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自信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承担的公共道德责任,它事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确立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这一公共道德责任不是纯粹外在的要求或者强制,而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发自内心地承担的。文化与人的一体性、文化的实践性和文化作用的为人性,既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觉自愿地承担这一公共道德责任的理由,又是其履行该道德责任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李涛 《道德与文明》2007,(1):103-107
网络社会的道德活动是网络中的个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因特网是通过人们自觉自愿地互联而建立起来的,在网络社会中,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既是网络的用户,又是网络的管理者.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网络社会由无数网民和各种各样的组织组成,每一个主体都处于自我、集体、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之中.要使网络社会和谐有序地发展,基于责任伦理控制体系的建构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个体是一种依赖性的自主主体。作为自主主体,他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目的;作为依赖者,他却必须通过其他人来实现由自己决定的目的。代理理论在这种依赖性中发现了代理者用自己的目的替代委托者目的的可能性,即代理风险,并提出了通过增加代理成本与设置代理责任来消除这种风险的两种解决办法。托管理论在这种依赖性中发现了设置托管责任的必要性,并认为这是让授托者的目的遵循正确理由的前提。这种依赖性提出的是服务的责任,即每个人都有责任通过对其他人的服务来助其实现自主,并将服务者作为手段的可替代性作为判定服务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王玉静 《哲学动态》2022,(10):87-95
言说“责任”已成为当下显学,而“责任”并非脱胎于传统伦理学,所以,这一概念在伦理学和哲学领域的意指并不明晰。在约纳斯和列维纳斯之间展开对话有利于厘清这一问题。尽管两人的思想理路并不相同,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尝试在本体论与伦理学之间求得平衡,视责任主体对责任客体不求回馈的回应为责任伦理的特质,并将责任提至神圣性的高度。他们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行动规范,而是为责任伦理提供本体论或伦理学的依据。在他们看来,责任是人作为一种存在的本质,人的存在就是要承担责任。在两人之间展开对话,可为我们在当下现实环境中重新思考责任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智能机器的责任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智能机器不具备承担道德责任的能力,因此不是道德能动者。从责任的他者视角出发对智能机器道德自主性与意向性的质疑,并不能否认其具有道德责任能力。从他者期望型道德责任的角度看,智能机器由于人们的期望偏见、智能偏见和地位偏见而不被承认具有道德责任能力。如果智能机器想要在现代技术社会的责任网络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就需要我们如实地期望智能机器人的道德责任,摒弃事后立场、语境不匹配、人类中心主义等经典责任伦理面临的问题,从而生成新的他者期望型道德能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