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人的解释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解释做人也最难。拼上三年两载功夫做成一两件事不难,做人和解释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弄不好一辈子不会做人,也弄不清做人的解释。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一个人连人都不会做还能做什么?还能解释什么?  相似文献   

2.
他人不是我     
道元,是位日本和尚。他是将中国禅宗引到日本生根发展的第一人。他到中国参禅时,一次,看到一位背曲如弓、眉自如鹤的老僧,正头顶中午的炎炎烈日,十分专注地在晒干菜。道元问:“你这么大年纪,为什么不叫年轻的和尚来晒呢?”老僧回答:“他人不是我。”道元说:“瞧,这中午的天气多热呀,你不觉得太劳累了吗?”老僧十分平静地说:“现在不晒,什么时候才是晒干菜的好时辰呢?”老僧的话,让道元心中一亮。之后,道元一直将“他人不是我”当作开启心智的禅言。  相似文献   

3.
让我记住这句话是3年前一个初冬的上午。那天学校刚开完家长会。第二天上午领导便将我“请”到办公室,很委婉地告诉我,一部分家长反映学生对语文课有意见,并提醒我如果下学期情况没有好转,就要调整我的课。我清楚地记得我是泪流满面地回到年级组的。初冬的风透过窗玻璃冷冷地吹来,风干了我所有的自信……我的起点很不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就是一场大病。我只能草草将粮油关系挂在一个单位,然后回农村老家休病假。这一休就是整整两年,两年的生病与隔离社会已经让我变得很自卑。就是在这种恐慌中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来到一所子弟中学…  相似文献   

4.
"做人"与"做事"是两个既重要又具有普遍性和活力的日常道德规范概念,在传统道德和现代性道德转型日益显著的今日中国,分析这两个看似普通实则艰难的伦理语汇具有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就廖申白教授作出的这方面论证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两者在日常伦理学方面的一些特点,以及在基础德性论与内部外部论证上的逻辑推导关系,并论述了这一基于"做人"和"做事"两个概念形成的初步理论的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有两种人值得思考。为了区分,我们就分别用甲和乙表示。 甲倾其一生做好事,从不做坏事。乙几乎没做什么好事,人们所能记起他的,除了坏事就是坏事。  相似文献   

6.
2003年,26岁的招远小伙儿李朝杰下岗了,下岗后不甘寂寞的他,筹措资金和别人合作做生意,但是商海茫茫,扑朔迷离,东拼西凑的本钱刚出手便被人骗得精光。  相似文献   

7.
"做人"是一个基本的日常伦理观念。作为目标的"好人"和作为方法的"会做人"是"做人"的题中之义,在日常使用中显示出与现代公共生活不适应的问题。"做事"对"做人"的约束不等同于现代公共生活要求的客观性。即便如此,"做人"依然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观念,它越是接受符合时代共识的限制,越能焕发活力。"做人"观念起源于"家"这一独特的互动机制和关系网络,向家之外的语境扩展时不是推广某一种身份,不是推荐某一个品质,不是扩张某一类组织,具有开放的特点,这亦是它保持生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他不是流氓     
”笃笃笃……”门外响起小心冀冀的敲门声。 声音很轻,但做咨询员久了,我明白那轻声里包含了多少生命的勇气。我拢了拢发,抖擞抖擞精神,换上一种很柔和的语调:“请进。”门缓缓地推开,一个大男孩很谨慎地进来。我急忙站起身,冲他微微一笑:“请坐,别客气。”然后冲了杯茶:“先喝点水。”在他端杯子时,我发现他的小手指向外很自然地翘着,弧度很优美——典型的兰花指,下意识的,我觉出一点什么。  相似文献   

9.
做人不嘀咕     
季羡林活到99岁,依旧思路清晰,精神矍铄。有人向他请教长寿秘诀,他说自己做人有“三不”:“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相似文献   

10.
<正>心理故事:第一次见到杨扬的时候,她还是一位大一的女生。看到我走进咨询室,她马上站起来打招呼。她个子不高,非常文静秀气。在咨询中,杨扬很少和我目光对视,双手十指交叉在一起,指关节泛白,说话声音很轻,而且多次停顿,看起来她非常紧张。杨扬说,本学期开学两个月以来,发现自己经常烦躁不安,晚上躺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流氓     
1996年初秋的一天,我和新婚不久的爱妻正在吃中午饭,呼机突然响了。我准备起身去看,妻子小梅按住了我的肩:“阿新,你快点吃吧,我去瞧瞧。”新婚燕尔,这是娇妻示爱的一种表  相似文献   

12.
“妈妈,你又要去传道,不去行吗?在家领我玩,你看二婶天天领着小弟弟玩,可你从不在家领我玩,也不给我买花裙子,买玩具玩,小弟弟有好多好多玩具,我一个也没有,看人家妈妈多好!”刚要出门的我,被四岁的女儿拉住了。女儿的话深深地刺入我心里,主啊,我成了个啥人啦?在孩子眼里,我不是好妈妈,因  相似文献   

13.
我非常喜欢韩寒的一句话:“……既然社会上呼唤不到全才,那就只好把‘全’下面的王给去掉,做个人才……”是的,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样样精通,干什么都绰绰有余,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谁呢?没有人能够做到。那我们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业,去做个人才吧。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从广播、书刊、校园、研究机关,尤其是网站,公开的,秘密的,到处能听到和看到为基督教喊好的活动,说它铺头盖脸、无缝不入也不过分。如果是在教会、教堂,在合法的聚会点,属于正当的传教布道,以及信仰者虔诚流露,这反映了我们国家文化丰富多彩和宗教多元化的现实,是人们社会精神生活自由与活跃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尊重,应该欢迎。但是,如果在整个社会舞台上,只能说基督教好,不许异议;以至用基督教和基督教的价值观指点我们的整个国家和国家的未来,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宗教信仰自由属于所有公民的权利,不是宗教或哪一个宗教的特权;至于中国是否需要由宗教或由哪一个宗教来“拯救”,也不是用谁家的“上帝”来垄断的。最近看到高旭东教授写的一本书《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有个副标题《兼评刘小枫以基督教对中国人的归化》,就是反对一味对基督教说好,更反对用基督教“拯救”中国,用上帝名义“归化”中国人的。高在其中说,他读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刘小枫著《拯救与逍遥》,“记起伏尔泰对卢梭说的话: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大的智慧想把我们变成野兽,读了阁下的书,我真想用四个脚来走路了”。当然,刘小枫主观上可能不是让我们用四个脚走路,只是请大家都去做个基督徒。所谓“信神!信神!信神!上帝耶和华及其独  相似文献   

15.
那是我的错     
傅雷从小跟着母亲长大,母亲不仅注重在学习上培养他,更注重培养他做人方面的品格和修养。有一个周末,母亲外出办事,只留傅雷一人在家。傅雷当时只有十三岁,就读于上海徐汇公学。看了一会儿书后,傅雷感到有些疲累。这时,他突然听到外面有收废品的吆喝声,年少好奇的他便跑出去观看。街上围着一些人,大家都拿了一些家里不用的东西卖给收废品的中年人。傅雷突然想起家里后院放着一些废旧的铁器,很久都没见母亲动过。也许母亲不用了,不如把它们卖掉算了,傅雷想到此便跑回家中把它们拿了出来。  相似文献   

16.
认识他的名     
慕道 《天风》2009,(3):60-61
在现代社会中,名字是一个人的指代符号,是一个标记.而在圣经中,特别是在旧约时代,人的名字除了用作识别的标记之外,更表明身份.每个名字都带有特别的含义,无论是好还是坏.  相似文献   

17.
妈妈:今天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不是有句话吗,当天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何况是明年。所以我决定,就在今天,让你了解到一个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8.
我不能把自己打扮成任何样子,我只能是我自己。我不需要伪装的外表,作为符号的烟,过激的辞令,故意混乱的生活,存心折腾的情感。我有我自己内心的判断,那不是任何别人强加于我的。我有选择生活的自由,我不盲从。我可以拒绝唾手可得的好机会,源于我内心的声音说不。我知道我还不够成熟,会跌会痛,但不会麻木。  相似文献   

19.
富贵不可恃     
胡平 《思维与智慧》2000,(4):33-33,24
做人难,做个没钱、没地位的人更难,所以人人都希望生长在富贵之家,无衣食之忧,所遇尽是鲜花和笑脸。可是真达到这一步,做人的难处就无影无踪了吗?  相似文献   

20.
回首往事,我真是痛心疾首。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完全是我自作自受。大学毕业后我很幸运地分配到市地税局工作,求我办事者自然不是少数。4年前的一天,某装潢公司老板为漏税问题找我说情,吃过晚饭请我到一家豪华浴城洗桑拿。洗完后进来一个打扮得很艳的小姐,要为我敲背按摩,我不知所以便默认了。谁知她敲了三五分钟,便不安分起来,我哪见过这阵势,吓得连连说:“别,别这样,你不要乱来!”可她满脸不屑,嗲声嗲气地说:“装什么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