极美的意境,"疏疏"两字颇得我喜爱。温婉的时光从柴门的缝隙里跑出,疏疏地落在奶奶的藤架上,便是我童年中最美好的记忆。记忆中的故乡,总有一扇柴门半开或虚掩着。推开门,便可见奶奶栽种的瓜果,长长的藤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