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事慢做     
正急事慢做,是指再急的事也要慢慢做才能做好。先澄清一下概念,这里的"急事"不是指那些紧急突发事件,比如有一棵树突然倒了,压在路人身上,你若不迅速把树挪开,那路人可能就没命了。这里所说的"急事"是指那些我们主观上想要尽快完成,但实际上却需要巨大的耐心和长时间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慢活     
我们都是赶路者。生老病死,一路赶着走。少年时,天天盼着长大。读完小学,赶中学;念完中学,最好一次就考上大学。刚出社会,便有人问,早点结婚生子,才好安定。生命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手边永远都有尚未完成的计划,总是在忙着赶着,  相似文献   

3.
智慧语丝     
叶雨 《思维与智慧》2014,(11):33-33
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要有木头,需要大树;要有大树,需要种子;要有种子,需要果实;要有果实,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一朵花。——意大利童话诗《需要什么》把一件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很多人都在做;而把一件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冯小刚  相似文献   

4.
一、节日与庆典 节日与庆典是人类化现象中最具有喜庆意味的,每个民族都在它们的节日中尽享欢娱和畅快;人们常以自己认为最能够抒写情怀、表达喜悦的方式去欢度他们的节日,这些节日经过祖祖辈辈历史的传递和继承,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庆典活动,人们用那些形式各样的庆典活动以彰其喜和乐。在人们的心目中,节日和庆典是人生最喜悦的事,也是最值得记忆和留念的。  相似文献   

5.
做自己     
正世上最难的事其实是"做自己"。我们总是因为太在意他人的眼光,而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模样。爱也好,恨也罢,别人的看法其实都没那么重要,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不会让所有人满意。既然如此,何不放松心情,卸下重担,做回那个洒脱、单纯的自己,而不是别人嘴里的甲乙丙丁。我们走过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是别人嘴里的最正确,但一定要让自己心里踏实。若想讨好每个人,则心太累。  相似文献   

6.
正人在世上,总要做事。没有谁什么事也不做,就成了一个好人、一个成功的人。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都得做事,而且,最好做成功,这样,效果才最好。可是,人一旦做起事来,就容易急,并且急于求成,如果有种做法能缩短过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采用这种做法。如果真这样做,那么就说明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规律,任何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而所谓的规律,就是事物自身本来就有的节奏、速度等,任何人都不能把它给打  相似文献   

7.
据说天上可以掉馅饼,只可惜这种好事无人遇到过,然而天上掉仙女的事,却让两个古人遇上了。  相似文献   

8.
谢炳国 《天风》2016,(9):11-12
正经文:申33:25"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每年重阳节时,教会都会举行敬老礼拜。今天我选择《申命记》33章25节"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作为敬老节的分享。《申命记》33章主要记载摩西在临终前为以色列12个支派祝福的事。摩西对每个支派的祝福都是有针对性的,祝福内容都不一样。针对每个支派的特点或弱点来加以祝福、提醒或警告,这些话不但是祝福,也是应许和预言。摩西给亚设支派的祝福只有一句话:"你的日子如何,你的  相似文献   

9.
知然 《天风》2022,(6):64-64
[问]前不久,我们教会的负责同工邀请我参加探访事工服侍,我很愿意参与,但不太清楚教会为什么需要探访事工?请给予解答为盼. 梁晓玉姊妹 [答]梁姊妹,你好!作为信徒,在被教会牧养关怀的同时,也愿意力所能及地关怀他人,这是值得鼓励的.探访关怀事工是教会的基础性事工之一,有时也被称为探望事工;集体聚会礼拜是信徒来到教会接受真道的装备,而探访关怀则是教会进到信徒实际生活中的供应.如此双向的聚散过程,可使得"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  相似文献   

10.
“洪水施威南北,难摧血肉长城,与天奋斗建殊勋,八表风雷响应。大患转成大力,掀腾急难亲情,救灾防汛并肩行,万众一心决胜。”发表在本期封二的这幅书法作品,是赵朴老为佛教界抗洪救灾特意创作的。这首词和近年来他写的作品不大一样。那些诗词读来使我感到恬静:淡雅、随缘、平常、脱俗。而这首确是那样轰轰烈烈,使人听到抗御洪水的人们振奋的吼声。我忽然想起了前些日子的一件事。那天我去医院,在乱纸堆中发现朴老1997年除夕写的一首诗的草稿:“问今年好事/何者堪称最?/你说黄河截流/他说长江截流/我说都比不上北助朝鲜/南援…  相似文献   

11.
难得糊涂     
糊涂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贬义词,其实,每个人都有糊涂的时候。自以为绝顶聪明未必是件好事。有时,糊涂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因为忙碌而忘记了休憩,因追求效率而忽略了节奏的控制,因远方的目标而漠视了出发时的初心。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一个人都满意,让每一件事都完美无缺,让每一个目标都圆满实现。我们经常要面对的是那些不完美。荀子说:"君子之所谓贤者,非能遍能人之所能之谓也;君子之所谓知者,非能遍知人之所知  相似文献   

13.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核心和精髓,人人都渴望快乐,都希望天天有个好心情。但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认真工作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你的工作调动,眼看就要成功却前功尽弃;你的职称眼看到手,却因为意外而泡汤;你的孩子学习不好,让你十分恼火;你的家庭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你做了好事,人们却认为你是在讨好别人。总之,你每天都可能碰到让你烦心、揪心的事。因而总有些人常常感到烦恼、压抑、枯燥、无聊,整天闷闷不乐,有的甚至患了抑郁症。故有人仰脸问苍天:“快乐在哪里?”我替苍天回答:“快乐就在你心中。”  相似文献   

14.
正我常常和学生说这句奇怪的话:"因为麻烦,所以做吧。""因为麻烦,所以作罢"才是符合正常逻辑的说法,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觉得"啊,真麻烦",所以才要去做。比如写感谢信、打招呼、擦洒在地板上的水、为厕所换一卷新手纸等事,正因为你觉得麻烦,才应马上去做。这些事虽然做起来非常简单,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却也是我们很难去做的事。因为我们天生就爱偷懒,还因为我们从未在做完麻烦事后体验到"小小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感悟生命     
生命有如一座电梯,而我们就是那些乘着电梯升降的人。我们知道电梯在动、而那感觉又不很明显。但当电梯的门一度打开的时候,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已经是一个崭新的环境了。这个环境可能是宁静而平和的,也可能是喧扰而复杂的;可能会有令我们熟悉而亲切的东西,也可能会有令我们陌生而迷茫  相似文献   

16.
论道教美学的“至善-至美”观点潘显一古罗马神学美学家普洛丁(Plotinus,205-270)认为,“美也就是善;从这善里理性直接得到它的美。心灵由理性而美,其它各种事物——例如行动与事业,之所以美,都是由于心灵在那些事物上印上它自己的形式。”①几乎...  相似文献   

17.
读者信箱     
主内同工平安! 小弟兄有一件事不理解:为什么圣经中有些人物是近亲结婚,例如创世记中的雅各等,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近亲婚配?盼《天风》读者信箱解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主持寄语     
理诤 《佛教文化》1997,(4):37-37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可见众生关心吃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对于那些“食不厌精”,成天念叨吃喝的人,老百姓很反感,并不认为这是正常的事。可见“食”这个字是很值得思考研究的。前些日子,我读《出曜经》,编辑了这样一个故事,希望对己对人都有益处。理诤主持寄语@理诤  相似文献   

19.
俗世的喧嚣热恼中,捧读三联书店新出版的明海大和尚演讲集《禅心三无》,顿觉清凉自在。禅,拈花微笑,其义微妙难言,历来都是不可说不可说;心,一念三千,遍虚空是,满十法界,又无处可寻,了不可得。此心非肉团心,难调难伏难把握——好事赖事,却都是因为它的造作。  相似文献   

20.
那年我们大学毕业,像一群蜂一样飞向了人才市场,当我们把那些自己精心包装出来的简历递上去之后,他们总是随意地翻翻,然后放在了一边.因为即使我们说得天花乱坠,没有真本领也是不行的,但一连十几天的遭遇让我们自信心大伤,好象自己学的专业到了社会上全变成了没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